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英语文学翻译的艺术性

2015-05-05 19:54甘丽红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英语文学文学翻译艺术性

【摘 要】分析英语文学翻译的定义、原则,阐述英语文学翻译艺术性的表现形式及特点,为今后的文学翻译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英语文学 文学翻译 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139-02

翻译在文学作品的传播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译者又是翻译过程中的决定因素。一名优秀的译者能够依据各国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社会环境等方面差异,对文学作品进行映射性转述。与此同时,译者还应具有艺术家般的灵感和想象力, 因为在文学翻译过程中,不是简单地将作品进行语言转换,而是在领略了原作品的艺术之美后,对该作品的再一次艺术创作。可以说,能否处理好翻译过程中的艺术性这一问题,决定了一部作品在国外流传的程度。

一、文学翻译的定义与原则

在說明文学翻译之前,应先明白什么是翻译。《辞海》的解释是:把一国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国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把一种语言文学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学表达出来;把代表语言文学的符号或数码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在国外,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里的解释是:express (sth spoken or esp written )in another language or in simpler words to turn into ones another language。所有以上的定义都能总结成一句话,即用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但就文学翻译而言,以上字典中却均未给予明确的定义。但是根据对“翻译”一词的定义,可以将文学翻译简单理解为对文学作品进行的翻译,包括对所有涉及文学语言的广泛翻译。但笔者认为,文学翻译不仅仅是机械地将作品进行语言转换,更是通过译者的艺术加工对作品的再次创作。文学翻译除了跟翻译一样要准确、真实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特色,这一特色即在翻译时对作品的艺术修饰,通过艺术再加工,使作品更加符合原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精神风貌,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原著所要表达的思想。

就翻译原则而言,历来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像任何事物都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一样,翻译界也不会有一种适用于任何情况的翻译原则。不同的文章类型需要使用不同的翻译原理,例如译医学类的文章就要有医学翻译标准,译科技类的著作就要用科技翻译标准。同样,在文学作品翻译领域,也存在着不同的翻译观点,如林语堂认为:“译者不但须求达意……并须以传神为目的”。许渊冲先生强调:“文学翻译不仅是译词, 还要译意;不但译意, 还要译味。”傅雷提出翻译要“神似”,钱钟书则提出翻译的“化境”,等等 。这些观点虽有所不同,但都提到了“意、味、神”等词语,这些其实就是笔者前面所提到的艺术性。可见,在文学翻译领域,艺术性占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说到翻译原则,就不得不提到被翻译界很多人信奉的“信、达、雅”。这一原则由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他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信”是指译文不有悖于原文的主旨,而要把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精确无误地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即译文不能增加或者减少原文的意思;“达”是指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译文不能磕磕绊绊或者不通顺,应该符合该种语言的使用习惯,通顺明白且没有歧义;“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要体现出原著本身的古雅,使译文简明优雅。其中“雅”就是本文所探讨的艺术性,这也是“信、达、雅”中最难达到的一则标准。因为“雅”不像“信”和“达”一样具有科学性,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雅”体现的是一种软性要求,更多地体现在音律、视觉和感觉上,所以说“雅”,即艺术性,是翻译中最难实现的一条原则。

二、英语文学翻译的艺术性

在众多翻译文学作品中,英译文学作品占有不可比拟的重要地位。这不仅是因为英语文学发源早、流传广,更是因为英语文学翻译作品对艺术性这一问题十分重视。英语翻译文学作品不仅精确地传出了原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写作风格,又兼顾了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区别,在翻译过程中对原著进行符合该国语言特点、读者阅读习惯和欣赏特点的艺术加工。对我国而言,亦是如此。有些在国内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著作,通过优秀译者的翻译,一下子成为人们争相传阅的经典名著。由此可见,翻译文学作品时妥善处理好艺术性这一问题,是文学作品翻译成败的关键。

(一)英语文学翻译艺术性的表现形式

首先,英语文学翻译艺术性表现在译者对原著的理解和欣赏,以及译者对原文的整合与再创作。如前所述,文学翻译工作不是简单地将一种语言的作品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而是在原著的基础上的再次创作。这一过程不仅可以看出译者的文学功底,更能够通过译文看出一个译者的艺术品位。一篇优秀的文学翻译作品,能够准确无误地传达出原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更能够结合本作品读者的国家背景、文化特点和欣赏水平等方面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与思考的语言、词汇等。当然,身为翻译者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无论如何揣摩和推敲,译文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任何译者都不可能翻译出与原作者完全一样的艺术形象,只能是尽力保证相似。

其次,英语文学翻译艺术性还表现在译文的内容上。任何文学作品除了抒发作者的情感、阐述和记录一些事情等作用外,还具有通过文学形象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现实这一特点。英语文学翻译是译者将他国的文学作品,通过运用自己民族的语言和所掌握的翻译技巧进行再次创作的过程,通过译者的翻译,原作的内容才能得以传达。与此同时,译文内容还要符合两国不同的文化内涵,既要使原作者国家的文化得以体现,又能让译文读者在自己所处的文化圈中,找到相对应的文化内涵。所以说译文的内容体现了英语文学翻译的艺术性。

最后,英语文学翻译艺术性还表现在对译语语言的运用上。众所周知,每一部作品,每一个作品中的人物,都有其自身的风格特点,正确地运用译语语言来传达原文及人物风格,也是英语文学翻译的文学艺术特性之一。不同的作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学风格,这与作家的性别年龄、成长经历、思想意识等有关,然而同一个作家的各个作品的风格也不尽相同,这与作家当时所处的境况、时代现状、社会关系等有关。要想正确传达原著的风格,就需要译者运用好译语的语言优势,在深入理解和把握原作的基础上,根据译语的语言特点、规范和译语的语言美学规律,去选用与原文效果对等的词汇,并通过调整句式、变换句型等方式,翻译出流畅优美的文学作品。

(二)英语文学翻译在艺术性上的特点

首先,英语文学翻译的艺术性具有不可分裂的特点。翻译的过程一般都要经过切割、整合、修改这三个步骤。译者在着手翻译一部作品时,都是先将整体按照一定的划分思路,切割为多个不同的组成部分,然后将每一个部分翻译好。当每个部分翻译完成后,再根据作者整体的写作思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把各个部分重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最后,再对个别章节和部分进行修改,从而使整篇译文符合原文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文学翻译艺术性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完整性。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够任凭自己的习惯和需要,对作品进行随意地切割和整合,因为这一行为犯了翻译的大忌,也不能翻译出真实、优美的作品来。

其次,英语文学翻译的艺术性具有直译和意译相融合的特点。顾名思义,“直译”就是在翻译过程中,不改变原文的意思,使译文与原文保持高度一致,甚至一字不差的翻译方法。而与之对应的“意译”则更注重内容与内涵上的一致,不求与原著一字不差,但求译文的生动性与灵活性。直译与意译并无对错、轻重之分,直译体现的是“信”和“达”,而意译侧重的是“雅”,只有将直译与意译合二为一,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翻译的最高水平,从而完美地呈现出英语文学翻译作品的艺术性。

最后,英语文学翻译的艺术性还具有“度”的特点。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由此可见,艺术是在生活之上的创作,多多少少会存在夸张、夸大的现象。适度的夸张能够使人物栩栩如生、让草木活灵活现,但过度的夸张只会让作品失去真实和可靠性。所以,文学翻译又被誉为是一门有“度”的艺术。英语文学翻译的过程,需要十分重视艺术性的得体,既不能把原文译得过于死板, 又不能把原文译得太过火,这样很可能会歪曲原著,从而把读者引入歧途。对这种“度”的把握很难,即使再优秀的译文与原文相比,还是会存在“过”或者“不及”的情况,翻译时只要尽量缩短这个距离便可。所以说英语文学翻译是有“节制”的艺术, 学会把握“度”是掌握这门艺术的重要法宝。

综上所述,如果说翻译是一门艺术,那么文学翻译就是该门艺术中的较高水准,而译者就是创造这项艺术的艺术家。如同所有艺术一样,文学翻译也需要遵守一定的艺术创作原则:要忠于原著、忠于原作者;通篇译文要通顺,不能有歧义;译文还要有文采,要具有艺术性。其中艺术性是较高层级的要求,要想使译文具有艺术性,一是要掌握英语文学翻译艺术性的表现形式,包括译者的欣赏、创作能力,译文内容上的艺术表现,以及译者对译语语言的运用上。二是要了解英语文学翻译艺术性的几个特点,即不可分裂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融合的特点,以及艺术性要有“度”的特点。这些表现形式和特点,是一个优秀的英语文学翻译作品中必须具备的,也是译者想要翻译出具有艺术性作品需要注意的方面。由此可见,艺术性在英语文学翻译领域具有舉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所有译者自我提高时着重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必庆.翻译美学论[M].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5

[2]张今.文学翻译原理[M].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

[3]张童.论文字翻译的艺术性与科学性——译者的思想与风格在文学翻译中的再现[J].科技信息,2009(12)

[4]邓笛.文学翻译的艺术性[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5]马萧.文学翻译的接受美学观[J].中国翻译,2000(2)

【作者简介】甘丽红(1973- ),女,广西柳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英语翻译、英语文学、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与研究。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英语文学文学翻译艺术性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英语文学作品人名背后的语言文化分析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英语文学教学中学生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策略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翻译策略探究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翻译诗学操纵下的文学翻译研究
高职生英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