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基于STS理念实施科学教育的探索

2015-05-12 00:09韦林华汤婕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科学教育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韦林华 汤婕

【摘 要】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从课程体系构建、课外实践活动体系设计、科学素养培育模式研究等方面阐述高职院校基于STS理念实施科学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STS理念 科学教育 课程体系 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C-0045-03

随着全球范围内传统产业技术进步加快、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推进,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对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技术人才需求十分迫切。然而,据中国科协2010年组织开展的第八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数据,中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3.7%,相当于发达国家公众在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承担者,其人才培养质量是影响我国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成为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十分突出的问题。

STS(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理念旨在研究社会、政治和文化如何影响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同时,还关注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如何反过来影响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发展。STS理念用于教育界,关心的是用技术来联系科学和社会,以社会问题来设计科学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探究的精神和运用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产生创造力并应用于社会上。高职院校基于STS教育理念进行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是实施科学教育较为可行的办法。

一、国内实施STS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1984年,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参加亚太地区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计划APEID第三轮活动计划,标志着科学教育活动在我国的开始。198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办事处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教育委员会的推动下,北京、四川、山东、辽宁等省市的部分中学和苏州大学、辽宁教育学院先后组织了实施科学教育的实验。1987年,科学教育课题被纳入国家教委“七五”计划,并组织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作为试点学校。1991年,“理科教育中的STS研究”被列入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课题。1992年,由袁运开、顾明远主编的《STS辞典》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1993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STS研究中心成立。此后,我国STS研究和STS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全国以不同的形式展开。目前,我国基于STS教育理念实施科学教育主要在中小学和本科层次教育中探索较多,多见于理科教育,其主要形式可以归纳为:以开设必修课、选修课与学科教育相结合,以开展科技活动和社会调查作为素质教育的补充。

高职高专教育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近年在学术的综合素养培育方面,各院校通过系统设计,对人文素养、政治素养的培育等均做了很多探索。但是在科学教育、科学素养的培育方面,各学校开设的科学课程大多数仅限于哲学类及计算机类的文化基础课,选修课中对科学教育鲜有专门提及,能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科学课程极为罕见。当前高职院校在科学教育方面缺乏系统的设计和探索,难以找到可以借鉴的实例。由于系统化科学教育的缺失,高职学生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明显不足,学生可持续发展后继乏力。

二、高职院校实施科学教育的探索

基于STS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实施科学教育,重在培养体系的构建,包括课程体系的重构、课外实践活动体系的设计、培养模式的形成等三个主要内容。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选取部分专业进行研究实践,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职业技能等要求,运用STS科学教育理念,研究改造两大专业群专业课程体系架构,设计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及创新竞赛相结合的科学教育素养培育体系。

(一)基于STS科学教育理念开发课程,重构课程体系。系统设计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应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研究现有课程在科学教育方面的贡献度;二是开发一门可以承载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创新设计的课程;三是将现有课程与新开发的科学课程进行序列化整理,形成系统可行的科学教育课程体系。

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从事电子与信息工程的施工和设备运行与维护、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生产与工艺管理及品质控制、电子信息设备的安装与维护、电子信息产品辅助设计等工作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开展创新的能力,开发了一门“创新作品实践”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作为主导,学生是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生活中遇到的电子问题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开发或设计作品。以此为基础,通过从科学基本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思想及方法,课程能力等四个维度对专业课程进行分析,有14门专业课程对科学教育有不同程度的贡献(见图1)。根据课程之间的关联度,对接就业目标岗位不同层次的要求,遵循“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递进培养的路线,对课程进行了序列化整理,重构了专业课程体系,使得科学教育在课程教学中得以有序实施(见图2、图3)。

(二)以专业科学素养强化与科学常识普及为目标,系统设计科学教育课外实践活动体系。专业课程教学可以解决专业领域内科学教育的普及,课外实践活动则既可以承担专业外科学常识的普及教育,也可以对专业领域科学素养进行强化,因此,系统设计科学教育的课外实践活动有着深远的意义。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主要从社团、讲座、展览、社会实践等活动着手,科研处、团委、专业团队三级联动,系统设计和整理了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得科学教育在课外得以补充。

以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在专业领域科学素养强化方面,以社团为平台、竞赛为驱动,对专业领域科学素养培育进行强化。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整合内部原有资源,建立了“科技与创新中心”,中心下设两个社团:机器人创新工作室和芯诚维修工作社。中心由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师负责指导,深度参与学生科技作品创作、培训,有序引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并以此为基础组织或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技能竞赛,组织到社区送服务活动,专业教师在提高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作品质量及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在科学常识教育方面,一方面以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为载体,实施课程改革,将科学常识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内容,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开展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实现科学常识的普及;二是以科技活动、展览和讲座为平台,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柳州市科委、科协组织的科技活动,通过学院内部定期举办热点科学知识普及讲座及教育展,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通过系统设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形成了科学教育课外实践活动体系(见图4)。

(三)多元化建构科学素养培育模式。科学教育方案实施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在于培养模式的设计,设计科学素养培育模式要注重加强教学的开放性和科学技术的实践性,强化社会实践、科研实践等培养环节,重视学生科技活动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从事实际工作的本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专业性质及学生基础的不同,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探索了模块化、分层教学、导师制等多元化科学素养培育模式。在模块化培育模式下,对接目标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以此为基础对专业能力、科学能力进行肢解,形成模块;在分层教学模式下,尝试课内与课外培养的分层教学,课内对教学目标从达标到优秀进行设计,课外则通过工作室及社团进行进一步培优;导师制模式下,由系部对学生进行分组,高职教育的三年,由导师负责固定群体学生的专业及科学教育的引导和规划。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许多院校也做了深入的研究,设计了专业教学与素养培育二维体系。但是,大多数的院校的素养培育更多的是关注人文素养和政治素养,对于科学素养鲜有提及。系统设计科学素养培育体系,是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补充,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于提高国家公民科学素养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Yager. The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Its Origin, Evolution, Rationale [J]. Social Education, 1990(54)

【基金项目】柳州市科技咨询决策研究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柳科协软20130114号)

【作者简介】韦林华(1972- ),女,广西桂林人,硕士,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公共事务管理;汤婕(1973- ),广西柳州人,硕士,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教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科学教育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克服小学化倾向
STEM对我国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关于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的思考
小议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