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派卡因和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效果

2015-08-20 09:13李春伟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布比罗哌卡因

李春伟

河南西平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西平 463900

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均是高龄人群常见的骨科疾病,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用材料的升级。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1]。2012 -01—2015 -01,我们对68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别应用罗派卡因和布比卡行腰-硬联合麻醉,现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患者,男34例,女24例;年龄65~85岁。股骨颈骨折56例,股骨头坏死12例。体质量55~78 kg。

ASAⅠ~Ⅱ级。并存高血压9例,糖尿病7例、慢性支气管炎2例。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有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前12 h 禁食、4 h 禁饮。地西泮10 mg、阿托品0.5 mg 术前30 min 肌注。患者入室后吸氧、开放上肢静脉通道,安置多参数监护仪,监测患者指氧饱和度和生命体征。取患侧在的下侧卧位,选择L2~3或L3~4使用新乡驼人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腰-硬联合麻醉包进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用腰麻针经硬膜外穿刺针内进入蛛网膜下腔,见脑髓液后向头侧缓慢将2 mL 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观察组为0.5%罗哌卡因,对照组B组将5%布比卡因。然后退出腰麻针,再向头侧将硬膜外导管置入到硬膜外间隙3~5 cm,回抽无血、注入3 mL 实验剂量的2%利多卡因后,将导管固定,恢复仰卧位,调节麻醉面到T5。术中根据需要在硬膜外追加局麻药。如患者血压降低,可给予麻黄碱,如心率降低,可给予阿托品。

1.3 观察指标 (1)2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指氧饱和度SPO2(%)变化。(2)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Bromage 评分(3 分:髋、膝、踝关节均不可屈曲。2 分:仅踝关节可屈曲。1 分:均膝、踝关节可活动。0 分“三个关节均可活动,于手术开始前评分)及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血流动力学及指氧饱和度变化比较 注药后5 min,2组SBP、DBP、HR 均较注药前下降,但对照组较观察组显著下降(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指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见表1。

表1 2组血流动力学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对比(±s)

表1 2组血流动力学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对比(±s)

组别(n=34)SBP(mmHg)DBP(mmHg)HR(次/min)SPO2(%)观察组 注药前140 ±12 82 ±11 90 ±12 98 ±1.1注药后5 min 129 ±16 73 ±6 86 ±7 96 ±1.3对照组 注药前 141 ±11 81 ±15 92 ±13 98 ±1.1注药后5 min 100 ±14 62 ±8 65 ±5 96 ±1.2

2.2 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对比 2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82;观察组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显著长于B组(P=0.0056),Bromage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00),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x¯±s)

3 讨论

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多为高龄人群,许多都并存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较差。因此,应选择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以避免患者术中、术后躁动刺激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影响手术的进行和术后康复[2]。

作为一种新型的麻醉方法,腰-硬联合麻醉将脊麻与硬膜外麻醉联合应用[3],充分发挥腰麻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的优点,麻醉药用量少、起效快、效果确切、对循环呼吸影响轻微,安全性较高。同时保留硬膜外导管可用于手术后镇痛,较符合髋关节置换手术对麻醉的要求。

罗哌卡因属酰胺类局麻药,其半衰期短,脂溶性低,中枢神经及心脏毒性较低,低浓度(0.2%)时具有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分离特点,对感觉神经阻滞较好,几乎无运动神经阻滞作用[4],还具有拟肾上腺素的收缩血管的作用。

布比卡因为罗哌卡因的取消旋体,为长效酰胺类局麻药,适用于外周神经阻滞、硬脊膜外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心脏毒性较利多卡因大且具有心血管抑制作用[5]。我们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别应用罗派卡因和布比卡行腰-硬联合麻醉,并对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相似,说明两种局麻药均具有起效快的特点。注药后5 min 罗哌卡因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布比卡因组小,说明罗哌卡因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罗哌卡因组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于布比卡因组,Bromage 评分显著低于布比卡因组,恢复时间短于布比卡因组。说明罗哌卡因的运动与感觉阻滞分离,布比卡因的阻滞持续时间较长。此外,两组SPO2均无明显变化,说明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均较安全。麻醉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选择使用。

[1]李莉,余剑波,穆蕊.右美托咪啶在腰硬联合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2,18(5):513 -515.

[2]周旭华,郑斌.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效果比较[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6):111 -112.

[3]赵从佑,杨永红.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5):172 -173.

[4]朱耀民,袁祖贻,吴辉,等.罗哌卡因对心脏毒性的γ-氨基丁酸A 受体机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6):735 -739.

[5]贺大银,王强,毛庆祥,等. 不同剂量丙泊酚预先给药对布比卡因中枢和心脏毒性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7):3106 -3108.

猜你喜欢
布比罗哌卡因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碳酸布比卡因和盐酸布比卡因的麻醉作用比较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25G腰穿针超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