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好校本教材,探寻生活中的美

2015-05-30 21:13戴良芬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校本教材以人为本

戴良芬

摘 要:美术课是一门丰富多彩、让人心动的艺术课程,教师必须进行创造性地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只要能实现美术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各种形式都可利用探索。美术课程的校本化不仅可以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和方法,还可以提高教师的创造性,提高美术教育质量。艺术源于生活,地方自然和文化资源就是一本生动的活教材。当今学校美术教育更加注重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保护传承地方美术特色文化,注重开发本土和民间美术文化资源的形式也是师生乐于接受和值得推广的。从校本课程中,学生会发现美术与生活紧密相连,美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学会热爱生活、关心他人。

关键词:校本教材;以人为本;热爱家乡

美术课是一门丰富多彩、让人心动的艺术课程,教师必须进行创造性地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只要能实现美术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各种形式都可利用探索。美术课程的校本化不仅可以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和方法,还可以提高教师的创造性,提高美术教育质量。艺术源于生活,地方自然和文化资源就是一本生动的活教材。当今学校美术教育更加注重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保护传承地方美术特色文化,注重开发本土和民间美术文化资源的形式也是师生乐于接受和值得推广的。从校本课程中,学生会发现美术与生活紧密相连,美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学会热爱生活、关心他人。

笔者作为一位农村美术教师,通过认真研究农村课程资源、编写美术校本课程,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自然景观、风土人情;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验美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崇高情感,增加民族自豪感。现就笔者平日主要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心得体会。

一、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结合地方美术资源,

认真编写校本教材

备好教材,写好教案,这是课前教师都要做的工作。地方美术资源的开发是系统工程,不能随意零乱,校本课程的编写尤其重要,教材设计要依据美术课程总目标的要求,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结合学生的基础、兴趣,以及地方资源和文化特色,编写简易生动的教材,使得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有据可依,教学准确有效。美术教材要求图文并茂,除了介绍绘制的步骤方法、作业评价等文字内容,教师还要收集了名家范作、教师范画、优秀的学生作业等大量的图片,使教学直观生动,具有可操作性。

江南水乡,人杰地灵的宜兴是我的家乡,素有“教授之乡”和“书画之乡”美誉。徐悲鸿、吴冠中、尹瘦石就是宜兴籍的艺术大师,都享誉海内外。学校因势利导组织成立了书画艺术俱乐部,为书画爱好者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聘请校外艺术家为辅导员,和本校美术教师一起培养和引领学生兴趣,结出了丰硕的成果。高中美术课多出一部分“手动”的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笔者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调查研究,广泛收集不同的观点看法,收集大量图文素材,认真编写了校本课程《高中素描色彩教学》。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是锻炼观察、分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绘画形式。色彩是一种视觉感受,有“远看色彩近看花,七分颜色三分花”的说法。本教材遵循让学生看懂、爱看的原则,通过图例文字介绍了素描、色彩的概念、内容、要求以及科学的观察方法和作画步骤,学生通过学习和一定的基础训练,提高了造型色彩表现能力,这对他们报考美术类大学有实际指导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材的编写要尽量通俗易懂,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材中例举了家乡的名家范作、作画经历,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例如徐悲鸿不仅是画家,也是美术教育家,他对中国画主张“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积极提倡用“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他很重视素描对国画的作用,强调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先让学生从素描写生入门,再学习国画的笔墨技法,形体和上墨都要求像素描那样准确,有立体感。

在教材编写中,我们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确定探究方向。例如不同的色彩可以传递不同的情感,其中,红色使人联想到国旗、花朵,除了传递热情,也有痛苦的情感。音乐、影视、文学作品处处可见色彩语言的运用,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如《红楼梦》《红高粱》等,将色彩形象化,使主题思想更加生动,使观众产生丰富联想和强烈的情感共鸣。教材中可以多举了一些实例,多出了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以此开展尝试练习,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轻松愉悦地达到教学目的。

教材以操作实践来探索解决问题,操作实践的每一步骤方法描述却要求图文生动,有利于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如素描训练从静物到五官头像,从简单到复杂,介绍相关的比例、透视、构图、明暗的概念以及具体作画步骤,再附上练习题,制定每周的课程教学目标,方便教学活动的开展,按照学生不同的基础水平,分设高、中、低三组不同难度的石膏几何体、静物组合和五官头像,规定学生用二或三课时完成一幅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美术比赛,认真办好学生校园书画展,提高实践水平。

二、课堂上:教学手段活泼多样,

培养观察想象力,提高表现创作力

课堂上,我们力求教学有启发性与趣味性,使学生学得不枯燥、不单调,尽可能地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观察自然现象。因为只有在观察和认识了绘画对象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正确地去感受、再现生活。培养学生具有精细的观察方法,敏锐的观察力,也是美术教学的初步要求。

画素描静物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组合摆放物体,这就涉及到构思问题。课上要多提问,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例如,可以拿一本书放在桌上,让学生说出旁边还可放什么,学生自然会想到笔、书包、文具盒等一些学习用品。“如果书的旁边放一双鞋,一条鱼,如何?”学生随即提出这种摆放太生硬,各物体间没有丝毫联系,不协调。这样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物体组合要合理,各物体要有联系。

学生训练内容不应仅停留于写生模仿,还应该表现学生的创作构思,鼓励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我在让学生画完两只梨子的时候,要求由梨子展开丰富的想象,创作一幅有趣的素描作品。有学生联想到一些动物在分享这两只梨子,拿着水果刀的小白兔、叽叽喳喳的快乐小鸟、忙碌的搬运工蚂蚁,都在分享美食。还有学生联想到不知什么原因,这两只梨子掉进了河里,又添画了两只鸭子,带好绳子和其他工具在打捞梨子。这样的创意素描训练,使素描训练变得生动有趣,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能力。

色彩教学除了要适当了解色彩的理论知识,还需在平时生活中多体会颜色与物体的关系,运用冷暖色调去带动画面气氛,大胆地用色彩表达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多看经典作品,体会不同的色彩心情。例如通过对荷兰画家梵高的《向日葵》和《星月夜》的对比欣赏,提问讨论两幅作品的不同色调,《向日葵》运用大片黄色,《星月夜》则以蓝色调为主;黄色偏暖,明亮快乐,蓝色偏冷,宁静孤独。教师联系生活现象,让学生用一种颜色表现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学生便用绿色表现春天的生机勃勃,用红色表现炎炎夏日,用橙色表现丰收的秋天,用蓝色表现寒冷冬天,非常准确到位。教师还让学生做游戏,让一胖一瘦两位学生交换穿着,讨论他们颜色与服饰的关系。学生是瘦子穿深色服装显瘦,胖子穿浅色服装显胖,于是得出胖子适合穿深色服装,瘦子适合穿浅色服装的结论,学会了如何穿着,知道了色彩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培养了观察体验生活的能力。

三、课堂外:看一看、画一画美丽的家乡,

培养爱生活、爱家乡的情感

宜兴是“书画之乡”,充满浓厚的艺术气息,许多外地画家都来办画展,教师即带领学生参观美术馆,讲解每一幅作品风格形式。美术馆里除了有大家容易看懂的表现得很细腻写实的具象艺术,还有表现艺术家个人情感、观念的印象主义和看似什么都不象的抽象主义。学生通过欣赏讨论,了解到美术作品的画风不一定唯美,但同样具有美的价值;漂亮不是美术鉴赏唯一的标准,美具有多种形态。学生学习了不同的技能技法,体验了不同的美术语言表达出的不同形式美。宜兴是“陶的故都”,紫砂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艺术成就,所制器物以饮茶的茗壶等实用器皿为主,家乡的大街小巷都有紫砂陶艺店。紫砂壶形制优美,颜色古雅,我就引入家乡的本土艺术,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参观陶艺店,画紫砂壶,作为素描静物写生,提高学生写生创作能力,增加对陶艺的了解,感受紫砂壶的造型美、寓意美。

家乡风光迷人,是陶文化、茶文化、竹文化、洞穴文化兼具的独特旅游胜地。闻名中外的善卷洞,就坐落在笔者的家乡小镇,同学们都去过,洞景巧夺天工,洞洞相通,奇异瑰丽。教师即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途径,注意收集身边熟悉的人文景观的图片文字,讲解我们美丽的家乡,加深学生对家乡的印象。学生除了在室内进行固定的临摹写生,还走出教室,在学校附近走一走,看一看,进一步丰富拓展美术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增长知识,拓宽视野。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是美术高考必考科目,学生有必要掌握一定的素描基础技能,提高表现能力。但是一味地进行素描技能训练,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可以穿插一些速写练习。速写,就是快速地表现事物,属于素描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像素描表现得那么完整具体,概括生动,室内室外都可进行,准备铅笔和白纸即可,简便实用。长期的速写练习可以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笔者收集了一些风景速写的范作及自己的一些素描速写稿,让学生讨论,同时讲解速写的作画步骤和方法,让他们心中有底,才能下笔。作为山区的孩子,身边随处可见竹子,我们速写竹子时,用的是直线,显得平静挺拔,画远山时,用的是曲线,显得优美柔和,粗的线条感觉较近,细的线条感觉较远,粗线条较实,细线条较虚,启发学生动手画一画,体验线条丰富的表现功能。春暖花开时节,村庄里到处可见红果绿叶,以及春日暖阳下悠闲生活的农人,我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户外写生,画一画家乡小镇,注重学生兴趣和想象力的培养。

美术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总目标,教学形式手段多种多样,地方校本课程作为美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结合地方文化美术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满足了本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了学生的素质发展。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中,需要教师投入很大的热情和探究精神,不断改进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寻表现生活中的美,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空间。

作者单位:

宜兴市张渚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校本教材以人为本
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质量的评估体系研究
基于企业需求的职业学校加工中心校本教材开发的探讨
对流动儿童竖笛校本教材内容选择的思考
开发咏春拳校本课程,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五年一贯制大专阶段二外日语校本教材的研究开发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