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5-04-02 03:14申俊霞
山东社会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职称评定职业指导职称

申俊霞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漯河462002)

2008年河南省把就业指导列入大中专院校职称专业设置范围,同时开展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资格认证工作;2009年河北省正式制定政策将就业指导纳入职称范围,鼓励和吸引优秀教师从事就业工作。2009年江苏省规定就业指导列入职称专业设置范围,就业教师可参加职称评定。这些举措促进高校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但实际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高校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

一、高校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1.高校就业指导整体工作思路不明确,选拔培养的就业指导教师“人在曹营,心在汉”,使得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束之高阁无从谈起。

在“就业指导教师未来计划参评就业职称序列”问题上,选择“计划参评就业职称序列”的仅为7.4%,表明目前很多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并不准备放弃原来所学专业积极改投就业。高校为培养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不惜投入经费,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现实中这部分教师不是“上什么山唱什么歌”,而是虽从事就业,却无心钻研和创新就业工作,心心念念的还是其自身原专业的发展,没有针对其意愿进行选拔培养缺乏可持续性发展。

2.就业指导职称评审中高校缺乏全局意识和长远意识,政策导向不明确,简单的“一刀切”。

①对就业指导职称评定政策精神缺乏广泛宣传。对于就业职称已经纳入职称评定序列的省份,调查发现,就业指导教师对于政策文件精神,“不知道不了解”的有34.6%;“知道但不详细了解”的有61.2%;“知道且详细了解”的仅有4.2%。对高校人事部门职称评定委员会人员的调查发现,对就业职称评审政策精神“不知道不了解”的竟高达89.8%。这给就业指导职称建设无形上增加阻力。

②对就业职称存在歧视,以传统专业职称为“正规军”,就业职称为“游击队”,国家层面缺乏对就业职称的制度保障。对就业工作人员的调查走访中发现,很多就业教师都会谈到对就业职称能否全国承认能否长期存在心存疑虑。且很多教师对就业职称存在歧视,认为该职称只是在某些省市地区承认不能全国通用缺乏制度保障。

③就业指导职称称谓缺乏全面性、准确性、内涵性。我国的就业指导涵盖内容丰富包括:就业指导、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综合其内容涵盖职责范围,同时根据国外对这一称谓的习惯性叫法,就业指导职称更名为“职业指导职称”,将更宽泛更全面同时符合国际惯例。

3.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划归部门管理中的不协调。

省级就业指导培训,多由省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组织开展,以通知形式下发各高校。高校一般是直接将培训通知下发学校就业指导处,就业指导处安排本科室相关就业指导人员参加此类专业培训。但这类人员较多从事就业市场开拓、就业档案手续办理等,一般不担任就业类课程。而担任就业类课程的专业教师,一般归属学校教学部门,不属于行政部门就业处,故就业指导教师反而很少有机会参加此类培训,这不利于学校就业指导教师专业水平的快速提升。

4.高校就业指导专业教师缺乏从业资格的系统培训、筛选与认证。

通过调查得知,高校就业指导教师81.2%的经过不同程度的省级就业培训,但经过较系统的职业指导专业培训的就不多了,约为32.7%,而具备职业指导师资格证的就更少了仅为10.3%。很多高校在选择就业指导教师时缺乏长远意识,没有注重以教师本人对就业指导专业的强烈热爱为条件,而是盲目的将高校中没有太多教学任务的教师拉到就业指导队伍中,这部分教师没有加入就业指导的强烈意愿,缺乏深入挖掘创新就业指导理论实践的动力,缺乏对就业指导专业的艰苦钻研和不懈学习,难以考取获得较高的从业资格证书,不利于就业指导专业化发展。

二、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1.国家尽快出台政策,将就业指导职称纳入教师职称序列,这是就业指导能否实现专业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是实现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源动力。

面对就业指导教师呈现出的“数量不足、专业素质较低的非专业化现状”[5],国家层面尽快出台政策、制度保障就业指导教师合法地位,给广大就业指导教师送去安心带来信心,这是加快就业指导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2.高校提高认识广泛宣传就业指导政策精神,建设一支热爱忠诚就业工作的高素质就业指导队伍,这是构建就业指导专业化发展的基石。

国外很多高校职业指导师与学生的比例是1:200左右,有些高校这个比例更高。我国就业指导人员与学生数量比要求1:500,但很多高校远达不到这个标准。高校应该广泛宣传就业职称政策,严把入口关,精选一批有强烈从事就业工作意向、热爱就业工作的教师,充实到我们的就业队伍中来,深入学习挖掘就业理论、创新实践,打造一支高素质就业教师队伍。

3.现阶段各高校校内职称初评就业指导实行“绿色通道”,符合评审基本条件的可参评省级职称评审,这是目前推进就业指导专业化发展的催化剂。

目前就业职称因教师放弃原专业重新学习新生专业,同时由于缺乏专业中文核心期刊学术论文发表不利等因素,与其他学科相比处于劣势,现阶段高校校内评审可实行绿色通道,就业职称符合基本条件可参加全省就业职称评审,这样既保证就业专业化发展进程又能兼顾就业专业化发展质量。

在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各地区各高校要不断探索,多出举措出好举措,例如河南省大中专院校就业指导人员培训实施“311”工程,全省培养就业专家30名,为每所高校培训就业指导专业技术带头人1名,使得全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人员都能得到1次提高型培训。不断交流措施总结经验,当“在人才成长机制和激励机制方面开始了积极的探索[6]”,必将在就业指导人员的稳定性、系统能力培养、全面素质提升的专业化发展中取得有效进展。

[1]就业指导教师 有望参评职称.北京青年报,2012年5月25日

[2]张小建.中国职业指导的方向和道路.[EB/OL].http://www.zsrxc/studenthome/vocalionaleducation/201211/747588.html.

[3]于兆国.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5期):74-78页

[4]豫毕指[2013]17号,http://www.hnbys.gov.cn/Default.aspx?aspxerrorpath=/

[5]陈慧慧.美国大学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6]刘锐,祁金利.中美高校就业中心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1期):43-45页

猜你喜欢
职称评定职业指导职称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事业单位职称的评定问题初探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职称评定应革除“三唯”之弊
村医职称评定需有据可依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试论如何提升职业指导效果和效率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