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快乐有效的课堂教学

2015-10-12 00:58蒲慧荣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欧阳修语文课堂教学

蒲慧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107-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这预示着语文课堂一改过去满堂灌的形式,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有效课堂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追求。有效的课堂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开拓学生思维,使他们感到学习的快乐,并体验成就感,从而提高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时间内最完美地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我认为,我们平时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就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那么如何打造初中语文有效课堂呢?

一、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教授巴甫诺奥曾写过《快乐学习法》一书,他在书中赋予快乐学习以更广义的解释,他认为:快乐学习是一种享受,学到新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读书、上课、完成作业、与同学交往、向老师提问等,都是很有趣的学习。而我们现在的很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每天坐在教室里被动地学习,少有快乐可言,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我们又怎敢奢望他们能够高效学习?所以打造高效课堂的首要前提是让学生爱学语文,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尝试:

1.课前演讲激情趣。知识的掌握,说到底需要学生自己的体验和实践。只有当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才有脱胎换骨的变化。课前三分钟的演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空间和展示的平台。为了演讲成功,获得大家的肯定,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准备。他们精心地去搜集材料、组织材料、反复练习。由于演讲内容新颖,学生们爱讲、爱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就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了,口语表达的能力也就逐步增强。

2.多样导入引兴趣。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它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如学习《观舞记》导入利用多媒体播放优美的印度舞视频,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学习《三峡》一课,导入时课件出示有关三峡风光的短片,让学生初步感知三峡的神奇和美丽,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苏州园林》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生在世,不去苏杭游览实为一大憾事。同学们,今天,咱们就带上自己的好心情去“如在图画中”的苏州园林走一遭,欣赏一番她的“庐山真面目”。于是,同学们兴致盎然地进入了这一课的学习之中。

3.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好”是掌握知识的重要前提。那么,使学生产生“好”这种兴趣的动因是什么呢?心理学告诉我们:幽默恰是有效的诱发这种学习动因的重要的要素之一。兴趣激发出来,教学效果便会相应的增强。初中语文教材收录了许多传唱千古的诗词美文,为了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古典文化的兴趣,可通过介绍文学家的一些趣闻轶事。如在学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先讲这样一个典故:一日,欧阳修出游,碰上一位自命不凡的“大诗人”李黑,李黑见到路边有一棵树,诗兴大发,吟道:“路边一棵树,两个大丫杈。”一时没了下文。欧阳修听后,便续了两句:“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李黑一听连连叫好。一会儿又看到河边跑来一群鹅,又诗兴大发,吟道:“远处一群鹅,扑通跳下河。”欧阳修听了一笑,见他又没了下文,不由随口吟道:“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李黑听后大喜:“两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欧阳修听了,不等他苦思,忙接上两句:“修(羞)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羞)。”这样一调动学生的情绪和课堂的气氛,学生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怀着对古典文学浓郁的兴趣去学习了。

二、寓教于乐,调动学生情绪

圣人孔子曾根据自己的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寓教于乐”的教法。当代有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在学生入校开始就要求学生写日记,并规定题目为《学习是一种乐趣》,这种日记学生要从之一写到之九十九。其目的无疑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自然而然地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之能够保持下去。多年的事实证明魏书生取得了成功,其辉煌的教学成果全国瞩目。上海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则与此稍有不同,她上课总是满面春风充满激情,使学生如沐春风,既学到知识又乐趣无穷,这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她的教学效果也是举国公认的。这些事实再次证明,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发挥他们的巨大的潜能、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小辩论、分角色朗读、竞背比赛等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把学生的口、眼、耳、脑等多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让思维也运转起来,让个性得到自由的张扬。

三、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

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我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学“语文”、用“语文”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瞧!同学们几个人一组在那里说着、写着、辩论着、微笑着,老师在其中徘徊着、指导着、点拨着。这难道不是和谐、宽松、有效的语文课堂的剪影吗?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实践中,我要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实用的语文教学方法,并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让师生共同沐浴在人文关怀的灿烂阳光下,让孩子们绽放的笑靥成为课堂上永不衰败的花朵,也让鼓励的掌声伴随孩子们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 全玲)

猜你喜欢
欧阳修语文课堂教学
让我受益匪浅的一本书
画眉鸟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欧阳修快马追字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