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花开——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静的艺术

2015-03-04 00:45张华丽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组员公开课铅笔



静待花开——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静的艺术

张华丽

(山西省临汾市西关小学,临汾041000 )

在现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21世纪,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呈现出了一种“快节奏”的趋势.课堂上一个环节赶着一个环节地往下进行,反应快的孩子还能跟上节奏,反应慢些的孩子则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只学到了本节课的皮毛,只知道要学什么,而重要的内容、重点、难点,一概没有掌握.尤其是在公开课上,为了完成备课时的预设,为了呈现一个完整的课堂,我们总是赶着学生前往一个又一个环节,丝毫不顾及孩子到底有没有掌握每个环节的知识点.以至于公开课结束以后,我总是在想:有一个重点内容给孩子们留的思考时间太少,好像没有掌握好;或者是这节课在难点处突破不到位,部分学困生没有领会……总有种再给学生们强调一遍的冲动.

其实,教育是个慢的艺术,尤其数学教育更是静的艺术,是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应该在静静的、独立的思考中达到润物无声的境界.

一、静静地等待学生探究

据调查,在数学课堂上,香港教师在重点、难点,需要学生探究处,总是静静等待.而在内地,更多教师的做法则是:等不起.但是探究需要一个过程,而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如一年级上册的“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的知识点至关重要,是学生以后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在一节公开课上,教师没有像以往一样直接出示问题,而是先拿出来5支铅笔,问小朋友:老师这儿有5支铅笔,要奖励给同样优秀的两个小朋友,谁来帮老师分一分?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讨论了半天说:一个小朋友3支,另一个小朋友2支.老师说:那得2支的小朋友会不高兴吧,并随即装出一副苦恼的样子,无奈地看着大家.这时一个女孩说:那就每人奖励2支,老师还剩1支.教师微微一笑,在黑板上板书:剩余1支.然后教师变戏法似的又拿出了2支铅笔,合起来变成了7支,接着问:这下又要怎么分给两个小朋友呢?有了刚才的经验,学生们静静地思考了起来,不大一会儿,一个稚气的声音传来,说:每个小朋友分3支,还剩下1支.学生们纷纷点头.到此为止,我以为老师要出示例题了,但没有,老师又拿出了1支铅笔,合起来变成了8支,问: 8支铅笔,要奖励给同样优秀的两个小朋友,怎么分?教室里又安静了下来,学生们又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一个小朋友说:每个人分3支,还剩下2支.老师随即板书:剩余2支.这时一个声音冒出来:哎呀,不只是能剩余1支,还能剩余2支呀.老师说:对,这就是“有余数的除法”,而剩余的数即余数和除数的大小有非常重要的关系.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解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往后退一退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启发、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让学生一起感受到成功和挫折,分享和发现成果.

二、静静地等待学生思考

我们学校倡导问题导学模式,提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小组合作.在课堂上,通过预习先由学生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根据提出问题的情况,教师修订或追加一两个关键问题,然后由学生自主思考,带着思考后的想法,在小组里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结论.模式是好的,是一个“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开放式课堂,但是真正参与课堂讨论、投入学习的往往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学生.

例如,在学习“乘船、搭帐篷、运货解决实际问题”时,有26个小朋友去划船,每条船上限坐6人,请问需要几条船?问题一抛出,经过短暂几秒钟的思考,孩子们立刻在组长的组织下讨论了起来,我悄悄走近旁边,认真聆听,只听组长说,用26除以6,等于4余2,4加1等于5,需要5条船,有一位组员作恍然大悟状,另两位组员明显处在茫然状,但组长完全不理会,继续安排任务:“1号组员你板书,2号组员读题目,3号组员你讲解……”分配完任务,组长高高地举起手说:“老师,我们小组想展示.”我环视了一下,得给他们小组一个改变合作学习方式的机会,一学生板书26÷6=4(条)……2(条),4+2=6(条).组长看到了就遥控指挥:“不对不对,擦了重写,26÷6=4(条)……2(人),4+1=5(条).”组员未经思考,立马照改.

看到这种情况,我反思自己在组织学生学习时,有很多失误,使课堂成了优等生的天堂,学困生成了依附品,久而久之学生连独立思考的习惯可能都会丢失.

我认识到:课堂上,必须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进行充分的思考后,才能进行下一环节,这样才能提高每个孩子的参与度,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

三、静静地等待学生展示

最有效的“教”是学生的“学”,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而所谓学生“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把知识讲给老师、讲给同学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相邻数”一课中,学生们互动游戏,一生说:“我是5,我的相邻数是几?”另一生说:“你是5,你的相邻数是6,7.”学生们无所顾忌地笑了,还有的大喊是4和6,这个孩子脸通红,小手拽着衣角,小声说:“你是5,你的相邻数是……是……”孩子还是不会,眼睛求救地看着我,小脸上汗都冒出来了.这时,我灵机一动,叫上来4个同学,让原来的那个学生站在中间,接着让他们报数:我是3,我是4,我是5,我是6,我是7.让他观察:生活中的左右邻居也就是所谓的相邻数.让他把手高高举起,孩子这时指着说:“哦,我是5,我相邻的数就是4和6.”一说完,全班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小家伙偷偷地笑了.我接着追问:“你再想想,6的相邻数是几和几呀?”孩子大声地说:“6的相邻数是5和7.”全班学生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并伴随着欢呼声“你真棒”,孩子带着成功的喜悦微笑着走回自己的座位.

最好的“教”就是学生的“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发现的奇妙,探索的乐趣,让我们多些等待,多给孩子一些展示的时间,静静聆听、观看孩子的美好与真实.成功的自信对孩子们来讲是多么可贵的经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是多么难忘啊!

猜你喜欢
组员公开课铅笔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飞扬的铅笔屑
三支铅笔
小组落幕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小小铅笔,大有来头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