成本渠道与财政支出乘数

2014-07-28 11:51杨慎可
财经问题研究 2014年5期

杨慎可

摘 要:国内对带有成本渠道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研究多集中于分析通货膨胀特征和货币政策效应,本文则着重分析政府财政支出,包括非生产性的政府购买支出和生产性的政府投资支出对产出、投资和消费的动态乘数效应。研究发现:我国政府购买对产出的短期乘数较大但长期乘数较小,对消费和投资的乘数值始终均为负值;政府投资对产出、消费和投资的乘数较政府购买要大;成本渠道的存在使得各财政乘数均变小,并加剧了财政政策对投资、消费的挤出效应和对通货膨胀的推动作用,同时减小了财政扩张对产出的刺激。这说明在利用扩张性的财政支出政策来刺激经济、稳定产出时,需要区分并注意不同类型财政支出政策的长短期乘数差异,并注意其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同时减少经济摩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关键词:成本渠道;财政支出乘数;新凯恩斯模型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4)05-0015-07

一、引 言

宏观经济政策通过影响需求和供给来发挥作用,传统观点认为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使得产出和通货膨胀降低。而货币政策的成本渠道效应认为货币政策对供给也有重要影响:由于企业在获得销售收入前必须投入生产运营资本用于购买生产要素,在进行外部融资时就需要承担相应的利息费用,从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厂商的要素使用成本增加,继而导致厂商生产的边际成本上升、劳动使用量和产出减少,并可能会使价格水平上升产生所谓的“价格之谜”现象[1]。货币政策成本传导机制效应的大小与价格—工资粘性、融资成本和融资依赖程度等因素有关,理论分析框架常采用不完全竞争、粘性价格和工资的新凯恩斯模型[2]。

国内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成本渠道显著存在,货币政策具有不可忽视的供给面效应,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在短期内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利率冲击可以通过成本渠道对价格产生显著影响[3]。宋琴和胡凯[4]与王艺明和蔡昌达[5]同样利用新凯恩斯DSGE模型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成本渠道和通货膨胀的动态特征。

国内现有研究在利用带有成本渠道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来分析通货膨胀动态和货币政策效应时都忽略了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分析。而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各国政府实行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复苏的背景下, 关于财政政策宏观经济效应的研究同样具有理论和政策上的重要意义。

有关财政政策效应研究的主题包括:财政支出对产出、消费和投资等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动态效应和乘数;政府的消费性支出和生产性支出的效应差别;政府支出和税收的短期和长期效果等。Baxter和 King[6]在新古典一般均衡模型中研究了财政政策效果,发现无论长期短期,政府购买的永久性改变的产出乘数均较大,政府购买的永久性改变产生的效果要比临时性改变大,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重要影响,并且融资方式是重要的。同时由于前瞻性的经济个体有理性预期,政府支出增加会导致将来税收增加,产生负的财富效应,家庭会提供更多劳动而消费减少。黄赜琳[7]等分别利用RBC模型和新凯恩斯模型分析了我国财政政策的动态效应,包括政府购买支出变动和政府投资支出变动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但均未涉及厂商的运营成本约束和成本渠道,也未对财政乘数做具体分析。由于财政政策对经济产生刺激效应依赖乘数机制,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所以本文在带有成本渠道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框架下着重分析财政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投资)的动态乘数效应。

笔者以带有成本渠道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为基础来进行分析,模型设定主要参照Smets和Wouters[8]研究,并按照Baxter和King[6]等的设定引入了政府投资,按经济主体依次介绍中间产品生产厂商、最终产品生产厂商、前瞻性家庭、政府部门和均衡条件。模型设定的特点是在标准的新凯恩斯模型中引入了货币政策的成本渠道和生产性的政府投资支出。对模型参数校准过程参照其他学者的研究,使参数取值符合宏观变量数据。然后基于脉冲响应图分析政府支出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动态效应,最后计算相关的财政乘数来进行总结,分析了政府支出对产出、投资和消费的乘数效应和成本渠道效应的存在对财政支出乘数的影响。

三、财政政策冲击的动态效应

模型的脉冲响应图显示政府开支增加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动态效应,表示在一个标准差的正向政府支出冲击下,各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从0—25个季度内偏离稳态的反应变化动态。

图1描述了政府购买增加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动态效应:政府购买支出增加通过刺激商品需求从而拉动产出增加;还会引起将来税收的增加,负的财富效应使得居民劳动供给增加而消费减少,挤出了私人消费;使得对商品需求增加、厂商投资需求增加,但利率的上升使得私人投资减少,政府购买支出增加同样挤出了私人投资。此外还推动了厂商边际成本、通货膨胀和名义利率的增加,并且各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动态都呈现出驼峰状的变动。

政府投资增加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动态效应:政府公共投资增加、公共资本存量上升使得厂商的生产效率提高、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出增加,从而产出增加。同样由于负的财富效应,居民消费水平下将,并且利率上升使得私人投资减少。私人消费和投资同样都呈现出驼峰状的变化:在初始减少后逐渐下降到最小值,然后随着产出增加逐渐上升到稳态之上。与政府购买增加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动态效应只有工资的影响有差异,其余的均相同。工资的变动趋势是先下降到一定程度扣基本持平。

通过对比图1和图2可以分析不同类型政府财政支出政策的效果差异:由于政府购买增加主要通过需求方面刺激经济,其对产出的扩张作用持续时间较短,对消费和投资的效应始终是挤出的,并且推动利率、边际成本和通货膨胀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而政府投资增加主要通过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其对产出增加有较持久的推动作用,并在长期内可以促进居民消费和投资的增加,起到降低生产成本和通货膨胀的作用。

表2和表3结果表明,政府购买和政府投资对产出、消费和投资的乘数在短期内(4个季度内)的符号和数值均比较接近:两种政府支出对产出的当期乘数均约为2.15,对消费和投资的当期乘数均为负。但政府购买和政府投资乘数的长期变化趋势则差别较大(8个季度后的乘数值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的政府支出政策在需求和供给方面在不同时期的作用:政府购买增加在短期内增加了产出需求,政府投资增加则主要影响经济的供给面,使得生产效率提高从而在长期内可以促进厂商生产增加。

由于政府购买支出增加主要影响经济的需求方面,与政府投资相比,政府购买支出政策对产出的刺激效应相对较小,且对消费和投资的挤出效应较大。政府购买支出对产出的当期乘数约2.15,表示增加相当于稳态产出1%的政府购买支出会拉动产出增长约2.15%;从长期来看,政府购买在25个季度内的产出乘数约为0.77,表明从长期来看政府购买支出对产出的刺激作用较小;政府购买对投资和消费的乘数值始终为负,并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小,表明挤出效应不断增大。这与利用VAR方法研究财政政策估计出的财政支出乘数为正, 但支出乘数较小且呈下降趋势的结论一致,同时也与Ramey[13]和Chinn[12]总结的政府购买支出产出乘数常处于0.50—2.50之间的取值范围是一致的。

政府购买增加会在当期对消费有轻微的挤出效应,但每期减少的累积效应使现值乘数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小,25个季度的累计乘数约为-0.30,表示增加相当于稳态产出1%的政府购买支出会使消费的减少量大约相当于稳态产出的0.3%。政府购买增加对投资各个乘数值始终为负,且投资减少的幅度较消费减少的幅度要大。

政府投资对产出的乘数效应比政府购买支出的乘数效应要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长期乘数的数值在变小后逐渐增大,表明生产性的政府投资支出对经济有更大的正面刺激:政府投资对产出乘数在第1个季度可以达到约2.18,在25个季度累积乘数处于1.20—2.20之间,表明政府投资对产出正面刺激作用比政府购买更有效。政府投资冲击对消费和投资的短期效应依然是挤出的,在整个模拟的25个季度内各个乘数值均为负数。但这种政府投资对投资的挤出效应随着时间推移变小,并在长期内变成挤入的。从更长的25个季度的时间范围来看,政府投资对投资的累积乘数略小于0,但投资会缓慢上升到稳态之上,说明由于公共投资支出的增加提高了私人部门的生产效率,从而在长期内可以促使私人投资和消费的增加。

为了对比分析引入成本渠道的作用,图2和图3给出了0到25个时期(时期跨度为季度)内存在成本渠道和不存在成本渠道时政府购买和政府投资支出对产出、消费和投资乘数的差异,其中,实线为存在成本渠道时的财政支出对产出、消费和投资的乘数值,虚线为不存在成本渠道时的乘数值。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成本渠道的存在使得政府财政支出乘数显著地变小,原因在于厂商供给方面的边际成本上升导致的产出减少。成本渠道的存在不仅通过供给影响货币政策效果,同时也对财政政策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使得宏观经济政策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同时对经济产生作用。具体来说,由线性化的边际成本方程和劳动需求方程可知,当增加政府购买和政府投资时,即当政府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时,企业面临的商品需求增加,但由于企业在获得销售收入前必须投入生产营运资本用于购买生产要素,在进行外部融资时就需要承担相应的利息费用,从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使得利率上升,导致厂商的要素使用成本增加,继而导致厂商生产的边际成本上升、劳动使用量和产出减少,使得财政支出增加对产出、消费和投资的乘数变小,同时使得通货膨胀增加的幅度变大。

五、结 论

本文在带有成本渠道的新凯恩斯模型框架下分析不同财政支出政策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动态变化、财政支出对产出、投资和消费的乘数以及引入成本渠道对财政乘数的影响,发现我国政府购买和政府投资对产出、消费和投资的短期乘数在符号和数值上均比较接近,两种政府支出对产出的当期乘数均大于1,对消费和投资的当期乘数均为负。但政府购买和政府投资乘数的长期变化趋势则差别较大。长期来看政府购买支出对产出的刺激作用较小,对投资和消费的乘数值始终为负,并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小。政府投资的产出乘数始终大于1,并对消费和投资的乘数比政府购买要大。成本渠道的存在使得各种财政乘数均变小,加剧了财政政策对投资和消费的挤出效应,同时减小了对产出的扩张作用。由于成本渠道的存在,政府支出增加使得利率增加、厂商的边际成本增加、利润率下降,从而部分抵消了积极的财政扩张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使得政府支出增加对产出的乘数变小,同时放大了其对通货膨胀、消费和投资的影响。

模型这些结论说明在分析我国财政政策效应和财政乘数时,不仅需要考虑工资和价格粘性,还需考虑政府宏观政策对经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的综合影响,注意成本渠道的存在对财政政策效果的重要影响。财政政策的实施要综合考虑不同的摩擦因素和不同类型财政支出政策的长短期乘数差异,从而更好的发挥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刺激效果。特别是应该注意并解决当前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贷款难、借贷成本高等实际情况,降低企业生产的运营资金成本,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生产、生存发展和企业职工的就业、工资收入,也直接关系到政府利用货币和财政政策稳定经济和物价水平等政策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Barth,M.,Ramey,V.The Cost Channel of Monetary Transmission[A].Bernanke, B.S.,Rogoff,K.NBER Macroeconomics Annual[C].Cambridge:The MIT Press,2001.199-239.

[2] Christiano,L.,Eichenbaum,M.,Evans,C.Nominal Rigidities and the Dynamic Effects of a Shock to Monetary Polic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5,113(1):1-45.

[3] Ravenna,F.,Walsh,C.The cost channel in a New Keynesian model: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6,(53):199-216.

[4] Rabanal,P.Does inflation increase after a monetary policy tightening? Answers based on an estimated DSGE model[J].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2007(31):906-937.

[5] Tillmann,P.Do interest rates drive inflation dynamics? An analysis of the cost channel of monetary transmission[J].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 Control,2008,32(6):2723-2744.

[7] 王轶君.成本渠道理论与通货膨胀治理[J].上海金融,2011,(3):51-55.

[9] 齐杨,柳欣.利率变动与通货膨胀[J].经济学动态,2011,(3):75-79.

[10] 蒋海,储著贞.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成本渠道与通货膨胀[J].金融研究,2011,(9):27-41.

[15] 王文甫.价格粘性、流动性约束和财政政策的宏观效应[J].管理世界,2010,(9):11-25.

[16] 简志宏,李霜,鲁娟.货币供应机制与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J].中国管理科学,2011,(2):30-39.

[17] 吴化斌,许志伟,胡永刚,郡萍.消息冲击下的财政政策及其宏观影响[J].管理世界, 2011,(9): 26-39.

[3] 彭方平,连玉君.我国货币政策的成本效应[J].管理世界,2010,(12):27-33.

[3] 齐鹰飞.成本渠道与中国短期通货膨胀动态[J].财经问题研究,2011,(12):16-21.

[4] 宋琴,胡凯.货币政策传导的成本渠道:基于新凯恩斯主义的模型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1,(2):8-11.

[5] 王艺明,蔡昌达.货币政策的成本传导机制与价格之谜[J].经济学动态,2012,(3):14-25.

[6] Baxter, M., King, R.Fiscal Policy in General Equilibrium [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3,(83):315-334.

[7] 黄赜琳.中国经济周期特征与财政政策效应[J].经济研究,2005,(6):27-39.

[8] Smets,F.,Wouters,R.An Estimated 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of the Euro Area[J].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2003,(1): 1123-1175.

[9] Calvo,G.A.Staggered Prices in a Utility Maximizing Ramework[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3,12(3):383-398.

[10] 刘斌.我国DSGE模型的开发及在货币政策分析中的应用[J].金融研究,2008,(10):1-21.

[11] Spilimbergo,A.,Symansky,S.,Schindler,M.Fiscal Multipliers[R].IMF Staff Position Note, 2009.

[12] Chinn,M.Fiscal Multipliers[R].Working Paper,2012.

[13] Ramey,V.Identifying Government Spending Shocks: Its All in the Timing[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15464,2009.

(责任编辑:刘 艳)

[3] Ravenna,F.,Walsh,C.The cost channel in a New Keynesian model: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6,(53):199-216.

[4] Rabanal,P.Does inflation increase after a monetary policy tightening? Answers based on an estimated DSGE model[J].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2007(31):906-937.

[5] Tillmann,P.Do interest rates drive inflation dynamics? An analysis of the cost channel of monetary transmission[J].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 Control,2008,32(6):2723-2744.

[7] 王轶君.成本渠道理论与通货膨胀治理[J].上海金融,2011,(3):51-55.

[9] 齐杨,柳欣.利率变动与通货膨胀[J].经济学动态,2011,(3):75-79.

[10] 蒋海,储著贞.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成本渠道与通货膨胀[J].金融研究,2011,(9):27-41.

[15] 王文甫.价格粘性、流动性约束和财政政策的宏观效应[J].管理世界,2010,(9):11-25.

[16] 简志宏,李霜,鲁娟.货币供应机制与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J].中国管理科学,2011,(2):30-39.

[17] 吴化斌,许志伟,胡永刚,郡萍.消息冲击下的财政政策及其宏观影响[J].管理世界, 2011,(9): 26-39.

[3] 彭方平,连玉君.我国货币政策的成本效应[J].管理世界,2010,(12):27-33.

[3] 齐鹰飞.成本渠道与中国短期通货膨胀动态[J].财经问题研究,2011,(12):16-21.

[4] 宋琴,胡凯.货币政策传导的成本渠道:基于新凯恩斯主义的模型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1,(2):8-11.

[5] 王艺明,蔡昌达.货币政策的成本传导机制与价格之谜[J].经济学动态,2012,(3):14-25.

[6] Baxter, M., King, R.Fiscal Policy in General Equilibrium [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3,(83):315-334.

[7] 黄赜琳.中国经济周期特征与财政政策效应[J].经济研究,2005,(6):27-39.

[8] Smets,F.,Wouters,R.An Estimated 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of the Euro Area[J].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2003,(1): 1123-1175.

[9] Calvo,G.A.Staggered Prices in a Utility Maximizing Ramework[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3,12(3):383-398.

[10] 刘斌.我国DSGE模型的开发及在货币政策分析中的应用[J].金融研究,2008,(10):1-21.

[11] Spilimbergo,A.,Symansky,S.,Schindler,M.Fiscal Multipliers[R].IMF Staff Position Note, 2009.

[12] Chinn,M.Fiscal Multipliers[R].Working Paper,2012.

[13] Ramey,V.Identifying Government Spending Shocks: Its All in the Timing[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15464,2009.

(责任编辑:刘 艳)

[3] Ravenna,F.,Walsh,C.The cost channel in a New Keynesian model: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6,(53):199-216.

[4] Rabanal,P.Does inflation increase after a monetary policy tightening? Answers based on an estimated DSGE model[J].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2007(31):906-937.

[5] Tillmann,P.Do interest rates drive inflation dynamics? An analysis of the cost channel of monetary transmission[J].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 Control,2008,32(6):2723-2744.

[7] 王轶君.成本渠道理论与通货膨胀治理[J].上海金融,2011,(3):51-55.

[9] 齐杨,柳欣.利率变动与通货膨胀[J].经济学动态,2011,(3):75-79.

[10] 蒋海,储著贞.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成本渠道与通货膨胀[J].金融研究,2011,(9):27-41.

[15] 王文甫.价格粘性、流动性约束和财政政策的宏观效应[J].管理世界,2010,(9):11-25.

[16] 简志宏,李霜,鲁娟.货币供应机制与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J].中国管理科学,2011,(2):30-39.

[17] 吴化斌,许志伟,胡永刚,郡萍.消息冲击下的财政政策及其宏观影响[J].管理世界, 2011,(9): 26-39.

[3] 彭方平,连玉君.我国货币政策的成本效应[J].管理世界,2010,(12):27-33.

[3] 齐鹰飞.成本渠道与中国短期通货膨胀动态[J].财经问题研究,2011,(12):16-21.

[4] 宋琴,胡凯.货币政策传导的成本渠道:基于新凯恩斯主义的模型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1,(2):8-11.

[5] 王艺明,蔡昌达.货币政策的成本传导机制与价格之谜[J].经济学动态,2012,(3):14-25.

[6] Baxter, M., King, R.Fiscal Policy in General Equilibrium [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3,(83):315-334.

[7] 黄赜琳.中国经济周期特征与财政政策效应[J].经济研究,2005,(6):27-39.

[8] Smets,F.,Wouters,R.An Estimated 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of the Euro Area[J].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2003,(1): 1123-1175.

[9] Calvo,G.A.Staggered Prices in a Utility Maximizing Ramework[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3,12(3):383-398.

[10] 刘斌.我国DSGE模型的开发及在货币政策分析中的应用[J].金融研究,2008,(10):1-21.

[11] Spilimbergo,A.,Symansky,S.,Schindler,M.Fiscal Multipliers[R].IMF Staff Position Note, 2009.

[12] Chinn,M.Fiscal Multipliers[R].Working Paper,2012.

[13] Ramey,V.Identifying Government Spending Shocks: Its All in the Timing[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15464,2009.

(责任编辑:刘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