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中心要重视老年患者的合理用药问题

2014-08-15 00:51崔保菊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药师处方注射液

崔保菊

1.老年患者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服务群体

当前我国社会人口呈现老龄化,据2010 年11 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推算结果,60 岁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 年第5 次人口普查上升了2.93 个百分点。2011 年,官方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852799 份,从年龄分布来看,其中65 岁以上的老人有122102 例,占14.3%,而在严重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65 岁以上的老人有6739 例,占20.8%。报告称,同以往相比,65 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比例明显升高。老年人是社会基层最普遍群体,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大力发展基层社区服务,社区中心就是开展以老年、妇女、儿童和慢性患者为重点的一系列综合性服务,这四个群体中的3/4 左右是老年人,所以老年患者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服务群体,目前老年人的用药安全问题已引起各地医学同仁的高度重视[1~3],为此,社区中心更应重视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问题。

2.我中心老年患者的用药现状

本文通过对我中心2013 年的处方进行全面统计分析,发现了老年患者的用药现状令人担忧。

2.1 结果通报 查阅本中心2013 年60 岁及以上老年患者的处方,共有2135 张,合格率为87.5%,不合理处方267张,其中联合用药不合理的处方最多,有121 张,占8.9%,其中导致不良反应增加者12 张,占0.6%,配伍禁忌与用法用量不当者分别为0.4%,1.2%,男性及女性处方中4 种药物合并使用的处方最多,分别是537 和619 张,分别占总方的25.1%和29%,含4 种以上药物的处方103 张,占总方的4.8%,抗生素联合者239 张,占总方的11.1%。

2.2 存在的问题

2.2.1 用药重复:如处方同时开有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两者均为钙离子通道拮抗剂,作用机制及作用部位均相同,联用时无协同作用[4],参松养心胶囊、养心氏联用,二者都含人参、丹参、黄连,都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药,联合应用易出现不良反应,同时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2.2 药物联用时忽视了理化活性、药用机制,使疗效降低:如庆大霉素与维生素C 联用,维生素C 所致的酸性环境可抑制庆大霉素的抗菌活性,庆大霉素在pH8.5 时抗菌效力比pH5.0 时强100 倍,故两者不可联用[3],还有蒙脱石散(思密达)和黄连素联用,蒙脱石散微粒在肠道形成保护膜,抗菌药物可被蒙脱石散微粒吸附,并随粪便排出体外,使黄连素的作用减弱,若需合用,两药服用时间需间隔2 小时以上。

2.2.3 存在严重的配伍禁忌:如头孢曲松钠与葡萄糖酸钙联用,说明书明确表明,头孢曲松钠与含有钙剂或含钙产品并用,具有不相溶性。甘露醇注射液加地塞米松注射液配伍后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为磷酸钠注射液,内含0.2%亚硫酸钠,与过饱和20%甘露醇注射液混合,可使甘露醇发生盐析反应。这类不合理用药处方比较多见[1]。

2.2.4 联合应用增加毒性及不良反应:如茶碱片与克拉霉素合用,后者可降低茶碱的清除率,增加其血药浓度,所以当茶碱缓释片与罗红同时,应适当减量[5]。另外,酮康唑、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西米替汀等药物,会提高氯雷他定在血浆中的浓度,也应慎用[6],其他已知能抑制肝脏代谢的药物,在未明确与氯雷他定相互作用前,应谨慎合用,以防不良反应升高。

2.2.5 用法、用量、给药途径不当:胃病用药服用时间不尽同,如吗丁啉要在饭前15~30 分钟服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如胃舒平、硫糖铝等应在饭前1 小时服用最佳,胶体果胶铋应在饭前30 分钟服用最佳等等,医生在开方时应该特别提醒患者;头孢氨苄片说明书明确写明,1 日4 次口服,竟有处方仍是1 日3 次,导致疗效不佳;还有处方庆大霉素注射液用于鼻腔冲洗,《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规定,用于全身作用的抗菌药物避免用于局部治疗[7]。

2.2.6 处方药物与临床诊断不符:这属于很严重、明显的失误,具普遍性,且涉及医生多,主要为诊断书写不全,所开药物超出疾病诊断范围等,特别是当患者同时患有几种疾病,用药与诊断经常会出现不符。如患者诊断糖尿病,处方中却有阿托伐他汀片、感康之类,明显与诊断不符。

2.2.7 抗生素联用不合理:头孢曲松钠与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联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与第1、2 代头孢菌素等药联用可加强氨基糖苷类的肾毒性耳毒性,应避免联用;氟康唑与阿奇霉素联用,氟康唑有较强的肝毒性,与对肝功能也有很大影响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合用,加大肝脏毒性,不宜联用[1]。

2.2.8 静点溶媒选择错误:青霉素加维生素C 加5%葡萄糖注射液,此处方中后两者都显酸性,青霉素在酸性环境下不稳定,极易造成水解,青霉素宜用0.9%的氯化钠100ml 作溶媒,若必须用葡萄糖作溶媒,宜用低糖小剂量(100~200ml),0.5 小时左右滴完最佳[3]。

3.努力改变现状,使患者用药尽快合理化

3.1 成立综合药物咨询办 传统的药物咨询处是药剂科承担,笔者建议应成立有医生和药师在内的综合咨询科,医生应是职称在主治医师以上的全科医师,精通各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药师应为主管药师以上,培训考核上岗,两者都必须具有扎实的临床诊疗经验,能及时掌握临床新动向、新技术、新药物,并广泛熟悉各种药品的作用机制、药物体内过程、药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熟悉药品剂型、规格、用量用法,熟悉各种复方制剂的成分,药物间的配伍禁忌,为广大社区患者提供用药信息、解决疑难。

3.2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用药水平 一季度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老年人用药原则培训,进行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系统的改变、老年人机体内环境稳定机制减退的知识讲座,培训新编308 种注射液理化与治疗学配伍检索表,杜绝临床上物理性配伍禁忌的发生。定期开展知识问答、老年人用药知识竞赛活动,加强药学知识的学习和更新。一月一次进行典型处方讨论会,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让大家积极参与临床实践,药师与临床医师通力协作,多沟通,多研讨,多渠道提高医疗用药水平,促进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3.3 医生斟酌选药 对于老年患者应注意明确诊断,对症选用药物,应按药理、药性选用药物,注意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在选用药物时还应考虑近期和远期疗效。

3.4 合理选择用药剂量 对年龄较大、体重较轻、体质较差的老年人,应从最小剂量开始,一般推荐用成人剂量的1/3 量为起始剂量。然后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疾病改善的情况,调整至合理剂量。鉴于老年人个体差异较大,用药个体化应该成为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发展方向。

3.5 制定合理的给药时间 老年人在用药时间及间隔时间上又有某些特殊性。如降压药物,由于老年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波动较大,个体差异也较大,最好监测24 小时动态血压,找出最佳的用药剂量、时间和间隔时间[2]。

3.6 联合用药应认真推敲 老年人因机体衰退,免疫功能低下,抗病能力减弱,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因而常用多种药物治疗是普遍现象,联用时应慎重选择,药理、药代、相互作用等全面考虑,避免不良反应、副作用增加及重复用药现象,对抗菌药物的联合,必须有明显的用药指征,严禁随意联合用药。

3.7 建立家庭医师、家庭药师责任制 对社区老年患者以小区为单位,实行责任分工管理,关注老年患者的用药问题,不仅仅是在医院,在家口服更应重视。由于老年人身体功能的退化,慢性疾病的迁延积累等因素,常同时患有多个器官的多种疾病,加之药物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广,种类越来越多,药物剂型增多,渠道多,老年人记忆力及分辨能力下降,药品的储存、使用、管理不当,很容易在家自行误服和服用过期变质的药品,给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更易带来危险。家庭医生、家庭药师定期到小区进行用药知识宣传,向老年人讲解相关药物知识,提高老年人对用药知识的认识及自我管理能力,不时入户随访督查,对老年人特别是75 岁以上的老人在家服药的跟踪指导,并提醒老年人的家属对药物进行妥善保管并监护用药,确保用药准确无误,才能安全有效。

通过全体医务人员医生、药师、护士还有老人患者家属的共同努力,就能很快改变目前的不合理用要现状,使老年患者的用药走向合理化的道路。

1 何丽冰.我院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3,10:124-125.

2 周娟华.老年慢性患者用药现状与进展[J].护理研究,2005,19(2):289-290.

3 张欢.门诊老年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J].医药导报,2002,21(9):590-591.

4 李瑞主编.药理学[M].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98.

5 戴德银,代升平.实用新药特药手册[M].第5 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08.

6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第14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14.

7 王国文,2009~2010 年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5):457-459.

猜你喜欢
药师处方注射液
药师“归一”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人间处方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处方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