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35例分析

2015-08-20 09:13陈红立莫云芳李利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窦口真菌性上颌

陈红立 莫云芳 李利

河南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洛阳 471003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 鼻窦炎(non - invasive fungal of rhino-sinusitis,NIFRS)是真菌性鼻- 鼻窦炎常见的的一种类型。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以及影像学方面的发展,临床上对NIFRS 特点的认知不断加深。2011 -01—2013 -06,我科对35例NIFRS 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患者中男13例,女22例;年龄21~80岁,平均42岁。病程4 周~5 a,平均1.12 a。左侧20例,右侧15例。其中单窦腔发病33例(上颌窦28例,筛窦2例,蝶窦2例,额窦1例)。多窦发病2例,均为筛窦加上颌窦。临床症状多为单侧鼻塞、脓涕多,偏头痛。部分患者有鼻腔异味,涕中带血,面颊部胀痛麻木感等。伴有糖尿病5例、哮喘2例。鼻内镜检查:下鼻甲肥大30例,中鼻甲肥大24例,鼻中隔偏曲15例,鼻息肉13例,中鼻道脓性分泌物25例,中鼻道黄褐色干酪样物8例,后鼻孔脓性分泌物2例。鼻窦冠状位加水平位CT 显示:受累鼻窦或鼻道可见密度不均匀的不透光区,有不规则的软组织影。其中31例窦内出现局灶性点状或者絮状高密度影。骨质破坏20例,其中上颌窦内侧壁骨质破坏19例,眶纸样板破坏1例。

1.2 典型病例

例1,女,66岁,主诉:反复头痛、鼻腔有臭味2 a。鼻内镜检查后鼻孔有脓性分泌物,蝶筛隐窝黏膜水肿。CT 检查右侧蝶窦呈现不均匀性混浊且有不规则密度增高影(图1)。

图1 例1 患者的鼻窦CT 片

例2,男,52岁,主诉:反复左侧鼻塞、多脓涕伴头闷痛,有异味4个月。鼻内镜检查:中鼻道有黄褐色干酪样物。鼻窦CT 显示:左侧上颌窦内可见团块状高密度影,密度深浅不一,上颌窦内侧壁骨质有破坏(图2)。

图2 例2 患者的鼻窦CT 片

1.3 治疗方法 均在全身麻醉下采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鼻中隔偏曲者先行鼻中隔矫正术,病变局限于上颌窦者,切除钩突尾端,开放并扩大上颌窦窦口,使其呈椭圆形,大小1. 0 cm ×1.5 cm以上。在70°镜下清除窦腔内真菌团块及脓液,清除息肉样变的黏膜病变。局限于筛窦者,则切除钩突开放筛泡及后筛,并清除窦腔内真菌团块及病变黏膜。病变局限于蝶窦者,切除中鼻甲后端,暴露蝶筛隐窝,找到蝶窦自然开口并扩大,并尽可能扩大前壁开口,彻底清除窦腔内病变组织,45°镜观察蝶窦各壁。病变局限于额窦者,切除钩突上部以及前筛气房,30°镜下清除窦腔内真菌团块及脓液,清除病变黏膜。病变累及筛窦及上颌窦者则自前向后清理病灶,开放窦腔。术中均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窦腔将残留的真菌团块彻底清除,同时对泡样中甲,中鼻甲肥大,下鼻甲肥大等致鼻道狭窄的因素予以矫正。术毕膨胀海绵或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术后常规将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术后48 h 取出鼻腔填塞物,术后72 h 用生理盐水经冲洗导管给与窦腔冲洗,1~2 次/d。出院后按鼻内镜术后常规定期复查,窦腔冲洗,并在鼻内镜下定期清理术腔,术后随访6个月。

1.4 术后病理结果 所有送检物行苏木精-伊红染色,镜下可见真菌菌团、炎性渗出物及坏死物,黏膜组织成慢性炎症表现,真菌菌团中可见成团的菌丝。例1、例2 病理切片见图3、4。再做PAS 染色,黏膜内未见菌丝或孢子,按临床分类诊断为NIFRS,其中曲霉菌31例,毛霉菌4例。

图3 例1 患者的病理切片

图4 例2 患者的病理切片

1.5 疗效评定 参照2012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鼻科学组制定的标准[1]。病情完全控制:症状消失,鼻内镜检查鼻窦窦口通畅,窦内黏膜光滑,无分泌物。病情部分控制:症状明显缓解,鼻内镜检查窦口处有瘢痕增生,窦内黏膜水肿或光滑,有少量黏性分泌物。病情未控制:症状无改善,内镜检查见术腔有粘连,窦口狭窄或闭锁,息肉形成,有脓性分泌物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均治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鼻内镜复查,见术腔完全上皮化,窦口引流通畅,,窦腔无异常分泌物。

3 讨论

真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作为正常菌群长期存在于健康人的鼻腔黏膜表面,并不引起症状。既往通常认为在慢性代谢性疾病、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贫血、结核病、重度烧伤或者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激素、免疫抑制剂、接受放、化疗等致机体免疫力低下、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更易发生真菌感染。本组病例伴有糖尿病5例、哮喘2例,其他大多数患者不具备上述条件,上述条件可能与侵袭性鼻-鼻窦炎的发生更密切些[2]。NIFRS的发生似乎更与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障碍、真菌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外界环境因素如地域、气候、生存条件有关[3]。杨旭等[4]研究鼻-鼻窦真菌病的气道通气阻力增加,也说明了这一点。本组患者中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特点也与此论点基本一致。

真菌性鼻窦炎临床上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2 大类,其中以NIFRS 为主[5]。NIFRS 除具有鼻塞、流涕、头痛、嗅觉减退等一般慢性鼻窦炎症状外,部分患者可伴有涕中带血及鼻腔有异味。鼻内镜检查大部分患者可发现中鼻道窦口复合体处病变,典型可发现干酪样物。鼻内镜还可进一步了解鼻腔异常结构、病变原因及制定手术预案。鼻窦CT 扫描可显示病变窦腔内有高密度影,并呈团块状,密度深浅不一,尤其是不规则的斑片状或点状钙化影,是其与一般慢性炎症及其他疾病相区别的特征性改变[6]。因此,对于真菌性鼻窦炎,CT 是首选影像学检查[7-8]。

鼻内镜手术可改善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抑制真菌生长,加快疾病的痊愈。治疗原则是彻底清除鼻腔鼻窦真菌团块,并扩大鼻窦窦口以利通气引流。我们将上颌窦窦口扩成椭圆形,大小在1.0 cm×1.5 cm 以上,筛窦病变则彻底开放筛泡及后筛,额窦蝶窦病变也尽可能扩大窦口,彻底清除鼻腔鼻窦真菌团块,同时进行必要的鼻中隔、鼻甲等手术,效果良好,无需全身使用抗真菌药物。

术后病理以及病原学检查是诊断NIFRS 的金标准。病检时一定要观察黏膜有无真菌侵犯。这是明确NIFRS 和抗真菌药物使用的重要依据。本组病例术后均未使用抗真菌药物,但疗效确切,说明鼻腔鼻窦通气引流障碍是NIFRS 发病的重要因素。

此外术后鼻内镜随访是治疗NIFRS 的重要环节。我科自开展鼻内镜手术以来,逐步建立术后随访制度,要求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每周1 次门诊鼻内镜复查处置,以后酌情1 次/2~3 周,直至术腔上皮化[9]。术后鼻腔窦腔冲洗,清理鼻道窦口等处干痂,处理黏膜肿胀及术后囊泡,对防止复发至关重要。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昆明)[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8(2):92 -94.

[2]张革化,李源,曾转萍,等. 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3):165 -166.

[3]刘建涛.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探讨[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21(8):348 -349.

[4]杨旭,雷科. 98例真菌球形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和鼻声发射分析[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17):794 -795.

[5]Uri N,Cohen - Kerem R,Elnalah L,et al. Classification of fungal sinusitis in immunocompetent patients[J]. Otolaryngol Head Neak Surg,2003,129:372 -378.

[6]钱进,李厚恩,刘亮,等. 真菌性鼻窦炎CT 的非特征性表现[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23(23):1 069 -1 070.

[7]程友,李泽卿,吴昆,等.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96例[J]. 中国内镜杂志,2008,14(1):50 -52.

[8]Landsberg R,Segev Y,Derowe A,et al. Systemic corticosteroids for allergic fungal rhinosinusitis and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osis:a comparative study Otolaryngol[J].Head Neck Surg,2007,136:252 -257.

[9]韩德民,周兵. 鼻内窥镜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05 -206.

猜你喜欢
窦口真菌性上颌
全方位护理干预应用于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中的分析
20例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鼻内镜下球囊扩张窦口成型术
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中种植体位置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探讨各型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表现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肺部真菌性肺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玻璃纤维桩在上颌前磨牙根管治疗后的生物力学影响研究
鼻内镜术后影响上颌窦口引流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