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2015-03-19 11:42□郑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9期
关键词:集群供应商供应链

□郑 迪

一、供应链企业技术创新的背景

自从20世纪第三次产业革命后,技术创新己经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也逐步演化为科学技术的竞争。谢为安(1996)曾指出,在20世纪70年代技术进步对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已经超过50%,少数发达国家已经高达80% ~90%。世界著名评估公司麦肯锡通过调查分析,统计得出新产品面试时间与产品市场利润成负相关关系,他指出,如果一个新产品推迟面市6 个月,此产品总市场利润将减少33%,面市时间越晚,市场利润将越会被其他替代产品所占有,这就说明企业及时开展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对于企业赢得竞争市场时十分重要的。进入21世纪以后,科学技术发展更加迅速,在促进经济和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政府也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国家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的再增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就是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差异,增强市场竞争力,在打破传统的竞争模式的同时,打破了传统价值链上的增值分工次序,企业面临创新风险高、成功率和回报率低的风险。将供应链管理和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相结合,形成新的创新管理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明确企业创新方向,减少创新不确定性,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于树江(2000)通过研究当前企业创新的发展现状,建立数理推导模型,论证了供应链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能提高供应链整体创新绩效,从而更有利于供应链企业的发展。

二、供应链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问题

到目前为止,供应链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可以发现,目前关于供应链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供应链中各个企业主体实施技术创新。供应链是一个包含供应商、制造商、运输商、零售商以及客户等多个主体的系统。Hippel(1976)将供应链企业产品创新分为用户创新、供应商创新和制造商创新。供应链中各个主体实施技术创新,能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许庆瑞、蒋键、郑刚(2004)以宝钢集团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供应商进行技术创新的作用,通过分析发现,供应商的技术创新活动能改善供应商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从而达到减低风险、节省成本、实现供应商和制造商双赢的局面。胡仕成(2004)通过成本优化模型分析供应商在产品创新中的重要性,供应商进行产品创新能满足顾客需求,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研发成本。李随成、姜银浩(2010)以福田汽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对于装备制造业企业来说,产品创新是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付启敏(2011)通过建立斯塔科尔伯格博弈模型,研究了供应商企业单独投资技术创新的策略,指出在技术创新技术可行性增加与供应商的投资水平呈正比,技术可行性越高,供应商越会提高投资水平,而制造商会相应的降低投资的分担比例。周世平(2014)在创新驱动战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的大背景环境下,研究服务供应链主体企业的多种创新模式,发现主体企业模式的创新提升了主体企业及整条供应链的国际竞争力。赵欣(2014)从服务理念、组织、管理技术、管理机制以及人才模式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企业的可行性创新策略。

(二)供应链企业技术创新协同的研究。经济的全球化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等外部环境都促进了供应链协同创新的发展,供应链协同创新研究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有重大意义。供应链企业的协同创新研究有助于形成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协同网络,有助于加快产业内技术创新资源的融合,实现产业内技术创新的良好扩散,从而引导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向,提高供应链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当前快速的经济发展背景、更新逐步加快的技术水平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决定企业很难仅仅依靠自身力量或者传统竞争方式立于不败之地。通过供应链企业合作研发能使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从而最大限度地在市场上保持自身竞争优势,提高自身竞争力。

1.供应链主体之间的协同创新。供应链企业中进行技术创新,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同一条供应链企业之中的其他伙伴,例如,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两个最大的美国汽车制造商通用、福特,在未于供应商协调的情况下进行技术创新,并要求供应商进行打折,尽管两家公司在短期内获得少许收益,但破坏了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造成供应链整体利益的损失;相反,丰田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改善自己的产品质量,与此同时,帮助供应商进行创新,最终实现了双方共赢。Barker(2000)就美国企业新产品的研发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约28%的企业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新产品研发项目是与供应链其它企业合作进行的,约20%的企业有三分之二左右的新产品研发项目是与供应链其它企业合作进行的,还有9%的企业有80%以上的新产品研发项目是与供应链其它企业合作进行的。Arrow(1962)和Grossman(1986)指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时,会产生明显的外部效应,而企业间结成联盟是企业消除外部效应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供应链主体协同创新的研究中,供应商和制造商协同创新能提高产品生产效率,降低供应链企业成本,提高供应链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许多学者专注于此项研究。霍沛军、宣国良(2000)通过建立上游企业单独进行技术创新、下游企业单独进行技术创新以及上下游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创新三种模型,分析垂直一体化合作与不合作的技术创新效应,结果表明,垂直的一体化合作技术创新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效果,增加最终产品产量,从而有利于提高产业利润和社会福利水平。Petersen(2003)以17 家美国、日本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指出供应商企业进行产品创新,能帮助制造商企业进行新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等,从而促进制造商企业产品设计绩效的提高,节省制造商企业成本,提高其财务绩效,是新产品开发成功的重要因素。艾兴政(2012)通过建立一个供应商和生产可替代产品的两个竞争制造商组成的供应链模型,研究供应链企业之间无合作创新、无技术溢出的合作创新和有技术溢出的合作创新3 种模式的均衡绩效,研究结果表明,强势制造商和供应商选择合作创新是占优策略。张本照(2014)从利用供应链融资模式为技术创新投入进行融资的角度出发,构建了无技术溢出下的链合创新博弈模型,采用逆向归纳法,针对存在1 个上游供应商企业和1 个下游制造商的两层产业结构,分析比较了上下游企业在非合作创新和合作创新形式下双方的策略选择和期望利润函数,结果表明:合作创新相对于非合作创新有着更高的期望利润函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者越来越提倡个性化发展,因此,在企业产品生产中,用户需求已成为重要因素。目前,在供应链主体协同创新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就用户参与创新进行了研究。Lagrosen(2005)指出在供应链企业产品创新中,用户参与制造商创新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产品开发带来的不确定性及风险,提高客户对企业生产产品的满意度,并且能减少企业研发过程中的人力成本和财务成本,减少设计方案的修改次数,提高客户满意度。高忠义、王永贵(2006)通过对当前技术创新情况进行分析,指出目前用户与制造商企业协同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甚至在某些产业中,用户创新是最重要的创新源泉。Fang(2008)也指出用户和制造商协同创新可以加快新产品开发过程,从而有效提高新产品的价值。陆克斌(2012)研究了在客户主导的市场中,客户参与协同创新的动因,提出了客户化供应链思想,并构建了供应链技术创新与客户知识管理的协同机理模型,运用系统化的方法将客户化供应链思想融合于供应链技术创新与客户管理机制之中,实现供应链整体性能和客户价值。

此外,还有学者从其他角度着手,研究供应链协同创新问题,例如,楼高翔(2007)从协同初始条件评价和协同过程评价两个方面,对供应链协同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模糊评价方法,构建了供应链技术创新协同的效益评价体系,从而对供应链协同创新体系进行分析和指导。

2.供应链链间的协同创新。供应链链间的协同创新一般发生于产业集群内,产业集群内供应链链间的协同创新为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集群供应链是维系产业集群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当前激烈的经济竞争以及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单个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很弱,联合集群内其他供应链,建立共生机制的集群式供应链跨链间协作模式,可以增强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扩张力。供应链链间企业的合作创新与产业集聚有着互相推动的作用,供应链链间企业的合作推动了产业集聚的形成,而产业集聚的发展促使相关企业聚集起来,更有利于供应链链间企业的技术创新合作,有许多学者研究了在产业集聚环境下供应链链间的合作创新。万幼清和邓明然(2007)通过建立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绩效模型,分析影响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绩效的因素,发现企业之间的产业集聚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唐喜林(2008)通过建立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两供应链之间非合作的古诺模型和它们之间的合作模型,比较分析两种情形下的博弈结果,通过分析指出,供应链链间合作更有利于技术创新绩效的实现。蔡猷花(2010)通过建立集群环境中两条由单一核心企业与单一上游企业构成的两级供应链系统,比较分析在供应链链间研发合作与研发不合作这两种情况下,供应链企业技术创新的选择策略与利润函数,结果发现双寡头进行研发合作时的利润会明显高于非合作时的情况,研发合作博弈情形下,各参与主体在决策时应根据组织短期和长期的战略目标作出不同的决策。徐玲玲(2013)在集群式供应链的基础上引入了A-J 模型,分析了两条供应链在同一区域的博弈关系,在集群式供应链的竞合过程中引入拥挤效应和知识溢出,采用逆序归纳法分析了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条件下,距离对核心企业产量、创新水平和利润的影响,并总结供应链中企业决策条件和决策结果。

三、供应链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的方法。在供应链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中,有少部分学者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供应链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进行研究。例如,Dietmar(2003)通过实证研究,指出终端用户常常可以成为重要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开发者,用户创新是一种使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最小化的创新方法。Zhao(2005)通过新加坡108 家制造业公司的相关数据,研究供应链合作关系的技术来源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结果显示两者之间有正相关关系。吴红翠(2013)基于资源基础观,构建社会资本、动态能力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对京津冀211 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数据,运用结构方程(SEM)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技术动态能力和市场动态能力在结构维度、认知维度对创新绩效影响中扮演着完全中介的作用,在关系维度对创新绩效影响中扮演部分中介作用。

(二)定量化模型。在供应链企业技术创新的问题上,大部分学者都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抽象,构建数学模型,运用数量化方法对供应链企业技术创新决策展开研究。在供应链主体进行技术创新的研究中,学者一般会构建博弈模型,分析技术创新主体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技术创新决策;在供应链主体之间协同创新的研究中,学者一般会构建博弈论模型,分析企业主体不同的技术创新投入和收益分配,例如,Banerjee(2001)通过建立由一个上游供应商企业和n 个下游制造商企业组成的供应链结构,构建斯塔克尔伯格模型,研究上游企业和部分下游企业组成研发联盟时,研发成本分担方式对成本分担比例和研发联盟规模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间品价格合同对下游企业价格的影响。此外,蔡猷花(2010)、邓明然(2007)、唐喜林(2008)、徐玲玲(2013)等都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构建供应链链间的协同创新模型,研究在供应链链间合作时,技术创新的投入及收益分配机制。

四、结语

目前关于供应链企业技术创新的文章,主要围绕供应链各个主体进行技术创新、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供应链链间协同创新三个主体来描写,大部分文章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分析企业主体技术创新的投入及收益分配机制。运用实证分析研究供应链企业技术创新的文章,主要运用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指标分析技术创新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问题,很少有学者从供应链整体角度出发,评价技术创新的绩效。供应链链间合作是产业集聚发展的结果,产业集聚的发展能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目前,在构建产业集聚基础上的供应链技术创新网络方面研究还比较匮乏,供应链技术创新网络的发展能很大程度上解决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并且能提高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因此,未来研究可以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产业集聚的背景下,研究供应链技术创新网络的构建。二是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供应链整体技术创新的绩效问题。三是在存在技术溢出与知识溢出的背景下,研究供应链技术创新的投入与收益分配机制问题。

[1]Arrow K J.Economic welfare and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for invention[C].The Rate and Direction of Inventive Activity: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s[A].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2:609 ~625

[2]Grossman Gene M,Shapiro Carl.Research joint ventures:An antitrust analysis[J].J of Law,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1986,2(2):315 ~337

[3]Barker R,Stephen J,Oliver B,Christopher M.Value chain development:a account of some implementation proble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2000,10(16):23 ~26

[4]Samiran Banerjee,Ping Lin.Vertical research joint ventures[J].Int J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1,19(2):285 ~302

[5]Petersen K J,Handfield R B,Ragatz G L.A Model of Supplier Integration into New Product Development[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3,20(4):284 ~299

[6]Samiran Banerjee,Lin P.Downstream R&D,raising rivals costs,and input price contracts[J].Int J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3,21(1):79 ~96

[7]Zhao H X,Tong X S,Wong P K,Zhu J.Types of technology sourcing and innovative capability:An exploratory study of Singapore manufacturing firms[J].The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05,16(2):209 ~224

[8]Lagrosen S.Customer involvement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a relationship marketing perspective[J].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5,8(4):424 ~436

[19]Fang E,Palmatier R W,Evans K R.Influence of customer participation on creating and sharing of new product value[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08,36(3):322~336

[10]于树江,李艳双,王云峰.供需合作型技术创新机制的应用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5:52 ~55

[11]霍沛军,宣国良.纵向一体化与R&D 投资[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34(11):1562 ~1565

[12]许庆瑞,蒋键,郑刚.供应商参与技术创新研究——基于宝钢集团的案例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6 ~9

[13]胡仕成,王彦滨,李向阳.开发设计过程中的成本优化控制模型[J].中国机械工程,2004,15(1):39 ~41

[14]高忠义,王永贵.用户创新及其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28(4):40 ~47

[15]万幼清,邓明然.基于知识视角的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绩效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4:88 ~91

[16]唐喜林,李军.集群中供应链跨链联盟的链间合作博弈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5:90 ~92

[17]楼高翔,胡继灵.供应链技术创新协同能力及其效益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2:190 ~192

[18]李随成,姜银浩.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及案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2:53 ~58

[19]蔡猷花,陈国宏,向小东.集群供应链链间技术创新博弈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0,1:72 ~77

[20]付启敏,刘伟.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创新的联合投资决策——基于技术不确定性的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11,3:172 ~177

[21]艾兴政,朱中国,唐小我.存在技术溢出的供应链合作创新机制[J].控制与决策,2012,11:1627 ~1632

[22]陆克斌,储节旺,王强.供应链技术创新与客户知识管理的协同机理探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 ~25

[23]吴红翠,张慧颖.供应链间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技术动态能力、市场动态能力中介效应[J].科技与经济,2013,3:26 ~30

[24]徐玲玲,刘春玲,刘金.基于拥挤效应和知识溢出下集群式供应链链间博弈分析[J].物流科技,2013,3:5 ~7

[25]周世平.创新环境下旅游服务供应链上主体企业新型运作模式研究[J].科技广场,2014,7:162 ~167

[26]赵欣.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创新的相关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36:76 ~77

猜你喜欢
集群供应商供应链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