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

2015-08-20 09:13梁彩平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腺肌病肌层月经

梁彩平

河南鄢陵县中心医院 鄢陵 461200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膜腺体和间质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月经量增加、痛经、子宫体积增大的妇科常见疾病[1]。2012 -06—2013 -06 间,我院对8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下保守手术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比较不同方法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自愿原则将8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36.0 ±5.0)岁,痛经时间(4.0 ±2.0)a,月经增多35例。对照组:年龄(34.0 ±6.0)岁,痛经时间(4.5 ±1.5)a,月经增多36例。2 两组患者的年龄、痛经程度、子宫大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完善血常规、凝血四项及肝肾功能等检查。并记录月经量。对照组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采用Seldinger技术在局麻下行股动脉穿刺,置入5F 的cobra 导管。在X 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显示动脉走向,用3F 微导管行超选择行子宫动脉插管,注入栓塞剂,经造影栓塞完全后拔出导管。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保守治疗:全麻,膀胱结石头低臀高位。气腹四孔穿刺,首先宫底注射催产素,之后采用局部病灶切除术。用单极电刀线性切开腺肌瘤凸出处,如果病灶累及子宫浆膜层,则在病灶外缘梭行切开。对弥漫型子宫肌腺病患者,采用子宫中心切除术,在宫底双侧子宫角内1 cm 左右处向子宫峡处楔形切除子宫体部,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2组术后加强宫缩及抗感染治疗,并观察双下肢皮肤颜色和温度变化。

1.3 观察指标 根据疼痛评价量表[2],观察2组患者的疼痛度(1~100 分),活动影响度(0~100 分),活动能力丧失(0~6点)。0 级:疼痛度0 分,活动能力丧失0 点;1 级:疼痛度<50分,活动能力丧失<3 点;2 级:疼痛度≥50 分,活动能力丧失<3点;3 级:任一疼痛度,活动能力丧失3 点或4 点;4 级:任一疼痛度,活动能力丧失为5 点或6 点。评分等级越高,疼痛度越严重。测定血红蛋白指数、月经量、B 超测量子宫体积、血清CA125、FSH、LH、E2 水平等[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 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s)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临床痛经、月经量、子宫体积趋于正常,血清CA125 术后下降明显,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1);对照组术后临床痛经、月经量、子宫体积趋于正常,血清CA125 术后下降下降明显,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组患者的FSH、LH、E2 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腹腔镜下保守手术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手术前后比较(±s)

表1 腹腔镜下保守手术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手术前后比较(±s)

注:* 表示与手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分组 时间 疼痛指数月经量(%) 血红蛋白(g/L)子宫体积(ml) CA125(KU/L) FSH(IU/L) LH(IU/L) E2(μmol/L)观察组 术前 4.3 ±0.2 100.0 ±0.1 73.4 ±4.8 214.4 ±51.8 115.3±33.5 7.5 ±1.43 7.50 ±1.46 88.73 ±25.58术后 0.5 ±0.1* 45.0 ±13.3* 127.0 ±12.4* 81.6 ±28.5* 29.7 ±13.7* 7.46 ±1.20 7.92 ±1.70 95.66 ±30.12 t 值 107.4802 26.1338 25.4949 14.2061 14.9582 0.1355 1.1854 1.1091 P 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8926 0.2395 0.2708对照组 术前 4.3 ±0.3 100.0 ±0.1 77.6 ±4.9 206.4 ±40.1 131 ±44.5 7.95 ±1.50 7.73 ±1.60 90.16 ±22.33术后 0.6 ±0.3* 46.5 ±15.0* 132 ±12.5* 110.0 ±14.1* 37.1 ±12.5* 7.55 ±1.41 8.05 ±1.47 78.12 ±27.9 t 值 55.1563 21.8295 25.6259 15.8312 13.7022 1.2289 0.9315 2.1309 P 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2228 0.3 545 0.0363

3 讨论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的异位生长,内膜基底层侵入子宫肌层,并与周围增生肥大的平滑肌结合在一起而引起子宫弥漫性或局灶性增大的一种良性病变。手术治疗包括保守手术和根治手术,其中保守手术包括腺肌病病灶(腺肌瘤)切除术、子宫内膜及肌层切除术、子宫肌层电凝术、子宫动脉阻断术以及骶前神经切除术和骶骨神经切除术等。对于痛经明显,经量增多,年轻,迫切要求保留子宫,病灶比较局限者,可应用腹腔镜下保守治疗。不仅不同程度缓解各种临床症状,同时对生育功能影响小,但有一定的复发率。但对于弥漫性病变的患者应开腹手术。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也可以作为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方案之一。子宫动脉栓塞术通过在栓塞剂作用子宫肌层,使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和内膜基底层失去供血而缺血缺氧发生坏死,增生的肌细胞和结缔组织也相应发生坏死、溶解、吸收,使肌层病灶缩小甚至消失。并减少异位内膜合成雌激素。从而消除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原因,使痛经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但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手术过程中的放射线是否影响卵巢功能还有待研究。

本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月经量明显降低,痛经指数下降明显,子宫体积明显缩小,且血清CA125 相对下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加以个体化选择。

[1]陈春林,祝江红,刘萍,等.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中长期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29(6):434 -437.

[2]李志霞,谢桂芳,田雪红,等. 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治疗现状及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3):3 869 -3 871.

[3]艾志刚.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145 -147.

猜你喜欢
腺肌病肌层月经
月经越来越少,是衰老了吗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猕猴子宫腺肌病动物模型建立初探
月经量变少了,怎样可以多起来
中成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TURBT治疗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分析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对比观察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10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