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的人力资本根源:中国案例*

2014-08-21 03:51张林秀易红梅罗仁福刘承芳史耀疆斯科特罗斯高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墨西哥工资视力

张林秀 易红梅 罗仁福 刘承芳 史耀疆 斯科特·罗斯高

近年来,世界已经认识到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即当一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放缓并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出现停滞时,中等收入陷阱就出现了。主要表现为工资不断增加,成本竞争力不断下降,无法与发达经济在高技能创新方面进行竞争,或无法与低收入低工资经济在廉价产品生产方面进行竞争。

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来检验中国的发展道路以及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危险、西部贫困省份在农村教育、医疗和营养投资方面的严重不足。首先,我们将考察几个从中等收入过渡到高收入的成功 (例如韩国)和不太成功 (墨西哥)的案例。其次,对那些从中等收入成功升级为高收入的国家以及现在试图完成这一过程的国家做出更加系统的特性验证。再次,我们将讨论未来可能影响中国社会不公平的因素 (即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时,社会不公平什么时候最危险)。具体来说,我们将检验中国目前存在的明显人力资本不平等,因为这是未来收入不平等的最准确的迹象。在讨论人力资本不平等的根源时,除结构性和制度性障碍阻碍学生(及其家长们)通过学校深造来应对未来就业外,我们也认识到,严重的营养和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中国贫困地区的严重人力资本不足的根源,并将在未来数十年内难以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此外,作为健康案例之一,我们将考察中小学生的视力保护问题。

一、工资增长、社会不平等以及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的过渡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低工资是中国成为世界最大制造业基地的主要原因。20世纪80年代,中国不熟练工人的工资低于50美分/小时。[1]20世纪八九十年代,即使数百万工人进入到劳动力市场,工资仍然保持较低水平。[2]与韩国 (同一时期)、巴西和墨西哥相比,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初期的工资非常低廉。而在同一时期,韩国的非熟练工人工资超过10美元/小时[3],墨西哥达到4美元左右。如此低的工资 (除其他因素外)吸引大批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转移到中国。

但中国并非一直都是世界工厂。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低工资制造业是在世界其他地方。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韩国的制造业出现快速增长[4];墨西哥等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后期制造业也快速扩张。近年来,随着制造业离开这些国家,非熟练工人的工资低于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期的水平。例如,20世纪70年代韩国非熟练工人的工资与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工资更接近。墨西哥在20世纪90年代也经历了工资增长,这使得其低工资制造业的竞争力锐减。

(一)韩国:成功发展与劳动力市场转型的故事

是什么原因使得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期从工资接近世界工资分配底部的贫穷国家转型为享受高收入,并在1996年作为发达国家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呢?尽管韩国的很多发展政策提升了该国的经济,但人力资本管理功不可没。[5]在不到二三十年的时间里,随着工资从不足1美元/小时增加到超过10美元/小时,大量劳动力从低工资、低技能工作转向熟练、高生产率和服务型行业。这意味着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聚集在生产线旁的大量工人在90年代之后占据了技能要求较高的岗位。

韩国实现劳动力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由该国在发展初期的教育体制的性质所决定的。按照Kwon的说法,韩国几乎每个人都获得了高中教育 (甚至是在20世纪70年代),高中的入学率超过80%。[6]即便是没有进入正式高中的人也可以通过晚上和周末在他们所在公司接受高中教育。对于韩国的城市和农村居民而言,高中几乎不存在任何差异,大部分人接受了高中教育。在数学、语言和其他学科方面获得高中教育有助于工人从低工资、低技能工作向高工资、高技能工作转型。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韩国的教育回报率非常高。[7]

(二)墨西哥:在教育不足的困境中挣扎

并非所有国家都能像韩国那样从低工资经济向高工资经济实现平稳转型,其中一个例子是墨西哥。尽管增长率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出现了一些变化,但墨西哥的经济仍然实现了增长[8],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初期,其平均增长率可与东亚各国相匹敌。在这种增长率下,墨西哥的工资开始上涨,20世纪90年代初期,非熟练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将近4美元。

墨西哥的工资上涨对从低工资制造经济向高技能经济的转型带来了压力。20世纪90年代,很多低工资制造业搬离了墨西哥。[9]与此同时,投资开始出现在支持较高工资的行业,即那些需要工人具有较高技能并获得较高工资的行业。在这种情况下,雇主希望能够以较高工资雇佣之前在低工资制造业中就业的工人。如果某一国家希望从贫困向中等收入成功转型,并开始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则这种转型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墨西哥的转型并不像韩国那样平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是墨西哥的教育体制与韩国不同。韩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时所有年轻工人都接受过高中教育,但墨西哥与之相去甚远。墨西哥教育程度比例以及高中入学率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虽有所提高,但主要是在生活质量较好的城市,这些城市学生的高中入学率几乎超过90%。然而,儿童进入高中的份额在贫困城市和农村地区却出现大幅下滑。[10]20世纪八九十年代,贫困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学龄儿童能够进入高中的不足一半,很多人甚至没有接受过初中教育。

尽管造成墨西哥今天的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以及经济放缓的因素有很多 (自2000年中期开始每年的经济增长率仅为1%),但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高素质人力资本在人口中所占比例太低。[11]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披索危机后,数百万工人失业。当墨西哥公司开始重组时,很多工人 (也许是大部分工人)并未被重新雇佣。雇主当然不希望以较高工资去雇佣那些不具备工作所需技能的工人。墨西哥的正式失业率增加,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保持较高水平。

无法在正式经济中找到高工资工作的情况下,人们只有三种选择。第一,通过合法或非法方式移民美国。当然,随着移民的增加,美国近年来已经采取措施提高了移民成本,并减少了移民数量。第二,在非正式经济中寻求工作机会。按照Magaloni的统计,数百万墨西哥人目前在非正式经济中工作。[12]但不幸的是,在非正式行业中就业的人,其工资增长和人力资本累积的前景堪忧。从长期来看,健康的发展道路当然会意味着这些人将转向正式行业,并有机会获得较高收入和更稳定收益以及其他社会服务。然而,问题是大部分人处于这一行业当中,是因为他们不具备正式行业中雇主所要求的技能,并且成年人很难获得这样的技能。第三,由于缺少移民机会以及在低收入、高度不稳定的非正式行业中缺少安全感,很多墨西哥年轻人正在退出这一体系并选择加入其他组织。按照Magaloni的研究,数百万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墨西哥的有组织犯罪。[13]很多来自贫困城市和农村的年轻人、穷人以及几乎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他们的未来没有什么希望,因为他们缺乏高工资、服务型经济所需的技能,这部分人口已经或多或少地被迫寻找其他生存之路。而有组织犯罪的增加为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可能导致发展进程停滞或倒退。由于大量人口被排除在组织系统之外,新的财政支出需求出现了。除对生产性基础设施以及盈利活动进行投资外,必须在政策制定和军队方面支出费用。暴力的增长还会使投资者丧失信心,使得他们选择将财产和人力资本转移到国外。

很明显,如果经济增长继续放缓的话,会出现恶性循环。如果经济无增长,则就业岗位增加就会很少。缓慢增长也意味着用于学校和用以提高人力资本的其他机构的投资来源减少。当工作机会很少,并且人们受到较低人力资本的困扰时,很多人 (尤其是那些贫困城市和农村人口)可能会继续加入有组织犯罪,因为他们别无选择,或者 (最好的情况是)从正式经济中退出,转而在非正式经济中维持生计。无经济增长—无工作岗位—更多人被排除在外—更多暴力—增长放缓,这是一条潜在的道路,通过它,人力资本投资处于低位时,经济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但它最终会导致经济出现停滞。

(三)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就能确保发展成功吗?

上述有关韩国和墨西哥的讨论提出了一个基本问题:已实现中等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是否能继续实现经济增长并成为富裕的工业化国家?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与之几乎同等重要的问题是:并未成功实现中等收入但已经成功地迈向高收入的国家具有什么特点?

实际上,正如我们在墨西哥案例中所看到的那样,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是否定的。尽管墨西哥的未来尚不确定,但因社会不平等以及人力资本欠缺等造成的暴力会减缓该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也许该国的经济增长会出现停滞。

通过对历史做进一步审视,我们发现很多国家在实现中等收入后,经济出现停滞或崩溃。阿根廷在20世纪初期成为最富有的国家之一。[14]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阿根廷的经济增长开始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今天,它的人均GDP仅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很多国家也走了与阿根廷相同的道路。过去50年中,乌拉圭的经济至少两次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便停滞不前。委内瑞拉的增长模式与之类似。[15]伊拉克在1960年以前一度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但是,从1960年到1990年,它的经济每年只增长1%。

(四)平等增长:过于奢华?

是什么原因导致某些国家从中等收入国家成功转型为高收入国家呢?当然,在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后,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有很多。[16]在本文的后续章节中,我们考察一个规律性的经验,即在20世纪后期实现成功发展 (从中等收入转型为高收入)的各个案例的特点。

表1列出了1950年以来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国家(地区)成功转型的所有非石油生产国/地区。①本文中,我们没有把以石油作为最大/主导行业的国家包括在内,并将那些在二战之前成为高收入国家但在二战之后仍然处于经济复苏阶段的国家排除在外 (例如日本和德国)。我们也未将新加坡或中国香港等城市级国家/地区计算在内。令人有些意外的是,按照我们的统计,只有14个国家/地区被认为完成转型,包括两个东亚国家/地区 (韩国和中国台湾)、四个地中海国家(葡萄牙、西班牙、希腊和以色列)、六个东欧国家 (克罗地亚、斯洛维尼亚、斯洛伐克共和国、匈牙利、捷克共和国和爱沙尼亚)以及两个其他国家 (爱尔兰和新西兰)。

表1 成功或渴望从中等收入国家(地区)向高收入国家(地区)转型的国家/地区的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可以用来衡量消费/收入不平等的程度。从表1可以看出,成功完成转型国家(地区)的平均基尼系数为0.33,相对较低。基尼系数都在0.26到0.39之间,这意味着,完成转型国家(地区)不但在过去60年中从中等收入国家(地区)成功地转向高收入国家(地区),而且它们的不平等水平也很低。

成功实现转型的国家(地区)中这种较低的不平等水平与目前仍处于中等收入阶段 (以及渴望成为高收入国家)的国家形成鲜明对比。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有13个非石油生产国处于中等收入水平,它们主要位于拉丁美洲、亚洲和东欧/中欧。表1的数据显示,渴望转型国家的平均基尼系数为0.47,比成功转型国家(地区)的基尼系数高出14个点。一些渴望转型国家的基尼系数达到或超过0.50,如巴西、智利、哥斯达黎加和墨西哥。

按照李实和罗楚亮的研究,中国的不平等水平属于世界最高行列当中。截至2007年,基尼系数已达到0.50。[17]因此,尽管中国在过去的十年间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但仍属于努力转向高收入国家的一部分,并未完成转型。

二、高工资和中国未来面临的挑战

韩国与墨西哥的故事 (以及成功转型和渴望转型的分析)为解释中国今天发生的情况提供了背景,它还将有助于帮助确定中国所面临经济挑战的框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和21世纪,中国的工资很低,并且经济由低工资工厂和服务所主导。这一时期的中国很像韩国和墨西哥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时的情况。

但很多资料显示,当韩国和墨西哥工资开始增长时,中国的低工资时代也已经终结,并且工资增长幅度很大。从2000年起,中国非熟练工人工资已经开始增加。Cai和Du记录了工资增长的其他几个来源。[18]Li等人的研究表明,除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外,中国是世界上非熟练工人工资最高的国家,当然也是增长最快的国家。[19]

尽管从人均收入增加的角度来看这是受到欢迎的 (成为高收入国家的唯一标准是该国的大部分人是否拥有高收入),但仍然面临严峻挑战。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中国的劳动力是否为高工资做好准备。在高工资经济中,工厂和服务行业中的工人每小时的工资达到10美元或以上。当然,对于雇主认为值得的工资水平而言,工人必须具有较高的生产技能。在其他高工资经济体中(如韩国),大部分工人拥有相对较高的数学、语言、英文和ICT技能水平。只有当工人具有这些技能时,雇主才会向他们支付高工资。

但目前尚不清楚中国工人是否具有这些技能。几个基本问题是中国是否能够继续保持增长,以及工资是否继续保持增长,在对雇员要求具有较高技能的较高工资环境中,今天的低工资不熟练工人、工厂中的劳动者是否能够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 (并被雇主雇佣)。

(一)中国在中学教育方面的人力资本不平等情况

下面将分析中国的教育不平等状况。具体来说,我们将尽力理解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学生的人力资本水平。我们关注这部分人群的人力资本状况,是因为他们是中国未来劳动力的来源。此外,人们对这部分人群的受教育情况关注较少。

尽管并非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上大学,但我们认为,每个人都应当具有高中所学的技能——数学、语言、英文和ICT技能。中国将继续从中等收入国家转型为高收入国家,人们需要拥有每小时能值10~15美元的生产技能。如果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具备此种技能,则只能在非正式经济中找到工作。如果是这种情况,正如世界其他国家一样,获得更好生活水平的预期会使很多人决定离开这一体系,加入有组织犯罪或其他非正式经济。

在中国农村贫困地区,高中的就学情形更像墨西哥,而不是韩国。Shi等人于2007—2013年间对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学生就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该研究包括400多个农村初中和高中学校的25 000名学生的情况,涉及中国北方、西北、中部和西南地区的多个省份。[20]

本研究所用的数据都是建立在实地调查基础上的,涉及两个阶段的数据收集:学年开始时的基线数据,以及学年结束时的评估数据。我们分两个步骤来验证辍学情况。首先,调查员要求班主任老师确定辍学情况。其次,调查小组会验证所有学生在评估调查时由其同学提供的学生缺席状态。另外,还通过两个步骤对高中就学情况进行验证:通过对班主任老师的调查来确定入学的学生,并且调查员会前往每个学校亲自验证学生出勤情况。调查员也会收集学生的人口和家庭社会经济特性数据。还会对学生进行数学测试,以便对他们的学业表现进行定量分析。

所有研究均在中学教育的四个主要节点发现了较高的辍学率。对于初中而言,13%的学生在第一学年开始 (七年级)至第二学年开始 (八年级)期间辍学。在八年级开始时仍然上学的学生当中,大约有9%在九年级开始前辍学。最后,大约9%的学生在九年级开始至毕业这段时间内辍学。基于此,初中的总辍学率高达31%。基于其他样本的研究也发现在中国农村地区具有类似的高辍学率。[21]

中学的辍学情况主要发生在初中之后和高中之前的阶段。尽管这并非真实的辍学率,但高中入学率不足意味着学生未能获得未来工资增长所需的技能。Shi等人的研究表明,大约54%的农村贫困地区学生未接受过任何类型的高中教育。[22]因此,尽管中国大城市中超过90%的学生进入高中学习[23],但我们的研究显示,中国农村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在完成初中教育后继续接受教育。

即便学生进入高中,也不保证他们能够完成学业。高中的辍学率也是非常高的。按照我们的数据,大约7%的高中学生在毕业前辍学。尽管农村学生在高中的辍学率已经很高,但职业高中的辍学率更高:大约32%的职业高中学生在毕业前辍学。

按照进入高中和职业高中的份额衡量 (截至2011年,54%的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学习,46%的学生进入职业高中),我们预计中学期间的辍学率累积从59% (最保守)增加到63% (最自由)。特别是,如果100名学生进入初中,那么我们能够计算完成中学各阶段的学生比例。采用最自由的统计,我们可以估计得出,在初中出现辍学后 (31个孩子——初中辍学率为31%),总共只有47人能够进入高中 (53.5%没有入学)。如果剩余学生的54%进入普通高中,46%的学生进入职业高中,那么我们可以计算高中的辍学数量。具体来说,25个学生将会进入普通高中,而只有23名学生毕业,22名学生将会进入职业高中,只有15名学生毕业。总之,进入初中的100名农村学生中只有38名学生将会从高中教育阶段毕业。按照这些数据,假定人们在未来数十年中需要通过高中教育来得到之前行业中的工作,那么农村学生中只有不到40%的人能为中国未来的高工资经济做准备。

总之,中学的辍学率非常高。Shi等人总结了其中的原因。他们认为,高等学府、较高的机会成本 (高工资)、在竞争性学校体系内缺乏竞争力,以及其他非成本—效益因素 (或心理因素)成为影响学生做出辍学决定的原因。[24]

(二)导致目前中国人力资本问题的基本原因

尽管流动性限制及缺乏竞争成为孩子们从初中辍学和不能进入高中读书的原因之一,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其问题根源出现在初中之前。有证据表明,农村和城市学生在标准化测试分数方面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25]Mohandas发现,数学测试成绩的分数差异表明农村地区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明显落后于城市地区的学生。[26]中国政府也意识到缩小城市和农村学生教育的差距仍然面临很多挑战。[27]Lai等人指出,农村学校中四年级学生的分数比城市四年级学生的分数大约低一个标准差。[28]

因此,一个更基本的问题是为什么农村学生(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的学生)在标准化考试中的分数比城市学生低那么多。可能的原因有很多。与农村学生相比,城市地区的学校设施和师资都是比较好的[29],城市学生的人均投资更多。[30]城市学生的父母也具有较高的教育背景,有更多时间和机会在学习方面帮助他们的孩子。[31]尽管在近些年政府已经投入大量资源来解决这一问题[32],但对教师和设施的投资还远远不够。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影响农村贫困地区学生的教育绩效 (和分数)。具体来说,一个原因就是学生们因为营养和健康问题,没有 “准备好”就读公立学校,这会影响到农村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的人力资本积累。如果学生们是不健康的或营养不良的,那么,即使拥有再好的设施和老师,学生们可能也无法学习。

根据Zhang等人撰写的文章,我们发现,贫血和肠道寄生虫仍然是中国农村地区的重大问题。我们还发现,这些问题可以有解决方案。Zhang等人的文章证明,困难克服后,认知能力和标准化测试分数会显著提高。[33]

(三)关于学生视力低下问题的实证分析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造成人力资本匮乏的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即视力问题。当然,与之相关并需要讨论的问题还有很多,如婴儿营养问题、肝炎、听力问题、因移民和家庭破裂造成的心理问题,等等。由于篇幅所限,这些问题不在这里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资助的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大约有10%~15%的学龄儿童存在视力问题。[34]大多数情况下,大约90%的视力问题是由屈光不正 (主要是由于近视)造成的,剩余的10%是由弱视、儿童白内障和其他罕见视力障碍所致。

在大部分情况下,儿童视力问题可通过简单的视力测试方便地检查出来,并通过佩戴眼镜进行矫正。[35]但实际上,很多学生 (大约占视力低下学生的四分之三以上)并没有佩戴眼镜。他们中的很多人也从未进行过检查。[36]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儿童视力问题非常严重。一项研究表明,世界上出现儿童视力问题的人群中大约有一半在中国。[37]对广东省的中学生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13岁儿童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出现近视。17岁的学生中,这一比例增加到了50%。[38]尽管这些视力问题大部分可相对容易地进行矫正,但大部分学生并未得到护理。[39]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研究结果显示,出现近视的初中学生中,仅有40%的人佩戴眼镜。[40]在对广东农村的另一项研究中,Li等人发现,在通过高质量筛查检验而被告知需要佩戴眼镜的人中,大约有三分之二未能遵守。[41]

人们对视力问题的普遍性和相关性重视不足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并未就儿童视力低下的相关后果提供任何证据。实际上,如果视力问题不予矫正,将会产生严重后果。WHO的一项研究认为,每年因未矫正屈光不正而对全球造成的生产损失会超过1 000亿美元。[42]只有少数研究证明了儿童视力问题所造成的潜在不利影响。[43]例如,对英国的3至16岁儿童进行的研究表明,视力损害会对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44]

1.数据的获取

笔者曾对中国西北地区18个县253所完全小学的19 977名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进行过调查。这些数据的采集日期是2012—2013学年秋季学期。我们通过五个步骤进行了样本学校的选择。第一,我们选择两个辖区进行研究:一个相对贫困地区 (甘肃省天水市)和一个中等收入地区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采样共涉及18个县,其中七个县在天水,11个在榆林。在选出这些县后,第三步是从每个县的教育局获得所有小学清单。该清单中共有435所小学。以这个清单做样本框,我们开始实施第四步,在18个县中的每一个乡镇随机选出一所小学作为样本。我们将选择目标限定在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总数在50至150名之间的学校。最后,在这些学校内,每个年级随机选出一个班级。

天水和榆林两市以及各个年级 (四年级和五年级)之间的总体样本保持基本平衡。10 309名学生来自天水的120所小学;9 668名学生来自榆林的133所学校。学生们几乎平均分布在两个年级当中。在天水地区,5 116名学生来自四年级,5 193名学生来自五年级。在榆林地区,4 749名学生来自四年级,4 919名学生来自五年级。

调查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调查员(陕西师范大学的学生,接受过调查技术培训)通过调查问卷对样本学生的个人和家庭特性信息进行收集,包括年龄、性别、学校寄宿情况、父母的教育水平、父母移民状态和家庭资产等问题。第二,对学生们进行标准化数学测试。数学测试中所使用的题目来自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TIMSS)测试服务的问题。TIMSS测试是对小学生的数学和科学知识进行国际评估的一种测试。[45]为了确保与中国的课程一致,当地的教育工作者帮助对这些测试问题进行筛选,以确保其具有普遍性,并保证时间限制是适当的。每个学校配备两名调查员对测试时间进行精确记录并认真监考。出于分析目的,标准化数学测试的分数将按照各个年级的分数进行正态分布。第三,学生们接受视力筛选测试。筛选测试由一位验光师、一位护士和一位辅助人员组成的小组来完成。所有的小组成员都经过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培训。

2.视力低下情况普遍存在

视力低下情况在中国西部农村地区非常普遍。在19 977名学生中,有4 849名学生每只眼睛的视敏度不超过6/12,这是儿童视力问题的一个标准指标。按照这个标准,样本中未对视力进行矫正的比例达到24%。这意味着中国贫困地区接近四分之一的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存在视力低下问题。

这种普遍性是高还是低?一方面,在中国背景下,这种比例不算高。正如我们上面讨论的那样,之前的研究已经表明,中国视力低下的普遍性在世界上是最高的——在对年龄偏大的儿童做出的某些研究中甚至超过50%[46],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结果相比较而言还是较低的。然而,He和Congdon的研究所依据的数据来自广东省年龄偏大的学生,并且农村收入水平超过我们的样本省份。国际视力保护文献发现,视力问题 (尤其是因屈光不正导致的问题)往往会随着财富[47]和年龄增加而恶化。考虑到这样的事实,即我们的样本来自于居住在贫困地区的幼龄儿童,因此我们所记录的比例不应被视为偏低。

我们的样本中视力低下情况也会随着年级的增加而严重。9 865名四年级学生,有2 070名学生未能通过视敏度筛选,视力未矫正的比例为21%。五年级的学生共有10 112名,其中2 779名未通过视敏度筛选,视力未矫正比例为27%,比四年级高出6个百分点 (或29%)(p<0.01)。

实际上,我们在对榆林地区7年级和8年级学生做出的另一项调查中,也呈现出类似的情况,在7年级中,38%的学生视力低下。8年级中,这一比例增加到48%。

3.视力低下矫正的比例很低

尽管有很多方法可以方便地解决视力低下的问题,但在我们的样本中只有少部分学生采取了矫正措施。在4 849名未能通过视敏度筛选测试的学生中,只有856名学生佩戴眼镜,这意味着只有18%的视力低下学生采取了矫正措施。陕西省佩戴眼镜矫正视力的学生比例略高于甘肃省。自己报告拥有眼镜的学生比例在甘肃省和陕西省分别为3%和6%。

4.视力低下与教育绩效低下关系的统计检验

普遍的视力低下以及视力低下学生普遍缺乏矫正的情况使我们认为下面的问题非常重要:视力低下是否会对孩子们造成不利影响?更进一步,视敏度是否与学业成绩有关?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但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视力问题对孩子们的学校表现产生的影响,而且会对健康教育如何影响人力资本发展提供完整的解释。

尽管对估计方法的讨论超出了本次研究的范围①欲了解更多详情,请参阅Yi,Hongmei,Linxiu Zhang,Xiaochen Ma,Nathan Congdon,Yaojiang Shi,Xiaopeng Pang,Junxia Zeng,Lei Wang,Matthew Boswell and Scott Rozelle.“Poor Vision Among China's Rural Primary Students:Prevalence,Correlates and Consequences”,Working Paper,Rural Education Action Project,Stanford University,Stanford,CA 94305,2013.,但我们在非参数和参数方法中得到了同样的结果。非参数方法表明了学业成绩 (按照每个学生在标准化数学测试中的分数确定——或者标准化数学分数)与线性视敏度测量 (LogMAR)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由地方加权散点图移动平均(Lowess)点进行汇总。此外,我们还采用参数回归方法 (具体来说就是普通最小二乘法或OLS),对年级、性别、寄宿情况、父母移民状态、父母教育背景以及家庭健康进行基本的多变量模型控制,代表所有学校的固定影响的多个变量,并在学校层面进行聚集。

非参数Lowess点表明了视力与学业成绩间的关系,但其中存在很多差异,因为视力会从正常转为严重低下 (见图1)。当从图的左侧移动到右侧时,标准测试分数会逐渐增加。然而,当LogMAR视力达到0.7时 (等于视敏度6/30,相当于中等视力低下),标准化测试分数开始下降。在经过这一点之后,随着学生视力变差,测试分数会明显下降。换言之,我们的数据表明,学生的测试分数随着他/她的视力降低而降低,那些拥有中等和严重视力问题的学生更是如此。

按照参数 (OLS回归)方法,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视敏度与测试成绩负向相关(出于简洁目的,结果未在此显示)。LogMAR变量的相关系数 (-0.082)表明,总体来说,视敏度损失一行,其数学测试成绩将会损失一个标准差 (p<0.01)。其他回归模型的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结果。因此,结论是明确的:随着学生视力下降,其学业成绩会显著降低。

图1 LogMAR与标准数学分数间关系的Lowess点图

三、结论

本文在一开始就讨论了中国现代化的成功与面临的挑战。我们认为,要成为一个基于创新经济的现代化国家,中国的工业/服务业必须经历工资的快速上涨,并需要将其经济重组为能够承受高工资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我们推测,这一转型的一个重要限制可能是劳动力所具有的人力资本较低 (尤其是来自农村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如果由于大部分人无法在高工资和生产效率要求较高的经济中找到工作 (他们目前或将来不具备充分的人力资本水平),则预期无法得到满足,那么经济增长就会停滞,并出现不稳定因素。

随后,本文讨论了农村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本性质以及改善措施。我们发现,当前的农村教育体制在贫困地区并不成功。高中入学率非常低。农村地区十个初中学生中只有不到四个能完成高中学业。很明显,中国并不能为经济发展创造将来所需的人力资本储备基础,这将会延长或加剧农村和城市间的不平等状况。

为什么农村贫困地区的学生表现这样差 (相对于城市地区的学生来说)?我们认为,尽管政府已经在近些年对基础设施和师资培训/薪酬进行了大量投资,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师资仍严重不足。我们的主要观点是,农村贫困地区学生的一个非常真实的问题是,他们的健康状况不佳并缺少营养。因此,即便政府提供更好的设施和师资,如果学生们身体虚弱或营养不良,那么他们也不能利用这些设施和投资。尽管我们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广泛性 (包括贫血和肠道寄生虫),但我们在此仅以视力低下问题为例。我们还要说明的是,传染病暴发会使贫困农村的学生大幅减少。在没有接受治疗的情况下,这些疾病会对教育绩效造成深远的不利影响。

上述问题正迫切等待解决,否则会危及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如果中国从现在开始采取行动,还是有补救时间的。我们相信中国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但是,这种回应不应当是暂时性的或零散式的。未来提高孩子们的营养、健康和教育水平,需要下大力气才行。

尽管这项工作需要大量财政支出,但绝不能将此看做是一个负担。相反地,它应当被看做是一个缓慢的丰硕成果。中国 (通过相对适中的投资水平)能够转变农村教育现状。此外,农村学校 (以及农民工社区学校)需要长期投资。与所有国家一样,向农村和农民工群体提供优质教育将是一项长期工作。我们相信,通过设定正确的目标,现在相对容易取得成效。并且,这种成功将会有助于使中国成为和平、富有的现代化国家。

[1]Meng,Xin,Michael Kidd.“Labor Market Reform and 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Wage Determination in China's State Sector During the 1980s”.JournalofComparativeEconomics,1997,25 (3):403;Knight,John,Lina Song.“Increasing Urban Wage Inequality in China”.EconomicsofTransition,2003,11 (4):597-619.

[2]Yueh,Linda Y.“Wage Reforms in China During the 1990s”.AsianEconomicJournal,2004,18 (2):149-164.

[3]Park,Albert,Fang Cai,and Yang Du.“Can China Meet Her Employment Challenges?”.In Jean Oi,Scott Rozelle,and Xuegang Zhou (eds.).GrowingPains:TensionsandOpportunitiesinChina'sTransformation.Stanford:Stanford Asia-Pacific Research Center,2010.

[4][14][15]Gillis,Malcom,Dwight Perkins,Michael Roemer,and Donald Snodgrass.EconomicsofDevelopment.4th edition,New York:W.W.Norton,1996.

[5][16]World Bank.EastAsianMiracle.Washington,D.C.:World Bank,1999.

[6][7]Kwon,Daebong.“The Education Hedge and Recovery from Crisis”,Paper Presented atMiddleIncome TrapinChina?LessonsfromtheRestoftheWorld.Stanford,CA,December 2011.

[8]World Bank.China:ChallengesofSecondaryEducation.Second Education Series 22856.Washington D.C.:World Bank,2011.

[9]Hanson,Gordon H.and Harrison,Ann E.E.“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Wage Inequality in Mexico”.IndustrialLaborRelationsReview,1999,52 (2):271-288;Hanson,G.H.Whyisn'tMexicoRich?Cambridge,Mass: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10.

[10]Hanson,G.H.Whyisn'tMexicoRich?Cambridge,Mass: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10.

[11]World Bank.Mexico:AnAssessmentofPoverty.Washington,D.C.:World Bank,2004.

[12][13]Magaloni,Beatriz.“Inequality and Stagnation:Mexico”,Paper Presented atMiddleIncomeTrapin China?LessonsfromtheRestoftheWorld.Stanford,CA,December 2011.

[17]李实、罗楚亮:《中国收入差距究竟有多大?——对修正样本结构偏差的尝试》,载 《经济研究》,2011(4)。

[18]Cai,Fang,and Yang Du.“Wage Increases,Wage Convergence,and the Lewis Turning Point in China”.ChinaEconomicReview,2011 (22):601-610.

[19]Li,Hongbin,Lei Li,Binzhen Wu,and Yanyan Xiong.“The End of Cheap Chinese Labor”.Journalof EconomicPerspectives,2012,26 (4):57-74.

[20][22][24]Shi,Yaojiang,Chu Yang,Hongmei Yi,Chengfang Liu and Linxiu Zhang,Natalie Johnson,James Chu,Prashant Loyalka and Scott Rozelle.“Dropout in Rural China's Secondary Schools:A Mixed-Methods Analysis”.Rural Education Action Project,Stanford University,Working Paper,2014.

[21]Connelly,Rachel,and Zhenzhen Zheng.“Determinants of School Enrollment and Completion of 10to 18 Years Old in China”.EconomicsofEducationReview,2013,22(4):379-388;Brown,Philip H.,and Albert Park.“Education and Poverty in Rural China”.EconomicsofEducationReview,2002,21(6):523-541.

[23]刘承芳、张林秀、罗仁福、易红梅、黄季焜、史耀疆:《普及贫困地区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的探索和政策》,政策简报,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2012。

[25]Young,D.J.“Ambition,Self-concept and Achievement: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for Comparing Rural and Urban Students”.JournalofResearchinRuralEducation,1998,14 (1):34-44.

[26]Mohandas,R.ReportontheThirdInternationalMathematicsandScienceStudy(TIMSS).National Institute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Ministry of National Education,2000,Retrieved January 10,2010,from:http://www.apecneted.org/resources/downloads/timssresults.pdf.

[27]Asia Society.EducationinChina:LessonsforU.S.Educators.Asia Society,Business Roundtable,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November,2005,Retrieved January,20,2010,from:http://www.asiasociety.org/files/ChinaDelegation Report120105b.pdf.

[28]Lai,Fang,Linxiu Zhang,Qinghe Qu,Xiao Hu,Yaojiang Shi,Matthew Boswell,Scott Rozelle.“Does 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 Improve Learning Outcomes?Evidence from a Randomized Experiment in Public Schools in Rural Minority Areas in Qinghai,China”.Rural Education Action Project,working paper,2011.

[29]Wang,Xiaobing,Chengfang Liu,Linxiu Zhang,Renfu Luo,Thomas Glauben,Yaojiang Shi,Scott Rozelle,Brian Sharbono.“What is Keeping the Poor out of College?Enrollment Rates,Educational Barriers and College Matriculation in China”.ChinaAgriculturalEconomicReview,2011,3 (2):131-149;World Bank.China:Challengesof SecondaryEducation.Second Education Series 22856.Washington,D.C.:World Bank,2011.

[30]曾满超、丁延庆:《中国义务教育资源利用及配置不均衡研究》,载 《教育与经济》,2005(2);教育部财务司、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编:《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200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31]黄艾丽、杜学元:《关于我国城乡家庭教育差异的比较分析》,载 《宜宾学院学报》,2007(1)。

[32]Rozelle,Scott,Linxiu Zhang and Yaojiang Shi.“Education and China's Future Growth”.Report to the World Bank,Washington,D.C.,2011.

[33]Zhang,Linxiu,Hongmei Yi,Renfu Luo,Chengfang Liu and Scott Rozelle.“The Human Capital Roots of the Middle Income Trap:the Case of China”.AgriculturalEconomics,2013,44 (1):151-162.

[34][38][40]He,M.,Huang,W.,Zheng,Y.,Huang,L.,&Ellwein,L.B.“Refractive Error and Visual Impairment in School Children in Rural Southern China”.Ophthalmology,2007,114 (2):374-382.

[35]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PreventiveChemotherapyinHumanHelminthiasis:CoordinatedUseofAnthelminthicDrugs.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6.

[36]Ramke,J.,Du Toit,R.,Palagyi,A.,Brian,G.,& Naduvilath,T.“Correction of Refractive Error and Presbyopia in Timor-Leste”.BritishJournalofOphthalmology,2007,91 (7):860-866.

[37]Resnikoff,S.,Pascolini,D.,Mariotti,S.P.,&Pokharel,G.P.“Global Magnitude of Visual Impairment Caused by Uncorrected Refractive Errors in 2004”.Bulletinofthe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08,86 (1):63-70.

[39]Congdon,N.,Wang,Y.,Song,Y.,Choi,K.,Zhang,M.,Zhou,Z.,Sharma,A.“Visual Disability,Visual Function,and Myopia among Rural Chinese Secondary School Children:the Xichang Pediatric Refractive Error Study(X-PRES)—Report 1”.InvestigativeOphthalmology&VisualScience,2008,49 (7):2888-2894.

[41]Li,L.,Lam,J.,Lu,Y.,Ye,Y.,Lam,D.S.,Gao,Y.,Congdon,N.“Attitudes of Students,Parents,and Teachers toward Glasses Use in Rural China”.ArchivesofOphthalmology,2010,128 (6):759.

[42]Smith,T.,Frick,K.,Holden,B.,Fricke,T.,& Naidoo,K.“Potential Lost Productivity Resulting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Uncorrected Refractive Error”.Bulletinofthe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09,87 (6):431-437.

[43]Congdon,N.,Wang,Y.,Song,Y.,Choi,K.,Zhang,M.,Zhou,Z.,Sharma,A.“Visual Disability,Visual Function,and Myopia among Rural Chinese Secondary School Children:the Xichang Pediatric Refractive Error Study(X-PRES)—Report 1”.InvestigativeOphthalmology&VisualScience,2008,49 (7):2888-2894;Esteso,P.,Castanon,A.,Toledo,S.,Rito,M.A.P.,Ervin,A.,Wojciechowski,R.,&Congdon,N.G.“Correction of Moderate Myopia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ment in Self-reported Visual Functioning among Mexican School-aged Children”.InvestigativeOphthalmology&VisualScience,2007,48 (11):4949-4954.

[44]Chadha,R.K.,&Subramanian,A.“The Effect of Visual Impairment on Quality of Life of Children Aged 3-16Years”.BritishJournalofOphthalmology,2011,95 (5):642-645.

[45]Provasnik,S.,Kastberg,D.,Ferraro,D.,Lemanski,N.,Roey,S.&Jenkins,F.“Highlights Form TIMSS 2011Mathematics and Science Achievement of U.S.Fourth and Eighth-grade in an International Context”,2012.Retrieved from http://nces.ed.gov/pubs2013/2013009_1.pdf.

[46]He,M.,Zeng,J.,Liu,Y.,Xu,J.,Pokharel,G.P.,& Ellwein,L.B.“Refractive Error and Visual Impairment in Urban Children in Southern China”.InvestigativeOphthalmology&VisualScience,2004,45 (3):793-799;He,M.,Huang,W.,Zheng,Y.,Huang,L.,& Ellwein,L.B.“Refractive Error and Visual Impairment in School Children in Rural Southern China”.Ophthalmology,2007,114 (2):374-382;Congdon,N.,Wang,Y.,Song,Y.,Choi,K.,Zhang,M.,Zhou,Z.,Sharma,A.“Visual Disability,Visual Function,and Myopia among Rural Chinese Secondary School Children:the Xichang Pediatric Refractive Error Study(X-PRES)—Report 1”.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VisualScience,2008,49 (7):2888-2894.

[47]Wensor,M.,McCarty,C.A.,&Taylor,H.R.“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Myopia in Victoria,Australia”.ArchivesofOphthalmology,1999,117 (5):658.

猜你喜欢
墨西哥工资视力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墨西哥湖屋
保护视力等
好奇:20/20视力到底是什么?
视力测试
墨西哥小城街头
墨西哥卡车司机的一天
不用干活,照领工资
生意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