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四)

2014-08-21 09:24
试题与研究·中考化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方程式氧气小题

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

N-14O-16S-32Fe-56Cu-64

Zn-65

一、识别与选择(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颁布后,各地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高空气质量。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A.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B.控制PM2.5的排放以减少雾霾天气

C.城市居民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D.将查获的盗版光盘泼上汽油焚烧处理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

B.在点燃的条件下,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夏天鱼池内需要增氧,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D.洁净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后,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紫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3.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不发生改变

B.未见饭菜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改变

D.不同的碱化学性质有所不同,是因为解离生成的金属阳离子不同

4.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5.我国科学家在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的一种新型的“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了一种试纸,可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关于“萘胺”(C10H9N)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萘胺”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萘胺”中碳、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0∶7

C.“萘胺”由10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构成

D.“萘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6.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用铁矿石与焦炭在高炉内炼钢

B.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先用干布擦净后才能用带油的布擦

C.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自制汽水

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7.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

B.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

C.分别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C>B>A

D.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2∶5

8.在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生成氢气质量(m)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后,稀硫酸可能有剩余

B.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可能相等

C.B表示铁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

D.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一定都有剩余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9.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碳酸根离子:。

(2)不含金属元素的碱:。

(3)磁铁矿的主要成分:。

10.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请在“①蛋白质、②盐酸、③硫酸、④硝酸钾、⑤纤维素、⑥聚乙烯、⑦硝酸铵”这七种物质中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1)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

(2)牛奶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是。

(3)可用作复合肥料的是。

(4)可用来制作塑料大棚的是。

11.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用所学的知识填空。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它们都含有碳元素,其中煤在物质的分类上属于(填“单质”或“混合物”)。

(2)在440℃和高压条件下,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金刚石(C)和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基本反应类型为。

12.A、B、C、D、E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如果A、D均为单质且D为紫红色固体,B、C是化合物,C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则A的化学式是,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2)如果A、B均为黑色固体,C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则E的化学式是,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3)如果A常用来中和酸性土壤,C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A溶液与B溶液反应的现象是,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1分,共11分)

13.某同学在实验室用以下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1)选择装置A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图中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

(2)若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检验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长颈漏斗末端位于液面以下的原因是。

(3)将二氧化碳通入装置C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14.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本41页7题中有一问:为什么汗水带有咸味?我校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为此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汗水中产生咸味的物质是什么?

【假设与猜想】根据生活经验推测,汗水中产生咸味的物质可能是。

【查阅资料】用铂丝蘸取少许含有钠元素的溶液(或物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现黄色。

【制订计划】为了证明产生咸味的物质是猜想中的物质,一是要证明汗水中含有阴离子(填离子符号,下同),二是要证明汗水中含有阳离子。

【进行实验】(1)证明阴离子的实验:向汗水中滴加溶液,再加入少量稀硝酸,振荡,仍有白色沉淀产生。

(2)证明阳离子的实验:。

【结论】经过上述实验证明,学习小组的同学们猜想正确。

【分析与交流】上述实验中,证明阴离子存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15.除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H2O2)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外,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H2O2)的分解也有催化作用。现取6.8%的过氧化氢溶液50g倒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4.5%的硫酸铜溶液9.6g,搅拌,使过氧化氢完全分解。试计算:

(1)产生氧气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

【命题人:山东李建国】

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

N-14O-16S-32Fe-56Cu-64

Zn-65

一、识别与选择(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颁布后,各地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高空气质量。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A.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B.控制PM2.5的排放以减少雾霾天气

C.城市居民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D.将查获的盗版光盘泼上汽油焚烧处理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

B.在点燃的条件下,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夏天鱼池内需要增氧,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D.洁净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后,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紫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3.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不发生改变

B.未见饭菜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改变

D.不同的碱化学性质有所不同,是因为解离生成的金属阳离子不同

4.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5.我国科学家在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的一种新型的“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了一种试纸,可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关于“萘胺”(C10H9N)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萘胺”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萘胺”中碳、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0∶7

C.“萘胺”由10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构成

D.“萘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6.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用铁矿石与焦炭在高炉内炼钢

B.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先用干布擦净后才能用带油的布擦

C.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自制汽水

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7.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

B.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

C.分别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C>B>A

D.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2∶5

8.在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生成氢气质量(m)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后,稀硫酸可能有剩余

B.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可能相等

C.B表示铁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

D.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一定都有剩余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9.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碳酸根离子:。

(2)不含金属元素的碱:。

(3)磁铁矿的主要成分:。

10.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请在“①蛋白质、②盐酸、③硫酸、④硝酸钾、⑤纤维素、⑥聚乙烯、⑦硝酸铵”这七种物质中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1)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

(2)牛奶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是。

(3)可用作复合肥料的是。

(4)可用来制作塑料大棚的是。

11.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用所学的知识填空。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它们都含有碳元素,其中煤在物质的分类上属于(填“单质”或“混合物”)。

(2)在440℃和高压条件下,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金刚石(C)和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基本反应类型为。

12.A、B、C、D、E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如果A、D均为单质且D为紫红色固体,B、C是化合物,C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则A的化学式是,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2)如果A、B均为黑色固体,C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则E的化学式是,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3)如果A常用来中和酸性土壤,C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A溶液与B溶液反应的现象是,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1分,共11分)

13.某同学在实验室用以下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1)选择装置A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图中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

(2)若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检验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长颈漏斗末端位于液面以下的原因是。

(3)将二氧化碳通入装置C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14.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本41页7题中有一问:为什么汗水带有咸味?我校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为此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汗水中产生咸味的物质是什么?

【假设与猜想】根据生活经验推测,汗水中产生咸味的物质可能是。

【查阅资料】用铂丝蘸取少许含有钠元素的溶液(或物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现黄色。

【制订计划】为了证明产生咸味的物质是猜想中的物质,一是要证明汗水中含有阴离子(填离子符号,下同),二是要证明汗水中含有阳离子。

【进行实验】(1)证明阴离子的实验:向汗水中滴加溶液,再加入少量稀硝酸,振荡,仍有白色沉淀产生。

(2)证明阳离子的实验:。

【结论】经过上述实验证明,学习小组的同学们猜想正确。

【分析与交流】上述实验中,证明阴离子存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15.除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H2O2)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外,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H2O2)的分解也有催化作用。现取6.8%的过氧化氢溶液50g倒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4.5%的硫酸铜溶液9.6g,搅拌,使过氧化氢完全分解。试计算:

(1)产生氧气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

【命题人:山东李建国】

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

N-14O-16S-32Fe-56Cu-64

Zn-65

一、识别与选择(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颁布后,各地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高空气质量。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A.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B.控制PM2.5的排放以减少雾霾天气

C.城市居民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D.将查获的盗版光盘泼上汽油焚烧处理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

B.在点燃的条件下,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夏天鱼池内需要增氧,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D.洁净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后,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紫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3.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不发生改变

B.未见饭菜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改变

D.不同的碱化学性质有所不同,是因为解离生成的金属阳离子不同

4.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5.我国科学家在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的一种新型的“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了一种试纸,可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关于“萘胺”(C10H9N)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萘胺”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萘胺”中碳、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0∶7

C.“萘胺”由10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构成

D.“萘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6.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用铁矿石与焦炭在高炉内炼钢

B.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先用干布擦净后才能用带油的布擦

C.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自制汽水

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7.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

B.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

C.分别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C>B>A

D.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2∶5

8.在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生成氢气质量(m)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后,稀硫酸可能有剩余

B.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可能相等

C.B表示铁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

D.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一定都有剩余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9.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碳酸根离子:。

(2)不含金属元素的碱:。

(3)磁铁矿的主要成分:。

10.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请在“①蛋白质、②盐酸、③硫酸、④硝酸钾、⑤纤维素、⑥聚乙烯、⑦硝酸铵”这七种物质中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1)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

(2)牛奶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是。

(3)可用作复合肥料的是。

(4)可用来制作塑料大棚的是。

11.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用所学的知识填空。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它们都含有碳元素,其中煤在物质的分类上属于(填“单质”或“混合物”)。

(2)在440℃和高压条件下,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金刚石(C)和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基本反应类型为。

12.A、B、C、D、E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如果A、D均为单质且D为紫红色固体,B、C是化合物,C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则A的化学式是,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2)如果A、B均为黑色固体,C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则E的化学式是,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3)如果A常用来中和酸性土壤,C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A溶液与B溶液反应的现象是,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1分,共11分)

13.某同学在实验室用以下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1)选择装置A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图中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

(2)若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检验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长颈漏斗末端位于液面以下的原因是。

(3)将二氧化碳通入装置C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14.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本41页7题中有一问:为什么汗水带有咸味?我校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为此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汗水中产生咸味的物质是什么?

【假设与猜想】根据生活经验推测,汗水中产生咸味的物质可能是。

【查阅资料】用铂丝蘸取少许含有钠元素的溶液(或物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现黄色。

【制订计划】为了证明产生咸味的物质是猜想中的物质,一是要证明汗水中含有阴离子(填离子符号,下同),二是要证明汗水中含有阳离子。

【进行实验】(1)证明阴离子的实验:向汗水中滴加溶液,再加入少量稀硝酸,振荡,仍有白色沉淀产生。

(2)证明阳离子的实验:。

【结论】经过上述实验证明,学习小组的同学们猜想正确。

【分析与交流】上述实验中,证明阴离子存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15.除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H2O2)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外,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H2O2)的分解也有催化作用。现取6.8%的过氧化氢溶液50g倒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4.5%的硫酸铜溶液9.6g,搅拌,使过氧化氢完全分解。试计算:

(1)产生氧气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

【命题人:山东李建国】

猜你喜欢
方程式氧气小题
化合价归零法配平复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初 春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GREEN WORLD
离子方程式设错方式透析
冒险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