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路径选择

2015-04-17 16:40郑秀文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文本课文

郑秀文

(福州市金山实验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2)

阅读教学占据着语文教学中相当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学极大程度上是依托阅读教学进行的。尤其在小学阶段,无论是哪一版本的教材,多是以“课文”的形式出现,将语文知识贯穿其中。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是知识吸收和积累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语文知识也随之展现,并得到积累。如果要提高文学修养、拓宽知识面、增进情感体验仅仅靠课内阅读是不够的,这需要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延伸与升华。

一、文本拓展是拓展阅读的基础

阅读是以文本为基础的。所谓“阅”者,就是看;“读”者,就是品味、体悟。看什么,读什么呢?看书,品文本。所以,文本阅读是小学阅读的基础性科目,而文本的拓展可以从互文对照、课外阅读、填充空白三个方面入手。

1.互文对照拓展

任何文本都不是孤立的,不是单独存在的独体,而必须与许许多多的其他文本或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可以称之为互文。即,任何一个单独的文本都是无法自己达到自足的,其必然是要与其他文本相互交叉连接,又相互参照,才能发挥其作为传播载体的作用。对于小学的中高年级而言,他们对自然界和社会文化的认识往往不够,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单一的讲解课文,需要将其与外界联系起来,利用互文阅读来填补学生对事物认识的不足。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教师可将那个时代的社会政治背景以及圆明园的建造历程、文化价值、恢宏气势或相关故事推荐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和当时圆明园的盛况后再来回顾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这就更容易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这些背景就与课文相互交叉连接、相互参照。

对比式阅读方式也可以说是互文阅读的一种方式。在小学阶段,因其学龄特点,有许多写动物的文章,往往都带有童话色彩,或者语言诙谐,带有孩子气。可以将描写不同动物的文章对比阅读,如老舍先生与西方作者笔下的动物对比阅读,再如丰子恺笔下的《白鹅》与俄国作家叶·诺索夫描写的《白公鹅》对比阅读;还有课外的一些其他描写动物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可以发现:同是描写动物,但手法各不相同,表达的中心思想也各有千秋。再在不同中寻求共同点,对比归类阅读,将对比应用到课本学习和自主学习中,一下子理解和懂得了许多不同的知识,也会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培养起阅读兴趣。

2.课外阅读拓展

一个人的思想生长史往往依赖于他的阅读史。例如,我们了解事物很大程度上就是从第一本识字书、第一本儿童漫画开始的。对于小学生而言,因为自身还不成熟,社会经历较少,阅读就成为他们了解外界,尤其是直观感悟外界事物的重要来源。课外的阅读指导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将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其他作品以课外阅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真正地实现师生和文本、作者三者的立体对话。这样才能协助学生正确掌握文本的思想内涵,激起学生对文本的向往。如《石灰吟(于谦)》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介绍作者当时创作这篇文章的激动心情、境遇,以及作者的生平故事等写作背景,让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怀着对于谦大无畏精神的敬意,有感情地朗读文本。这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启发和情境创设的作用。

3.填补文本空式阅读拓展

小学生的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其丰富程度往往超过了成人。中高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较低年级有了很大的提升,想象的能力和发展空间也大大提升了。这就需要依靠拓展阅读来正确引导,填补文本空式阅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借以对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进行培养训练。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一课中,让学生想象小女孩的境遇,如果她的想象都成真了会怎样?这样的结局太悲惨了,如果让我们来续写这个故事的结尾呢?这样的文本拓展,是为了充实课文内容,让课文留有一定的余地,也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感受情感,感受人文关怀,受到情感的洗礼,更是对学生进行想象、创新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

二、生活拓展是拓展阅读的必由之路

向生活拓展,就是让语文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使教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体验生活。小学生的人生阅历、情感体验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语文的阅读其实就是在阅读人生,阅读生活。如人教版四年级《生命 生命》一文中的第三个小故事“倾听心跳”:教师出示句子:“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先让孩子说说,令其震撼的是什么?继而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感受心脏跳动:“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用手摸着你的心,静静地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跳。”然后让学生来谈谈其感受到什么呢?要怎样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生活世界融合沟通,学习效率就能大大提高。对于此类文章的拓展阅读也是在阅读生活、记录生活、体验生活。这样,小学语文课堂和学生的生活世界融合起来,让拓展阅读与生活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活动就能真正涌动起来,让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认知。“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将课外生活与阅读有机结合的语文教学新体系,可以为语文教学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三、向其他学科拓展是拓展阅读的发展趋势

向其他学科拓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将音乐、绘画、科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文化引进课堂,让语文与数学、社会、自然等学科融合起来。语文是一种工具性学科,各个学科都离不开语文,同时语文的教学也涉及了各学科的方方面面。基于小学阶段的学情特点,学生更喜欢直观的、新鲜的、趣味性强的、多样性的课程内容。这就需要我们把各个学科联系起来,调度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技术将语文教学,拓展阅读教学推向多元化。如人教版六年级的《月光曲》,就可以一边播放贝多芬的作品,一边阅读,一边感悟,相信这一定是一种美的享受,在直观的听觉盛宴中体会阅读的美。“诗中有画品自高”,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在把握诗意之后,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独立地画出诗意。学完了《望洞庭》一诗,学生便能勾画出一幅幅绝美的秋月湖光山色图,读了诗,赏了画,美了心。在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一课中,当读到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森林毁坏,绿色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学生便能用科学课所学的知识弄清绿色植被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关系加以拓展阅读,从而深刻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语文拓展阅读的教学最大的贡献在于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数量与质量不断提高,优化语感、掌握读书方法、提高写作技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除了学习语文课内教材,深入挖掘文本,向文本拓展阅读、向生活拓展阅读、向其他学科拓展阅读是拓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也是必要手段。

[1]张坤炽.以教材为生发点,有效拓展阅读[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0(Z1).

[2]陈红专.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浅谈[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08)

[3]张弘.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实践与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2).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文本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