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2015-03-04 00:45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生物学课程标准

王 健 方 瑾 刘 晟 刘 宁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100875)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王健1方瑾刘晟刘宁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利用自行设计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生物课标》)实施情况调查问卷”,从课程定位、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四个方面对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态度,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课标的修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课程标准生物高中实施情况修订建议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21世纪初我国启动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教育部于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04年起,《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生物课标》)在四个省(区)开始实验,之后逐年推进,现已经在全国实施.为配合即将开展的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在教育部直接领导下,课题组对《高中生物课标》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为《高中生物课标》的修订提供参考.

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围绕课程定位与价值取向、课程结构与内容的合理性、课程内容的适量度、课程内容的难易度四个核心问题针对高中生物学教师进行了全国范围的调研.

一、调研方案设计

1.调研对象

该调研项目的主要调研对象是全国高中生物学教师,调研时以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单位进行抽样,主要考虑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地理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时间等因素.最终选择了北京、江苏、广东、河南、黑龙江、宁夏、安徽、云南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内部按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抽取“高—中—低”三个地区/市,每个地区/市再按教育发展水平抽取“高—中—低”三所学校.共有来自86所中学的640名教师参与问卷调查.

另外,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一线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对高中生物课程的建议,课题组成员还分别赴8个地区进行教师访谈.在选择访谈对象时,每所学校安排1~3名高中生物学教师参加访谈,共有来自81所学校的193名教师参加了访谈.

2.研究工具的研制

调研组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常务会2010年5月审订通过)、《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文件等,根据调研的任务和目的,编制了调研问卷.问卷主要包括课程定位、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4个维度,共计85个项目(表1).

此外,还根据调研的目的设计了教师访谈提纲,主要从总体感知、课程价值取向与定位、课程内容及结构的合理性、内容的适量度、内容的难易度、内容的衔接性、课标的落实情况、文本的可读性与指导性等方面进行了访谈.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内部按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抽取“高—中—低”3个地区/市,每个地区/市再按教育发展水平抽取“高—中—低”3所学校.共有来自86所中学的640名教师参与问卷调查(表2).

表1 调查工具框架结构

表2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各省份的问卷有效率均达到了85%以上,总体有效率为92.7%,有效率较高.

在参与调查的教师中,绝大部分(98.7%)都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生物学及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占99.7%,平均教龄10.2年.约有一半(54.5%)的教师经常阅读课标,从未阅读过课标的仅占0.9%,因此大部分教师对课标较为熟悉.

2.绝大部分教师都认同高中生物学课程的价值取向和定位

课程定位影响课程的整体设计.《高中生物课标》要求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1]在调查中,绝大部分教师在以下方面都有非常高的认可度,认可度达到90%以上.他们认为高中生物课程的定位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能够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将来的就业提供帮助.课程内容贴近现实生活,能够为学生生活中个人决策提供帮助.[2]课程的基本理念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性,对教学有指导作用,而且能够在教学中渗透这些理念.此外,他们还认为课程设计思路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课程目标的设定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三维课程目标设定合理,描述清晰.

在访谈过程中,受访者也大都对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定位持肯定态度.但是,他们还谈到一些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有教师谈到,“知识目标达成得好,会考时能通过;情感态度目标落实并不难,需要长期渗透,但达成的情况很难衡量;而能力目标的达成有一定难度.”还有教师认为“对于学生基础较差的学校,课程目标的要求有些偏高”.此外,还有教师认为课程目标相对较为宏观,不同的课程模块具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可以在课标中增加每个模块的分目标,以增强课标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3.绝大部分教师认为高中生物学课程的结构合理、内容比例恰当

在课程结构方面,模块式课程结构是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设计的,考虑到了基础性、时代性与选择性.必修部分以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等生物学核心内容为所有学生共同的基础.选修部分关注了生物科技的前沿,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为拓展学生的兴趣和视野提供了选择.

在调查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认为3个必修模块共同构成了生物学的核心内容,选修模块的设计符合个性发展的思路,能使学生拓展生物科技的视野;6个模块之间逻辑关系合理,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各模块之间联系密切,课程内容的呈现符合生物学科特点.此外,各个模块的课程内容容量大体相当,比例适当.

在访谈过程中,有教师指出“课程内容是初高中整体设计,循序渐进、连贯一致,螺旋式发展的.关注了实践和理论的平衡、科学和技术的平衡、学生的需求和国家发展之间的平衡,同时兼顾学科的逻辑.必修部分聚焦在生物学重大主题上,宏观、微观、个体和生命延续,形成了三个主题.但更为理想的是细胞、遗传、生物与环境、稳态与调控这4个模块,这样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与逻辑结构会比现在更好,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内容也可渗透到其中,同时也可增强生物学教育在人文方面的价值,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培养兴趣.建议将选修模块中的2个学分放在必修模块中,为公民进入社会打下必要的基础.”

4.大部分教师认为课程内容总体上容量适当、难易程度适中、衔接性良好

课程内容是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课程内容的容量、难易程度,以及不同学段之间课程内容的衔接性等方面都将影响到课程的实施效果.[3]

(1)课程内容的适量度

在问卷中,针对6个模块内容的适量度进行了调查,共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内容量太少、较少、适中、较多和过多,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高中教师对课程内容容量的看法(%)

在必修模块部分,从上表中数据可看出,超过70%的教师认为必修1和必修3的内容容量适中,有61.9%的教师认为必修2的内容容量适中.3个必修模块部分,认为内容较多的教师分别占19.2%、27.7%和14.3%.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必修2,认为内容较多的比例接近30%,这可能与该模块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程度和较强的逻辑性有关.

对于选修1的内容容量,只有半数略多(54.3%)的教师认为容量适中,有将近20%的教师认为容量偏多,11%的教师认为容量偏少,还有接近10%的教师未选或多选.但从总体上看,内容稍微偏多.

对于选修2的内容容量,从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有33%的教师未填写或多选,约47.6%的教师认为容量适中.但在有效的问卷中,大多数教师认为容量适中,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容量偏多.对于33%的无效问卷,分析原因,从访谈中可以得到答案,许多教师谈到在实际教学中,选修2的开课率非常低,他们很少或从未阅读过课标中相应的内容,因此就没有填写关于该模块内容容量多少的观点.

对于选修3,有55%的教师认为容量适中,约有40%的教师认为容量偏多或过多.在访谈中,许多教师也谈到该模块的内容较为深奥,还有教师谈到这个模块的内容太难,在某种程度上认为教学较为吃力,而课时有限,因此,他们认为教学内容偏多.

(2)课程内容的难易度

在问卷中,针对6个模块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了调查,共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内容非常容易、比较容易、难度适中、比较难和非常难,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高中教师对课程内容难易度的看法(%)

在必修部分,80%左右的教师认为必修1和必修3的内容难度适中,只有10%~15%的教师认为这两个模块的内容较难或过难.总体来讲,这两个模块的内容难度适当.对于必修2,认为难度适中和偏难的教师比例分别为45.2%和50.3%,这说明该模块的内容偏难.在访谈中,许多教师谈到高考中与遗传相关的题目难度较大,因此,他们将这一现象归结于课程难度偏大.另外,还与遗传学部分的内容属性有关,抽象程度较高,而且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推理能力才能较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在选修部分,对于选修2,约有半数的教师未填写难易程度,而在有效问卷中,绝大部分教师认为该模块的难度适中.对于选修1和选修3,半数多的教师认为这两个模块难度适中.值得注意的是22.9%的教师认为选修1难度偏大,而近40%的教师认为选修3难度偏大.从内容属性的角度来看,这两个模块属于较为前沿的内容,有部分教师指出在个人的专业发展过程中,知识未能及时更新和补充,造成教学过程中感觉难度偏大.

(3)课程内容的衔接性

在国家课程的设计方面,初中和高中的生物学课程是整体设计的,课程内容体系都是主题式的,细胞、遗传、进化、生态等内容都呈螺旋式上升.

在问卷中,针对初高中的课程内容衔接性,以及高中课程内容是否为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初高中课程内容的衔接性方面,84%的教师认为初高中课程内容的衔接性良好.

在模块之间的衔接性方面,大部分教师认为生物学科模块之间相对独立,某些模块的学习次序可以自行调整,必修模块之间能够很好地衔接.此外,约94%的教师认为高中的生物学课程内容能够为学生将来进入大学进一步学习提供帮助.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高中与大学两个学段之间具有较好的衔接.

在访谈过程中,有教师指出“初三和高一不开设生物课,会造成初高中在实际教学中的衔接性不好,影响教学效果”.他们建议至少在高一就开设生物课,避免初中和高中之间生物学课程的断档期过长,影响课程的整体实施效果.

5.大部分教师认为“实施建议”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但是多种因素影响了课程的实施效果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绝大部分教师对《高中生物课标》中“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的认可程度较高,认为其指导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通过访谈,教师们提出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影响了课程的实施效果.

(1)大部分学校初三和高一不开设生物课,造成初中和高中实施效果的衔接不良

根据调查和访谈结果,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在课标设计层面上,初中与高中课程内容具有较好的衔接,但是课程的开设年级有断档期,影响了课程的实施效果.他们普遍指出“初中与高中之间存在一年或两年的间隔,到了高中阶段,许多初中知识学生都遗忘了,高中教师不得不花时间补充初中的知识,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的课时紧张”.此外,他们还谈到在大部分省份生物学科不是中考科目,教师和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够扎实,实验技能基础薄弱,这些因素都影响了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实施效果.

(2)初中生物学科的师资水平偏低,影响了高中课程的实施效果

由于中考不考生物,因此许多初中学校并不重视生物师资的配备.还有部分初中的生物学科教师并没有生物学专业背景,特别是一些农村和办学条件较差的地区和学校,这种现象更为严重.还有些学校在初中根本就不开设生物学课程.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了初中学生的生物学基础,导致他们在高中的学习中基础不够.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高中课程实施的难度.

当然,针对这一问题,有部分省市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改善这一现状.例如,河南省的中考中增加了理科实验考试,其中生物学科有4个必考实验,这可以为学生进入高中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实验基础.云南省从2012年就将初中生物等多个学科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纳入中考中,这在某种程度上会改进初中生物学教学的水平,为高中的课程实施奠定基础.

(3)许多学校以高考导向开设课程,未能按课程方案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①根据高考导向开设选修模块,学生不能自主选择选修模块

学校在开设课程时,大都根据高考科目的要求和内容来开设选修模块.文科生高考不考生物,因此,绝大部分学校只给文科生开设3个必修模块,而不开设选修模块.而理科生的高考需要考生物,学校则根据高考的内容和本省市的要求来决定开设哪个选修模块,也有些学校自行决定给学生开设哪个模块,但无论哪种情况,学生都无法自主选择具体学习哪个选修模块.

有的学校是根据选修1或选修3考题的难度来决定选择开设更容易得分的模块.有的省份要求理科生都要学习选修1和选修3.

对于选修2模块,由于不属于高考的内容范围,因此,几乎没有学校开设这个模块.这背离《高中课程方案》中学生按照自己意愿去选修的愿望,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的教育价值也没有发挥.生物科学与社会对全体学生都有价值,其中有些内容可渗透在必修的相关内容中.

即使学校严格按照《高中课程方案》开设生物学课程,但是由于客观因素,无法真正落实.例如,某教师谈到“课改赋予了学校更多的自主权,但是在实际情况下,学校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外,还有节假日、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运动会等活动安排,很难保证各模块都按照课程方案规定的36个学时来开设”.

②受高考的影响,许多学校以“做题和讲题”为中心,未能有效地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受高考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做题和讲题,以“习题”为中心,以“分数”为终极目标.对于学生来讲,他们习惯了灌输式的教学,只是被动地听教师讲,未能达到学科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运用.在活动的开展方面,也很少开展调查或探究类的活动,因此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影响了课程的实施效果.

(4)实验的开设情况不佳,影响课程的实施效果

生物学是实验科学,生物学实验既是重要学习内容,也是学习生物学的有效方法之一.生物学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与情感态度教育方面有重要的教育价值.[4]但高中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实施情况不容乐观.

北京、江苏和广东等地的少数基础较好的学校,配备了具有生物学专业背景的实验员,尽可能为学生开设实验活动,必修部分的实验基本都能开展,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中也能够有选择性地开设5个左右.例如,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分离、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等.

但是教学基础和实验条件中等的学校和条件薄弱的学校,生物学实验的开设情况不是很理想,只能开设传统“大纲课程”一直开设的几个实验.还有不少学校甚至不开设任何实验活动,实验或者由教师通过讲授的方式开设,或者通过录像的方式呈现,甚至有些学校完全将实验内容抹除.

这种情况严重违背课程标准的要求,无法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很难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的获取过程,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纸面上,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因此课程目标的达成效果不佳.

三、对《高中生物课标》的修订建议

根据调查和访谈的结果,针对《高中生物课标》的修订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优化生物学科课程结构,加强共同的基础,增加选修模块的比例

关于课程内容部分,可以考虑进一步梳理课程结构,将相关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精简必修模块的内容,适当增加选修模块的数量.当然,选修模块的内容尽量要符合学生科学素养和将来进一步学习的要求,因此,每个选修模块的内容不宜过多,难度不宜过大,与之相匹配的就是每个选修模块对应的学分适当降低.

总而言之,精简必修模块内容,适当增加选修模块的数量,降低每个选修模块的学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2.增加每个模块的重要概念,强调概念教学

科学教育要求教师关注重要概念的教学,因此概念教学已经成为《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课程设计的衔接性角度来看,高中的生物学课程应与义务教育初中学段的课程一致.

在调查和访谈中,绝大部分教师一致认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应增加关注核心概念/重要概念教学相关的内容,并根据高中生的特点,用陈述句的方式给出重要概念.使课标对教学内容的阐述更为具体、明确,有助于在实施中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而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也是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界的共同趋势,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内容,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建议”中可增加相关的重要概念和有关概念教学的指导,包括重要概念的内涵,关注重要概念教学的意义,怎样正确开展概念教学,以及如何评价概念学习的效果等.这既丰富了课标的内容,又增强了课标的可操作性和对教学的指导性.

3.进一步丰富课程标准中的“活动建议”

课程标准中的活动建议虽然是建议性质的,但是对于教材编写、教师的教学等都有很强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因此这些活动应该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选择这些建议活动时,应充分考虑这些活动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方面的价值,以及活动的可行性与适应性.

此外,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不同,差异较大,因此,课程标准可以适当增加建议活动的数量,应面向不同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地区和不同条件的学校,给学校以更大的选择空间.

4.关于调整“实施建议”的建议

实施建议对教师的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也是课程实施的操作指南.伴随我国逐步走向城市化、现代化、信息化,中学教育及其环境近10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课标在修订时,需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资源开发的建议”进行调整,进一步丰富内容,为处于大中小城市与乡村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同社区资源、区域特点的学校提供可行的操作性建议.

此外,在评价建议部分,增加有关科学地进行纸笔测验方面的指导,为科学、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纸笔评价提供参考.[5]关于过程性评价的建议,由于我国中学的班额普遍较大,而且一位教师同时教授2~4个平行班,师生比成为制约教师开展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课程标准中应该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也可以引导有条件的学校积极探索过程性评价的有效方式.此外,结合当前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建议课标增加利用现代化、信息化评价手段开展教学评价方面的指导,应增强指导性与可操作性.

5.关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学案例”的建议

教学案例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最直接的参考.高中生物学新课程经过十几年的实施和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典型教学案例,这些案例可以为课程的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因此,课标在修订时,可以对原有的案例进一步更新和完善,选取案例时要更贴近我国当前高中生物学课程与中学教学的现状,注重选择那些来自于一线、在解决教学中常见困难和问题方面有创新的代表性案例.

另外,案例的数量应适当增加,让不同水平的学校都能有针对性的参考.还可以适当考虑同课异构的典型教学案例,这样更能为不同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学校提供参考,从而更加有效地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研制基础[J]. 生物学通报, 2003, 38(4): 27-29.

[2]刘恩山.《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点[J]. 生物学通报, 2003, 38(5): 28-30.

[3]白秀峰. 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11.

[4]刘恩山, 汪忠.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5]张海和.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评价理念和原则[J]. 生物学通报, 2005,40(3): 25-26.

1王健(1978—),男,河北枣强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生物学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