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绍祖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痹证临床举隅

2015-12-09 20:18任彩虹路绍祖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5期
关键词:痹证筋骨脏腑

任彩虹,杨 丹,路绍祖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路绍祖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痹证临床举隅

任彩虹,杨 丹*,路绍祖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路绍祖为全国第二批中医药名老中医,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痹证效果明显,强调中医辨证施治,标本兼治,根据主症选穴,多选与身体疾病部位相应穴位或阳性反应点。对路绍祖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痹证临床病案进行简单阐述,以供临床参考。

路绍祖医案;针刺;耳穴贴压;痹症

路绍祖(1936-),男,教授,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师承工作导师,原贵阳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主任,路老行医50余年,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学术造诣深厚,在临床诊治中重视采用中医整体观念进行辨证论治,擅长应用针灸多种方法治疗各科疾病,疗效显著。笔者有幸于2014年参加贵州省名老中医工作室跟师学习,师从路绍祖先生。在跟师学习过程中,笔者观察到路老运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痹证颇有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基本机制

痹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由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经络,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痹证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常伴有活动障碍,从其临床特征来看,痹证大体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疾患,主要包括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病、软组织炎等疾病。

路老认为人体脏腑器官、皮脉肉筋骨与四肢百骸通过经络联络成一体,从而达到沟通内外、运行气血的状态。在生理方面,皮脉肉筋骨支撑护卫着脏腑器官,皮脉肉筋骨也依赖于脏腑化生气血津液的濡养;在病理方面,皮脉肉筋骨的病变可内传至其相应脏腑,而脏腑疾患亦反映皮脉肉筋骨的特定部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同时,在疾病传变过程中,留驻于皮脉肉筋骨的病变可内应于相应脏腑,如筋之病可内应于肝、骨之病可内应于肾等。此外,“有诸内必形诸外”,脏腑本身的病变,也必然不同程度地显现于相应的皮脉肉筋骨特定部位。《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白”,病机多为肝肾阴虚和阳明脉虚。《诸病源候论风湿痹候》强调本病是由于体虚感邪所致,“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故治多以滋养肝肾,补益气血,辅以疏通经络。该病的发生多为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多与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或虚损以致筋骨失养、督脉空虚、感受外邪、动作失度等因素有关。因此痹证为多经发生疼痛,针刺取穴方法常采取多经取穴法。故针刺多以督脉、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为主,再结合耳穴贴压疗法,刺激与机体疼痛部位对应的阳性反应点,同时调理脏腑气血阴阳。

2 病案举隅

病案一:胡某,女,52岁,双膝关节伴右肩关节疼痛8年余,伴耳鸣2月,于2014年4月13日就诊。查:双膝关节无红肿,右肩关节无活动受限,皮温正常,睡眠欠佳,多梦易醒,喉干舌暗红、苔黄、脉数;患者既往未予重视,未曾就诊治疗。辨证:由于患者为绝经后妇女,阳明脉虚,肝血虚少,不能濡养筋骨,血不舍魂,故多梦易醒,肾中精气渐亏,耳失所养,为肝肾虚损致使局部经络气血不利而发病;诊断为肝肾两虚型,治宜补益肝肾、疏经通络。针刺取穴:右侧外关、神门、双侧犊鼻、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留针30min,隔日1次,6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耳穴贴压:膝、肩、肝、肾、皮质下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嘱患者回家后每天按压4~5次,隔日1次,6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肩部拔罐:留罐10min,隔日1次,6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经治疗后好转,双膝关节疼痛较前减轻,右肩关节未诉疼痛。随诊3月,疼痛未复发。

病案二:杨某,女,40岁,行政职员,因过度劳累至颈部疼痛、双上肢疼痛10天,于2014年6月10日就诊。查:头胀痛,睡眠差,舌红、苔黄、脉数。辨证:患者40岁,患者因过度劳累和长期伏案等,致气血不畅,加之肝血亏虚,血不养筋,为肝肾虚损致使局部经络气血不利而发病;诊断为肝肾两虚型,治宜补肝益肾、疏经通络。针刺取穴:双侧合谷、外关、曲池、风池、臂臑、太溪、三阴交、颈夹脊,留针30min,隔日1次,6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耳穴贴压:颈椎、指、肩、颞、枕、神门、皮质下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嘱患者回家后继续按压,每日4~5次,隔日1次,6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经治疗1个疗程即疼痛感减轻,睡眠改善,3个疗程后疼未诉疼痛。随诊3月,疼痛未复发。

病案三:张某,女, 52岁,颈部强痛,伴双上肢麻木9个月,复发加重1周,于2014年4月14日就诊。查:颈椎活动受限,压顶试验(+)、劲椎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神经根挤压试验(+)、颈牵引试验(+);软组织检查:斜方肌上部有增厚、条索样病灶,压痛;舌质红、苔黄、脉数。辨证:患者为绝经后妇女,肝血虚少,不能濡养筋骨,肾中精气渐亏,为肝肾虚损致使局部经络气血不利而发病;诊断为肝肾两虚型,治宜补益肝肾、疏经通络。针刺取穴:双侧颈夹脊、天柱、外关、昆仑,留针30min,隔日1次,6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耳穴贴压:颈椎、肝、肾、肩、肘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4~5次,隔日1次,6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经治疗1个疗程疼痛感即减轻,3个疗程后双上肢麻木情况减轻。随诊3月,疼痛未复发。

3 结语

针刺治疗痹证疗效较好,旨在疏通局部经络气血,结合耳穴贴压疗法,较单纯针刺疗效更显著。耳穴贴压是一种简易刺激方法,可起到持续刺激的作用,对于脏腑失调类型病症更为适合。当内脏或肢体患病时,耳穴会出现各种阳性反应,根据病情反应可诊断疾病,刺激耳穴治疗疾病。近年来,研究[1]表明:内脏患病后,相应耳穴在组织学层次产生改变,还可引起耳穴的组织化学改变;耳穴着色部位的新陈代谢不同于周围皮肤及无关耳穴;耳穴着色部位组织为酸性;耳穴着色部位的磷酸醋键水解,磷酸基出现转移;耳穴着色部位的细胞内维持着一定磷酸浓度,经膜吸收和转运处于旺盛状态;过氧化物酶的存在,说明耳穴具有杀菌解毒抗病毒作用以及抗变态反应作用。

路老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痹证,强调辨证取穴,根据主症取穴,尤其强调脏腑调理,同时在预防疾病过程中良好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

[1] 管遵信,李惠芳.论耳穴诊治疾病的原理[J].甘肃中医,1994,4(7) :5-7。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4-11-2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路绍祖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任彩虹(1986—),女,贵阳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针药并用防治神经系统疾病。

杨丹 (1966—), 女, 贵阳中医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心脑血管疾病。E-mail:Yangdan_xxt@163.com

R246

A

1673-2197(2015)05-0057-01

10.11954/ytctyy.201505026

猜你喜欢
痹证筋骨脏腑
芒种
筋骨 道德 温度
论筋性脏腑病❋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文贵有“筋骨”
祛邪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痹证92例
仲景痹证药对略谈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
中医脏腑与西医内脏之比较分析
舒筋立安汤内服并外敷治疗痹证1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