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的中国军事装备

2015-03-17 03:58马建光张乃千
唯实 2015年3期
关键词:装备数字化人才

马建光 张乃千

从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到国庆60周年天安门广场的新世纪国庆大阅兵,人民军队走过了风雨辉煌的数十载历程。经过几十年的艰辛建设,尤其是近几年以“辽宁”号航空母舰、武直-19武装直升机、99式主战坦克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高精尖武器装备先后列装,极大地改善了中国军队现有装备的技术构成和分布格局。这些装备普遍具有数字化、信息化和一体化的鲜明特征,对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军事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局部冲突和地区战争时有发生,这要求中国军队始终不能掉以轻心,务必通过提高装备质量与人员素质,为未来可能的战争时刻做好准备。

中国军事装备近期发展特点

武器装备的发展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目的就是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多样性环境。随着军工领域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发生了飞跃性的发展和变化,既符合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具体形态,又结合具体国情实际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

武器装备发展战略更加清晰。武器装备发展战略是对未来一段时间武器装备发展的总体性规划,是对武器装备发展的全方位、高格局、全系统的综合筹划。经过数年发展,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发展战略更加具有全局性、层次性和长期性,各类综合性武器系统平台竞相出现,装备发展不仅立足于当前还立足于未来长远发展,各军兵种各层次装备得到不同程度发展。

以数字化、信息化和一体化为技术特点的新型装备大量涌现。数字化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装备发展的潮流,也是未来战争展开的必备方式。大力提高现有装备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提高一体化作战能力,实现对战场态势的实时感知和协同一体作战,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成熟技术的集成化、系统化改进现有武器装备,提升装备系统的信息化水平,是各国武器装备发展的新趋势。

稳步推进,逐步淘汰落后设备。近几年中国加大了稳步提高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的力度,在控制武器装备总体规模的前提下,淘汰更新部分落后装备,升级改造部分老旧装备,这是符合世界武器装备发展潮流的。纵观世界各国加速推进军事变革的实践,淘汰落后装备,有助于集中精力更好地投入新军事变革中。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实现军事装备中国特色发展。坚持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努力突破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加强新型武器装备建设,是中国军事装备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当前中国军事装备的发展状况也要求突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这个战略重点,着力增强信息化下单元作战能力,逐步淘汰老旧落后装备,为加快发展新型作战力量提供充足的空间。

大踏步前进,逐步消除与西方国家装备代差。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中国军事装备与西方发达国家装备上存在“代差”问题。但军事技术的“时代差”并不是武器装备的“时代差”,通过紧追世界军事发展潮流,大力开拓自主创新,提高信息化水平等方式逐步缩小了与西方国家的装备代差。

以数字化、信息化为技术特点,

高精尖装备大量涌现

近年中国军事装备的发展以提高数字化和信息化能力为主,尤其注重各作战装备的作战一体化和联合作战能力的提高,先后涌现了一大批高精尖武器装备。

陆海空联合作战一体化推动。近期中国陆军装备加大了武器装备轻型化、信息系统数字化、士兵装备综合化等方面的建设,陆军正逐步推进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经过一段时间发展,装甲部队着重加强武器平台信息系统建设,推动重型、两栖、轻型等兵种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逐步换装新型主战坦克。现役“明星坦克”包括96式主战坦克和99式主战坦克。96式主战坦克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研制的新型主战坦克,曾于国庆大阅兵中公开亮相。坦克车长11米,宽3.4米,高2米,战斗全重48吨,乘员3人。最大公路速度60千米/小时,最大公路行程400千米。武器包括1门125毫米滑膛炮、1挺7.62毫米同轴机枪、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99式主战坦克是新型主战坦克,被誉为中国的陆战王牌。坦克战斗全重51吨,车长7.6米,宽3.5米,高2.37米。最大公路速度70千米/小时。武器包括1门125毫米高膛压滑膛炮、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除此以外,炮兵陆续列装远程多管火箭炮、大口径自行加榴炮等一批先进武器装备,初步构建起全程精确火力打击体系。例如卫士-2(WS-2)火箭炮,是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开发的系列多管火箭武器系统。具有射程远、射击精度高、齐射威力猛、作战反应快、使用维护简单、安全性好等特点。这种火箭炮可连发6发弹径为400毫米的常规火箭弹,最大射程达200公里。卫士-2弹种极多,“子母弹”和“寻地弹”的攻击精确度非常高,射程为360公里,并可在最大射程上进行反雷达作战和电子干扰作战。进入21世纪,陆军将面临更加严峻复杂的战场环境,武器装备必然受到多方面立体式威胁。目前陆军正在进行系统化、模块化、数字化改革,基于夺取战争最终胜利和保卫国土不受侵犯的迫切需求,陆军在军事斗争中将发挥更大作用。未来中国陆军将逐步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和远程化、快速机动化,以实现与各军兵种的联合作战能力。

近年中国海军装备重点发展多用途驱护战斗舰艇,海空一体作战能力明显增强,电子信息装备综合一体化发展。海军的明星装备包括“辽宁舰”、052C和052D型驱逐舰、056型护卫舰、039A型常规动力潜艇、歼-15型舰载战斗机及新型核潜艇和相关潜射导弹。“辽宁舰”舷号16,是中国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为“辽宁”号并交付海军使用,目前主要用于科研、实验及训练用途。与“辽宁舰”配套使用的歼-15型战斗机,属于四代半战斗机,拥有可折叠机翼,飞机在保持优良的作战使用性能條件下,实现了着舰要求的飞行特性。

目前中国空军装备主要是大力提高信息化水平,发展新型机载武器和新型作战系统,例如发展新型战斗机、防空反导武器、指挥自动化系统等装备,陆续装备一批较先进的信息化装备和空空、空地精确制导武器,逐步改进了现役装备电子信息系统。尤其是出现了以运-20(代号“鲲鹏”)新一代重型军用运输机、歼-31(代号“鹘鹰”)第四代双发中型隐形战斗机和武直-10、武直-19专用武装直升机为代表的新型作战装备。目前,中国空军基本形成以第三代飞机和制导导弹为骨干,以第二代改进型飞机和地空导弹为补充的主战武器装备体系,联合作战一体化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远程攻击与大国重器引人关注。近几年,中国远程攻击武器得到长足发展,随着探测精度、瞬时信号处理和控制技术的发展,未来该类武器可以在复杂作战环境中自主地攻击目标,实现作战的自主化和智能化。如近期公开展示的中国军队装备的C-602和C-802A两款新型飞航式反舰导弹,采用与飞机类似的喷氣式发动机,配备穿甲爆破战斗弹,一枚导弹的威力就能击沉或重创3000吨级战舰。亮相国庆60周年阅兵的长剑-10巡航导弹使中国军队的远程精确打击水平提高到了米级水平。此外中国军队装备的“霹雳”系列空空导弹和“雷石”系列制导炸弹也得到优化升级。

在远程打击领域,无人机作战系统异军突起。相比于传统作战装备,无人机系统具有更强的机动性,重量更小,攻击范围更大,耗费更低,且可以长时间远距离作战,具有较好的隐身性能等优点。亮相国庆60周年阅兵的无人机方队由无人侦察机组成,代表了中国军队侦察手段已从传统的有人侦察向综合性无人化侦察平台转变。近期亮相“和平使命——2014”联合反恐军演实兵行动演练的某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对一处高地实施侦察并对“敌”指挥车实施打击,发射某型导弹1枚并精准命中目标。

实现远程打击的同时,需要制导系统的跟进提高,信息化战争中,空间制胜权将成为关键。美、俄等航天大国都认为空间是夺取信息优势的重要节点,夺取制空间权将成为夺取制信息权的重要保障。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2012年北斗导航业务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第二炮兵部队由地对地战略导弹部队和常规战役战术导弹部队组成,是一支有一定规模和实战能力的战术核威慑和战略核反击力量,由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部队,工程部队,作战保障、装备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部队组成。因为特殊的战略地位,二炮部队与核武器被誉为“国之重器”。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军事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美、俄、法、英等有核国家对其战略核武器的发展进行了调整,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核武器的小型化以及安全性、可靠性和突防能力的提高仍是各有核国家重点发展的方向。中国军方近期公开展示的弹道导弹主要基于原有的型号进行改进,射程和威力有了大幅度提高,东风-31甲核导弹实现了由固定井下发射向公路机动发射的转变,东风-15乙导弹的机动能力得到较大提高,突防性能和命中精度得到极大改善。

大力推进中国军事装备的跨越式发展

军队武器装备的跨越式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发展过程中必然还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还需要克服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各种难题。要克服困难,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和新军事变革的展开,实现武器装备的跨越式发展,应当尤其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软硬协同,提升装备质量同时更加注重人才建设。完成武器装备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实现装备发展协同一体化,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牵涉范围广,其中不仅需要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更需要拥有强大的人才优势。研制人才与管理人才的素质是影响中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推进军队整体转型,必须把人才作为强军之本,突出信息能力建设,确立人才率先转型的科学理念。因此必须站在战略高度上抓好装备与人才建设“软硬协同”发展,必须牢固树立“打什么仗发展什么武器”、“打什么仗培养什么人才”的思路,实现作战需要与武器装备发展和高科技军事人才的良性互动。信息化军队和信息化战争需要新型装备,更呼唤新型军事人才,为了造就信息时代的新型军人,要广泛吸纳英才,努力培育军人的信息素养,大力培养信息战和信息技术人才。要从军事战略、地缘战略和客观实际出发,正确处理需求与可能、当前与长远、继承与创新、借鉴经验与保持特色的关系,重点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新装备操作和维护人才。从更高的起点上谋划和推进装备信息化建设和人才建设,规划近、中、远期发展目标,努力在未来10年实现人才发展目标:各类人才数量充足,信息能力大幅提升,人才结构整体优化,人才效能充分发挥。

军民融合,做好大力发展先进武器装备的先决条件。以军民融合式发展为基本途径,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是实现富国与强军有机统一的战略要求,也是中国军事装备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体制机制的进一步改革是提高武器装备发展的前提,武器装备的研制与生产是国防工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势必要通过整个国防工业的制度变迁来解决。当前,把军品融入市场是发展先进武器装备的先决条件。坚持军用技术与民用科技发展兼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中大量出现了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通用项目与兼容项目相互渗透与结合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务必更好地利用军用科技发展与民用科技发展相互兼容协同发展。要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确保各项建设按照统一目标和标准军民协同创新发展,逐步建成具有中国军队特色的武器装备体系。

主次分明,探索寻找装备发展进步的最佳建设体系。武器装备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是具有中国军队特色新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武器装备发展必须紧紧围绕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根本要求,同时也要结合基本国情和国民经济发展实际,紧紧围绕数字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的根本任务,分层次、有重点的加以建设。优化武器装备结构,建立最佳装备发展体系,是各国加强武器装备建设的根本目标。未来战争是陆、海、空、天、光、电、网多维一体的战争,这种体系对抗的特点要求武器装备的发展必须从强调发展几种主战装备扩大为重视多种功能武器装备的协调发展。要强化装备发展体系化观念,做到主次分明,发展有序,从作战体系的角度将武器装备发展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做,优化武器装备体系结构。当前武器装备发展出现了多学科、边缘性、尖端性等特点,武器装备向多样化、复杂化方向发展,武器装备的研制、采购费用急剧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做到主次分明,突出关键装备、保证重点需求。如果战线拉得过长,力量平均使用,则会欲速而不达,甚至对中国武器装备体系产生不良影响。

(马建光:国防科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张乃千: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员)

责任编辑:黄 杰

猜你喜欢
装备数字化人才
港警新装备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7年总目次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