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情趣教学”探析

2015-04-17 16:40谢晓旭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情趣教学情趣王老师

谢晓旭

(龙岩市实验小学,福建龙岩364000)

情趣教学是着眼于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的教学。它以唤起学生习作的情感为着力点,点燃学生习作火花,丰富学生情感,让习作表达更显灵动,更加新颖。这样的课堂教学贵在“创造”二字。课堂教学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个性和独特教学上。课堂教学以它丰富的形象表现手段和方法,给学生生动明快的美感。下面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准备习作:引导学生在简单游戏中体验情趣

“头脑风暴”主要是刺激和引导学生探索写作内容,尽快地记下一闪而过想法,稀奇古怪的思想,不需担心书写潦草。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孩子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孩子的工作,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常常是通过游戏认识社会、认识大自然的。通过头脑风暴式的“简单游戏”指导习作至少有两方面作用:一是“简单游戏”是最有效的。教师的教力求用最简单的语言拉动学生最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学力求用最短少的时间写出好的微作文。二是“简单游戏”是最和谐的。课堂上看不到刻意的精雕细琢,呈现的是教学的自然和朴实。

如一位教师在一节习作课上开展的“拼句”游戏。教师先让第一小组组同学在纸条上写“姓名”(谁);第二组同学写“在什么地方”;第三组同学写上“怎么样地”;最后一组同学写“干什么”。然后让学生从每一组里各抽一张,按照顺序拼成一句话。就这样,孩子们口里念出了一串串有趣的句子。生1:李明在盘子里伤心地读书。生2:梦琪在黑板上急急忙忙地叠衣服。生3:菲菲在洗手间快乐地吃烧饼。生4:江育柳在鱼缸里高兴地洗衣服。生5:刘小伟在铅笔盒里伤心地跑步……随着离奇古怪的句子出现孩子们已笑翻了天,紧接着,教师引导孩子把观察到的课堂情景和自己的体验感受写下来。学生欣然动笔,文思泉涌。这样,教师以精彩的设计化解了学生的“习作内容缺失危机”,体现了教师高超的教育智慧。

二、引出话题: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激发情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习作“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倡导日常生活指导模式的芦田惠之助说:日常生活作文是克服自我缺失的重要途径。他认为,人的个性的发挥是人生命之根本,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确立应当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把情境创设方法用之于习作教学,以调动学生习作兴趣和表达需求,在习作指导中有其特殊作用。一位教师在指导写《印象深刻的人》是这样引出习作话题的: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这简短的交流,吴老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不急,你能不能用这样方式来说说你对吴老师的印象?(板书:_______的吴老师)谁来说?你说。

生:多才多艺的吴老师。

生:幽默风趣的吴老师。

生:亲切和蔼

师:亲切和蔼行。好,你说。

生:年轻帅气的吴老师。

师:年轻帅气,我帅吗?

生:帅!(生大笑)

师:同学们,好眼力,这么短的时间就捕捉到吴老师的这些特点。那么我们班那些整天跟吴老师待在一起的同学又是怎么说吴老师的呢?(播放课件,生读)

生:《多才多艺的吴老师》。多才多艺,这个词是对他的真实写照。他会的东西可以说包罗万象,什么弹吉他啦、踢足球啦、练书法、唱歌……给我们上课还经常边讲边画画!他就是一个“万能老师“!

师:哟,还给吴老师送美称呢!再看看另一个同学又是怎么说的?谁来读?

生:一提起“老吴”,我们就忍不住笑,因为他总是那么风趣幽默:课堂上,常常逗得大家捧腹大笑。生活中,不论哪个同学碰到多么烦恼的事,只要他金口一张,准能破涕为笑。

师:同学们从外貌、性格等方面了解了吴老师。你们能不能动笔写一写吴老师。

这堂作文课紧紧抓住“认识吴老师”来展开,引导学生们一起来议吴老师、品吴老师、写吴老师,在师生对语和同伴对话中互补、互融,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选择题材:引导学生于细节观察中体验情趣

赞科夫在指导学生学习观察时说:“学习观察并不需要到非洲去,也不需要到西伯利亚去,你们只要在屋子边上那块草地上蹲下来仔细看一看,你们就会发现一个十分惊人的昆虫世界。你们大概不知道蚂蚁会发出声音并能互相‘交谈’。蚂蚁的‘话’是很轻的,但已经能够用磁带录下来了。也就是说你们可以听到蚂蚁怎样‘讲话’。”他接着说,“跳蚤为什么能跳出超过自己身高200倍的高度?人就两倍都不行。这同样是个谜。在大自然里每走一步都会出现许多谜。”“睁开你的双眼,认真观察吧,美妙的发现就在你身边。”仔细入微的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但一提到观察,很多人就会自然地认为是用眼睛看。的确,用眼睛看是进行观察的最重要方式。除了“观”,“察”也十分重要。“察”,就是“体察”,即用身体其它部位去感知事物、了解事物,如用耳朵听,用鼻子嗅,用舌头舔,用小手摸等。只有充分调动观察的这几员“大将”,才能使我们观有所获,察有所得。如一位教师这样指导观察两只小鸡抢吃的情景:

师:请看视频,它们做了什么动作特别有趣呢?

生:它们吃食的动作特别有趣。

师:什么动作?

生:我看它们吃食的时候跑来跑去,都不想让对方把所有的食物吃光,都用屁股顶来顶去,不让别人吃。(生笑)

生:就是它们在抢那个虫子的时候,抢来抢去,好像在拔河比赛。

师:孩子,你观察得真仔细啊。像我们人在进行一场拔河比赛,太有意思了!你说。

生:它们在抢的时候,两只小鸡都快要黏在一起了,黏在一起在那边绕来绕去的在争抢要把虫子吃掉,不让对方吃到。

生:我发现它们要吃食的时候不小心撞了一下,就像两只愤怒的公牛,然后它们吃食的时候特别有趣,就像点头哈腰那样。

师:孩子,你们看到了两只小鸡抢吃虫子的好多动作,很有意思。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真是的,你把我的食物给抢走了。

生:气死我了,气死我了,刚到嘴的食物就被别人抢走了,你赔我一条虫。

师:你听懂了小鸡的叫声。孩子们,你们很会想象,让我们看到的小鸡就像人一样,非常有趣。(板书:有趣)

习作指导中利用影音图像、实物展示、运用角色表演等方法,能有效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如能抓住细节多问几个“为什么”,细节中蕴含的东西就能悟出来,就能发现一些平时不易发现的东西,充满情趣的习作指导下,学生的习作自然丰富生动。

四、打开思路:引导学生在讲解故事中感受情趣

文章体裁不同,写法当然不一样,但对小学生不应过分强调写作技巧,把习作指导搞得云里雾里,让学生望作文而色变。然而,初步了解一些文章类型的基本特征,尝试学习一些基本写法很有必要。比如“先抑后扬”在小学课文中出现多次。如果你一味解释“先抑后扬”写作方法的概念,大谈这种方法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肯定某事物,但不直接表达,而是先用曲解的态度从反面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这样的习作指导只停留在概念上,无法唤起学生们的习作热情。指导学生在写《令人尊敬的王老师》习作前,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唐伯虎,是明朝大画家,精通诗文书画。有一家人为老太太做寿,儿孙们恳请唐伯虎题一首诗,为老太太祝寿。唐伯虎挥笔写下了:

“这个大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寿桃献至亲。”围观的人欢呼叫好,十分热烈。

学生听得兴高采烈的。然后教师解释:短短四句,吊足胃口,曲折生动,妙趣横生,因为唐伯虎故意把“祝寿”的目的隐藏起来,先从反面进行贬低,引起接受者疑惑不解,然后才交代出原因、理由或根据,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先抑后扬。这种方法就像按弹簧,压得越低弹得越高。这样的习作指导,通俗易懂,印象深刻。随后学生就用“先抑后扬”方法构思《令人尊敬的王老师》习作,思路新颖:

生1:王老师批评了我,我怀恨在心;可当我进步时,王老师却真诚鼓励我。我感受到老师的无私、伟大。

生2:在刚开学,王老师的外在形象、教学方法不是我所期待的,于是产生失望、厌恶、甚至抵触情绪,但当我遇到困难时,王老师主动帮助我,我感谢王老师。

生3:我不喜欢王老师的严厉,但正是在老师的严格训练下,我才取得进步。

生4:我厌恶王老师拖堂唠叨,但当我知道老师生病了,仍坚持站在讲台上,认真耐心的讲解。我被老师的精神所感动。

抽象的写作方法用讲故事的方式巧妙引导,就能收到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效果。

五、修改评价:引导学生在星级评价中得到情趣

习作评价不但要评价内容、形式,还要对习作情感、态度以及写作习惯进行评价,要根据不同情况,妥善选择不同的评价点和着眼点。《我喜爱的小动物》这一课例的评价过程对我们很有启发:

1.对照标准,自评星级

(1)老师写了这样的一段话,准备投稿,读范文。

(2)请你们来当小主编,为我评一评,可爱指数几星级。先看评价标准:有写出特点,三星级;把特点说得很有趣,四星级;如果不仅把特点说有趣,而且还写得很具体,就达到了最高级别——五星级。贴评价标准。请各位评委亮手指。

(3)采访小主编:你觉得什么地方写得好?

(4)小结:同学们,只要我们通过多方面的观察,就能抓住动物的特点,把喜爱的动物宝贝写得很有趣,很具体。

2.修改习作,交流评析

(1)自改:轻声读几遍后,修改自己写的片段。

(2)互改:读同桌的片段,评一评可爱指数,再帮忙改一改。(认真读同桌的片段,把你觉得他写得清楚、有趣的地方画上波浪线。有错别字或不通顺的句子帮他改一改)

(3)评改:师生一起读一读,评一评,改一改。

先请被推荐的同学读自己的片段,再让同桌说说什么地方最有趣、具体,最后全班评什么地方有趣、具体,还有什么地方要修改。

评价只有具备针对性和指向性,才会对学生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上述案例学生对照“五星级分队”的标准,寻找差距,再次合作讨论。因为这个评价有明确的目标,所以交流更深入,更具体,更有实效。这样,“五星级分队”的争夺过程,达到了倾听、表达、交流能力的提高。

总之,教学情趣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以教学情感功能的激发为重要手段,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

[1]倪文锦,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思想读本:活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情趣教学情趣王老师
奇妙的旅行
有趣的动物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情趣教学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细致描写再现情趣
四格情趣
我们班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