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维映在上海的革命经历述论

2014-10-23 06:15陈彩琴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4年10期
关键词:阿金女工工人

陈彩琴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23岁的女共产党员金维映在宁波被捕。获释后,她转至上海。对上海及上海的共产党组织,她并不陌生。此前三年她曾随定海女子小学的校长沈毅,到上海大学看望自己的好友王亚璋,并由此认识瞿秋白、杨之华、项英等共产党人。1926年,受组织委托,她照料到定海养伤的沪东工运负责人林仲丹(林育英)和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主任李求实。1927年她到上海后,好友王亚璋已是中共上海区委女委员,负责上海妇女工作。[1]这些都为她到上海后能找到组织,很快从事具体革命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她先在岳州路小学以教员身份为掩护,在纱厂工会女工纠察队工作。[2]1929年8月,金维映接替调至中共江苏省妇委工作的徐大妹,任中共沪东区委妇委书记。不久,她到上海工会联合会工作。1930年7月,她任丝织业党团工会联合行动委员会书记。同年10月,中共江苏省委改建为中共江南省委,她为江南省委上海工作委员会委员。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中共江南省委改组为中共江苏省委,她任江苏省委常委。[3]7月,她与邓小平一起离开上海赴江西中央苏区工作。

1929至1931年间,她的职务上升很快,这与大革命失败后,上海急需工运人才,尤其是急需女性领导人才有极大关系。也是她在领导丝厂工人运动中,表现出卓越才能的结果。在上海她崭露头角,成为当时上海工运界一颗耀眼的新星,同志们亲切称她阿金或阿金姐。她的声名和光彩,使对时代异常敏感的茅盾在《子夜》中,以她为原型,塑造了女共产党员玛金的形象。[4]

一、金维映组织和领导的106家丝厂同盟总罢工

近代以后,受上海外商机器丝厂的影响,一批民族资本家也先后开设丝厂,使上海丝织业得以快速发展。1930年上海有丝厂111家,丝车2.6万台,丝厂工人6.5万人。[5]1930年前后,因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加上国内连年内战,造成丝市呆滞,物价高涨,丝厂资本家以裁员减薪、加重工作、关厂等办法转嫁经济危机,工人的生活大受影响。为改善生活待遇,丝厂工人不断斗争抗议,成为大革命后上海纺织工人运动的主力军。其中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30至1931年金维映作为上海丝织业党团工会联合行动委员会书记,直接领导的106家丝厂总同盟大罢工。

(一)《民国日报》、《申报》等媒体报道大罢工情况。1930年10月—1931年7月的《民国日报》、《申报》连续记载106家丝厂工人罢工、谈判、复工的曲折复杂情况。

1930年7月,开封路宝康等7个丝厂5000多工人首先罢工。其后闸北各丝厂工人在赤色工会发动下,扩大罢工。有40家丝厂、2万多人参加同盟罢工。由于当局的压迫和罢工策略失误,罢工失败了。[6]但由于丝市持续萎靡,工人失业问题突出,罢工很快蔓延开来。

1930年10月12日,全沪丝厂106家除少数外,均一律停业,停止工作。这引起社会各方的震惊和恐慌。为了挽救丝市,各方采取多种措施。此后有36家丝厂陆续开工。这次丝厂同盟大罢工暂告一段落。

1931年4月后,纷争又起。主要原因是根据上年劳资双方的协定“从上年10月起将工资暂照八五折计算等,到次年5月底工作恢复照旧”,因已期满,劳方要求恢复原来工资。而厂方借口市面不佳,不愿恢复。[7]4月1日沪北20余丝厂全体罢工。6月4日,大多数丝厂均已停工。16日,在上海市丝厂业同业公会召开劳资联席谈话会,协议女工工资问题。20日,已开业者也纷纷停工,停工丝厂已有一百家之多,失业男女6万人以上。[8]28日,劳资双方再次就工资问题进行谈判,双方代表坚持己见,谈判决裂。

由于罢工时断时续,成为影响很大的社会问题,7月上海市社会再次召集双方代表谈判。经过谈判,女工工资五角八分,丝厂工资问题得到解决。[9]但即使这样,工资也只是恢复到1927年7月的水平,而4年里物价上涨很多,工人生活依然艰难。[10]

以上媒体报道,没提到赤色工会等组织的领导参与,好像是工人自发组织的罢工。实际上,为了这次大罢工,上海工联会反复讨论、策划和商讨丝厂女工事宜。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金维映作为上海丝厂工人运动领袖登上历史舞台。

(二)上海工联会关于丝厂罢工的组织和策划。大革命失败后,原来领导上海工运的上海总工会遭受严重的破坏,上海工人急需一个统一、公开的组织,重新联合起来。1929年6月18日,在中共江苏省委的领导下,上海工会联合会成立。工联会下专设丝厂产业总工会、妇女部等部,说明对丝厂及妇女运动的重视。丝厂女工运动,成为当时中共江苏省委、上海工联会的中心工作之一。

1929年7月21日,上海工联会党团常务会议提出工联会应有女工负责人,各区应有女工委员会。28日,工联会代表大会总结此前丝厂罢工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中心领导,没有好的联络,没有坚强的决心。[11]30日,工联会第一次常委会上,再次总结丝厂工作的不足,认为需要采取成立坚固的罢工委员会、扩大罢工的宣传、抓住中心群众等措施,推动该项工作。[12]8月4日,工联会召开第二次常务会议,强调女工工作必须加紧,决定立即成立女工部。[13]在此背景下,金维映调至工联会从事丝厂女工工作。

8月21日,金维映第一次参加上海工联会会议,并在会上简短发言。她在发言中认为:(1)由于注重口头宣传,发展女工到南京路示威运动,成绩较好。(2)要将沪东、沪西、闸北的工作联系起来,并注意到群众中去。(3)因女工识字较少,宣传工作除注重口头宣传,在文字宣传方面要浅显,注重画报的定期刊发。[14]可粗略看出她早期的工运思想。9月11日,金维映再次参加工联会会议,商讨的中心问题之一就是丝厂工作。会议认为,妇女工作,根本是工人工作;丝织工会工作做得好,全靠女工工作做得好为定;丝厂的负责同志以及各区不要依照旧的路线去工作,应推动工人自发的斗争。[15]

12月2日,市工联会召开党团会上谈到,丝厂工人运动只有宣传、鼓动肯定不行,必须要建立基层组织才可。[16]12月18日,工联会党团会议,决定各丝厂不仅要建立工厂委员会,还要成立丝厂工厂联席会,加强组织联系工作。[17]1930年2月18日工联会发出通告,强调要注重女工的组织力量和工作方法,并计划再发展赤色女会员400人。[18]7月,在“立三路线”的直接影响下,上海丝织业党、团、工会合并,成立丝织业党团工会联合行动委员会,金维映任丝委书记,重要工作就是领导上海丝厂工人举行同盟总罢工。12月31日,上海工联会党团会议召开丝厂代表会,提出反对关厂、不准开除工人、关厂期内每人每月补贴损失费15元、年赏20元等斗争要求。[19]

上述可看出,正是由于上海工联会的领导和策划,以及像金维映等众多投身工运的革命者和丝厂女工积极分子的参加,才展现大革命失败后工人的力量。

二、《子夜》中玛金的无奈和现实中金维映的困惑

作为中共早期党员,茅盾对革命形势的变化极其敏感。他在《子夜》中,描写1930年上海社会政治经济情况,其中大量篇幅描写裕华丝厂女工斗争,反映丝厂工人运动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同时在以金维映为原形的玛金身上,描述女工领导者的真实困境。玛金果断利索,信仰坚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领导丝厂女工中,她与党内以克佐甫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和以苏伦为代表的消极取消派之间进行艰难的斗争。她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模糊意识到他们的错误。但她组织性强,不得不服从冒险命令,继续发动工人罢工,从而与几个女工积极分子刚走出工人的草棚,即遭逮捕。

作为玛金原型的金维映,实际工作中怎样呢?实际情形是她领导上海106家丝厂工人罢工期间,正处在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时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她就丝厂罢工的策略和方法等方面,与众多持有“左”倾思想的人,确实产生过激烈的争论。

1930年9月29日召开工联会会议,谈论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阿金在9月28日丝厂同盟罢工筹委会上的问题。会议参加人员17人,加上工作人员23人,时长3小时。阿金以丝总行委名义出席。会上,阿金和众人产生激烈的争论。争论的情形:(1)众人认为阿金报告许多组织问题,斗争说的少,群众不太高兴。(2)众多与会者都说要罢工,而且要早罢。阿金不同意,说罢下来怎么办,主观力量没有,组织力量没有,各处未组织起来,要组织起来再罢。反对者的意见是,不管怎样先罢工,罢下来后再请你们领导。(3)阿金坚持说自己代表丝厂总行委的意见,要接受黄包车罢工失败的经验,要有纠察队,要有小组组织,等组织好再罢,并指责反对者的盲动思想。反对者认为,阿金完全是失败情绪所包围,即刻决定次日罢工。阿金解释说,她不是阻止斗争,不是反对罢工,而是说罢工方式不对。29日的会议主持人听了上面的汇报,认为阿金的问题很严重,“阿金不但政治上是取消,在组织上同样错误,这一问题另行解决。总行委策略转变,但不会取消同盟罢工。我们不是保证胜利才去罢工,我们是在斗争中争取胜利。”[20]

接下来9月29日、30日天通、协成丝厂举行的罢工活动,果然像阿金分析的,并不成功。9月30日工联会议及时总结原因也如阿金所说的,仅是鼓动,没有组织工作,分工不周等。[21]

10月4日,中共江南省委书记罗迈(李维汉)出席第三次上海工委会议,会上专门提到阿金的问题。李维汉对众人所说的“阿金在代表会上是动摇的问题”进行分析。他说:(1)阿金的缺点是把党内策略的讨论,在方式上毫不改变的搬到群众中去。党的策略拿到群众中去要活泼运用。(2)丝厂中心策略是反对失业、反对关厂,联系群众要求,罢工已不是群众中心要求。(3)在组织上应注意运用各区办事处的作用。[22]他以客观的态度分析了有关阿金问题的争论。

当时在“左”倾思想占上风的情形下,就是坚持不管有无充分准备,条件是否成熟,必须要不断罢工,罢下来再说。当年在工联会工作的薛尚实说:那时同志们在日常见面时,首先提起的就是,你抓的厂罢下来了没有?说是罢下来,那是天大的喜事,热诚祝贺,至于怎么罢下来?罢工斗争的结局如何?对革命是否有利不管了。[23]当时与金维映一起工作的陈修良回忆:党中央要求的就是罢工,罢下来就有办法。其实事情不是那样简单,工人不大愿冒险去盲目罢工。因此就决定用冲厂的方法,一个一个厂冲进去号召罢工,连锁反应下,也就进行“总罢工”了。[24]冒险组织工人大罢工,在国民政府当局、黄色工会和资方不断打压下,不断暴露和削弱自己的实力。1930年4月到9月的半年中,包括上海在内的江苏地区被杀害的党员和群众有3130人,被捕1480人。[25]中共六届三中全会虽然很快纠正“左”倾冒险思想,恢复党、团、公会的独立组织和日常工作,但是城市工人运动的策略并没有大的改变。到1931年初,又开始推行王明的“左”倾路线,工人运动召来更严厉的镇压,遭受更大的损失。1936年底,根据上级指示,工联会宣布解散。[26]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在受“左”倾思想影响最强,同时又是白色恐怖统治严密的上海,要做好工运工作,除了要有坚实的组织基础、灵活的工作方式和高效的执行能力,更需要正确的政治路线。这些条件当时还不具备。金维映的困惑在当时不仅不可避免,而且还无法得到解决。但即使这样,由于主客观等各方面原因,106家丝厂同盟罢工还是取得部分胜利,展现上海大革命失败后工人阶级的力量,为党培养锻炼了干部,为革命积累了一定力量。

三、金维映在上海的其他革命经历

金维映在上海,并不是只参加女工运动,还有其他丰富的革命经历。比如她在女工夜校教书,参与创办华南大学,参加互济会等工作。她曾经在上海被捕,经过济难会的营救,得以获释。相信随着史料的深入挖掘,可以详细印证这些事迹。

1927-1931年间,金维映作为上海工联会、中共江苏省委的工作人员,不可避免要接触各方面党员同志。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在上海地方组织成立创造社、“左联”、“社联”、反帝大同盟、革命互济会、华南大学、艺术剧社等众多组织,重新积累革命力量,为众多革命志士提供各种工作机缘。

仅从教育方面而言,大革命失败后,虽然环境艰苦,但共产党在上海一直在争取教育阵地,经历“上海艺术大学——华南大学——上海艺术剧社——中华艺术大学”这样一个阵地不断转移的过程。1927年田汉到上海艺术大学任教后,团结一批进步人士,日益革命化,1928年初被封。1929年2月,地下党组织又筹备创办华南大学,潘梓年为负责人,聘请沈端先(夏衍)、王学文、董绍明等左翼人士到校任教,把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团结起来。该校仅存50多天,又被查封。1929年6月,又成立上海艺术剧社,并利用左翼文化人士任教的中华艺术大学,使当时进步青年和学生有了比较稳固的阵地。[27]金维映与在上述大学教书,同时又是左联成员、宁波同乡的朱镜我、王任叔(巴人)等有来往。1929年1月,王任叔在去日本留学之前,曾见过金维映,告诉她关于赴日求学的计划,并得到她的鼓励。11月他回上海后,曾通过金维映与朱镜我寻找组织关系。[28]

根据时任党中央和江苏省委共同组织的巡视团沪东巡视组组长李初梨的回忆:1931年1月19日,王明召开上海活动分子会议。因中共沪东区委的宣传部长不同意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李初梨、张琴秋、阿金他们三人会后与其一起吃饭,做他的思想工作。[29]这条材料透露金维映与李初梨、张琴秋等中央及地方党组织领导人来往密切,保持着良好的革命友谊。

四、金维映的工作能力和革命作风

金维映的外貌就给人一种干练的印象,中等身材,长着一张圆脸,一双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看上去清秀精神。她行动利索,讲话声音清脆。[30]平时不大说话,但一说起来,总是头头是道。有自己的个性,能临危不惧,处惊不乱,善于思考问题和承担危险工作。[31]工作积极,踏实能干,有办法,有经验,有能力,总是搞得很好。[32]为人心志高远,天性出于至诚,有救世移俗之心,无苟且求荣之念。[33]从众人口碑来看,她是个受人尊敬的优秀党员。

从她领导丝厂工人具体工作方法中,可看出她办事利索,精明老练,踏实苦干。一是她每天集中召开丝委会议,总结工作,交流情况布置任务。二是不仅自己亲自走门串户,还带领属下直接到工人家,同工人做朋友,了解工人的需求。三是善于在秘密条件下做群众工作,精于化装,常头上挽个发髻,打扮成农村妇女,到女工中做工作。四是善于团结保护同志。陈秀良被捕后,她设法打探消息,积极营救。丝总机关人员精简,工作高效,设在杨浦区她租的房子内,由其母亲虞阿英驻守机关,顺便做些做饭、烧水、接待等事情。内部工作人员,仅有留日学生娄曼云(蔡叔厚的爱人)、刚从莫斯科大学回国的陈秀良,女工朱秀英等数人。[34]

在工作中,她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圆通。1931年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她与徐大妹找王明谈工作情况,徐大妹与王明发生了争论。王明搬起领导的面孔,说:“这是党中央的决定,凡是党员都要坚决执行,如不执行要受党的处分。”看到这种情况,阿金忙拉徐大妹的衣襟,劝她离开,没有硬顶下去。[35]

综上所述,1927至1931年金维映在上海的四年地下革命生涯,在其人生成长中至关重要。一是从基层工运做起,养成丰富的地下斗争经验,培养机警利索的工作作风和坚定的革命信仰。二是领导丝厂工人同盟大罢工,锻炼了出色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三是善于思考,敢于表达意见,并能坚持自己的看法。她在与各方面革命志士的交往中,全面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四是作为时代的新女性,树立不同于金钱、享乐主义的恋爱观,为以后找到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铺垫了道路。这正是《子夜》中玛金的恋爱观诠释——认为恋爱要建在同一政治立场上,不然就打散的坚定思想。[36]1931年夏,金维映离开上海到江西中央苏区后,她的诸多才能继续得以全面施展。

参考文献:

[1][3][25]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组织史资料(1920.8-1987.10)

[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55.158.144.

[2][33]徐朱琴著:金维映传[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324.323.

[4]金维映传[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85.

[5][6][10]上海纺织工人运动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21.171.172.

[7][9]申报[N].1931-6-28-18. 1931-7-7-13.

[8]民国日报(上海版)[N].1931-6-20-2.

[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26]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工会联合会[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9.66.74-77.85.130.149-150.275.300.349.468.451-452.454.462.3.

[23]党史资料丛刊[J].1981-1.

[24][31][34]陈修良文集[M].上海: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9.378.380.377.

[27]方育德:有关艺术剧社史实的几点辩证[J].新文学史料,1991-2.

[28]王任叔:自传[J].新文学史料.1986-3.

[29]欧阳淞.曲青山主编:红色往事 党史人物忆党史第一册“政治”卷(上)[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2.119.

[30]徐建源记录整理:回忆金维映——记钱希钧同志的一次谈话[J].岱山革命斗争史资料,1988-6.

[32]刘英口述.徐建源记录整理:忆长征战友——金维映和刘群仙[J].岱山革命斗争史资料,1988-6.

[35]徐大妹:我在江苏省妇委工作时的一些情况[J].江苏革命史料选辑.1983-8.

[36]瞿秋白:读子夜[J].新文学史料,1982-2.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平致远

猜你喜欢
阿金女工工人
我没看见你,但我知道你是谁
纺织女工
油田工人
皮带女工
酒厂工人
建筑女工
蓝绣球开花就去找你
天使阿金的幸福约定
阿金的小马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