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控股公司资本配置效益及协同效应研究

2014-07-28 12:15王翠闵晓莹
财经问题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规模经济协同效应

王翠 闵晓莹

摘 要:对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效益探讨的结论大致分为两种:一种认为金融控股公司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另一种则认为金融控股公司并未实现较为统一且明确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银行数据的整合统计,分别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角度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中的银行控股公司和金融控股公司控制下的银行资本效益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目标对象并未表现出较好的规模效益,但是存在显著的范围经济。同时,从财务角度发现协同效应不佳的原因之一是管理费用率高。

关键词:金融控股公司;协同效应;规模经济;范围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4)05-0065-06

一、引 言

2013年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又掀起了一股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的风潮。自贸区的设立提高了金融自由度,是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又一个机遇。关于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在国际上,由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券联合会及国际保险监管协会联合发布的《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原则》中,将金融控股公司定义为:金融业在集团业务中占主导地位,所属的受监管实体至少明显地从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同时每类业务的资本要求不同。1999年的美国《金融现代化服务法》没有对金融控股公司给予具体的定义,只是规定金融控股公司可以经营银行、证券及保险等金融业务,既可以是银行控股公司,也可以是保险控股公司。综合考虑国际以及有关国家和地区相关的法律法规可知,金融控股公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控股公司必须是明显的从事银行、证券、保险中两种及以上金融业务领域的金融混业集团;(2)金融业务在集团业务中占主导地位,即控股公司合并报表中全部或主要资产是金融资产;(3)金融控股公司必须是以控股公司形式存在的企业集团。目前,我国并没有对金融控股公司给予法律上的明确定义,参照国际上的定义,同时考虑到我国依然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体制框架,且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主要目是为了将其作为分业与混业之间的桥梁,得出的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应该是以控股公司的形式存在,主要资产显著分布于银行、证券和保险两个或两个以上金融领域的企业集团。从构建主体的角度大致表现为四种形式:金融机构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企业集团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国有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独资或合资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和地方政府整合当地金融资源构建的金融控股公司。作为我国金融体制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的一种选择模式,获取协同效应是其设立的最主要目的。国内对于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研究及监管效率研究作为重点并一直持续至今,虽然对协同效应的研究涉及较少,但是得出的结论却大相径庭。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并没有表现出协同效应;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其取得了协同效应,适应了金融自由化的发展趋势 。因此,本文选取金融控股公司的典型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金融控股公司背景下的银行的协同效应。

国外,Biker和 Haf[1]认为金融机构基于降低风险、增加收益、改善偿债能力的考虑,通常会将银行和保险公司结合成金融集团。Kanatas 和 Qi[2]提出由银行业务和证券承销业务合并的金融机构,比较容易获得企业的证券发行业务并证明范围经济确实存在。Slijkerman等[3]指出如果监管机构使用加权方法计算金融控股公司的资本充足率,会促使其降低资本成本并有效提高投资收益率。然而,有些学者却给出了不同意见和相关实证结果。Abraham 和 Dicke[4]发现当经营扩展到国外时,由于不熟悉当地环境,反而会产生规模不经济。Amel等[5]分析了此前二十年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企业,没有找到有力支持范围经济的证据。Fung[6]指出每个银行控股公司都会逐渐趋于各自最小最优的规模。Danielle和James[7]指出处于同一个组织中银行和房地产业会出现成本互补;如果一个机构加入银行和房地产业则会表现出规模递增;银行并购房地产后,产品之间可以形成互补,形成成本上的协同效应。Slijkerman等[8]指出市场下行时的风险可以通过金融集聚降低。Qudaiby和Khan[9]指出基于提高规模经济的兼并收购应该慎重,因为公司的纵向合并很难获得协同效应。Ayadi等[10]对欧洲42起银行并购案及587家无收购的银行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银行并购的动机主要是基于产品上的互补而不是提高银行的效率。

在国外,对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早于中国。早期的研究集中在2002—2006年期间,将其结论应用于中国的金融控股公司时间较为久远;后来的研究大多将金融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作为样本,将其结果运用于国内显然不适合我国金融业目前的发展阶段。

在国内,熊鹏[11]在利用随机边界生产模型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背景银行与非金融控股公司背景银行的盈利能力差异情况进行了研究,结论认为,一方面金融控股公司背景银行的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呈上升趋势,而非金融控股公司背景银行大多为负增长;另一方面金融控股公司背景银行的盈利能力也明显优于非金融控股公司背景的银行。姚宁和郝鹏[12]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由商业银行跨业成立控股公司后,控股公司的系统风险提高。高国明[13]通过实证得出处于金融控股公司控制下的银行比单一经营的银行面临更大的风险。周琛[14]对银行控股公司2008—2010年的年度报告数据,进行整体经营风险的模型回归分析,得出借款人集中度、信用贷款占比和不良贷款率与控股成正向相关关系而每股现金流量与控股成负向相关关系。盖晓伟等[15]认为金融控股集团内部的总体规划、资源配置和战略部署体现了企业经营中的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从而实现协同效应,适应了金融业自由化发展的需要。同时,金融控股公司独有的经营特点例如大量关联交易、高倍财务杠杆、不对称的信息与内部传递性风险等带来了新的不易规避的风险,使之比传统的独立金融实体更加复杂。

国内文献对我国银行控股公司协同效应的研究通常只着眼于范围经济或规模经济的某一方面,并且很少对协同效应发挥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国内对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的研究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都高于对协同效应的研究。

本文选用了重要的金融控股公司背景下的银行2002—2012年数据,用收入增长模型研究范围经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研究规模经济,利用这两个方面的研究结果分析其协同效应,发现金融控股公司具有范围经济却没有规模经济,协同效应发挥不足。本文除引言外还有三部分,第二部分介绍了本文所需模型即收入增长模型和超越对数成本函数以及对样本数据的说明;第三部分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最后一部分对改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状况提出一些建议。

二、实证模型

本文对控股公司背景下银行的协同效应实证分析分别从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两个方面着手。

1.范围经济模型

收入增长模型由Walter(1994)提出,并对世界上最大的200家银行中143家进行了回归检验,得出超大银行和小银行存在着范围经济。本文则运用该模型对金融控股公司的范围经济进行检验。

3.样本数据

截止2012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共有16家上市银行,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中国光大银行、浦发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和平安银行。其中,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属于城市商业银行,经济效益与区域经济密切相关,予以剔除;中国光大银行及农业银行2010年上市,平安银行于2012年由深圳发展银行合并而来,数据时间较短,予以剔除。2008年后,样本中的银行基本已具有金融控股公司背景。

考虑到模型对数据要求的特殊性以及数据获取的便利性,本文将实证范围经济的收入增长模型的样本时间覆盖范围为2008—2012年,此段期间内选择典型金融控股公司背景的银行,即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以及中信银行为样本;将实证规模经济的超越对数成本模型的样本时间覆盖为2002—2012年,比较各银行具有金融控股背景前后的规模经济情况,样本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和华夏银行。数据皆源于各银行官方网站。

三、实证结果分析

1.范围经济

由表2检验结果可知,我国大型商业银行通过跨领域经营,向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实现了显著的范围经济。

从表4可以看出,大型银行一直处于规模不经济的状态;中型银行在2005年以前是规模经济的,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这种规模经济效应越来越小,直到规模不经济;小型银行在2006年以前比中型银行的规模经济还要好,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逐渐变得规模不经济,并且有赶超中型银行的趋势。总体来说,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大,并未带来经济效益,反而出现了规模不经济的状况,并且情况越来越严重。

综上可得,处于金融控股公司背景下的银行并没有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

3.原因探索

(1)杜邦分析法

对于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为什么没有实现协同效应,本文通过税前经营现金流收益率并采用杜邦分析法来进行说明。其中,税前经营现金流收益率为税前经营现金流/年末银行总资产。经营现金流收益=(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营业收入/银行资产总市值),将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定义为管理费用率,将营业收入/银行资产总市值定义为资产管理率。管理费用率可以用来度量银行内部协同效应的效果,管理费用率低意味着银行协同效应效果较好,反之则意味着协同效应效果较差;而资产管理效率基本和银行内部的协同效应没有直接关系。

从表5可以看出,所有样本银行的现金流量收益率均位于-0.047—0.270之间,区间较小,范围较为集中,并没有明显的波动以及离群值。可见经营现金流收益率指标较好地排除了多种因素对利润指标的干扰,能够较好地衡量银行利用资产进行持续经营的成果。同时,除兴业银行与中信银行外,其他银行的经营现金流收益率增长缓慢。,但是兴业银行与中信银行在2011年取得较高的利润增长率后逐渐回落,但仍高于其他银行。另外,浦发银行作为一家非金融控股的银行,以该指标的表现来看并没有落后于具有金融控股的银行。可以得出具有金融控股公司的银行财务绩效与单一经营的银行相比并没有绝对优势。

(2)其他原因分析

第一,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构建停留在简单的业务合并。例如,产品开发实现了跨领域,但是却未实现效益。总公司或旗下分公司的良好信誉并未产生较大的相互影响。没有建立起高效统一、立足于整个集团视角的研发机构。

第二,公司治理结构以及管理水平的限制。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虽然依据制衡原则也采取了股份制的治理结构,但是制衡效果却不突出,董事会及监事会没有发挥应有的决策或监督力。目前还没有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各个层面上的激励约束机制还不完善。

第三,外国银行的竞争。国外银行服务优质,管理技术较为先进,最重要的是在控股公司方面发展经验较为成熟,导致国内银行的人才流失、产品质量和服务效率等问题凸显。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以金融控股公司背景的银行为代表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协同效用从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角度进行实证,发现虽然其具备一定的范围经济但是却没有实现规模经济。从杜邦分析法及其他角度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背景下的银行没有实现良好的协同效应进行解释,发现至少有以下原因:管理费用率高、金融控股公司的构建只停留在业务层面、公司治理结构与管理水平有限以及外国银行在人才、业务等方面的竞争。

对于如何改善金融控股公司协同效应的效果,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设计适合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目前,较为流行的公司管理路径是矩阵式管理。它既克服了水平管理的路线长、内容庞杂的缺陷,又免于垂直管理的组织间产品沟通渠道的匮乏;既能对特别情况做出快速反映,又能保持管理效率。然而,考虑到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阶段,并非可以一步实现向矩阵式管理过渡,要兼顾金融市场格局和自身特点,选择最适合的管理模式。

第二,以客户为中心设置业务。金融市场最终是服务于客户的,金融控股公司在业务开发和设置上都应以客户为中心,将旗下的业务进行整合,打造适合不同的客户群体要求的投资工具或避险工具等金融产品。

第三,加强对集团公司的财务、人力资源和信息技术系统的管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优化投融资结构,确保资金流通与安全并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统筹集团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做好有关负责人和薪酬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研发搭建信息技术平台,服务于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

第四,实施品牌战略。品牌是一个公司的软实力,代表着一个公司在市场中的地位、在客户群体中的形象,对于集团的发展壮大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尚未建立起影响足够大的品牌,没有发挥到品牌战略优势,加强品牌创建、实现品牌的全面管理、提升品牌价值、共享和维护品牌荣誉刻不容缓。当然,建立并弘扬品牌要注重品牌的文化底蕴、品牌战略和集团的整体发展战略的一致性、以高品质的服务作为品牌价值的基础以及品牌的保护。

诚然发挥金融控股公司的协同效应会提升公司集团效益,但是协同所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第一,资本不足及高财务杠杆风险。集团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相互持股及业务往来使资金在各个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重复计算,加之,我国目前实行分业监管,使各部门之间的大量举债活动应付资本监管带来便利。

第二,内部交易传递风险。公司之间或明或暗的内部交易,使个体的经营事故可能引发其他个体的流动性风险或影响其业务量,个体的财务风险可能迫使其他个体伸出援手,发生新的资金关系,风险更易传递。

第三,产品过度创新风险。金融控股公司下的产品业务创新通常涉及几个领域,设计复杂,风险隐蔽,易产生连锁反应且派生出新风险,使其在风险披露后仍具有很强的不可控性。

第四,透明度风险。分业监管下,各行业监管难以形成覆盖面全、协调统一的监管网络,使金融控股公司容易将资产在行业之间转移,造成监管困境,同时,金控公司涉及领域广泛,人员设置、业务往来、组织结构较为复杂,这些也会造成透明度风险。

因此,在改善金融控股公司协同效应的同时,也应该防范协同效应带来的风险。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改善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方法。即使金融控股公司的各个子公司在各自的领域中满足监管部门的资本要求,也不意味着整个金融控股公司达到了应该有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为了保障金控公司的稳健经营,有必要发展一套适用于金融控股公司的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方法。目前有三种计算资本充足性的方法——总体扣减法、基四于风险的扣减法、基于风险的累积法以及分区审慎法。对于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的健康发展而言,在坚持分业监管的原则下必须更加强调综合监管,在使金融各行业满足资本监管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特点,借鉴国际计算资本充足率的方法发展一套专门针对金融控股公司的资本充足率计算。

第二,建立防火墙制度。所谓防火墙制度是指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或子公司之间通过业务、人员、资金、信息等等的限制设置屏障,旨在防止内部交易传递的风险。(1)建立业务防火墙,严格限制子公司之间的业务往来,尤其是银行和保险子公司在购买高风险资产方面的业务往来。(2)建立人员管理的防火墙,不仅应禁止控股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从事经营业务的人员兼任还应禁止子公司之间的人员兼任,防止信息的不合理流动和经营决策的相互影响对整个集团产生不利影响。(3)建立资金防火墙,对集团内部的资金流动在时间、数量以及比例等等方面做出严格限制,尤其是银行对于其它子公司的贷款,防止集团内部资金的任意流动,从而防范子公司出于自身利益任意调动资金导致不良关联交易的产生。(4)建立信息的防火墙,一方面可以限制集团内部的信息流动,防止利用保密信息侵害客户利益,非法谋取利益;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有害的信息传递,阻止集团内部人员通过内部信息进行交易,进行非法营利。

第三,科学设计衍生金融产品。在金融产品的设计、创新与使用过程当中,要重视宏观经济、中观行业及微观公司的研究,把握经济大环境与具体产品的关系,合理使用资产证券化手段。贯彻谨慎经营原则,时时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防患未然。将产品内含的隐性风险分析透彻并进行及时完整真实的披露,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从产品设计上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是降低控股公司金融产品创新风险的根本,要根据我国国情,在监管机构的监督下进行产品创新,创造与世界接轨同时适合我国发展阶段的产品。

第四,加强信息披露。一方面要加强信息的对内披露,在建立信息防火墙的基础上,保证公司内部的信息流动畅通,防止子公司利用内部信息谋取不当利益;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的对外披露,对监管部门及公众及时披露除法律规章制度要求的信息之外的内部关联交易等信息,保证监管部门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监管时的信息完整及真实准确,保证客户对于公司必要的信息知情权。

参考文献:

[1] Biker,J.,Haf,K.Competition,Concentration and Their Relationship: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Banking Industry[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2,26 (3):2191-2214.

[2] Kanatas, G.,Qi, J.Integration of Lending and UnderWriting: Implications of Scope Economics[J].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3,58(3):1167-1191.

[3] Slijkerman, J.F., Schoenmaker, D.,Vries,C.Risk Diversification by European Financial Conglomerates[R].Working Paper,2005.

[4] Abraham, J.P.,Dicke,P.V. European Financial Cross-Border Consolidation: At the Cross-Roads in Europe? By Exception, Evolution or Revolution[R].SUERF Studies, No.22,2002.

[5] Amel, D., Barnes,C., Panetta,F., Salleo, C.Consolidation and Efficiency in the Financial Sector:A Review of the International Evidence[R].Federal Reserve Board FEDS Series,Vol.47,2002.

[6] Fung, M.K.Scale Economics, X-Efficiency, and Convergence of Productivity among Bank Holding Companies[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6,30(5):2857-2874.

[7] Danielle, L., James, W.Potential Cost Synergies from Banks Acquiring Real Estate Brokerage Services[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7, 31(8):2347-2363.

[8] Slijkerman, J.F.,Schoenmaker,D.,Vries,C.Systemic Risk and Diversification across European Banks and Insurers[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13,37(3):773-785.

[9] Qudaiby, B.A., Khan, M.R.Financial Synergy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Saudi Arabia[J].Finance Challenges of the Future,2013, 15(1):181-192.

[10] Ayadi, R .,Philippe, J.B., Leleu, H., Saidane,D.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European Banking Higher Productivity or Better Synergy among Business Lines[R].The Centre for European Policy Studies,Working Paper,2013.

[11] 熊鹏.金融控股公司背景银行的经营绩效研究[J].财经论丛,2008,(1):51-58.

[12] 姚宁,郝鹏.我国银行业金融控股公司风险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9):26-28.

[13] 高国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经营风险的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11,(7):144-146.

[14] 周琛.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整体经营风险的模型回归分析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7):37-39.

[15] 盖晓伟,张国明,李仲聘.金融控股公司经济资本配置及其绩效考核初探[J].海南金融,2012,(4):60-65.

(责任编辑:孟 耀)

[4] Abraham, J.P.,Dicke,P.V. European Financial Cross-Border Consolidation: At the Cross-Roads in Europe? By Exception, Evolution or Revolution[R].SUERF Studies, No.22,2002.

[5] Amel, D., Barnes,C., Panetta,F., Salleo, C.Consolidation and Efficiency in the Financial Sector:A Review of the International Evidence[R].Federal Reserve Board FEDS Series,Vol.47,2002.

[6] Fung, M.K.Scale Economics, X-Efficiency, and Convergence of Productivity among Bank Holding Companies[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6,30(5):2857-2874.

[7] Danielle, L., James, W.Potential Cost Synergies from Banks Acquiring Real Estate Brokerage Services[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7, 31(8):2347-2363.

[8] Slijkerman, J.F.,Schoenmaker,D.,Vries,C.Systemic Risk and Diversification across European Banks and Insurers[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13,37(3):773-785.

[9] Qudaiby, B.A., Khan, M.R.Financial Synergy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Saudi Arabia[J].Finance Challenges of the Future,2013, 15(1):181-192.

[10] Ayadi, R .,Philippe, J.B., Leleu, H., Saidane,D.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European Banking Higher Productivity or Better Synergy among Business Lines[R].The Centre for European Policy Studies,Working Paper,2013.

[11] 熊鹏.金融控股公司背景银行的经营绩效研究[J].财经论丛,2008,(1):51-58.

[12] 姚宁,郝鹏.我国银行业金融控股公司风险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9):26-28.

[13] 高国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经营风险的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11,(7):144-146.

[14] 周琛.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整体经营风险的模型回归分析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7):37-39.

[15] 盖晓伟,张国明,李仲聘.金融控股公司经济资本配置及其绩效考核初探[J].海南金融,2012,(4):60-65.

(责任编辑:孟 耀)

[4] Abraham, J.P.,Dicke,P.V. European Financial Cross-Border Consolidation: At the Cross-Roads in Europe? By Exception, Evolution or Revolution[R].SUERF Studies, No.22,2002.

[5] Amel, D., Barnes,C., Panetta,F., Salleo, C.Consolidation and Efficiency in the Financial Sector:A Review of the International Evidence[R].Federal Reserve Board FEDS Series,Vol.47,2002.

[6] Fung, M.K.Scale Economics, X-Efficiency, and Convergence of Productivity among Bank Holding Companies[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6,30(5):2857-2874.

[7] Danielle, L., James, W.Potential Cost Synergies from Banks Acquiring Real Estate Brokerage Services[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7, 31(8):2347-2363.

[8] Slijkerman, J.F.,Schoenmaker,D.,Vries,C.Systemic Risk and Diversification across European Banks and Insurers[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13,37(3):773-785.

[9] Qudaiby, B.A., Khan, M.R.Financial Synergy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Saudi Arabia[J].Finance Challenges of the Future,2013, 15(1):181-192.

[10] Ayadi, R .,Philippe, J.B., Leleu, H., Saidane,D.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European Banking Higher Productivity or Better Synergy among Business Lines[R].The Centre for European Policy Studies,Working Paper,2013.

[11] 熊鹏.金融控股公司背景银行的经营绩效研究[J].财经论丛,2008,(1):51-58.

[12] 姚宁,郝鹏.我国银行业金融控股公司风险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9):26-28.

[13] 高国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经营风险的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11,(7):144-146.

[14] 周琛.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整体经营风险的模型回归分析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7):37-39.

[15] 盖晓伟,张国明,李仲聘.金融控股公司经济资本配置及其绩效考核初探[J].海南金融,2012,(4):60-65.

(责任编辑:孟 耀)

猜你喜欢
规模经济协同效应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预知子醇提物联合姜黄素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协同效应及机制探索
山东矿盐管理公司:发挥集约化优势实现1+1>2协同效应
浅谈国际贸易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浅议成都银行跨区域经营的必要性
城市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高校规模经济探析
航空公司战略联盟动因分析
矿区老年群体健身方式的协同效应分析
共同配送协同效应评价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