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接受理论的烟熏制品生产工艺翻译

2014-08-15 00:49丹,曹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烟熏生产工艺文化背景

李 丹,曹 馨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学术界认为翻译一种语言技巧,学者要想熟练掌握这门语言技巧,勤学苦练和不断运用到实践是必不可以少的。古今中外大师纷纷提出了自己对于翻译的见解和翻译标准,中国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了“信、达、雅”三字标准,美国大师奈达则提出翻译的标准关键是看译文读者反应,即读者反应如何才是翻译的标准。吸取了中外学术界大师的精华并结合现代实践得出:“忠实原文、语言流畅”。即译者必须精准无误地传达原文观点,不得擅自漏译和增译,要尊重原文作者的情感观点,不能凭着译者自己想法去更改原文内容,语言流畅是指译文语言表达方式要通俗,地道,无需太过复杂[1]。

从古至今,各种烟熏制品的制作方式也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及创新,烟熏制品作为一种具有中国传统特色文化美食,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文化传播,将这种美食远销国外,不仅是一种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方式,更是一种传播中国文化的一种“软实力”。因此需要我国翻译人员在烟熏制品生产工艺翻译上有更多创新与突破。在翻译时,必须遵守翻译标准,从接受理论中从译文读者角度出发,即以消费者为中心,考虑各种影响消费的心理因素及价值观,要根据消费者文化背景来进行翻译,还应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如此,消费者才会认同译文,引起消费者兴趣,使消费者购买欲望化为实际行动。接受理论强调以读者和其接受能力为核心[2]。对烟熏制品生产工艺翻译实践具有积极指导意义,烟熏制品生产工艺的翻译精准直接影响该产品在国外的销售,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

1. 接受理论

接受理论即接受美学理论(Receptional Aesthetic)是1967年德国教授尧斯(Hans RobertJauss)提出的。接受美学的核心是从受众及读者接受程度出发,强调接受者的接受能力。把读者放在与译文和作者平等位置[3],真正好的译文一定是译者在考虑了读者和读者的接受能力下形成的。接受理论认为读者的接受能力在翻译过程中是核心部分,一篇能被广大读者接受的译文才是真正达到了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接受美学将以读者为中心应用于翻译的研究,因而对烟熏制品生产工艺翻译实践有积极指导意义。

2. 接受理论在烟熏制品生产工艺翻译中的应用

在烟熏制品生产工艺翻译中,译者接受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译者必须很好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文化社会背景等方面差异[4],读者才能完全的理解译者的思想感情,以便更好地进行翻译。接受理论对烟熏制品生产工艺翻译的指导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2.1 译文读者审美需求

在食品翻译过程中,实际上就是一种将语言进行相互交流的方式,即作者、译者、读者进行对话的方式。译者不仅要考虑作者的思想和观点,同时也必须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接受译文的接受能力。将接受理论中考虑消费者的接受能力运用烟熏制品翻译研究上,可以达到消费者的审美情趣。

所以在翻译烟熏制品取材和宰杀过程中血腥场面则无需直观的翻译。如果直接把熏黑鸡直接翻译成“smoked Chichen”和佛跳墙直接议成“Buddha jumps over the wall”如果这样,估计外国消费者都会目瞪口呆,惶恐不安和毛骨悚然。更不用说让消费者去购买了。因此,在做忠实原文的基础上,也要做到适度原则,翻译不是采用逐字逐句的死译,而是采用灵活译法,想充分引起消费者对烟熏制品的好感,则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接受能力和审美观。因此在烟熏制品取材过程中的翻译。应把消费者的接受能力和好奇心理放在第一位,最大程度的关照消费者的好奇心理和美食审美观[5],激起消费者的食欲,从而促使大家的消费。

烟熏制品的译文同样应重视消费者对烟熏制品的认同,考虑消费者的期待视野,就如何将中国的烟熏制品与西方的烟熏制品进行比较。唤起广大消费者所期待的审美价值,通过对中国烟熏制品译文所表达的审美感,从而使消费者的审美体验与作者审美体验相互融合[6]。

2.2 消费心理需求

烟熏制品不仅营养丰富,而且风味独特、更具有方便携带和易于保存的特点。但很多消费者对于烟熏制品生产工艺方便的知识并不是很了解。烟熏制品生产工艺翻译比较独特。只有通过介绍与宣传烟熏制品的生产流程和制作方式,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达到促销目的。在通过广告和包装说明书,消费者的接受能力不是消极被动的;消费者是积极主动地接受广告和包装说明书所表达的信息,其消费者接受能力是根据他们自身文化背景去理解的。比如,“烟熏排骨”可以直接翻译成“smoked pork”烤香肠则译成“toasted sausage”。这样外国消费者则更容易理解,它能使消费者期待与译者和原作者的期待视野融为一体,让消费者真正买到他们理想中的产品。

2.3 文化背景考虑

张培基认为,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7]。文化存在两个不同层面中,上下别代表为公开的文化和深层的文化,深层文化是处于文化深层结构处于最底部,一般很难被译义[8]。烟熏制品生产工艺翻译必须考虑国外消费者接受能力和文化背景,文化习俗等。为迎合和吸引国外消费者饮食习惯,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只有那些能满足消费者内心需要,并符合他们的文化背景,与他们心灵相碰触的文化,这样的烟熏制品才能被广大国外消费者接受。翻译时必须将译文读者的饮食文化加以考虑,例如,“臭豆腐”这是湖南长沙有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吃。如果直接翻译成“Stinky tofu(Smelly tofu)”则不够地道,不能把里面的文化背景很好的阐释出来。这种具有文化典故的美食,则应该再在后面注释(中国领袖毛泽东在求学时非常喜爱臭豆腐,自此火宫殿的“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臭豆腐因此闻名全国)读者是翻译的最佳鉴定者,通过对文化背景的分析,将译文与作者和读者的文化背景视域相互结合,才可能发现中西文化背景中具有深层含义的东西,从而进一步传播我国文化,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2.4 地方特色保留

中国地方特色文化美食与翻译密不可分。译者在更深入地了解西方国家的习俗、传统文化、情感价值观念等同时;同时也要考虑具有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因为两国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容易引起消费者对译文的歪曲。所以译者要让消费者感受到译文精彩,则采用直译法,比如“上海熏鱼”直接译成“Shanghai roast fish”即可,同样“安徽无为熏鸭”则可以译成“AnHui WuWei smoked duck”类似的“辽宁熏牛腿”可以议成“LiaoNing somked cattle leg”.这样消费者能容易接受。对于这些具有中国特色食品的翻译就很好地把中国文化传递给外国消费者。

3. 接受理论视角的烟熏制品生产工艺翻译技巧

中西文化差异导致了中西文化饮食的差异,在西方,西餐讲究的是简单和搭配,而中餐往往更讲究美味和方法。这点在烟熏制品的生产工艺上就得到了证明,烟熏制品作为中国传统名优产品,不仅在取材上独特,在研制和加工上也别有风味,而且烟熏制品种类繁多,每一种烟熏制品都深厚的文化,因此,要想把烟熏制品的色、香、味,文化淋漓精致的展现出来,在翻译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点技巧:

3.1 直译+音译

烟熏制品生产工艺的词汇比较为丰富,烟熏制品生产工艺此类译文大多数是具有人名和地名的特色,含有习语和谚语的典故比较多。针对这个特点,为了使烟熏制品生产工艺的译文做得更加的地道和韵味,形象生动,我们可以采用直译+音译的翻译技巧,比如:四川腊肉“Si Chuan bacon”“湖南老腊肉”译成“Hu Nan classical bacon”这种直译+音译的不仅可方法以保留了地方特色的风采,而且利于传播中国地方美食文化。

3.2 转译

在烟熏制品翻译过程中,很多译文不能随便采取直译法,如果全部都只采用直译法的话,就会显得过于死板,读者根本读不懂,更不用说去领会烟熏制品原汁原味的特色了。通过译者在完全理解译文的情况下,重新灵活组织新的语言表达方式,找到更合适的词语将所隐藏的东西挖掘出来。比如:烟熏三文鱼,其中“烟熏”本是“smoked”,但是如果转译成“roast”会更加吸引人。所以“烟熏三文鱼”译成“roast salmon”更好。

3.3 重组+拆合

重组法和拆分法还有合并法这几种方法的贯穿使用可以体现出烟熏制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的独特,展现烟熏制品的生产工艺的价值。比如:“茶叶烟熏鸭腿”译成“roast duck leg with tea”以及“干锅萝卜腊肉”译成“roast pork with turnip chips in hot pot”这样就能体现出烟熏制品生产工艺制作方法的价值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目前食品翻译的现状,根据接受理论,译者应以读者为中心,充分考虑受众的期待视野和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考虑消费者接受能力。启示译者应如何揭示烟熏制品生产工艺潜在价值和安全美味的理念,如何把握消费者的期待视野、审美情趣,消费者的文化背景以及消费者的接受能力相结合是烟熏制品翻译实践中值得注重的关键,也需要译者具有更高更强的语言运用功底.因此,译者应该积极去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尝试各种翻译手法,达到尽善尽美,否则烟熏制品的译文就可能会“文不达意”。此外,我国食品翻译人员更应该积极与外国消费者以及厂家商家沟通交流,希望通过包装说明书等形式,展现出烟熏制品生产工艺的价值,让消费者有针对性地对两国的文化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更好地实现烟熏制品在国外的销售,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2] 秦洪武.读者反应论在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中的意义[J].外国语,1999,(l).

[3] 姚斯,等.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4] 许崇信.文化交流与翻译[J].外国语,l99l,(l).

[5] 王文斌.论译者在文学翻译中主体作用的必然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2).

[6] 隋荣谊.翻译美学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

[7] 赖晓鹏.从翻译美学的角度看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的审美再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9.

[8] 顾嘉祖.从文化结构看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点与难点[J].外语和外语教学,2002,(1).

猜你喜欢
烟熏生产工艺文化背景
掺混肥料生产工艺的改进
D10mm热轧带肋钢筋五切分生产工艺开发
Making scents of history古法制香,感受非遗魅力
Making scents of history
艾叶烟熏法能预防人禽流感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烟熏肉的制作及烹饪方法探究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生物有机肥料及其生产工艺
徽州体育形成的文化背景及文化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