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过程 建构人文性数学课堂

2015-10-12 12:38吴桂娟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人文性数学课堂优化

吴桂娟

摘要:多年以来数学教学一直重视其工具性,忽视了数学教学的人文性,已经严重阻碍学生的整体和谐发展。新课程呼唤数学教学的人文性,强调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概念、方法、结论,而是真、善、关的统一体,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优化 人文性 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021-02

多年以来,数学的教学一直在强调工具性与科学性,课堂上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不给学生足够的多感官时间,而是让学生嚼老师嚼过的馍,让学生记老师分析归纳的答案,学生整体和谐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而数学是科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更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数学学科教学只有放在“数学文化”中,以学生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凸显数学学科的人文价值,塑造生命数学,才能让学生在充满人文气息的空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并不断积累,最终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转变理念,夯实“人本”的人文性课堂基础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一些教师对其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对于固守一隅的老师来说,他们凌驾一切,俨然是一切知识的代言人,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在老师的嘴皮子下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种一厢情愿的教学,怎能培养出有个性、有情感的学生呢?只有转变教学理念,真正领会新课程理念,才会真正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

比如“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很多教师都把目光盯在了巩固训练上,在教学后进行了大量的练习,把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定位于让学生获得基本数学指数和技能,期盼孩子们以此来分别两者的不同。而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在目标领域中设置过程性目标,不仅要和学生研究“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产生、碰到问题“怎么办”和“如何解决问题”。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激励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加以观察、分析,主动获得“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区别和联系,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既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体验了成功的情感。

由此可见,新课程的教学更重视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师只有转变教学理念,才能跳出单纯为学而教的思维误区,把人文性教学的眼光投放到学生整个学习历程当中去,把人文性教学的行为渗透到学生学习的每个环节和角落中去。

二、教材整容,组织“人文”的数学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就需对传统教材上的一些脱离现实背景内容进行合理“整容”,成为基于学生生活现实而创造性处理现行教材内容的产物。这样的内容,能有效接轨学生的生活现实、有效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从而引领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如:平均数应用题教学。

教师A:出示应用题。学生尝试计算,并让学生对这种做法进行评价,得出平均数应用题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师B:教师设计一张表格,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内容去填,要求算出调查的数据的平均数,并说说你对计算出来的平均数的看法。

通过调查计算,进行全班交流。

生1:我调查了上周我们学校各班向特困生献爱心的钱数,算出平均每班献爱心535元,最多的班级献了1638元。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生2:我调查了今天体育课中跳绳比赛的个数。我们班平均1分钟跳绳98个,其中张佩1分钟跳了167个,我要向他学习,锻炼好身体。

在案例中,教师A“以本为本”,重视了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忽视了孩子情感需求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B“以人为本”,对教材进行了“整容”,创造性地呈现了学习材料,学生在掌握了知识的同时收获了更多。

三、重视体验,凸显“探究”的人文性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的实施过程,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活动的生命过程,是学生的主动活动。学生需要的不是去复制别人的数学,而是去建构自己的数学。只有这样,“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才有实现的可能。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让全班同学到黑板上写出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然后教师很快地报出一些能被3整除的电话号码,并让学生用计算器验证,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奇怪!怎么老师说出的号码都能被3整除呢?这里面一定有什么奥秘?”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学生心中存在疑问,此时激起了学生强烈的自主探索的欲望。在此教师可提出一些较开发的题目:请同学们想想可利用哪些旧知识、通过哪些途径,自己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通过独立思考、同桌及小组讨论,最后同学们反馈出以下几种情况:①个位是3、6、9的数不一定能被3整除,如13、26、49等。②数字以“一单一双”的形式出现,如3、6、9、12……③都是3的倍数,如15、27、36……④三个数字相同,如111、222、555、666……⑤以3为基准,后面的数依次加3,如3、3+3=6、6+3=9……接着让学生对每一种情况进行验证判断,最后汇总同学们的发言,通过思维的撞击,语言的交流,终于得出每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一定能被3整除。这样学生自己发现规律、特征,印象深、记得牢、用得活。课后,学生还向教师提出了许多问题,如:既然能被2、3、5、整除的数都有特征,那么能被4、6、9……整除的数有哪些特征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四、着眼发展,形成“多元”的人文性教学评价

新课标中指出:“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后的结果与成效,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这种由侧重“定量评价”向侧重“定性评价”的人文化转变,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形成评价形式、过程、手段及主体“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评价功能不仅仅着眼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鉴定,而是把重点放在学生自身的纵向评价上,使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变化、成长和进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应以“育人”而不是以“育才”为教育的出发点,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优化教学过程,构建出人文性的数学课堂。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天性,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的学习态度,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责任编辑 曾卉)

猜你喜欢
人文性数学课堂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