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资性收入与工业化、城镇化动态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视角

2015-08-13 09:37常文涛
当代经济 2015年32期
关键词:促进作用方差工业化

○常文涛

(信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河南 信阳 464000)

加快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对于提高农民整体收入水平、优化农民收入结构、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重大意义。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第二、三产业扩张可以有效吸纳农民就业,拓宽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进而带动农民致富。

一、农民工资性收入、工业化、城镇化动态关系相关性分析

运用Eviews7.2软件对农民工工资收入增长率、工业化、城镇化三者动态关系作相关性分析,如图1所示,横轴为2000—2014年份,纵轴为三者的比率。

由图1可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率在2000—2014这15年期间出现轻微的波动,总体呈上升趋势;工业化率基本保持不变。这与前面所指出的由于工业化产业对于农民来讲就业门槛高、工业化与城镇化竞争发展资源,从而导致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率上升、城镇化快速发展、工业化必定受到制约的结论是一致的。

二、农民工资性收入与工业化、城镇化动态关系实证分析

1、变量与数据来源

农民工资性收入指标采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农民工资性收入年环比增长率表示,为避免通货膨胀或其他导致价格变化的因素带来的影响,对2000—2014年间农民工资性收入用消费者价格指数平抑后计算其环比增长率,记为GZXSRt;工业化水平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率表示,记为INDt;城镇化水平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指标衡量,记为URBt;为保证实证检验的样本期数,选择1978年为基期,2000—2014为样本期,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为消除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和数据剧烈波动影响,对各变量值取对数,记LNGZXSRt、LNINDt和LNURBt分别 为GZXSRt、URBt和INDt所 取 对 数 值;LNGZXSRt、LNURBt和LNINDt相应的一阶差分序列表示为DLNGZXSRt、DLNURBt和DLNINDt。

图1 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率、工业化、城镇化相关性分析

2、平稳性检验

运用Eviews7.2软件对LNGZXSRt和LNINDt、LNURBt的单位根进行ADF平稳性检验,用AIC和SC信息准则检验得知,LNGZXSRt、LNINDt、LNURBt的ADF检验统计值均大于5%置信水平下的临界值,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意味着序列LNGZXSRt、LNINDt、LNURBt非平稳。将上述序列一阶差分后进行单位根检验,三者的ADF检验统计量均小于5%置信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拒绝原假设。也就是说,经过一阶差分后,非平稳序列LNGZXSRt、LNINDt、LNURBt变为平稳序列DLNGZXSRt、DLNINDt、DLNURBt。可见,DLNGZXSRt、DLNINDt、DLNURBt序列平稳,无单位根。使用该样本数据建立VAR(P)模型。经过试验,将变量滞后期选为2。

3、模型稳定性检验

对其VAR(2)模型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可知,VAR(2)模型变量的特征根均落在单位圆内,说明模型稳定,三者在样本期存在稳定的关系。DLNGZXSRt、DLNINDt、DLNURBt动态关系的方程式如下:

从方程(1)看,DLNINDt滞后1期系数为正,滞后2期系数为负,若2期的区相同值,系数之和为负,说明滞后期工业化对当前期农民工资性收入有反向作用,滞后期工业化抑制了当前期农民工资性收入增加;当DLNURBt(-1)、DLNURBt(-2)相等,系数之和为正,说明滞后期城镇化对当前期农民工资性收入有正向促进作用;DLNGZXSRt滞后1期、2期的系数均为正,说明滞后期农民工资性收入对当前期农民工资性收入有正向促进作用。从方程(2)看,DLNGZXSRt滞后1、2期系数均为正,说明滞后期农民工资性收入对当前期工业化有正向促进作用。从方程(3)看,当DLNGZXSRt(-1)、DLNGZXSRt(-2)相等,系数和为正,说明滞后期农民工资性收入对当前期城镇化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

图3 DLNGZXSRt、DLNINDt、DLNURBt的方差分解曲线

4、脉冲响应分析

对变量DLNGZXSRt、DLNINDt、DLNURBt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见图2。

据图2可知,观察期为10时,农民工资性收入对自身一个标准差变动反应强烈,从第1期的4.5%迅速降为第2期的-2.3%,随后各期在0上下波动,但总体累积效应为正。工业化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累积效应为正,说明工业化长期对农民财产性收入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民财产性收入对城镇化波动的反应在第3、4期为负,其它各期为正,以后各期在0波动。综上,城镇化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累积效应为正,说明长期内城镇化发展对农民工资性收入有正向促进作用。

工业化第1期对农民财产性收入冲击无响应,且农民工资性收入波动累积效应为正,说明长期内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有利于工业化发展。城镇化对农民工资性收入波动冲击的响应在各期为正,农民财产性收入对城镇化的累积效应为正。

5、方差分解

对VAR(2)模型进行方差分解可以得图3所示的方差分解曲线图。从农民工资性收入方差分解曲线看,从第3期开始方差分解稳定,农民工资性收入受城镇化冲击影响较大,约占总预测误差的64%,受其自身冲击影响次之,约占30%左右,受工业化影响最弱,约占6%。从工业化方差分解看,从第2期开始,方差分解稳定,工业化受其自身冲击影响最大,占总预测误差的84%左右,城镇化冲击约占11%,农民工资性收入冲击约占5%。从城镇化方差分解看,从第2期开始,方差分解稳定,城镇化受其自身冲击影响最大,约占总预测误差的90%,工业化冲击约占8%,农民工资性收入冲击约占2%。

三、结论与建议

图2 DLNGZXSRt、DLNINDt、和DLNURBt的脉冲响应曲线

总之,农民工资性收入受城镇化影响最大,约占64%;工业化的影响约占6%。这可以归因于工业化、城镇化有利于拓展农民工资性收入渠道。城镇化发展进程快,农民工资性收入提高较快,与工业产业就业门槛高相比,城镇化发展能够转移大量农民工就业,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加促进作用较强。其次,农民工资性收入对自身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约占30%,这可以归因于农民收入增加会增加教育、培训、健康保健支出,通过“干中学”提升了农民的知识、素质、能力、眼界,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助于获取较高的工资性收入。

1、加快农村制度改革

首先,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公平的就业制度、工资制度、城乡统一的社保制度。其次,改革、完善农村教育制度、农村行政管理体制,让农民有更多权利、机会分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成果。最后,加大农村企业扶持力度,增强农村企业吸纳农民就地就业能力。

2、加大农民工资性收入制度创新力度

长期以来,运用价格手段调动农民务工积极性发挥了极大作用,但农民劳动力供给过大情况下,使用价格手段提高农民工资的效果不显著。要拓展农民工资性收入增加空间,必须充分发挥农民务工补贴效能,发挥市场在农民工资性收入形成中的作用,鼓励农民就业、创业,着力于符合农民需求的就业方式创新。

3、建立工业部门招收农民工激励机制

当前工业部门所需知识、技术、能力等要求,使得农民仅仅依靠简单劳动增加工资性收入变得极为困难。建立工业部门招收农民工激励机制,例如采取岗前、在岗培训等办法,不仅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而且为工业生产储备熟练工人,真正实现工农互惠。

[1]常文涛:农民财产性收入与城镇化互动关系分析——基于1978—2012时间序列数据[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4).

猜你喜欢
促进作用方差工业化
前工业化的市场和市场行为:考古学视角
概率与统计(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小议良好师生关系对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合作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工程财务管理中会计审计的促进作用探讨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方差生活秀
揭秘平均数和方差的变化规律
方差越小越好?
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