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

2014-08-09 01:44岳冬辉张海洋
吉林中医药 2014年11期
关键词:金银花流感病毒流感

毕 岩,岳冬辉,李 欣,张海洋,卓 越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严重的流感大流行具有高致病性及致死性,对公众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全球每年有300万~500万人感染流感,造成25万~50万人死亡[1]。流感至今仍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一种传染病,流感病毒具有易变异等特点,抗流感病毒药物和疫苗的应用仍具有一定局限性,并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目前抗流感西药主要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离子通道抑制剂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流感的治疗效果较好,主要包括奥司他韦、帕那米韦、扎那米韦等,临床上奥司他韦为常用抗流感西药,但亦有不同程度耐药和毒副作用。因此,寻找高效低毒具有预防和治疗双重作用的抗流感药物已成为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中医学无流感病名,但对此病症状的记载,可在“温病”“时行”“瘟疫”等见到[2]。中医学在流感的防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独特优势,成为目前防治流感的重要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流感病毒感染,具有多靶点、整体调节的特点,不只单纯关注直接抗病毒作用,更重视自身体质因素,强调辨证论治,通过调动机体自身抗病能力,发挥治疗作用[2]。中医药抗流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中医药治疗病毒性疾病历史悠久,中医药可通过抑制病毒感染的一个或多个环节来抑制病毒增殖;中医药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调动机体防御机制;中医药还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优势;中医药相对安全,毒副作用相对较小,不易产生耐药性,亦可以降低西药的毒副作用。本文就常见中医药防治流感的方法和方药作以简要介绍。

1 抗流感病毒单味药研究

1.1 金银花 金银花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性木质藤本植物忍冬的花蕾。性味甘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能,临床用于治疗痈肿疔疮,外感风热,热毒血痢。研究发现金银花具有广谱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对流感病毒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并发现了其抗流感病毒的多个有效成分[3-5]。金银花可抑制流感病毒侵入宿主细胞,保护肺泡上皮细胞、恢复其功能,通过提高机体抗感染、免疫力来抵抗流感病毒[6]。沈霞等[7]应用分子对接的方法将中药金银花主要有效成分绿原酸与H5N1流感病毒神经酰胺酶的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显示绿原酸与神经酰胺酶的结合作用力值低于奥司他韦,而高于扎那米韦,更进一步证明了金银花有作为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抑制剂的可能性。宋健等[8]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金银花对流感病毒致小鼠流感模型血清中部分功能蛋白的表达有密切相关性。

1.2 连翘 连翘为木犀科落叶灌木连翘的果实,盛产于我国山东、江苏、四川等省。味苦,性微寒,归肺、心、胆经,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效。连翘的药理作用主要为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连翘抗甲型流感的功能比较明确,多为复方中药的主要组成药物之一,广泛存在于目前国内治疗流感的常用中成药双黄连、银翘散、连花清瘟胶囊中。蒲秀瑛等[9]发现贯叶连翘提取物在体内外均具有抗甲1型流感病毒的活性。王文丽等[10]发现连翘提取物在银翘散的主要药物组成成分中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最强。段林建等[11]发现连翘苷可以抑制甲型流感病毒NP基因转染后表达。

1.3 板蓝根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属菘蓝的根。味苦性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板蓝根是一味历史悠久、作用明确的中药,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对流感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板蓝根抗病毒有效部位研究已有大量报道[12]。孙东东等[13]通过药理活性研究发现板蓝根水提部位的抗病毒活性强于醇提部位。药物中的腺苷、鸟苷、尿苷等核苷类成分能干扰病毒核酸的合成[14],板蓝根凝集素能阻断新生流感病毒核的蛋白表达[15]。杨子峰等[16]发现板蓝根多糖能直接抑制流感病毒表面的血凝素,从而阻止病毒感染,在体外对多种亚型的甲型流感及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1.4 鱼腥草 鱼腥草为三白科植物蕺菜的全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全株有鱼腥味而得名,具有解毒清热、消痈排脓、通淋利尿等功效,对多种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作用[17]。研究[18-19]表明鱼腥草可有效抑制流感病毒活性,降低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病死率和肺指数,抑制病毒在肺内的增值[20];可直接灭活甲型流感病毒,抑制流感病毒在鸡胚内的增殖[21]。

1.5 牛蒡子 牛蒡子为菊科两年生草本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性辛寒,味苦,归肺、胃经,具有发散风热、利咽解毒、宣肺透疹等功效,临床主要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咽喉肿痛等症的治疗。现代药理学研究[22-23]表明牛蒡子有抗菌、抗肿瘤、降血糖等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其还具有体外抑制流感病毒血凝滴度的作用。王雪峰等[24]发现牛蒡子提取物对感染流感病毒鸡胚具有预防和保护治疗作用。

1.6 黄芩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刘文辉等[25]研究证实黄芩水提物和醇提物均具有抗流感病毒作用,且醇提物优于水提物。宋琳琳等[26]发现不同来源的黄芩提取物均具有抗流感病毒感染作用,以河北黄芩水提组效果最佳。李云静[27]通过研究发现柴胡、黄芩在抗流感病毒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雷等[28]发现黄芩甙对甲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具有抑制活性的作用。初明等[29]发现复方黄芩提取物具有诱生干扰素、抑制流感病毒在小鼠体内的复制作用。

1.7 大青叶 大青叶为十字花科植物蒋蓝的干燥叶,性寒味苦,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它既能清心胃实火,又善解瘟疫时毒,有解毒利咽,凉血消肿之效,历来为清热解毒之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青叶具有抗病毒、解热、抗感染、抗菌及增强免疫力等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病毒性流行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感染性疾病[30-31]。

2 抗流感病毒复方中药

2.1 银翘散 银翘散出自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温病初起,邪在卫分、上焦。该方由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淡竹叶,甘草,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等9味药组成,其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荆芥、防风解表宣肺,牛蒡子解毒利咽,淡豆豉、薄荷、甘草解表除烦利尿,辛凉和辛温解表结合,是温病初起、邪在上焦的代表方剂。现代研究证明银翘散具有很好的抗菌、抗病毒、抗感染、增强免疫力等作用[32]。现主要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大叶性肺炎等表证相关疾病[33]。

2.2 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汤出自《重订通俗伤寒论》,由清代医家俞根初创制,由青蒿、淡竹茹、半夏、赤茯苓、青子芩、枳壳、陈广皮、碧玉散组成,是治疗少阳湿热证的代表方,具有清泄少阳,分消湿热之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多种外感热病,尤其是治疗病毒性感染效果显著[34-35]。冯华越等[36]应用蒿芩清胆汤治疗流感,证实其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赖鹏华等[37]发现蒿芩清胆汤具有抗湿热型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作用,可能与抑制NF-κB活化从而减少其下游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有关。

2.3 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丹为中医温病学中的经典名方,为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所创,后被王孟英收载于《温热经纬》中,具有清热化湿之效,主治湿热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之证。此方应用于临床各科均有显著疗效,且对急性外感热病湿热证的治疗尤显奇效,临床研究[38-43]表明其对于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非典型肺炎、流感、手足口病、肠伤寒等效果显著。甘露消毒丹还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研究[44]发现其对柯萨奇病毒所致细胞病变有保护作用,实验[45]表明其抗病毒作用机制是通过免疫调节实现的。

2.4 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记载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方由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4味药组成,用于邪热壅肺作喘证,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麻黄宣肺解表而平喘,石膏清泄肺胃以生津,既宣肺,又泄热,共为君药;杏仁降气平喘与麻黄宣降相伍而为臣;炙甘草益气和中,又与石膏甘寒生津止渴,更能调和寒温宣降而为使。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麻杏石甘汤具有抗病毒、抗感染、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慢性气管炎、鼻窦炎、支气管肺炎等多种疾病治疗[46-47]。卢芳国等[48-49]研究发现该方具有直接杀伤病毒、干预病毒吸附、抑制病毒增殖的作用。

2.5 桑菊饮 桑菊饮出自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原文云:“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该方由桑叶、菊花、连翘、桔梗、杏仁、芦根、薄荷、炙甘草8味药组成,其中,桑叶、菊花疏散风热,兼防火木刑金,桑叶又清肺止咳,菊花兼解毒清利头目,薄荷清热解表,杏仁肃降肺气,桔梗宣发肺气,一升一降,宣利肺气止咳定喉,连翘清热解毒、芦根清热生津止渴,甘草调和诸药。为辛凉解表之剂,长于宣肺止咳、疏风清热,故常用于外感风热、咳嗽初起之证。娄国强等[50]应用桑菊饮加减配合达菲治疗甲型H1N1流感住院患者效果可靠,总体预后良好。

2.6 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是源自《丹溪心法》的经典古方,其主要成分为黄芪、防风、白术。组方简单,效果独特。方中黄芪甘温,内可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力,为臣药。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御邪。此方是古人治疗气虚感冒的名方。玉屏风散已作为中医药预防和治疗人禽流感辨证施治的主方[51]。现代药理研究[52-53]表明,玉屏风散不仅可以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机能,而且可以启动免疫调节的保护性应答机制,同时对流感病毒还具有直接抑制作用。

2.7 莲花清瘟胶囊 莲花清瘟胶囊是石家庄以岭药业研制生产的一种具有显著抗病毒作用的中成药。莲花清瘟胶囊针对流感“疫毒外侵、热毒袭肺”的病机特点,具有清热解毒、宣泄肺热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54-55]证实莲花清瘟胶囊的作用有抗菌、退热消炎、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

2.8 清开灵 清开灵注射液是由安宫牛黄丸衍化而来的一种纯中药复方针剂,由牛黄胆酸、金银花、黄芩甙、栀子、猪去氧胆酸、水牛角、珍珠母、板蓝根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清营凉血、化痰祛瘀、镇静安神、醒脑开窍等功能。现代研究[56-57]发现其在解热、抗菌、抗炎及改善肺部感染等方面有很好的疗效。在SARS流行期间,清开灵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配合口服小柴胡片等中成药,能有效阻止病毒感染的发展,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58]。

3 抗流感的针灸推拿研究

3.1 针刺 关于针灸治疗感冒古今临床应用颇多,选用的腧穴多为大椎、合谷、外关等。大椎是督脉要穴,为“诸阳之会”,针刺大椎可扶助正气以抗邪,继而达到解表散邪的作用,从而可治愈感冒;外关穴属手少阳三焦经的经穴,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又是八脉交会穴,刺之可以舒调全身,并可宣发卫气,驱邪解表;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因此针刺合谷可治疗肺经病症,有解表固卫的功效;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手少阳、阳维之会,可主治多种疾病,尤其对风邪引起的疾患效果更佳。

3.2 艾灸 艾灸是通过艾叶燃烧,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来治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络行气的功效,历来被认为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古人云:“针之不到,药之不及,必灸之。”常灸足三里、气海、关元、中底等穴,“虽不能长生,也可活百年”。既往有热病不可灸之说,这是由于艾灸导源于火的缘故,但是临床上大凡因感冒而发热的患者往往存在寒热并存的现象,表现在恶寒重发热亦重,因此发热实际是本虚标实、本寒标热之象。用温灸治疗,往往能收到很好的疗效[59]。

3.3 推拿 中医推拿疗法是通过一定的手法作用于人体的经络、穴位以达到疏风解表、疏通经络、解肌散热、调节脏腑、调整阴阳的功效。现代研究[60]表明,推拿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推拿能够加快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推拿亦可清除衰老的上皮细胞,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从而达到治疗流感和感冒等疾病。

总之,中医药治疗流行性感冒具有其优势和特色,其抗病毒机制充分体现了“标本兼治,扶正祛邪”的中医学治疗整体观[61],且我国中药资源丰富,中医药防治流感有着广阔的前景。但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对中药抗流感的机制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结合传统中医药中经方和验方,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整体水平对中医药抗流感病毒的机理深入探讨,开发毒副作用少、疗效显著的抗流感病毒中药是抗流感病毒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1]WHO.Influenza(seasonal)[EB/OL].[2014-09-09].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211/en.

[2]岳冬辉.温病论治探微[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3]高燕,赵渤年,于宗渊,等.金银花抗流感病毒谱-效相关质量评价模式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2):3508-3511.

[4]宋健,张会敏,郭承军,等.金银花抗流感病毒活性成分峰的化合物归属研究[J].中成药,2011,33(6):1017-1021.

[5]郭承军,石俊英.金银花抗小鼠流感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9,25(4):50

[6]包信通,郭承军,王锋.金银花对流感小鼠肺损伤保护作用初探[J].时珍国医国药杂志,2013,24(3):583-584

[7]沈霞,罗旋,李娜.金银花抗流感病毒H5N1的分子机理研究[J].陕西中医,2012,33(9):1247-1248.

[8]宋健,张会敏,石俊英.金银花防治流感病毒模型血清蛋白组学的初步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1):2653.

[9]蒲秀瑛,梁剑平,王学红,等.贯叶连翘提取物抗甲1型流感病毒活性的研究[J].中草药,2010,41(2):259-264.

[10]王文丽,王雪峰,闫丽娟,等.银翘散主要药物体外抑制流感病毒作用比较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8):1634-1636.

[11]段林建,张清,王农荣,等.连翘苷对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6C):2802-2804.

[12]李莉,杨子峰.板蓝根抗流感病毒多靶点研究思路综述[J].新中医2014,46(3):202-204.

[13]孙东东,严世海,陈建伟,等.板蓝根有效组分的抗病毒活性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1):53-55.

[14]方建国,万进,汤杰,等.板蓝根防治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研究概况[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4):1743-1745.

[15]徐咏书,孙坚,何士勤.三种板蓝根制剂对流感病毒核蛋白表达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0,50(27):8-10.

[16]杨子峰,王玉涛,秦笙,等.板蓝根水提物S-03体外抑制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实验研究[J].病毒学报,2011,27(3):218-223.

[17]王健,史玉,张永泽,等.鱼腥草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抗菌抗病毒作用比较[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2):105-106.

[18]王颖,杨飞兰,张彤.鱼腥草、病毒唑和金刚烷胺联用协同抗流感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05,19(1):16-17.

[19]吴森林,孙爱华,严杰.鱼腥草-金银花滴眼剂体内外抗病毒作用的药效学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4):487-489.

[20]郝莉,杨奎.鱼腥草注射液抗甲型流感病毒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6):713-714.

[21]杨静.鱼腥草颗粒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的药效学实验[J].内蒙古中医药,2011(8):67.

[22]高阳.牛蒡子甙元体外抗流感病毒活性[J].中草药,2002,33(8):724.

[23]杨子峰,刘妮,黄碧松,等.牛蒡子甙元体内抗甲1型流感病毒作用的研究[J].中药材,2005,28(11):1012-1014.

[25]刘文辉,石军飞,吴晓忠.黄芩提取物体外抗流感病毒的比较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7-9.

[26]宋琳琳,王微,孟庆刚.不同来源黄芩提取物抗流感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4):23-24.

[27]李云静.小柴胡汤及其拆方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

[28]高雷,章天,陈鸿珊.黄芩甙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抑制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8):46,85.

[29]初明,初正云,王丹丹.复方黄芩提取物对小鼠体内流感病毒mRNA复制和干扰素(IFN)表达的影响[J].中药材,2007,30(1):63-65.

[30]刘钊,杨占秋,肖红.中药大青叶有效单体抗流感病毒作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3):42-46.

[31]许涛,梁剑平,余四九,等.大青叶中4(3H)喹唑酮体外抗H1N1型流感病毒的作用研究[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8(3):11-13.

[32]王强,刘亚欧,李兴平.银翘散对呼吸道黏膜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成药,2013,35(1):165-167.

[33]谢慧臖,王玉涛,招穗珊,等.银翘散体内抑制甲1型流感病毒FM1株复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新中医,2011,43(12):108-110.

[34]莫日根,韩雪梅,新燕,等.蒿芩清胆汤抗流感病毒的实验研究[J].中医研究,2005,18(5):19-21.

[35]苏丽贤,汤朝晖,刘叶,等.蒿芩清胆汤和玉屏风散对流感病毒感染湿热证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3):544.

[36]冯华越,黄色润.蒿芩清胆汤治疗病毒性流行性感冒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2):86-89.

[37]赖鹏华,林培政,王晓萍,等.蒿芩清胆汤及其拆方对湿热型流感病毒性肺炎及NF-κB水平的作用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9):182-184.

[38]王健.甘露消毒丹立方本旨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4):438-439.

[3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中医防治“非典”方案[J].江苏中医药,2003,24(5):55.

[40]姚卫海,周爱国,曲剑华,等.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流感高热的临床分析[J].医学研究通讯,2003,32(5):64-65.

[41]袁永耀.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流感150例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1997,13(1):49-50.

[42]田慧,马美美,潘奔前.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8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1,43(6):76-77.

[43]梁志宏,邵振华.甘露消毒丹治疗小儿手足口病120例[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11):136.

[44]贺又舜,伍参荣,赵国荣,等.甘露消毒丹对柯萨奇病毒体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12):737-740.

[45]贺又舜,赵国荣,胡建中,等.甘露消毒丹对小鼠IFN、NK及IL-2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9,5(3):9-11.

[46]陈和.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流行性感冒195例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1):80-82.

[47]张波,李玲,卢芳国,麻杏石甘汤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部炎症与神经氨酸酶活性影响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4):1094-1099.

[48]卢芳国,何迎春,庞喻,等.麻杏石甘汤对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MDCK细胞活性与超微结构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9):47-49.

[49]卢芳国,张波,严杰,等.麻杏石甘汤对A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IL-2、IL-4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3):475-477.

[50]娄国强,荀运浩,施军平,等.24例甲型 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及桑菊饮加减治疗的疗效[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2):368-369.

[51]苗蔚.卫生部发布《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版修订版)》[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9):3516.

[52]Song J,Li,Zheng R,et al.Anti-inflammatory and immunoregulatory effects of Yupingfeng powder on chronic bronchitis rats[J].Chin J Integr Med,2013,19(5):353-359.

[53]Hou L J,Xin H T.Progress in immunopharmacologic study of Yupingfeng powder[J].Chin J Integr Med,2000,6(2):157-160.

[54]庞学智,启林,郑红霞,等.莲花清瘟胶囊等综合治疗甲型H1N1流感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0):44.

[55]辛海宾.莲花清瘟胶囊治疗流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4):70.

[56]杨坚毅,陈惠红.清开灵注射液临床与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8):494-497.

[57]肖华,古曦,李莉,等.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粉体内抗病毒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9,25(1):53-54.

[58]朱敏,叶志中,林新峰,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4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学报,2003,18(6):328-330.

[59]王霭平.艾灸为主治疗感冒37例[J].中国针灸,2003,23(10):570.

[60]艾民,王哲.谈推拿在治疗风寒型普通感冒中的临床体会[J].长春大学学报,2004,14(2):90-91.

[61]岳冬辉,宫晓燕.中药复方抗流感病毒实验研究概述[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6):558-560.

猜你喜欢
金银花流感病毒流感
金银花“香溢”致富路
冬春流感高发 加强防治最重要
抗甲型流感病毒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
金银花
高原地区流感病毒培养的条件优化
流感病毒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金银花又开
秋季谨防牛流感
夏日良药金银花
从噬菌体随机七肽库中筛选抗H3N2亚型犬流感病毒多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