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5-04-10 12:51陈德忠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生源中等职业办学

陈德忠

(淮北市烈山区职业教育中心安徽·淮北235000)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陈德忠

(淮北市烈山区职业教育中心安徽·淮北235000)

近十几年来,许多中等职业学校面临招生困难,使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缓慢,步履维艰,与国家的方针政策不协调。如何解决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困难问题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招生困难的具体对策,展望中等职业教育的美好前景。

中等职业学校 招生困难 加大投入 联合办学 品牌专业 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培养并输送了大量的高、中、初级技术工人与劳动者。然而近十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却面临许多困难,尤其表现在招生数量的大幅度减少。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从1999年开始,全国各省份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出现了大幅下滑的趋势。一方面,上级教育部门每年下达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人数基本都有提高;另一方面,各地区的初中毕业生的数量总体上逐年减少。种种原因使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出现招生困难的现象。许多中等职业学校遭遇严重挑战,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仍然完成不了招生计划,甚至不少学校招不成班,办不了学。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数量甚至超过了学校教师的数量,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这需要我们全社会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本人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负责人,现根据自己近年来的亲身感受,对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难的问题谈一谈些许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一、招生困难原因分析

1、生源减少。

我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全国人口数量增幅减缓。个别地区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一现象从淮北市各初中、小学的在校生人数上有具体体现,市区的学校由于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市区人口集中,因此生源充足,不太明显。但在郊区县及各乡镇学校就有明显体现。以淮北市烈山区实验中学为例:2007年—2013年的毕业生数量见下表:

一方面各个学校初中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减少,另一方面全市各普通高中热衷于打造“教育航母”,尤其是重点高中的招生人数不减反增,急剧扩张,这就造成了一个结果,即使把全市所有中考落榜生全部招进中等职业学校,也很难完成每年的招生计划。

2、社会传统观念影响。

中国古语“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重学历,轻技术”等中国传统观念也影响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很多人认为只有上大学才是成才正路,不愿让家长们丢“面子”,孩子上职业学校是“面子”无光的事,即便孩子中考落榜,也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普通高中去继续求学,而不愿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同时,由于全国各高校都在进行扩招,高考的“门槛”很低。许多高等职业院校也都存在着招生困难,也在千方百计的拉生源,纷纷采取种种灵活政策。例如:各校的自主招生政策,只要学生愿意上就行,这多少满足了学生家长的面子,但实际上仍然的接受是职业教育。

3.各级政府投入不足。

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对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实行国家助学金政策,同时对农村户籍及涉农专业的学生实行免学费政策,对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投入表面看占到教育总经费的50%,但实际经费投入却不能及时到位,甚至被拖欠、挪用等,造成中等职业学校缺乏资金。近几年许多中等职业学校校舍陈旧、设备老化、教学设施不能得到及时更新,远远落后于普通高中的建设发展,这进一步推动了“普高热,职高冷”。

4.学校自身原因

(1)专业设置不合理,缺乏品牌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应当既能反映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又能反映就业市场的外在需求,其专业设置必须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与时俱进。但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仍然是上世纪的许多专业,各个职业学校一股风开设的“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等,许多学校甚至连基本的专业教师都不具备,较多的课程完全依赖于外聘教师,这自然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学生与家长认为没有真正学到东西,导致学生流失,学校声誉下降,从而影响到学校的招生。

(2)师资力量缺乏。

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学历不高,专业不对口,多数为文化课程专业。从教期间很少参加相关的专业课实践技能训练,只有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由于实践能力不强,对学生授课往往是纸上谈兵,甚至对教材上的内容也是一知半解。例如,学校开设的数控专业,部分教师根本不知如何操作,导致设备闲置。虽然近年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在进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但由于许多学校生源差、招生难、规模萎缩,许多教师对职业教育发展丧失信心,不安心工作,导致人才外流,这又加剧了学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下滑。

(3)学校之间招生秩序混乱,恶意竞争。

生源是学校的命脉是学校生存的根本,因此,每到各个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时节,各校集中一切力量,花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招生宣传。各校为了招生各显神通,将上级下达的招生指标转嫁给每一位教职员工,完成这一硬性指标与任务,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每位教职员工的必修课,甚至许多学校将招生任务的完成与否,与每位教职员工的评先、评优、晋级、职称评定、甚至与绩效工资相挂钩。这已成为影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团结与和谐的一大隐患。同时,由于毕业生源限制,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为了抢夺生源,拼命抬高自己,诋毁其他中职学校,这种恶意竞争最终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的整体声誉下降,加剧了家长与学生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抵触心理。另一方面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为了争夺生源,给初中教师吃回扣,已成为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手段之一,这也造成初中班主任不管不顾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人特长,误导学生,把学生输送到招生回扣高的中等职业学校,甚至为了获取高额回扣做出有违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结果是,许多中等职业学校面对恶劣的招生竞争环境,不得不压缩其他的开支,从有限的教学经费中提取加大回扣数量,以取悦初中班主任。

二、解决招生困难的对策与措施

1、政府主导,加大投入,优化整合各地区中等业职教育资源“做大”“做强”中等职业教育。

将各县区的中职学校进行重新规划、调整。对整个地区的教育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从而使各个中职学校结构合理,专业设置齐全。各个中职学校各有分工、各自做强、做大、做好自己的强势专业,避免不同学校之间的专业重复与恶意竞争,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也更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发展,同时也降低了各校的流失率。淮北市即将投入使用的“职教园区”,先期投入20多亿元,占地2300余亩,全市几个高、中职院校已分别进驻,成为皖北地区职教发展的一个成功典范。

2、各中职学校要开拓思路,采取多种多样的办学模式。

(1)多层次办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遇。

与本校专业设置相近的高校联合办学,提升学生的学历层次,通过与高等院校的衔接与沟通,使在校中职生可就读大专、本科的相关专业,即缩短学习时间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费用,还提升了学生的学历层次。满足了中职生本人和家长的大学梦。如“3+2”模式,前三年读中职,后两年经过面试到联合办学相关高校就读。

(2)中职院校之间联合办学、专业互通、各自发挥自身优势

各地之间、各中职院校之间千差万别。有的市区学校拥有先进、数量较多的实训设备与师资,但由于许多地方的招生保护,生源不足,设备闲置。而有的学校的学生数量富余,却苦于无配套的实训条件,这两者的联合办学,既有利于各自院校的发展,又有利于中职学生的技能水平提升。现在淮北已有多家中职学校采取了这种办学模式。如淮北市烈山区职教中心与江苏省扬州生活科技学校的联合办学,两校采取“1+1+1”模式,即第一年在淮北烈山职教中心学习,第二年到扬州生活科技学校学习,第三年由扬州生活科技学校安排顶岗实习并安排就业。这几年不仅促进了两校的良性发展,又培养了许多学生,同时也为淮北职业教育赢得了许多荣誉。

(3)各中职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开展“订单”招生。

“出口畅,才能进口旺”各中职学校的主要办学定位是培养面向产业线的技能型人才办学模式。首先,要求中职学校进行市场调查,接触优秀专业,然后根据学校自身办学能力和企业的用工需求,确定招生专业。由学校负责招生、开展理论与实践学习,企业负责安排学生实习与就业,同时企业可以给学校投资,改善办学条件,对教师进行免费培训,提升学校的教学与实训水平。从而提高订单专业的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整体实力,使各专业摆脱用非所学,学生摆脱学非所用,疏通了招生与就业安置的渠道,取得学生、学校、企业“三赢”的效果,不仅可以保证生源的数量与质量,同时,更能保证生源的稳定性,减少流失率。

3、改革专业设置,建立地方特色的品牌专业。

专业设置既能反映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又能反映就业市场的需求,而其本身的合理与否更关系到中职学校的未来发展,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与时俱进,围绕市场设专业,围绕技能抓教学。通过对当前的就业市场的深度调研,科学设置学校专业。另外,在新专业的开设时也不能盲目跟风,必须经过全面的调研与深度分析、综合考虑自身的条件,保证新专业设置科学合理,保证对学生的吸引力,保证学生就业的实用性,从而进一步形成自身的品牌专业。如:烈山职教中心新开设的烹饪与中西面点专业已成为皖北地区中职教育的一面品牌,不仅吸引了许多淮北毕业生,而且周边辐射到萧县、砀山,阜阳等地区。

4、加强学校各方面管理,规范教育教学秩序,提升师资水平。

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管理是任何学校得以发展的基础。要不断完善与提高管理者与学校的管理。许多家长不愿孩子到中职学校,就是担心中职学校管理乱、差,担心孩子学坏。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学校现有的管理状态,其实招生与管理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管理跟上了,招生自然也就容易了。

在抓好学校管理的同时,也要重视师资的提高。师资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保证。学校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真正能够学以致用的,学校的声誉自然也会提高。招生压力也就迎刃而解,各中职学校不能仅仅满足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安排的“国培计划”等课程的学习,应多渠道,多举措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尤其是“双师型”教师水平。如淮北市烈山区职教中心,通过与江苏省扬州生活科技学校联合办学,每年输送5名教师全脱产学习,现已可以独立开展烹饪与面点专业教学。同时学校应多联系相关企业,选送教师到企业,深入车间操作一线,全面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

5、规范招生政策,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管理力度。

为了营造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监管,要从各方面高度重视,坚决制止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加强对招生工作的统一管理,统一协调,避免无序竞争与互相诋毁。加强初中毕业生填报志愿与报名的指导与管理工作,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录取,避免各中等职业学校的各自为政,造成资源浪费。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严禁各中等职业学校通过有偿招生抢夺生源,恶意竞争,严禁任何学校或教师个人向中等职业学校索要招生回扣。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取消“地方保护”为各中等职业学校提供公平、有序的招生环境。

6、加强宣传,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度与认同度。

要营造有利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改变人们对传统职业教育的偏见与误解。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路等大众媒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宣传活动,使社会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理解,了解职业教育的特点,使社会认识职业教育同样是成才的有效途径,使人们对职业教育逐渐由认知到认同,接受职业教育。在招生工作中加强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资助的宣传力度,职业学校的很多学生来自于农村家庭,许多家庭经济状况欠佳,通过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可以缓解并减少由于求学而产生的经济压力,同时,招生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事业心,要有吃苦与奉献精神。

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困难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而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职业教育的发展壮大,是历史的潮流,更是历史的必然。

G718.3

A

1009-8534(2015)02-0096-03

2014-11-19

陈德忠,中学一级教师,淮北市烈山区职业教育中心招生就业办公室主任。

猜你喜欢
生源中等职业办学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