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百姓的话,说透彻的话
——以《科技日报》“打破砂锅”栏目为例

2014-12-12 07:21蒋秀娟
中国记者 2014年11期
关键词:科技日报砂锅百姓

□ 文/蒋秀娟

说百姓的话,说透彻的话
——以《科技日报》“打破砂锅”栏目为例

□ 文/蒋秀娟

“打破砂锅”栏目是《科技日报》“科技改变生活”专版的主打栏目,深度解读时下热点科技话题。除特殊情况外,每周一至周五出版,是《科技日报》顺应科技新闻通俗化大势,进行改版创新后的成果。

改己之短,与读者近点、近点、再近点

10年前的2004年10月,《科技日报》尝试创办“科技改变生活”专版,试图缓解科技新闻专业性与有效传播间的矛盾,将科学家知晓的、欲说的与读者欲知的衔接起来,让“科技新闻如同社会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一样受到读者欢迎,并在接受新闻的同时获取科学知识,提升科技素养”。①

“打破砂锅”栏目文章,少有晦涩难懂的报道以及高深的评论,表达方式亲切、朴实,读者容易理解与消化。在报道中,一是尽量减少专业术语的使用,二是将专家口中的科技用语通俗化,比如通过举例子或用浅显的语言进一步解释。

“打破砂锅”经常让百姓说话,常有不少鲜活的市井语言。比如《空巢老人心病怎么医?》一文中,孙大妈在解释为啥天天坐公交车时,说“反正在家也是一个人,不如坐车逛一逛,还看个热闹。”另外,生动的叙述在科技报道中很少见,但在本栏目中却时常可见,如上文写道,廖阿姨和老伴每天去公园散步,“望着满园景色发呆”。

扬己之长,坚持准确、客观的科普报道

“打破砂锅”在选题和内容上从不“就事论事”和“自说自话”,而是在选题贴近读者的同时,充分发挥《科技日报》丰富的专家资源,充分采访相关领域的专家,给予科学解答。《空巢老人心病怎么医?》一文,就花大篇幅描述了北京市丰台几位空巢老人由于寂寞孤独,以致出现心理问题,记者通过采访查找到原因,并由心理专家给出建议。

本文选取该栏目从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5月31日的部分文章作为研究对象,即按照等距抽样的原则,每年1、3、5、7、9月逢周三的该栏目文章抽取为样本,共抽取有效样本44份。通过对44份样本的分析,按照不重复原则,笔者将《打破砂锅》的选题归为七类:医疗、饮食、信息技术、环境、前沿科技、农业技术等。通过统计分析,笔者发现本栏目话题多与百姓健康相关,如医疗、环境和食品安全等,共有28篇,约占样本总量的63.7%。其次是信息技术及其安全问题的相关报道,共9篇,不到总量的20.5%。统计结果恰好印证了“科技改变生活”的主题。这些主题文章在写作前都进行了充分的采访,客观呈现该领域权威科学家的观点,做到客观、有据可查。

开拓创新,让科普报道更深、更广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内容在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紧抓时事做突发性的报道,给读者解疑释惑固然重要;但提前就某些领域做策划,进行深度挖掘,把新生的社会现象或新技术新领域讲透彻,把众多新鲜的科技事物、科技案例解释清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正是目前我国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所需要的。

“打破砂锅”栏目经过10年发展,其科技报道、百姓视角、民生内容,得到业内认可,引起读者共鸣。受时效性影响,“打破砂锅”有时候会跟随其他媒体或网络媒体的步伐,存在跟风报道的情况。对此,作为传统媒体的科普栏目,唯有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才能做到有所突破。

一方面,拓宽选题及报道人群。在栏目中,常常会读到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健康医疗、信息技术等新闻,其报道频率极高。根据笔者统计,栏目关注较多的群体前几位是市民、儿童、网民,而对“三农”关注不高,在所有44个样本中,有关“三农”的报道仅有一篇——《现代农业能否走入百姓家庭?》,文章尽管讲述的是现代农业和农业技术,但标题中的百姓家庭其实主要还是指都市家庭。

另一方面,对报道选题需要进一步挖掘,引入多种报道形式。解释性报道是深度报道的一种,要求对话题、现象、技术能“打破砂锅问到底”。但既然是“打破砂锅”,就应该进行多角度的探寻,并加入有力的评论。科技报道往往充当的是一个引导者、科普者的角色,如果科技报道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就失去了报道的意义。

(作者单位:《科技日报》总编室)

【注释】

①何世文:科技新闻通俗化与科学知识有效传播——科技日报《科技改变生活》栏目沟通科学家与读者体会,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2008年9月1日,554-559.

编 辑 张 垒 leizhangbox@163.com

猜你喜欢
科技日报砂锅百姓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如何从人文主义视角报道国际科技新闻
《科技日报》:地下水变“能量水”卖出天价警惕披上科技马甲的新式骗局
做炖菜砂锅最好选无釉的
百姓看家“风”
韩揭示食欲调节生物学机理
砂锅里也有重金属
《科技日报》报道长江科学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
打破砂锅问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