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行为、人格魅力对学生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

2014-11-02 06:31麦影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1期
关键词:题项动机问卷

麦影

一、引言

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最重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行为。而创新行为又和学生心理特质、思维、知识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有关。这些内外部环境都通过个人动机影响个人的行为。个人动机又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种。个人的心理特质、思维、知识等可以通过内部动机影响学生创新行为。关于外部动机影响学生创新行为的研究,分歧比较大。Amabile提出外部动机会抑制创新力,发现在创新的不同阶段,外部动机的作用效果不一致;Mansfield和Busse认为创新行为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动机存在着不同的作用。总之,动机影响创新行为的机理仍未厘清。

教师的教学和言行对学生的学业、未来成就的作用已经被实践证明。李金德、余嘉元在《教师创新支持行为、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造性思维的关系研究》中提出教师的言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创新行为的影响的机理仍未证实。因此,本研究通过建立高校教师的行为、人格魅力、学生创新动机对学生创新行为模型,旨在深入研究学生的创新行为实现机理。

二、研究理论基础及假设

(一)教师行为对学生创新行为的影响

教师行为对学生创新行为的影响具有多维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学习评价等。这些行为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方面,也体现在课外教学方面。

1.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将最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快车道掌握最新专业领域的知识。教师通过不断的讲授、练习等方式训练学生,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这些最新的研究内容和科学方法为学生创新行为提供知识和技术的基础。教师不仅在学科领域上传授最新知识,而且在学生的各种能力发展上也给予正确的引导。教师通过教学促进学生理解科学的能力,鼓励学生改变对世界的看法和对科学的探索和质疑精神等,正面影响学生创新行为。

2.教学方法方面。采用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方法刺激学生思维方式。高校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批判性看待事物,真正引起他们去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对科学事物的探索精神。

3.学生学习方式方面。高校教师激励学生采用发现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高校学生作业多采用开放式、探索式的问题任务作业,要求学生去发现、探索,而不是一味地背诵或按教材回答问题。在这种发现式学习中,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及自身感知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强化的结果会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从而主动学习,用科学方法去探求知识和事物发展的规律,培养独立自主、敢于质疑的精神。

4.发展性评价方法,可以鼓励学生更多的创新性精神。在高校中,教师对学生的课程评价不仅仅看是否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更多的是鼓励学生发现更多的知识,掌握这门课程所涉及领域的全新知识或未探知的领域。正是评价功能的多样性,强调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课程学习的主角。在这种情况下,激发学生个性张扬和研究特长的发展,预留更多的发展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创新行为的影响

House R J,Whittington JL,Avolio B J,李超平等国内外学者都提出人格魅力可以对周边的人产生带动和传导作用。高校教师是一群特殊的社会主体,在教书育人中具有开放、独立、自由的思想和性格。林红在《教师人格魅力与学生自我管理》中指出,教师人格具有社会人群中普遍的心理特质,也具有自由、自主、飘逸的人格特质和个性,这两者构成了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良好的性格特征、完整的独立性、强烈的好奇心、和谐的人际关系、较强的协调能力、有力的自我调控系统、坚韧不拔和百折不挠的意志。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学生对教师在不同情境下展示的人格魅力,引发内心追求完美的动机。教师在科学上孜孜不倦的探求精神和坚韧的意志,引起学生的认同和共鸣,从而引起他对教师的强有力的向心力和归属感,并迁移到学生的学习中,引起热爱学习、探求真理的情愫。这种向心力又会促使学生与教师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为学生营造安全、舒适的心理环境。因此,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吸引学生健全自己的人格品质,激发创新性动机和行为。

(三)创新动机在教师行为和人格魅力上对学生创新行为的中介作用

Brophy和Good在其著作《师生关系:因与果》中提到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间接的。其作用机理表现为:教师行为转化为信息和知识,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心理接受程度,传递到学生的大脑;然后学生对这些信息和知识进行加工过滤,结合自身的意愿,形成学生的成就动机和期望,进而形成学生的行为。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行为的影响机理为:教师人格的展示,形成信息,传递学生大脑;学生对教师人格信息与自身对比,形成追求人格魅力的渴望,产生学习动机和期望,并形成学生的行为。教师行为对学生创新行为的影响也如此。

可见,教师的行为和人格魅力都需要形成信息,并以学生的创新动机作为中介,对其创新行为产生影响。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提出如下假设及假设模型,见图1。

假设H1:积极的教师行为正向提升学生的创新行为。

假设H2:良好的教师人格魅力正向提升学生的创新行为。

假设H3:学生的创新动机在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创新行为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

假设H4:学生的创新动机在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创新行为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

图1 教师行为、人格魅力与学生创新行为假设模型

三、研究方法

(一)问卷设计

研究调查问卷共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问卷的说明、相关定义及被调查者的人口特征标志。第二部分是各相关变量的题项,包括教师行为、人格魅力、学生创新动机及创新行为。教师行为变量又分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和学生评价等子变量。每个变量的题项来自于李金德和余嘉元、马静、杨浩、胡卫平和周蓓、Amabile,Sternberg,Feldhusen,Eisenberger等学者已有的量表和内容。变量采用6分制,即要求被被试者在1分到6分中选择。(“1”表示“非常不同意”项目语句的陈述,“6”表示“非常同意”该陈述)。题项编制出来后,先发放到2个高校进行测试。发放130份,获取有效问卷96份。然后进行问卷的有效性分析,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剔除信度比较低的题项,对意义相近的题项进行合并。然后请四个教育领域权威专家进行题项表述的修改,形成最终的正式问卷。每个子变量均有三个题项反映。

(二)样本与数据

本研究以珠三角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学生问卷共发出728份,收回377份,有效问卷36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49.86%。教师问卷共发188份,有效回收107份,有效回收率56.91%。根据学生描述性统计,本科院校213份,高职院校150份,分别占56.5%和43.5%。男女比例适中,同时考虑到一年级新生还没很好适应高校环境以及毕业班忙于实习等情况,一年级和毕业班学生调查数量较少。高校教师男女比例为118∶100,比例适合。因此,本研究的调查样本在人口统计特征分布上是合理的。

(三)信度和效度分析

本文通过SPSS18.0软件分析结果显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评价、人格魅力、创新动机、创新行为的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7,说明这些测量的变量具有较好的信度,数据可以用于进一步分析。

效度分析包括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由于本文的题项来自于成熟的变量或者是已经实证过的量表,且经过初试筛选了题项,并进行修改,因此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可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题项进行因子分析,利用因子荷载的大小及对变量的方差解释度来衡量。本文通过SPSS18.0软件分析结果显示,趋利性、专用性资产、获取网络资本、校企合作水平等变量对应题项的KMO值均在0.6以上;因子荷载大于0.5且变量的累计解释度均在60%以上。进一步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生评价提取公因子为教师行为,提取后各因子的因子荷载分别为0.771,0.607,0.512,0.756。

因此,各变量对于其题项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结构效度较好,数据可以用于结构方程分析。

(四)研究假设检验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并将相关系数矩阵导入Liseral8.7软件,得到结构方程,结构方程模型见图2。通过结构方程建模对整体模型拟合度进行分析,相应拟合指标中,GFI、IFI、CFI、TLI、都在0.90 以上,χ2/df为介于1~2之间,RMSEA小于0.1,所以各项拟合指标均达到可接受水平,说明整体模型的拟合指标符合要求。

图2 结构方程模型

从图2可以看出,教师行为包括四个子因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评价,因子荷载分别为0.75、0.43、0.52、0.66。教师行为对学生创新动机作用路径系数为0.25(1%的显著性水平),学生创新动机对学生创新行为作用路径系数为0.42(1%的显著性水平),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创新动机的作用路径系数为0.13(1%的显著性水平)。教师行为和人格魅力对创新行为的直接作用路径效果不显著,见图2。可见,教师行为通过中介变量创新动机对创新行为产生正向影响,作用路径系数为0.105,假设H1,H3得到验证。教师人格魅力通过中介变量创新动机对创新行为产生正向影响,作用路径系数为0.05,假设H2,H4得到验证。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积极良好的教师行为可刺激学生创新动机,并进一步提升创新行为

教师行为不是一维而是多维的,最少包括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学习评价四个维度。因此,提升教师行为应该从这四个维度提升,才能更好刺激学生的创新动机。从教学内容上看,教师可以从提高教学知识的质量,促进知识的概念化和结构化,形成基础知识讲授给学生。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应用理论于实践能力,在知识讲授时应该尽量设置应用的条件,并在不同条件下应用知识,这就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新动机,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承观念,向创新能力培养观念转变;教学方法从传统“讲听”单通道的形式向讨论、辩论、分组教学、情景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转变;改变课程教学评价,将一考定分向发展性评价转变。学生通过创新知识、方法、思维的训练,进行创新性学习,形成创新的热情和态度,从而刺激创新行为的发生。

(二)高尚的教师人格魅力,可以正向提升学生的创新动机,并提升学生的创新行为

在培育学生的活动中,知识渊博、严谨的治学态度、积极探求科学的精神等教师的知识人格魅力、技能人格魅力和精神人格魅力都会无形影响学生,给学生以莫大的力量,激发他们的创新动机和创新行为。可见,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学校应该建立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计划,学校认真对每位教师的性格、气质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培养和训练,并利用机制体制引导教师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高校教师也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摒弃功利主义和只顾眼前的利益,应积极修身养性,紧跟专业研究趋势和方向,严于律己,做一个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以影响学生。

猜你喜欢
题项动机问卷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幼儿家长学前教育立法需求调查问卷的编制
教师教学风格测量工具TSI修订的实证研究
高职学生价值观调查的研究变量的项目分析
问卷网
12题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结构的多样本分析
动机不纯
问卷大调查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