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尝试教学法”在数学新授课中的创新与应用

2015-10-12 20:14冯继红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数轴自学

冯继红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074-01

尝试教学法简单的说,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讲解。具体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出示尝试题

这一步是提出问题。数学知识大多是通过习题的形式出现的,出示的尝试练习题要与课本中的例题相仿,同类型、同结构,这样便于学生能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去解决尝试题。

新课开始,教师在宣布课题时,一定要明确提出,这堂课学的是什么内容,要求是什么,然后再出示尝试题。尝试题出示后,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第二步:自学课本

出示尝试题后,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同时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例题就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阅读课本时,教师可预先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作指导。由于尝试题与课本例题相仿,学生通过一定的训练是能够看懂的。同时通过看例题举一反三,学会尝试题的解决方法。

这种带着问题自习课本,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效果好。因为自学课本后,要立即解决教师提出的尝试题,自学课本的效果当时就能看的见,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自学课本例题,大部分学生对于解答尝试题有了办法,都跃跃欲试,进而进入第三步。

第三步:尝试练习

既然学生已经跃跃欲试,教师就顺水推舟让他们试一试。一般让上、中、下三种程度的学生进行扮演,其他同学同时在草稿纸上练习。练习时,教师要巡回视察,及时了解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学生练习时,还可以继续看课本的例题,一边看,一边做。

第四步:学生讨论

尝试练习后,可能是一部分学生做对了,一部分学生做错了。教师根据学生板演的情况,引导学生评讲讨论,谁做对了,谁做错了。板演的学生可以讲一讲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对不同看法可以进行讨论。讨论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学生尝试练、尝试讲后,迫切需要知道自己是否做对,是否讲对,这时听教师的讲解已成为他们一种迫切的要求。

第五步:教师讲解

学生会做题目,并不等于掌握知识,还必须懂道理,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要进行系统的讲解。这里的讲解与过去的旧方法不同,不要什么都从头讲,因为学生的起点不一样。由于学生已经自学了课本,并且做了尝试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教材关键地方重点讲解。

以上五步是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步骤。尝试教学法基本实质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是由教师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了,再由学生练习。而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尝试练习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和教材中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在现代教学条件下,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条件,可使学生的尝试活动能够取得成功。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做的更多的事就是思考如何让学生愿意去尝试、怎么做能让他们能够将尝试进行下去。举例说明如下:

案例:不等式解集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具体问题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意义,理解不等式的解、不等式解集、解不等式概念含义,能够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这部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得不等式的解集与数轴上的点之间的关系,体验到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对于这样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可以了解大部分内容,但是数形结合是学生的一个难点。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在这方面进行把关。因此,本节课内容学生可以进行尝试学习,但是教师要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去尝试学习。

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尝试学习之前,提出如下一些问题:①当x的值分别取-1、0、3.5、5、-3.2时,不等式x-3>.能够成立吗?②不等式的解的个数是唯一的吗?③不等式的解和不等式的解集是一个概念吗?④解不等式定义是什么?⑤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表示不等式的解集?⑥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空心圈和实心点有什么区别?

学生带着这样几个问题去尝试学习,尝试学习的方向有了,不是无目的的乱自学,这样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对于巡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学生先行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后教师再总结。

(责任编辑 曾卉)

猜你喜欢
尝试教学法数轴自学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数轴的作用
巧用数轴定解集
“咬住”解集,“握紧”数轴,“破解”参数
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