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独立学院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的教学

2015-06-11 11:23张明李林燕
今传媒 2015年6期
关键词:学院教材课程

张明 李林燕

摘  要: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作为一本高校的独立学院,其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的教学在课时安排、师资力量配备、课堂教学方法、实践能力培养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有不少亮点。但在新旧媒体转型之际,也遭遇一些独立学院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教学指导思想转变缓慢、教学设备老化、资金缺口、教材陈旧、师资进修平台狭窄等。本文尝试给出几点改进建议。

(四)学院的管理模式

新闻和播音主持艺术两个专业的日常管理属于树达学院文法系。该系还有公共事业管理学、文化产业管理学、法学、应用心理学、汉语言文学等多门专业偏重人文社科。在文法系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新闻和播主专业的学生既可以增加交往沟通能力,也可以和别的专业学生互相交叉学习,丰富采写选题的资源。而教学业务管理上,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考试命题的制订、审核都归湖南师大新传院,有利于教学的专业指导。文法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把人文关怀融入严格的制度管理之中。整个文法系的教风严谨务实,学风扎实上进,加之教学督导加强教学常规检查,以及重奖教学优秀教师等措施,都不断激发任课教师的责任心、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教师提高新闻采写课的教学水平。

二、新闻采写课教学存在问题

笔者在树达学院任教7年,绝大部分学生对新闻采写课的教学效果评价很高。有些学生毕业后,考上公务员、研究生或者出国留学深造,也有些学生成为地市级、省级媒体骨干。但在网络媒体逐步取代传统媒体之转型时期,这种变革势必对新闻采写课的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当下,大部分独立院校新闻采写课程的教学大纲,虽然名义上写着要顺应媒介融合时代对人才的新变化、新需求,但实际上,师资构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依然问题突出。

(一)任课教师依然看重学历,而忽视从业经历

具有媒体从业经历的人员想入职大学任教新闻采写,会遭遇学历的门槛。尤其是类似湖南师大这样的211高校,教师必须获得博士学位才能加盟,近些年对第一学历也限定为211本科。因此,能将自己丰富的采写实践经验融入到讲授的专业课程之中,从而起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作用的一线记者,几乎都因为学历不达标,不得进入新闻院系从教。而独立学院的师资大都来自于一本或者二本母校,绝大多数教师没有或缺乏新闻从业的经历和实践经验。此类问题在国内已经延续十多年,但一直没得到有效处理。

(二)选定教材内容相对陈旧,需要改版或者重新选订教

树达学院的教材选定,与一本母校一样,使用中国人民大学蓝鸿文教授主编的《新闻采访学》和复旦大学周胜林教授主编的《当代新闻写作》,尽管已经修订再版三次,其中一些教学内容依然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无法适应媒介融合时代对新闻采写课程所提出的新要求、新方法。因此,从理论体系到教学内容,都需要对教材进行改革。而学院可以改进操作的方式就是综合教师、新闻业内专家的意见,要么重新编撰教材,要么重新选定更适合独立学院新闻采写课程教学的教材。

(三)采访实践的平台建设滞后以及教学经费欠缺

独立学院是按民办机制运行的高校,与普通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学费虽然不菲,但是缺少政府财政性的投入[3]。因此,教学经费的欠缺导致新闻采写实践环节的教学难以拓展更广阔的社会平台。而新闻传播专业是高投入重装备、传播技术更新快的高科技事业,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独立院校普遍存在着设备老化,实验手段落后的问题,目前使用的录音、录像等器材,大都是早已被广播电视新闻单位淘汰或者是年代十分久远的产品[4]。综合而言,会给新闻采写课的教学效果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三、新闻采写课改进建议

(一)新闻采写课的教学理念和目标必须切实以传媒市场转型为导向,重视实践课程环节

目前的教材使用、课时分配、考试要求,基本上和一本母校差别不大,只是老师具体在操作环节有所倾斜。基于独立学院学生的文化基礎,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开设的新闻采写课,应移植到整个大二学年,大一下学期开设人文历史等通识课程,为接下来的新闻采写课程夯实点文化基础。因为,综合文化素养对学生新闻采写的选题能力、新闻敏感度的培养影响很大。另外,期末考试分数的判定必须加大平时采写实践环节的权重。

(二)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校内采写实践平台和校外采写实践基地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综合素养,建议独立学院的办学资金除了扩大校园媒体软硬件设备建设,打造更实用的的校内实践平台,努力搭建起校内采写实践平台,涵盖广播、电视、网络、媒介融合四个实验室,依照专业化的媒体模式进行管理,进行新闻采写模拟操作。同时也想方设法与门户网站、地方网站、专业网站合作,与当地媒体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平时采写实践教学乃至学生寒暑假“小实习”提供便利。

(三)新闻采写课的教师,即便教学经验丰富,有过媒体从业经历,在媒介融合时代还需不断加强进修

因此,独立学院可以和新闻单位签订联合培养新闻人才的协议,创造条件实行岗位交换制度,有重点地选派部分教师到相关媒体挂职锻炼,深入一线拜师学艺,不断更新新闻理念与业务水平,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3]” 新旧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采写教学如何跟上时代节拍,每个教师都必须认真反思并尽快付诸行动。

(四)修订教材

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线索,它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没有相应的教材,纵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高超的教学方法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独立学院的教材编写上,需要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定位,做到理论上高于高职高专类教材、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又高于一本二本院校。教材的修订选用建议采取经典+最新案例的方法。既要有目的地选择一些经典、有代表性的新闻作品,同时加大时代感强的新闻作品的选择,甚至直接从当前的热门报刊、门户网络站上选取优质新闻作品,或者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资源中选择一些新闻作品,既强调新闻作品的思想文化价值含量,也凸出其采访特色、文采度以及时代感、新鲜感。而此工作,随着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计划启动,已经正式进入操作阶段。

参考文献:

  • 张萍.我国独立学院新闻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新闻世界,2013(1).
  • 陶虹,江宏.独立学院新闻采访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9).
  • 覃哲.试论独立学院如何加强新闻专业实践教学[J].新闻知识,2010(2).

[4] 蔡亮慧.关于广播电视新闻学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商界,2009(10).

[责任编辑:艾涓]

猜你喜欢
学院教材课程
初等教育学院
教材精读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教材精读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