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层螺旋CT 对肝脓肿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

2014-08-15 00:51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脓腔环状低密度

郭 勇

肝脓肿是真菌、细菌或阿米巴原虫溶组织等多类微生物所致的化脓性肝脏病变。肝脏内部具有丰富的管道系统,包括门脉系统、胆道系统、淋巴系统及肝动静脉系统,大大提高了感染及微生物寄生的几率。临床将肝脓肿分为三类:最常见的是细菌性肝脓肿,它是由多种细菌造成的混合感染,占80%;其他为阿米巴性肝脓肿,占约10%;真菌性肝脓肿,约占10%以下。肝脓肿患者若未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其病死率可高达10%~30%[1]。因此,准确、有效的确诊肝脓肿,对其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早诊断、积极治疗还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继而降低死亡率[2]。我院对40 例肝脓肿患者应用16 层螺旋CT 扫描,可以有效显示出肝脓肿的影像表现,提高了诊断的有效率及准确率,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择2012 年2 月~2014 年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脓肿患者40 例,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年龄27~74岁,平均年龄58.3 ±3.7 岁;临床表现:发热、畏寒32 例,恶心呕吐7 例,肝区疼痛22 例,乏力纳差伴有黄疸6 例。所有患者均经B 超及CT 引导下行穿刺引流确诊为细菌性肝脓肿。

1.2 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用16 层螺旋CT 平扫及增强扫描。应用西门子16 排螺旋CT 机,参数设定:140mAs,140KV,时间为0.5s/圈,层厚5mm,准直1.5mm。40 例患者均先进行平扫,在增强时应用高压注射器团注300mg/ml 三代显非离子对比剂,经肘静脉注射,剂量为1.5ml/kg,注射速率控制在3ml/s,作门脉期、动脉期及延迟期扫描,保证延迟时间在造影剂注射后5 分钟进行。

2.结果

2.1 16 层螺旋CT 平扫表现 ①患者病灶出现于肝脏左叶12 例,肝脏右叶20 例,多发8 例。病灶呈略低密度影或低密度影,主要为类圆形,3 例病灶内部呈现出气体影。②23例患者的病灶边缘模糊,17 例边缘清晰。③20 例患者病灶呈分房样变化,且病灶内密度不均。

2.2 16 层螺旋CT 增强扫描表现 (1)门静脉期表现:①病灶出现环靶征,即环靶形强化,病灶中心呈低密度,外周为强化程度不同的环状高密度影。本组三环状变化5 例,双环状变化10 例,单环状改变6 例。②病灶呈花瓣样表现或分隔状强化,15 例患者肝内低密度灶伴有条束状的强化带。(2)动脉期表现:病灶中心可伴有轻度环状强化,且其中心出现低密度区,环外侧呈现一圈低密度带。23 例患者灶周出现片状强化或楔形,其中12 例病灶四周肝实质呈楔形强化,强化区密度显著高于常规肝实质。(3)延迟期表现:本组延迟期表现18 例,表现为水肿带模糊或消失,肝组织等密度或环形腔壁强化密度降低,其中8 例患者病灶缩小,脓肿中心一直无强化呈低密度水样阴影。

3.讨论

有资料统计,约80% 以上的肝脓肿属于细菌性肝脓肿[3,4]。典型性肝脓肿是指化脓性急性感染高峰期,发生病变的组织形成坏死溶解并出现脓腔,使四周肉芽组织增生、内腔充满脓液,继而形成了脓肿壁,并由此所出现的一系统特征性病理变化。肝脓肿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可显示出不强化的脓腔或强化层状脓肿壁,可出现单、双环,甚至三环表现,且常伴有四周充血,分隔多房状所致的异常高灌注特点;脓腔内出现宽大气液平面或气体时则更具特异性表现。

肝脏疾病患者通过16 层螺旋CT 检查时,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肝脏双重供血这一特征,充分发挥扫描速度快、高效控制扫描期,对门脉期、动脉期进行扫描,完成全肝扫描的时间仅需4~6 秒,保证了肝脏能够处于同一期。因此,16层螺旋CT 可以有效检查出每个期间肝脓肿的变化情况。

根据病理进程,临床将肝脓肿分为炎症性化脓期、形成脓肿初期、形成脓肿与吸收期,CT 检查根据病理阶段的不同也有所变化。相较于正常肝实质,肝脓肿患者的平扫密度相对较低,形态呈椭圆形或圆形,不规则形少见,部分为簇状或多房,多数边缘不清楚。从病理角度来看,脓腔积气可能是因肝内胆管化脓性扩张或产气肝菌感染积气而致。本文研究显示,肝脓肿患者行增强CT 时的表现更能显示出病变的病理阶段,形成脓肿的初期多为花瓣征表现,当融合了多个细小脓肿或多房脓肿时,其间隔未液化坏死而出现了炎性反应。有资料显示,花瓣征与周边多囊征、簇状征及蜂窝征具有类似的病理基础[5,6]。目前,诊断肝脓肿的公认征象为靶征,要表现为单、双环,甚至三环;单环可以说明四周水肿尚不明显;双环可说明水肿带在脓肿壁四周;三环说明除了外环水肿带,脓肿壁还具有二层构成,炎症组织构成内层,纤维内芽组织构成了外层。上述征象主要出现于门脉期,虽然动脉期时也有一定表现,但无门脉期表现明显。

动脉期增强扫描呈环状轻微强化,但部分病灶灶周出现了片状或楔形的一过性强化,并有坏死破环了典型的脓腔病灶,这使得灶周楔形或片状强化更佳明显[7,8]。有学者对此现象进行病理学分析,发现肝脓肿四周的门静脉分支具有十分明显的炎性浸润现象,造成血管腔狭窄,继而降低了门静脉血流,增加了动脉血流的代偿性[9]。笔者认为,肝脏炎症引发的水肿、充血、局部灌注与一过性强化有关。因肝脏具有双重血供性,80%为门静脉供血,大量对比剂在动脉期经异常通道进至门脉系统而导致灶旁片状强化、楔形强化,随着时间的增加,四周肝组织获取到门静脉血对比剂并出现了显著的强化,因此动脉期片状强化消失,而出现一过性表现。本组40 例患者中有23 例有上述表现,检查结果说明此征象在诊断肝脓肿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肝脓肿有一定的演变规律,其CT 表现也随着炎症的演变而变化,16 层螺旋CT 扫描可以有效显示出肝脓肿的病理情况,为临床确诊提供了有效的影像学参考。

1 李桂英.早期肝脓肿在16 层螺旋CT 平扫及多期增强诊断中的价值及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31):325.

2 徐利权.多层螺旋CT 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1023.

3 倪海英,王彬,陈路增,等.超声与增强CT 诊断细菌性肝脓肿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1):13-14.

4 沙钧平,丁锋,徐文奎.不典型肝脓肿的16 层CT 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1,17(4):363.

5 余祖存,吕海蓉,关红博.16 排螺旋CT 在肝脏增强分期扫描中的应用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5):322-323.

6 孙鹏,贺永斌,李佳睿,等.多层螺旋CT 门静脉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0,17(12):19-20.

7 马秀华,吕富荣,薛鹏,等.多层螺旋CT 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价值[J].重庆医学,2011,40(22):352-353.

8 江汉联,张庆锐,张美君.螺旋CT 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88-90.

9 谢光辉,关天明,张世科,等.不典型肝脓肿的64 层螺旋CT 诊断[J].海南医学,2011,(20):111-112.

猜你喜欢
脓腔环状低密度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游离股外侧肌皮瓣治疗合并巨大脓腔的慢性脓胸疗效
基于GEO数据库分析circRNA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康复新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颜面部软组织多间隙感染脓腔破溃愈合1 例
松南气田低密度低伤害随钻堵漏钻井液技术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第78届莫斯科数学奥林匹克(2015)
低密度发泡水泥隔热层施工方法探讨
环状RNA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
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介入置管的保守治疗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