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新区建筑与景观环境的生态共生——以太原高新区为例

2014-08-15 00:47散利迪
长治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太原高新区共生

散利迪

(太原学院 建筑工程系,山西 太原 030032)

一、引言

目前城市快速发展,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天然资源的枯竭等一些列环境污染问题,创造文明健康的生态城市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以生态绿色革命为导向的全球生态化运动也正在兴起,建筑与环境的共生成为目前重要的课题。建筑界当下比较热点的研究中心叫做生态气候建筑学,是指建筑的产品、建筑物的建设及使用都应考虑到与环境发展的关系,两者有着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牵引的本质联系。[1]12

二、太原高新区建筑与周边环境现状

太原高新技术开发区迄今为止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园区环境设施虽已日臻完善,但基于国土资源较为贫乏,在人居环境方面很难做到如同发达国家一样的优美。因此对于高新区的建设来说是一个鱼与熊掌无法兼得的两难情况。一方面,由于研究性人员较为密集,对环境和交通的要求比较高,另一方面,城市土地资源极为宝贵。如何在有限的土地空间创造美好的环境是园区建筑与环境共生的重要问题。

目前开发区内建筑是以一种群居的姿态出现的,由于建筑的设计建造年代不同,其建筑样式、色彩、形态设计手法也各不相同,而且分布有不同功能类型建筑,整体基本处于无序状态。企业建筑:如富士康大型企业的集团总部,IT产业的办公用房,医疗企业实验用房等,形成了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节能等方面企业的集中载体;遗留城中村建筑:高新区内存在地域功能混乱,职能交错的现象,如殷家堡、大马、小马城中村处于核心位置,但这些城中村的发展环境较差;新建民居建筑:住宅小区星河广场、滨江花园、汾东花园等,虽然发展规模较大,但环境配套设施较差,建筑外立面也缺乏新意;污水厂与汽车城建筑:太原较大的两个污水厂处于高新区内,杨家堡污水净化厂和殷家堡污水处理厂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没有设置绿化隔离带,景观环境差强人意。杨家堡区域附近的汽车城,装饰店铺及维修厂也影响了高新区整体环境。对于目前建筑类型分布,要提高园区的环境品质,必须将建筑本体与景观环境设计相结合,优化整合那些零散的功能不相匹配的建筑显得尤为重要。就建筑个体而言,任何一组建筑群都可构成一个独立的环境系统,构筑建设和谐共生的园区环境,设计规划过程中要注重其中各个建筑要素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关照与周围不同建筑群的关系。[2]38

三、太原高新区生态环境分析

营造高新区的宜人环境,对于太原高新区的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现在建筑与地形的空间形象,注重提高符合高新区气质特点的设计,符合生态与科研同发展的城市韵味。对于建筑风格、建筑高度,建筑用色做到统一把控,建筑用材上以节能、环保、利用自然资源为主,实现良好的园区整体环境。应综合有利条件,减少改造地形,保留原生态景观元素。太原市高新区地理位置处于城市南端,临近姚村,天然资源面积较为开阔,利用姚村周边山水自然环境,结合基地现状,整合山水关系格局,将生态化建设作为建筑设计与景观环境共生的最基本出发点。西临西山,面朝汾河,这些良好的景观地理资源,可以为生态型园区设计奠定良好基础。姚村是晋阳文化的核心地区,周围有晋祠古刹,古城遗址等文化底蕴丰厚的环境场所。园区内建筑结构、建筑空间尺度都是景观环境中的考虑因素。创造宜人的尺度、精致的环境与建筑相呼应,是体现园区整体环境的重要方面。

四、建筑与景观的生态共生建设

成熟的园区环境中景观绿化是设计重中之重,在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工业城市成为美化环境的重要因素。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已经非常注重人、建筑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吴家烨的《景观形态学》一书中提出了“立意、达意和意境”的基本美学慨念,指出中国园林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即意境和气韵表达上寻求一种理想方式,对景观环境营造的意图形成准确表达成为建筑与环境共生中艺术思想发展的前提。[3]56实现高品质的园区环境,首先要提高绿化面积,达到绿化质量的高标准要求。目前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景观环境中,一些街头公园的建设已初有成效。中心公园、绿化小广场、道路林带的设置数量和面积在逐步增加。建设中要满足景观环境设计要素的“点、线、面”设置,强调绿化面积的面、水渠和道路的线、建筑范围的绿化点,根据国家高新区绿化环境要求(高新区绿化覆盖率达到总面积40%以上),保证充足的绿化覆盖率。针对现状绿化树种还不够丰富,数量和季节变化因素使植被选择存在一些问题,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及时改造行道树,消除黄土裸露现象。[4]8其次,结合高新区的建筑与绿化问题,可以利用建筑物立体绿化,采用屋顶绿化、墙面绿化等设计方法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环境质量,给人舒适宜人的建筑绿化环境。另外,太原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的总体平面仍然带有割地为牢的房地产开发痕迹,在土地资源约束下,应该结合国外科技园区优秀经验开创出多层次利用土地,融合与独立相结合的模式,使得建筑与城市原有绿化空间完美结合,打造花园式新区。

高新技术开发区是需要吸引人才的聚集地,需要提供产生持续创新力的环境,园林化的景观环境是满足生产动力的环境意境。俞孔略的《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从硅谷到中关村》一书中提到,公园原本出现在西方城市初步形成之时,工业革命兴盛引发城市人口大量激增而使得城市环境恶化,为了改善平民的生活质量而出现的专门为他们提供与大自然接触机会的空间。最初的公园与城市格局孤立分开,设有围墙将大自然与城市建筑、市政道路等隔绝开。将办公、宅邸和花园相结合的生活模式依然是人们希望获得的理想模式。因此,西方社会经历了上个世纪城市中心的衰落和郊区化住宅发展(主要在美国)的过程后,又选择了城郊结合发展的思路。自然风光,新型的办公区与花园结合的方式成为社区发展最理想状态。国外科技园区在环境的设计方面保留了英国牧场般的宁静感,美国郊区住宅的院落感,既满足工作环境的功能需求,又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实现高新区的生态花园式建设,其建筑与景观环境的共生发展着重体现在:建筑个体与群体间的协调、景观形态与建筑造型的协调、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绿化的互动、建筑与景观空间序列整体协调。注重建筑与外部景观环境空间的整体秩序感,创造建筑群体形式美,运用外部空间的规划原则,设计中以整体环境为基本原则,构建怡人景观与优美形态兼备的的建筑群及周边环境。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环境建设中要因地制宜的利用自然条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创造既具备高效率的生产制造、研究开发特性,又满足良好居住条件的生态化环境。

五、结语

太原高新技术开发区已逐步发展成研发办公园区,成为城市就业的新中心点,面对第二次转型期,如何进行新时期的园区建设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未来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应该是重视生态,坚持持续性建筑与环境的共生发展。作为设计者,要做到尊重天然环境、利用资源,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进行统一的整体设计。

[1](英)大卫·劳埃德·琼斯著.建筑与环境——生态气候学建筑设计[M].王茹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希腊)安东尼·C·安东尼亚德斯著.建筑诗学——设计理论[M].张鹏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吴家烨.景观形态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郭宏.谈太原高新区规划建设[J].山西建筑,2012,(22):6-8.

猜你喜欢
太原高新区共生
太原清廉地图
人造太原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遂宁高新区
共生
除夜太原寒甚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