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点线面体双循环三段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

2015-09-18 08:43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工商学院浙江杭州311402
商业会计 2015年11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实训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工商学院 浙江杭州 311402)

从国内会计人才供求市场来看,用人单位非常喜欢那些具备一定实践经验、能够合理运用税务法规、财务技术、会计准则与制度的应用型、技能型的会计专业人才。而现有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很难直接满足用人单位的会计工作需要,会计专业毕业生总会因没有相关工作经验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为解决这个矛盾,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进行多年,但实际效果并不太理想,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说,虽然专业技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但依然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无法实现从毕业到就业的“零过渡”。可见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的质量依然得不到社会的高度认可。高职院校加快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充分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乃是当务之急。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整体优化,一般认为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主要包括课程体系、教学设计、教育方法、教学评价及教学团队等构成要素。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我国的职业教育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可见,高职院校只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市场经济主战场,适时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会计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才能缓解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使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因此,就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建设而言,探讨如何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真正的 “工学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操作技能和综合素养,实现学生从毕业到就业“零过渡”的目标,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是亟待我们深入研究的现实问题。

一、我国会计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的现状及趋势

(一)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量相当大。为降低创业门槛和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投资的活力,从2014年3月起,我国正式推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行认缴登记制。据杭州市工商局统计,2014年3月全市新设各类市场主体10 872户,其中公司制企业5 019户,同比增长80.41%,企业新登记户数呈快速增长势头。据此速度推算,杭州市公司制企业数每年将新增2万户左右,每年至少需要增加2万至4万名会计从业人员。加上其他企业的需求,以及原有会计人员的更新,需求量就更大。可见,市场对会计人才需求量极大,会计专业人才仍然有着良好的就业前景。

(二)中小企业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主体。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人才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调查显示,很多用人单位以往招聘的很多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会计人才需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培训后才能上岗,并且他们的待遇比高职高专人才要高很多。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更青睐于聘用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同时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会计业务量也相对较少,不需要对会计工作进行专门化的细分,因此中小企业需要的是会计知识全面、综合业务能力强、沟通交际能力好、抗压能力突出,且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综合型会计人才。

(三)用人单位重视求职者的实际操作技能。调查显示,企业在招聘会计人才时,非常关注应聘者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对学历方面没有特殊要求,90%的企业选择了高职高专。因此,对会计人才来说,掌握较强的操作技能,并具有较好的职业素养才是成功的关键。目前会计行业处于低端人才不缺、高端人才告急的阶段,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任职条件。因此,几乎所有的企业在招聘会计人才时,都要求应聘者具有1-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工作经验具体到应届毕业生来说,实际上就是实务操作技能,这不仅要求高职学生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功底,而且要有较强的实际业务处理能力,从凭证的填制,到账簿的登记,直至报表的编制等系列工作任务,高职学生都要会独立操作,独立完成。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用人单位会计人才需求的关键

高职教育是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职业岗位群培养专业人才的一种教育。其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本科教育;以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以及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区别于中职教育。就目前而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仍然是高职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我校会计专业推行的 “点线面体双循环三段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正是基于此种背景而进行的改革和实践。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点线面体”是将基于工作过程会计专业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用“点”、“线”、“面”、“体”来描述。会计职业的工作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系列任务”→“单一岗位”→“多个岗位”→“职业”的,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渐转变和深化的过程。会计技能是会计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核心技能。会计职业由许多具体会计岗位构成,比如出纳岗位、稽核岗位、资金核算岗位、往来核算岗位等,而每个单一岗位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工作任务。因此,可将完成单个任务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用“点知识”和“点技能”来表示;每个岗位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工作任务,将“点知识”和“点技能”连接就构成了每个岗位所需要掌握 “线知识”和 “线技能”;将“线”连接起来就构成了能够胜任多个岗位需要掌握的 “面知识”和“面技能”。会计职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不仅是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作为一个职业人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知识和技能,我们用“体知识”和“体技能”来描述(由面连接而成)。

第二,“双循环”是指高职会计人才要完成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训练,使学生掌握用人单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完成“点线面体”知识循环和“点线面体”技能循环的训练。

第三,“三段推进”包括实训室训练(模拟业务训练)阶段、准职业化训练(高仿真业务训练)阶段和职业化训练(真实业务训练)阶段。实训室训练阶段是指“点线”知识和“点线”技能的训练阶段,主要在实训室完成;关于“面体”知识和“面体”技能的训练,由于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需要量少,以及会计信息的保密需要,很难通过顶岗实习等完成,因此在我们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增加了一个准职业化训练阶段。准职业化训练完成之后进入第三个阶段:职业化训练阶段。准职业化训练阶段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仿真实训公司)完成,而职业化阶段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外真实公司)完成。

该模式的核心是力求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强化学生会计业务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和综合职业素养的养成。在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全部内容的整体推进改革过程中,要重点体现和落实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的五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只有统筹兼顾,多方协调,才能使得各种措施都取得成效,逐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体现改革的整体效果,从而达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最终目的。

三、做法和成效:会计专业“点线面体双循环三段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

图1 “点线面体双循环三段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一)从会计职业岗位分析入手构建会计专业的“三基”课程体系。学校实施高级职称培养工程、专业带头人(负责人)培养工程,提升专业带头人(负责人)的能力和素质。会计专业团队新增教授两名,专业带头人两名。在会计专业带头人(负责人)的示范辐射作用下,会计专业团队教师齐心协力完善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调研对象涉及企业、行业、毕业生、同行)的基础上,依据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设置课程,以职业技能课为主干,把用人单位的需求转化为高职的教育导向并体现在课程设计中。为此我们构建了“三基”课程体系,即基于生活过程的素养课程体系,包括形势与政策、沟通与礼仪等;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课程体系,包括出纳实务、企业会计实务等;基于职业发展的拓展课程体系,包括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纳税筹划等,以满足知识循环和技能循环“双循环”训练的需要。在具体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将课程目标的设定由岗位技能训练转向了综合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训练学生单项专业技能的同时,职业判断、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社会交往等会计综合职业素养也得到训练和培养。实施课程负责人制度,建立课程负责团队,课程负责人组织课程团队教师编写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并据此编写配套教材、讲义、教案及相关学习和训练的资料,将课堂教学的目标、过程、方法和考核一体化,同时注重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加强“网上”和“网下”学习的充分结合。通过课程体系相关改革措施的实施,“三基”课程体系满足了学生在社会生活、职业技能和职业发展多方面的需要,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明显增强,从毕业到就业“零过渡”的目标初步实现,用人单位对我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由65%上升至85%以上。“三基”课程体系的实施在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服务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方面也取得较大突破。会计专业毕业生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专转本人数、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人数大幅增加。

(二)从提高专业技能的角度出发完善“三段推进”技能训练体系。针对现有实训室职场环境布置严重不足、准职业化训练阶段和职业化训练阶段的条件还比较欠缺的现状,学校通过改造现有教室和实训室满足模拟业务训练阶段的需要,通过成立校内公司(模拟公司和真实公司)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深度合作)解决高仿真业务和真实业务训练的需要,以此来完善“三段推进”的技能和职业素养训练体系。学校聘请企业会计人员参与教室的改造,设立会计专业专用教室,参与实训室、模拟公司实训环境和实训流程的设计,从制度张贴,到物品、设备的配置等方面尽可能模拟企业财务部门(职场环境),学生在上理实一体化、实训课程时有身临其境之感。实训讲义、资料高度仿真,实训教具来源于实际,均是根据从实际单位取得的真实业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而成,同时配合厦门网中网、北京用友等公司教学实训软件,实训效果十分明显。校内真实公司的成立,以及校外深度合作实训基地的建立和维护是难点,也是重点。学生在校内学习的同时可以到学校公司或校外实训基地实习,边学习边实习,将会计实训与真正的会计职业岗位融为一体。对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是从解决企业“冷”,学校“热”的现象入手。首先让企业化 “冷”为“热”,关键是始终贯彻“以他方需求为中心”的理念,使企业能从与学校的合作中获益,从而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其次要让学生受益,使学生有机会参加实际生产,从而积累工作经验,增加工作经历和经验。通过“三段推进”的教学过程,学生不断地接触模拟、高仿真、真实会计业务材料,渐渐学会处理各种原始凭证,应对各种不同会计事项,在处理会计事项中渐趋得心应手,并逐步树立业务处理和职业判断的思想和习惯。

(三)从有利于职业综合素质培养的角度进行培养方法的创新。在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组织中,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需要,建立以学生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观,以充分实现学生职业素质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大力推行学生参与式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式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为基础,以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为主要方法。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发言、讲解、讨论等环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类型的资源综合应用。通过合理使用课程资源,精心准备教学资源及用具,让课堂变成职场,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我们提倡以能力标准为尺度,强调评价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所具备的能力。因此,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借鉴澳洲TAFE的成功经验,对学生的能力测试采取多种方法,例如观测、口试、现场操作、第三者评价、自评、制作、笔试、录像,等等,同时注重考核结果的有效性、充分性、权威性、一致性等原则,这些方法可多角度多方位反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

(四)打造“双师”型的专业教学团队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有力保障。是否有一支“双师”型的专业教学团队,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能否成功的关键。会计专业团队的绝大数成员是 “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会计实务工作的从业经历,缺乏真正的会计专业实践经验,在指导学生时只能照本宣科,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实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此,学校采取了引进人才、校企深度合作、专兼教师结合、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国内外培训等有效途径来迅速提升会计专业团队的整体实力。学校每年都会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制定培训计划,让每个教师都有参加培训的机会,特别是一线专业教师优先安排接受培训。培训形式灵活多样,有教学研讨会、教学论坛、公司实习以及参加各种省培国培项目等。对于新教师安排指导教师,实施“师徒结对”工程,同时强调上岗前必须接受培训,达到上岗标准后方能上岗执教。对于教学与实际业务工作关系非常密切的专业教师,每年应从事两个月的实际业务工作,以适应新的技术和行业的发展变化。对于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教师必须接受再培训,具体安排在寒暑假中进行,一般为期4-5周。通过落实相关措施,会计专业团队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双师”素质、职业经验、社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当然我们在会计专业团队的建设上,并非要求每位教师全面优秀,而是通过各具特色、专兼职教师的融合形成专业团队的整体优势;实际操作中也并非要求每位教师经历各类教学科研工作,而是通过沟通与交流来共同分享经验与成果,以提高专业团队的整体合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受教育者会计职业技能的培养,综合的职业素养更为重要。因此,在我们所进行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特别强调这样一个结果,即:在会计职业的教育过程中,不能把学生只看作是劳动力而加以简单的职业技能训练,重点还要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职业态度、较高的职业道德,以及诚信、担责、孝敬、感恩等好的品质。要使学生有一个全面和长远的发展,不仅学会了谋生(所谓学会生存),还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能够成为一个好公民。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我校高职会计专业建设在教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条件、师资队伍、考核标准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以上,签约率提高至96%以上,专业对口率也达到了90%左右。“让继续学习的学生有顺畅的上升通道,让选择就业的学生能找到体面的工作”,在我们学校已不是一句空话。但是在目前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着 “校企合作走过场”、“职业教育不职业”、“实践教学浮表面”、“双师教师不双师”等问题。改革无止境,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是否满足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三个职业教育特点为判断标准,进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与创新。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实训
赛教融合下高职大数据专业实训平台自主建设探索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和突破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