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界的一场饕餮盛宴
——2015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侧记

2015-10-12 08:54
中国出版 2015年19期
关键词:报刊博会期刊

□文|本刊记者 王 媛

期刊界的一场饕餮盛宴
——2015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侧记

□文|本刊记者王媛

江城武汉,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自明清起即曾有“东方芝加哥”“九省之会”的称号,不但是内陆的商业重镇,也吸引着文人墨客的到访,成就了今天这具有着悠久历史的风韵古城。被誉为“期刊界的奥林匹克盛会”的中国期刊交易博览会,自2013年开始花落武汉,今年已是花开三度,9月18~20日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

据刊博会组委会统计,本届刊博会整个展期共有45万人次参观,其中专业观众达4万人次以上;共有45个国家和地区,国内31个省(区、市)、42家中直出版发行和新媒体单位组团参展,展出33000多种期刊和数字化期刊产品。美国数学学会、英国物理学会和《自然》《国家地理》《经济学家》等国际知名学会、知名报刊也前来赴会。刊博会期间现场销售和订货码洋达4.1亿元,共签订、达成交易意向和协议180多项。

挑战与机遇碰撞

本届刊博会的主题为“新常态、新融合、新发展”。2015年恰逢中文期刊诞生200年,9月18日,视频《中文期刊诞生200年》拉开了刊博会的序幕。在波澜壮阔的两个世纪里,中国期刊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中国期刊人的赤子情怀、理想寄托一脉相承。新世纪里,挑战与机遇碰撞,传统与创新交融,全国期刊业肩负时代使命,矢志探求新的发展之路。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在开幕式上表示,一年一度的期刊博览会是我国期刊业成果展示和交流合作的盛会。经过3年努力,刊博会参展单位不断增多,参观读者人数不断增加,交流合作成果不断扩大。刊博会已经成为湖北文化产业的品牌和全国期刊界的名片,成为促进产业发展、推动全民阅读、服务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他介绍道,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国共出版期刊9966种,全年总印数31亿册,年经营总收入212亿元,利润总额27.1亿元。以“百强社科期刊”和“百强科技期刊”为代表,我国期刊以导向为先、以质量为本,加强内容建设,传播力、影响力稳步提升,形成了一批涵盖各门类的品牌名刊。《求是》《半月谈》《读者》《幼儿画报》等13种期刊,平均期印数超过100万册;《细胞研究》《科学通报》《光:科学与应用》等一批科技期刊进入世界一流学术期刊行列。吴尚之认为,我国期刊业正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要努力适应新形势,进一步推动期刊业的发展繁荣。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着力抓好内容建设。高质量、有价值的内容永远是期刊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期刊出版单位要把内容建设放在第一位,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多生产具有重要思想价值、科学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内容和产品。二是着力推动融合发展。要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深入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三是着力加强精品建设。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以“百强报刊”和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为引领,重点扶持一批名刊,重点培育一批大刊,推动集团化建设和优势资源聚集,按照集群发展的方向,打造一批形态多样、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型期刊出版传媒集团。

中国期刊的记忆

融合发展仍要回归内容导向

在刊博会主题论坛——2015中国期刊媒体国际创新发展论坛暨医药卫生新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上,业内人士共同探讨了媒体融合时代期刊业的变革与发展。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在“媒体融合呼唤内容价值的回归”的主题报告上指出,对于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期刊也要顺势而为,不能置身事外,目前传统媒体市场在萎缩,发行量在下降,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传统期刊可以利用体制优势和人才优势,在转型中谋发展。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表示,对传统媒体而言,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物理捆绑,而是有机的化学变化,甚至是一场革命性的“转基因”工程,而其中最大的难点就在于传统体制机制的打破、重组、融合。在谈到与互联网融合的步伐上,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频说,在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期刊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向数字化转型,才能离冬天越来越远。“传统期刊向数字期刊的转型,不是数字媒体融入传统媒体,而是传统媒体融入数字媒体。”他说,两个多月来,在逛报摊时注意到,很多报摊主要靠卖水、饮料来盈利,这意味着中国期刊零售量急剧下滑,期刊前景灰冷暗淡。

互联网冲击下的中国期刊业正在经历一轮大洗牌,科技与市场正是检验期刊优劣的试金石。在这次刊博会上展出的大多数期刊能够把握住时代的步伐,找准时机和契合点,迎来新的发展方向。在现场,记者采访到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主任武宝瑞。他介绍说,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是拥有148种期刊的国内最大的期刊集群,其《复印报刊资料》发行量每年都有5%~6%的稳步上升,效益也在逐年增长。其编辑出版了大量享誉海内外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信息资料,被誉为“中华学术的窗口”“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当与记者谈到传统期刊的未来时,武宝瑞非常有信心。他说:“阅读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尤其学术资料的阅读是深阅读,要求介质是可重复性的,反复的品味和琢磨只有在纸介质上才能实现。另外,中国文人追求一卷在手的阅读感,中国文字与拼音文字不同,兼具形与意的美感,更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感知,因此传统期刊的市场仍然存在且稳定。”同时,他认为有两个方面是转型期的传统期刊必须注意的。一是更加注重内容,期刊的品质要做好做优,做出品牌;二是数字化转型并非是纸刊内容的光盘化,而是应该利用互联网做服务,做延伸,做链接,做纸刊做不了的内容,二者是互为补充的关系。他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说,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投资设立了人大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依托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的优势资源,开辟了“学者在线”和“壹学者”双平台,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及运营理念,为业内学者提供人文社科知识服务,成为至今唯一的“国家学术数字出版平台”,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也成为传统期刊数字化转型的优秀代表。

活动丰富 亮点频现

在3天会展期间,各类专业论坛、评选公布、作者见面会、作品展出等活动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2015中国期刊媒体国际创新发展论坛暨医药卫生新媒体融合发展论坛”“2015国际数字出版高峰论坛”“‘一带一路’国际期刊出版论坛”等16场论坛、研讨会陆续开展,业内专家就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如何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进行探讨,立足融合创新、转型发展,为在挑战与机遇并存中负重前行的中国期刊探求新出路。展会公布了2015年中国“百强报刊”(“百强报纸”“百强社科期刊”“百强科技期刊”)入选名单,《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名报大刊精品荟萃,基本代表了我国报刊业发展的最高水平。由刊博会组委会主办、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协办的“2015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遴选结果公布,《包装工程》《北方园艺》等学术/科技期刊和《21世纪商业评论》《IT经理世界》等大众期刊榜上有名,对目前期刊作为整体以及独立品牌形象在数字领域的影响力现状给予了总结及鼓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公布“2015年中国邮政发行报刊百强排行榜”,《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和《读者》《特别关注》等报刊位居前列。2013年开始的此项评选活动,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为了提升知名邮发品牌报刊的影响力而推出的,综合考虑了报刊的期发量和流转额两个关键指标。2015“中国最美期刊”评选结果揭晓,99种文化品位高尚、艺术格调高雅、期刊整体设计艺术效果和制作工艺与技术和谐统一的期刊获此殊荣。《半月谈》《三联生活周刊》《西藏人文地理》等入选,入选的还有不少文学类期刊,如《人民文学》《当代》等,也有学术类期刊如《水稻科学》(英文版)、《文史天地》《应用数学和力学》(英文版)等。

今年全新亮相的韩国展区是刊博会首设的主宾国。此次展会上,韩国共带来了650种在韩国最具代表性的期刊参展,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与我国的业界同行进行切磋、沟通。中国军事期刊馆、青少年期刊馆、中央国家机关期刊荟萃馆都是本届刊博会新推出的主题馆展区。《军事故事会》的主编丁晓平告诉记者,由于行业原因,军事读物与老百姓见面的机会很少,此次刊博会上很多读者都对他带来的军事读物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中国出版集团携旗下55种报刊参展,首次打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期刊方阵”概念。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带来了旗下5报11刊和数字产品亮相本届刊博会,希望通过多种方式和形态,全面展示自己的品牌和形象。中国文联所属单位如中国影协、中国美协、中国民协、中国摄协、中国书协所属媒体把艺术期刊上刊登的优秀艺术作品首次在现场进行展示和交易,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艺术品的需求,而且延伸了期刊出版的产业链。展会上,多位艺术家现场挥毫泼墨,让观众亲眼目睹书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了深入贯彻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展示“一带一路”深刻内涵,刊博会组委会特别邀请人民画报社主办的“穿越丝路画报中国”主题摄影展展出,选取了中国摄影家拍摄的古丝绸之路和当今“一带一路”上具有地域特点的文化遗址、重要文物、交通要塞、民俗民生、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等相关图片60余幅,以及来自《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等中国画报协会成员媒体关于“一带一路”的画报专题报道40余幅,旨在开启寻访古丝绸之路古老文明的历史变迁之门,架设东西方文明交融互鉴、和平发展的新通途,让观众跟随摄影师的镜头探寻“一带一路”的视觉文化之旅。

抱团发展是新趋势

在全国出版社、报社走集团化、规模化发展道路的背景下,期刊也意识到只有抱团取暖、资源共享,才能进行有效的内部整合,提高竞争力,打造纵深产业链,弱化自己的缺点,凸显自身优势。在本届刊博会上,作为刊博会重量级活动,由中国出版集团倡议发起的全国出版集团(社)报刊联盟宣布正式成立,并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中国出版集团、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为联盟第一届轮值主席单位,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出版集团等首批理事单位超过100家。中宣部出版局巡视员刘建生认为,“联盟的成立是网络时代中国出版业深度开掘长足发展的必然选择”。他十分看好这种互联网大背景下的聚合整合,认为联盟的发展将为出版集团(社)办报刊开辟一个合作共赢的新天地,创造新机遇。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建议,联盟要更多关注社办报刊在体制机制上的改革和调整。社办报刊资源丰富,有一定优势,要让这些优势发挥作用,在联盟内实现资源共享。据悉,全国出版集团(社)报刊联盟将充分发挥信息沟通共享、资源整合协作、业务探讨培训、市场营销联手、人才升级培养、对外联合维权等作用,促进报刊传媒产业健康发展。同时,联盟将联合会员单位,积极参与“全民阅读报刊行”活动,在“互联网+”和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全力巩固报刊优质内容的优势地位,为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长江奔流,汉水迂回,曾经依靠水路而崛起的内陆国际商埠武汉,在水陆空交通便利的今天依然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武汉城里旧式里份和现代建筑的辉映成趣,正如互联网转型的今天纸质期刊与数字化的争夺与转换。与中国命运共同成长的中国期刊,也将迎来新的梦想和航向!

猜你喜欢
报刊博会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聚焦“丝博会”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百强报刊
期刊问答
阅读之美 摄于第29届书博会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2016CFB餐博会精彩瞬间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