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例肾脏嗜酸细胞腺瘤

2014-08-15 00:51吴宏杰邹文远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嗜酸腺瘤肿块

吴宏杰 邹文远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6 岁。“左侧腰腹部疼痛半月”入院。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腰腹部疼痛,呈间歇性胀痛,伴恶心无呕吐,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外院泌尿系超声示左肾占位,遂到我院就诊。门诊双肾CT 增强检查见左肾下极类圆形稍高密度影,突出于肾轮廓外,直径约3.3cm,CT 值为30HU,其内可见更低密度影;增强后皮质期肿块影明显强化,CT 值约90Hu,髓质期、排泄期强化减退,其CT 值分别约为79Hu、57Hu,瘤内见小片状不强化或弱强化区。CT 诊断:左侧肾癌。既往体健病史无特殊。入院体检:T 36.6℃,P 72次/分,R 20 次/分,BP 120/80mmHg。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无明显叩痛,双下肢不肿。入院后积极术前准备在气管插管全麻行腹腔镜左肾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左肾大小正常,肾中下极稍粘连并见3.5cm ×3.0cm 大小肿瘤突出肾脏,术后解剖见肾中下极约3.5cm ×3.0cm 灰白色占位。切除物经家属过目后送上级医院会诊。湖北省肿瘤医院病理会诊意见:(肾)嗜酸细胞腺瘤,免疫组化示瘤细胞:PCK(+)、EMA(+)、Syn(+)、CD34(血管+)、Vimentin(血管+)、Desmin(-)、HMB45(-)、CK7(-)、CD99(-)。术后随访8 月无复发及转移征象。

2.讨论

肾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良性肿瘤。1942 年Zippel 首次报道,但至1976 年才由Klein 和Valensi 系统报道并研究了13 例RO,至2014 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病例已达数百例,但是由于其少见性、影像学表现的不确定性及临床症状不典型性,术前大多数病例仍然被误诊为肾脏恶性肿瘤[1,2]。从而导致过度医疗,对患者身心造成损害。因此,深入总结大样本病例加深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的认识是有必要的。

目前文献报道的RO 大多数无临床症状,极少数可有腰痛、腹部包块或血尿等症状。该病好发年龄为60~70 岁,男性可能略多于女性,RO 总发病率仅占所有肾实质肿瘤的3%~7%。由于RO 与肾嫌色细胞癌均被认为起源于集合管的闰细胞,因此,有时二者在病理下不易鉴别。肉眼巨检,RO 为界限清楚均质肿块,色泽接近肾皮质,部分病例可出现中央星状瘢痕,坏死、出血及钙化较少见。而嫌色细胞癌通常为灰白至淡棕色肿块,界限清楚,少数可有坏死出血。病理镜下观察RO 均以细纤维分隔的巢状结构为主,瘤细胞包浆内充满强嗜酸性颗粒,细胞核呈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染色质分布均匀。而嫌色细胞癌镜下结构呈实体、梁状和腺管,部分肿瘤可以嗜酸细胞为主。

由于RO 系良性肿瘤,术前根据病变的大小可选择射频消融术、冷冻治疗、肿瘤剜除术或部分肾切除术,可达到满意效果。本例同其他文献报道一样,术前误诊为肾脏恶性肿瘤,从而行肾脏根治术。尽管手术效果满意,但从良恶性手术治疗方式方面,本例根治性手术切除是不必要的。

1 王萱,朱生才,刘明,等.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疗分析(附8 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2,27(7):510 -513.

2 史玉振,童明敏,田迎,等.MSCT 多期扫描对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J].2012,31(4):519 -523.

猜你喜欢
嗜酸腺瘤肿块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MRI平扫在肾脏嗜酸细胞瘤与嫌色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急性腹痛的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一例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同侧乳腺嗜酸细胞癌伴导管原位癌1例并文献复习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