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肺结核初治患者用药知晓率中的应用

2015-08-03 06:23周文健石书珍
护理与康复 2015年11期
关键词:化学治疗知晓率品管圈

周文健,石书珍

(江苏省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镇江 212005)

品管圈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Deming教授的统计方法课程和Juran教授的质量管理课程,后由日本专家石川馨倡导并在日本的企业中广泛推行[1]。从1993年开始,我国大陆地区有零星医院开展品管圈活动,最早应用于护理质量的改进[2]。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据我国第四次(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1/3结核病患者为耐药患者,1/10以上患者为耐多药结核[3]。本院肺科作为本市结核病定点收治单位,承担着全市结核病的医疗护理工作。2014年4月至9月在肺科开展了“提高肺结核初治患者用药知晓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方 法

1.1 成立品管圈小组 根据自愿参加、上下结合及实事求是、灵活多样的品管圈组织原则,成立品管圈小组。小组成员共10人,其中主管护师3人、护师4人、护士3人;平均年龄(31.70±5.64)岁。推选科里1名业务能力强且具有管理能力的主管护师任圈长,负责策划推进品管圈活动,护士长担任辅导员,负责联络及监控品管圈活动。

1.2 主题选定 科里组织全体护士根据品管圈活动规则讨论拟定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根据第四次(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3],认为提高结核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很重要。依据知信行理论,行为改变是目标,为达到行为改变,必须有知(知识和学习)作为基础,有信(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作为动力,知识促进积极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4]。经充分分析论证,确定本次活动主题为“提高肺结核初治患者用药知晓率”。

1.3 现状调查 圈员讨论设计出《肺结核初治患者用药知晓评估表》,内容包括:全程督导短程化学治疗(DOTS)策略,化学治疗的原则,坚持正确用药的意义,患者化学治疗方案及数字和字母所代表的意思,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需定期监测的项目,所用药物的用途及保存方法。将以上7个子项目设计成100分问卷评估表,60~79分为合格,≥80分为良好,知晓率=(合格例数+良好例数)/总例数×100%。2014年4月至6月,由责任护士对入住本科的48例肺结核初治患者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后采用《肺结核初治患者用药知晓评估表》调查患者用药知识知晓情况,合格23例、良好12例,知晓率为72.92%。

1.4 原因分析和目标设定 圈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分析影响肺结核初治患者用药知晓率的因素,探讨可能导致用药知晓率下降的原因,并进行数据收集及原因分析,绘制出“鱼骨图”(见图1)。设定改善重点为0.62,圈能力为0.55,并设定肺结核初治患者用药知晓率的目标值。目标值设定理由为: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100%=[0.7292+(0.7292×0.62×0.55)]×100%=97.79%。由此,设定患者用药知晓率的目标值为97.79%。

图1 影响患者用药知晓率的原因分析鱼骨图

1.5 对策及实施

1.5.1 护士用药知识和教育方法培训 利用每周1次的业务学习和每日的晨会进行系统的肺结核治疗药物知识培训,使护士掌握常用药物分类,常用药物的药理、用途、用法、不良反应等,领会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危害,确立用知信行理论指导患者用药知识的普及。

1.5.2 肺结核初治患者用药知晓健康宣教标准化流程的制定与实施 标准化流程具体内容:患者入院,责任护士进行初始评估(用药史、过敏史);医生开医嘱,护士遵医嘱予静脉输液同时行静脉用药健康宣教,予口服用药同时行口服用药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外走廊有用药宣传橱窗,内容有政策、公共卫生、药物知识等。患者诊断明确,行肺结核化学治疗时,即发放两本化学治疗手册,一本为《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诊疗手册》,另一本为《耐药结核病防治知识手册》,同时发放有关用药小经验等资料。责任护士针对不同患者,对其用药实施即时式个体化健康宣教,每周二、五责任护士以病室为单位进行集中化的健康教育,开展用药指导,并对患者的疑问作出详细专业的回答;每周五根据每例患者长期医嘱的用药清单,制作出个性化的《专属用药须知》,并打印发放给患者,该须知列出化学治疗方案、现用药名、用法、性状、剂量、用途、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项目,根据须知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教育,《专属用药须知》也便于患者反复阅读,保存用药信息。科室培训责任护士为药物督导员,针对肺结核初治患者出院时作问卷调查,使用《肺结核初治患者用药知晓评估表》,作出患者用药知晓评分,并再一次指导患者出院后正确用药。每月对用药知晓评分进行汇总,在品管圈小组会上点评。

1.5.3 质量分析 每周以质量分析会的形式召开讨论,并在微信上成立肺科品管圈群。每周的质量分析会上依据品管圈的特点、原则和方法,从影响知晓率的四大原因,即患者、护士、物品、方法方面展开讨论分析,依次确定本圈的改善重点为增加护士健康宣教次数、执行个体化宣教、提高护士本专科用药知识、完善标准化流程。在微信群中,圈长适时上传该圈活动进展、资料,圈成员随时保持在线交流,群策群力,分享好的经验及教训,以确保品管圈顺利高质量地完成。

2 评价指标与结果

2.1 评价指标 2014年4月至6月为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对48例肺结核初治患者按常规进行用药知识健康教育;2014年7月至9月为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对50例肺结核初治患者按品管圈圈员拟定的用药知晓标准化流程进行健康教育。活动前后两组患者均采用《肺结核初治患者用药知晓评估表》评估患者的用药知识知晓情况,对两组患者的知晓情况作统计分析,并统计目标达成率及进步率。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进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

2.2 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肺结核初治患者用药知晓率比较见表1。目标达成率=(0.9800-0.7292)/(0.9779-0.7292)×100%=100.84%,进步率=(0.9800-0.7292)/0.7292×100% =34.39%。

表1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肺结核初治患者用药知晓率比较

3 体 会

1991年,WHO 将DOTS策略正式确定为官方策略[5]。在肺结核用药管理方面,全球都在做出努力。患者坚持正确用药对控制结核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临床上一直强调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提升。史婵等[6]同样利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60例住院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从实施前的80.5%提高至95.0%。本院肺科先后承接了全球基金耐多药项目和中盖基金项目,也是希望在患者全程规律用药方面作出探索式管理,通过本次品管圈的基本步骤逐项实施,在原先常规用药知识普及的基础上,经圈员的论证增设了两项措施,即个性化的《专属用药须知》和可量化的《肺结核初治患者用药知晓评估表》的应用,反馈效果较好,宜继续强化执行;活动中拟定的标准化流程,使用药知晓的具体操作有章可依,也是品管圈的可圈之处。结果显示,肺结核初治患者用药知晓率由活动前的72.92%提高到98.00%(P<0.05),且知晓的等级也上移明显,“良好”的等级由活动前的25.00%提升至82.00%,目标达成率、进步率均达标。由此提示,通过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患者用药知识的知晓率,促进患者遵医行为的建立,从品管圈活动的角度去提高肺结核治愈率、减少复治和耐药患者是一种有益的可行的尝试。

[1]付文焕,王晓舜,施孝金,等.品管圈活动在药剂科制剂部门的应用与成效[J].中国药事,2009,23(10):1033-1036.

[2]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12.

[3]曹燕竹.知信行管理干预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影响[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3,7(12):764-765.

[4]谢媛琪,王昱.传染科医护人员六步洗手法的知信行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8):18-20.

[5]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0-60.

[6]史婵,韩丹,强永妮.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35(5):1097-1098.

猜你喜欢
化学治疗知晓率品管圈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化学治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含奥沙利铂化学治疗方案对Ⅱ期结直肠癌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