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性评价在高职高专参与式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2014-11-02 06:31陈颖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1期
关键词:成长性起点案例

陈颖

全程参与式案例教学模式是根据高职高专教学特点,改革传统案例教学方式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案例展示、案例讨论、案例分析、案例反思四个阶段构建教学体系,在全体学生的充分参与中实现教学的双向互动。评价方式的变革是全程参与式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特色,也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部分。

一、成长性评价的含义及益处

1.成长性评价的含义。成长性评价是通过评估学生在全程参与式案例教学过程的头尾表现,确定学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起点和终点,从而以曲线斜率来评判学生成长程度的一种评价方式。以个体内差标准(将学生的过去表现、常态表现和理想表现进行比较)为主,把绝对标准(统一的预先制定的目标)、相对标准(在学生内部确定一个基数进行横向比较)和个体内差标准(个人成长期待和实际成长表现比较)结合起来,使评价既体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又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这样的评价更符合高职高专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2.成长性评价的益处。第一,有助于实现激励性评价。选拔性评价是筛选性的,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来选拔学生,标准单一,而成长性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标准多元。成长性评价更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表达、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成长性评价更能引导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自己。

第二,有助于构建个性化科学的评价体系。成长性评价重视个体差异。学生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差异,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的不同,这使得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不同,发展的目标也具有一定的个体性。成长性评价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而有针对性的建议。

第三,有助于促进学生真正成长,提升实际能力。成长性评价需要经历“初始评估—确定成长目标—克服障碍—反思进步”几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我成就预言。成长性评价关注教学互动过程中学生的动态变化因素,着力于人的内在情感的展现、意志的磨炼、态度的激发,强调“做最好的自己”而非做“人群中的第一”。成长性评价偏向正面鼓励,肯定学生的进步,对所有学生相对公平。

二、成长性评价的评价指标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具备语言智能、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这八种基本智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发挥出来。我们以这八种智能为理论基础,以参与式案例教学的教学过程为平台,分析学生特点和社会的人才需求,考虑作为课程评价指标的实际操作性,形成了如190页表所示的包含三项一级指标、九项二级指标和若干个三级表现点的成长性评价核对表。

需要强调的是,该体系的各项指标不设权重,也不给予具体分值,只是将学生的能力分解为比较具体和可评估的三类方向,发现学生性格弱势和能力短板,有针对性地予以引导锻炼,鼓励学生在不足之处获得成长。

三、成长性评价的具体操作步骤

1.起点评估。起点评估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小组评估以及教师评估,综合三方面的评估结论确定学生在参与案例教学前的坐标。学生自我评估通常可用的方法包括个人自我介绍(评估逻辑表达能力)、自我组合小组及推举组长(评估团队合作能力)、自己确定要讨论的案例(评估动手操作能力)。起点阶段,学生、组员及教师共同利用核对表,记录学生的初始表现。核对表是一种诊断性的、可重复利用的、能够勾勒学生进展情况的表格,提供了学生行为的详细记录,帮助学生认识到需要改进的地方。

2.过程评价。过程评价综合采用行为评价法和表现评价法,要求学生充分参与案例教学,在若干情景中表现所知所能,基于对学生展示过程(行为)的观察或取得的效果(表现)的评价,强调实做与表现。过程评价一是要求学生执行的表现任务或练习(如扮演模拟法庭中的某个角色或者进行案例分析阐释),二是强调评价标准和起点评价一致。再次运用核对表对学生进行长期反复的记载,形成成长轨迹的原始资料,为下步确定个人成长曲线做好准备。

成长性评价核对表(起点评估阶段)姓名:张✕✕时间:✕年✕月✕日记录人:张✕✕(本人)一级得分及评语二级逻辑能力逻辑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沟通水平收集资料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案例分析能力PPT制作水平领导能力人际合作能力配合能力协调能力三级表现点A.能准确理解案例内容、明白讨论重点B.正确进行演绎推理C.独立思考、独立判断A.语音平稳、声音清晰、普通话标准B.用不同的语调来强调重点C.能够准确传递信息A.懂得倾听、能正确获取对方传递的信息B.同理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C.传递自己的观点达到沟通目的A.资料的证明力B.资料的有效性C.资料的来源A.角色扮演表现(模拟法庭表现)B.对观点的论证严密,论点与论据相支持C.举一反三A.观点鲜明易懂、表达清晰B.能够正确演示C.创新性及美观度A.判断力和视野B.专业知识程度C.个人魅力A.融入团队,服从分工B.执行力强,执行效果好C.亲和力A.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B.控制过程,随时纠偏C.对冲突的态度及处理

3.确定个人成长曲线。以起点评估的结果为初始点,以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成长为评价标准,通过核对表对学生的每一次表现打分,形成一个记分点,连接这些点,得出个人成长曲线。不去检查最后的学习成果,而是检查这一成果与出发点的距离。学生克服的障碍越多,与原来相比进步越大,则成绩越好,这就是“不看一点,而看曲线的斜率”的评价方式。对起点相对较低的学生,更容易取得进步。对起点相对较高的学生,突破短板是提升斜率的主要手段,这样就能鼓励不同程度的学生自我成长。

4.给出评价结果和评语。采用“五级评分法”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5分是超出期望值,与以前相比有较大进步;4分是完全达到期望值,与以前相比具有一定进步;3分是基本达到期望值,与以前相比进步不大;2分是需要改进;1分是做的比较差,基本没有进步,甚至有退步。评价的主体可由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综合而成。在等级评价的基础上还要辅以教师的评语,描述学生在学习中的成长和不足。

四、成长性评价的注意事项

1.提高信度。信度关注证据可信度,意味着评价具有一致性、稳定性和可信性。提高成长性评价的信度,首先应收集足够多的样本。根据单一观察或支离破碎的信息作出的结论往往不可信,需要收集广泛而典型的学生行为样本。他人评价更要基于多次实践和长时间的观察,无论是教师还是组员在对学生进行评价之前,必须确保收集了足够的信息,所以多次的案例任务是必要的(建议过程评价至少应经过6~8个案例环节)。同时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也要从不同角度丰富样本,通过不同类别的信息之间相互证实和自我评价、同学建议、教师观察、家长反馈等多视角印证判断,提高评价结果的信度。其次要避免以偏概全。教师往往观察学生在一种情境下的行为就假设该学生在任何情境下的行为都与此相同,必须限制“道听途说”或单一的观察为基础进行判断,而应把初始印象看成一种假设,根据后续观察和信息予以证实或改正。教师应当全面、多角度地观察学生的表现,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并对学生的进步予以鼓励。

2.提高效度。效度意味着评价的有效性,关注收集来的证据是否恰当,是否与考察的目标相关。首先要注意偏见的不当影响。偏见是指评价者个人的观念、看法干扰其对被评价者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在种族、性别、语言、文化、家庭背景上的偏见尤为有害。评价者必须要克服自己可能存在的偏见,防止第一印象影响后续的过程评价,没有花时间和学生共处前,不能随意作出判断,给学生贴上情感标签。其次要避免逻辑错误。教师有时会根据错误的特征判断学生,特别是在行为评价中,他们观察学生行为的方式,解释行为预示的内容,然后给行为施加一些诸如有动机的、有领导力的、焦虑的等名称。教师记得某个学生霸道、自信、害羞、焦虑等特征,但是他们很少记得促使他们给学生贴如此标签的特殊观察场景。所以科学地确定评估事项是保障评价效度的前提。教师在开始评估之前,应当告知学生教师的评价标准。

猜你喜欢
成长性起点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2018上海成长性企业50强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起点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我的“新”起点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新年的起点
分析师一致预期最具成长性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