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论

2015-02-14 08:54董述欣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理实一体课堂教学模式以生为本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论*

董述欣

(济南市历城职业中专,山东 济南 250109 )

摘要: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忽略学生个性差异的弊端。探索促进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方法及模式。强调以生为本,确定学生主体地位,运用小组协作,理实一体,课堂评价方式,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以生为本;小组合作;理实一体;教学评价

收稿日期:2015-03-25

基金项目: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年度课题(2014zcj156).

作者简介:董述欣(1970-),女,山东昌邑人,济南市历城职专高级教师.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在多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不断地在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中成长。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坚信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与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提升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要立足于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为目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并不适应当下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职业学校学生的需要,所以职业学校的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努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1]。

1对于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

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指课堂教学的组织模式。一个好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常常在与同行的教学活动中仔细观察、深入分析,面对问题探寻策略,也可以说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而使用的教学方法。孔子曾经说过“因材施教”,实际上也是要求教师在不同课堂上以及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而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受教育者(学生)得到自我生命成长的体验,以期达到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凝练与反映,它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它是由一位教师或者教师团体在进行理论思考和教学实践应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教学主张。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模式,都包含教学思想、独特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评价等一些基本的要素。其中,教学思想是具有指导性的,它是建立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它既有独特的教学个性,又具有当下时代改革的特征;功能目标是课堂教学模式所具有的功能和采取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要达到的目标,它在课堂教学模式所有的构成要素中居于重要地位,对其他因素具有制约作用,同时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与尺度,它应该具有科学性,能体现当下的新理念,符合教学规律;实现条件是课堂教学模式达到其期望的功能目标所需的各种条件,如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应用的教材、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时间等;教学活动即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步骤,其关键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安排,它具有长期实践的深厚根基,能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效果评价就是对在该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所取得的效果进行评价,它应该具有普适性,即具有普遍适应的教学检验、反馈方式[2]。

2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感觉,学生的知识掌握是靠老师讲会的。这里可以透视到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应付、低效学习的现实。这是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程式化现象非常严重,它主要是以讲授法为主,并辅以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沿用的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学法的五环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完整教学流程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知、练习巩固、布置作业五个环节,简称“五环教学”模式。直至今天的课堂教学中,还有好多的教师、特别是年龄稍长一些的教师还在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教”为主,教师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讲授者或传授者,而课堂中的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整个教学流程中设计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很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艺术、教学技巧决定着课堂的设计、也左右着学生的发展与知识掌握。

在当下课堂教学中,特别是职业学校的课堂里,因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的“教”为主,故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随着教师教学经验的日益积累,慢慢的就形成了自己的教学定势,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常常会用到拿来主义,拿过原先积攒的教学设计或者同行的教学设计,虽然换了不同的学生,也在不同的地点上课,但是教师已经习惯对课堂教学不会进行过多的设计,以相同一节内容的设计能轻松地上完自己所有的平行班级相同的课。这种教学模式下,忽视了作为主体的学生们 “学”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单向传输为主、以教代学,甚至有教无学,学生是通过老师的知识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虽然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有时效率也很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使学生慢慢丧失了学习主动性,时间久了甚至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学生变成了学习的机器,形成了许多学生高分低能的情况。

传统教学模式的另一个弊端就是忽略了学生们之间的个性差异,在满堂灌的教学中,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学生“吃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发展水平出现了“一刀切”现象,教师教的乏味、学生学的无趣,课堂气氛压抑、课堂效率低下,学生普遍得不到较好的成长与发展。

3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多年来,我国的教师们根据教学实际一直致力于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实践和推进,先后出现一些新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的共同点就是教师注重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注重了对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例如江苏泰兴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永阳镇东庐中学的以“讲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四川成都七中的“反转课堂”。每一种教学模式的产生,都是经过若干年的教学实践之后创造出的教学管理模式和课堂特色,这些都是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性推进。

3.1 以生为本,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终究是为学服务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必定会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应该充分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使他们焕发出生命力、学习动力,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从而发展他们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的以生为本,是指从学生学习实际和需要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宗旨,重点解决学生 “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 等核心问题。课堂上应该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得以彰显,这是“以人为本”观念在课堂教学实践领域里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必定会极大限度的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好的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形成的。它是一线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精心提炼,然后回归课堂教学实践,并经受实践的检验,其价值的体现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成就了学生。因为教学设计是站在学生立场上的,为了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一定也会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3]。

3.2 小组协作,注重知识生成

课堂教学的改革核心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要想取得高的效率取决于全体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知识达成度高,教学效果明显,学生的素养全面提高。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进步,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快乐。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彻底改变了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并根据学情的反馈引领学生小组合作、深入探究,营造了平等、和谐、宽松、活泼的教学气氛,知识生成度大大提高,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组建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最基本的工作。小组的组建必须科学合理,方便管理。为了使得形成的每小组学生的水平均衡互补,在分组的时候,应该注意做到学优生与学困生、男生与女生的比例搭配,安排好组长、副组长、记录员、操作员等角色,做到让学生有计划、有分工、有任务的进入课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明确的学习任务中。小组分工明确、任务安排均衡合理,为学生在小组或团队合作中展开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了方便。小组长是组织者,更是科任老师的得力助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负责组织成员参与交流、调控交流情势,小组中的副组长是督导员,负责监督并记录评价组员的表现。这样的分工,使得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注意交流环节的引导与调度。交流展示的环节既要体现生生互动又要体现师生互动,避免一个学生单调地在台上讲,其他学生成为忠实的听众在台下听,而授课教师则袖手旁观的现象。在小组协作学习的教学形式中,在学生交流时,教师要适时的点拨与引导,当学生交流不够深入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走向深入;在学生交流出现分歧或者出现错误知识时,教师应及时纠正并且引导学生探究正确知识;在学习内容、知识点需要充实时,教师应给予补充,使得学生的交流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在学生不断深入探究中有渐进的知识生成的过程。课堂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着力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会”中,慢慢“会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

3.3 理实一体,注重技能的培养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这就话,可以看出职业学校技能培养的重要性。教学中,通过以技能培养和训练的方式,不仅能够锤炼学生的技能,还能够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学做合一”,强调要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当下实习实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正适应了这一理念,它把理论知识的传授、操作能力的培养与素质提高结合起来,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提高为核心,“在做中教、在做中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职业素养教育,实现学生素质的普遍提高。

在技能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把学习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实一体化教育教学理念,激发学生潜能,调动给他们的积极性,以促其练就操作技能。教学中,按照企业要求,采取校内为主,校内授课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进行教学。为了促其提高,学校每个学期都会开展“天天练、周周比、月月赛、一学期一次全校的技能比赛”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团队意识与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严格按照企业对员工的标准训练,使他们初步具备企业工人的基本素质。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真正实现了学生脱下校服直接就能入厂当工人的技能水平。

3.4 课堂评价,注重积极性的调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因此,更需要教师用积极的眼光看学生,立足于调动学生主动性而给学生一个恰当的评价,从而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究欲望,要以学生为主体,引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完成教学目标。

一个班学生的智力水平、家庭情况、个性等方面往往存在很大差异,教师要对这些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鼓励性评价,以期达到赞誉鞭策优秀生,肯定、鼓励中等生,宽容激励后进生的目的。对于优秀生的肯定性评价,可以激励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而且还能带动中等生一起进步,其实后进学生的内心更渴求教师对他认同、

重视与关爱。所以,课堂评价要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为前提,要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评价他的表现。 傅惠均教授在他著的《教师口语艺术》中说过“即使在对学生的批评语言中,也应该饱含深情,让学生在教师的批评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厉,而且是对他充满人情味的关切。”这会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实现自我获取、自我发展。

学无止境,教亦无涯,随社会的发展,新的教学模式会不断的掘进与臻美,它会随着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步步深入,更加贴合职业学校学生的需要,契合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顺应当下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思想,使得课堂教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好,越来越显著。

参考文献:

[1]郭玉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0 ).

[2]李黎.浅析中国与美国课堂教学[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2).

[3]王彦章.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未来教育家,2015(3).

(责任编辑高蕾)

猜你喜欢
理实一体课堂教学模式以生为本
Javascript课程“理实一体”教学设计的探讨
构建中学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新装备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五步探引”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运用
增强现实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规避“男生危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