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制医学生神经病学临床见习效果分析

2015-12-17 07:29刘广志刘扬何洋姜红高旭光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神经病医学教育医学生

刘广志,刘扬,何洋,姜红,高旭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100044)

八年制医学生神经病学临床见习效果分析

刘广志,刘扬,何洋,姜红,高旭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100044)

目的了解八年制医学生神经病学临床见习效果,以提高教学质量。方法以正在见习的39名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神经病学临床见习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见习,学生对神经病学的畏难程度显著下降(P<0.05);见习内容中,学生满意项分别为带教教师的教学态度、查体指导、查房带教、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不满意项依次为英文教学、专业外语使用和病种齐全程度。结论八年制医学生对神经病学见习效果较为满意,但仍存在诸多需要改进之处,如可适当增加见习时间,选择理论基础扎实和专业英语水平较高的见习带教教师,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等。

神经病学;见习效果;八年制医学生

神经病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专业性强。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建立在严格的神经解剖基础之上,需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系统性分析推理,判断其病变部位和病变性质,即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往往使医学生产生畏难心理[1]。八年制医学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缩短医学教育时间,培养高学历、高水平的临床医学尖端人才。在我院八年制神经病学教学安排中,除基础理论课外,仅设置21学时的临床见习,没有安排实习。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梳理神经解剖及神经系统查体等内容,建立“定位定性”的临床思路,掌握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特点,提高学习积极性,是神经病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本研究分别于见习前后对八年制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了解神经病学临床见习效果,从而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在我院实习的2009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共39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20人,在其神经内科见习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

1.2 研究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2],自行编写调查问卷,主要针对八年制医学生在神经病学见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问卷内容见表1。

表1 神经病学临床见习效果调查问卷

1.3 统计学方法

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要求学生客观真实作答。见习前后分别发放问卷39份。各题目分数统计结果用x±s表示,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在问卷信度方面,见习满意度共12个条目,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Cronbach’sα)为0.906;职业选择影响因素共16个条目,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Cronbach’sα)为0.830。对于本问卷的效度,采用专家判断法,由一名医学教育学专业副教授和一名神经病学系副教授审核并修订。

2 结果

2.1 问卷回收情况

见习前后分别回收有效问卷36份,其中男16份,女20份,有效回收率92.3%。

2.2 学生对神经病学见习的畏难程度及其相关因素

与见习前比较,学生见习后对神经病学见习的畏难程度明显下降(P<0.05)。在其相关因素中,教学内容分散程度得分见习后明显低于见习前(P<0.05);而教学及训练时间长短、专业基础课与临床实践脱节程度方面见习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学生对神经病学见习的畏难程度及相关因素(±s,分)

表2 学生对神经病学见习的畏难程度及相关因素(±s,分)

注:*与见习前比较P<0.05

学校名称对神经病学见教学及训练课程内容专业基础课与临习的畏难程度时间过短分散程度床实践脱节程度见习前3.9±1.0*3.9±0.9 3.4±1.2*2.9±1.1见习后3.3±1.3*3.8±1.1 2.7±1.5*2.6±1.3

2.3 学生对神经病学各项见习内容的满意度

学生满意项分别为带教教师教学态度、查体指导、查房带教、患者及其家属配合程度,不满意项依次为英文教学、专业外语使用及病种齐全程度,总体评价较为满意(见表3)。

2.4 影响学生未来从事神经病学工作可能性的因素

学生见习前后对未来从事神经病学工作的可能性评分均较低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其相关影响因素中,除“科学探索方面无前途”得分在见习后明显低于见习前(P<0.05)外,其他选项得分见习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4)。

表3 学生对神经病学各项见习内容的满意度[n(%)]

表4 影响学生未来从事神经病学工作的因素(±s,分)

表4 影响学生未来从事神经病学工作的因素(±s,分)

注:*表示与见习前比较P<0.05

影响因素见习前见习后工作条件差2.8±1.2 2.6±1.4*专业训练周期长3.0±1.3 2.7±1.4*待遇低3.0±1.3 2.9±1.4*科学探索方面无前途2.9±1.4 2.2±1.2*家人不理解2.0±1.4 1.8±1.4*科室受到不公正待遇2.8±1.3 2.6±1.4*兴趣不大3.8±1.4 4.0±1.2*不喜欢内科3.1±1.7 2.9±1.5*更喜欢手术科室3.5±1.3 3.2±1.4*已有其他感兴趣科室3.8±1.1 3.6±1.1*担心就业前景2.6±1.7 2.8±1.5*

2.5 促使学生未来从事神经病学工作的相关因素

见习前有12名学生(男6名、女6名)表示出对未来从事神经病学工作的兴趣,促使其选择该职业的相关因素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对专业的兴趣、科学探索有前途、专业教师影响、家人支持以及工作使命感。见习后依然有12名学生(男6名、女6名)对从事该工作有兴趣,见习前后各项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5)。

表5 促使学生选择未来从事神经病学工作的相关因素(±s,分)

表5 促使学生选择未来从事神经病学工作的相关因素(±s,分)

影响因素见习前见习后对专业的兴趣4.3±0.7 4.0±0.6使命感(如我国是脑卒中大国,亟待改善)3.0±0.9 3.3±0.6科学探索有前途3.8±0.8 3.9±0.8专业教师影响3.3±1.4 3.0±1.1家人支持3.1±1.0 3.0±1.2

3 讨论

3.1 见习前后学生对神经病学见习的畏难程度

分析见习前的调查问卷,发现学生普遍对神经病学见习有畏难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是课程比较分散,增加了见习教学难度。由于目前我院神经内科八年制医学生见习教学为小组模式,每组13人,由一位带教教师脱产负责教学,尽量增加每位学生学习、实践的机会。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神经病学概述、基础知识复习串讲、神经系统查体示范及练习、临床典型实际病例学习(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病史的书写及分析)、教学录像学习(包括典型病例的临床特点、体征及辅助检查)、专业英语学习以及腰穿模拟操作演练[3]。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模拟演练及PBL教学法[4,5],以教材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带教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以提高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查阅文献能力[6,7]及对专科研究热点的关注[8]。见习后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神经病学见习的畏难程度明显下降,大多数人认为见习安排较为合理紧凑,便于记忆和理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3.2 学生对神经病学见习效果的评价

在对见习教学各项内容的满意度方面,大多数学生对带教教师的教学态度、查体指导、查房带教和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程度表示满意,表明带教教师综合素质在见习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不满意项则包括英语教学、外语使用和病种齐全程度。尽管在目前的八年制教学中,我院带教教师已加大了双语教学力度[9],但本调查显示学生仍对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见习时间短和病房住院患者有限亦极大地限制了医学生见习,观看教学录像可在一定程度上予以弥补。

3.3 影响学生未来从事神经病学工作的相关因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进入见习阶段的临床医学生而言,其就业倾向主要来源于兴趣,而家人理解、就业前景、工作条件、科室待遇对就业影响较小,这可能与见习学生尚未完全接触临床及无就业压力有关。在本次调查中有1/3的学生(男女各半)表现出日后从事神经病学工作的意愿,促使其未来从事该工作的最主要因素是对本专业的兴趣,其次是科学探索有前途、专业教师影响、家人支持以及使命感。

以上结果表明,我院八年制医学生对目前神经病学见习效果总体上是满意的,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问题,还需我们在教学中进行改革,如可适当增加见习时间,选择理论基础扎实和专业英语水平较高的见习带教教师,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参与科研活动等,以进一步提高神经病学见习效果。

[1]Ridsdale Leone,Massey Roger,Clark Lucy.Preventing neurophobia in medicalstudentsand so future doctors[J].Practical Neurology,2007,7(2):116-123.

[2]徐京杭,雷冬梅,闫丽娜,等.八年制医学生传染病学临床实习教学效果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6):111-114.

[3]苗榕生,陈江天.应用标准化病人及考试强化型教育进行八年制物理诊断学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73-74,104.

[4]汪锡金,干静,叶民,等.神经病学PBL教学模式可行性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13):125-126.

[5]尹又,黄流清,赵忠新.八年制神经病学临床见习中思维模式培养[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2):958-959.

[6]高聪,宋兴旺,林绍鹏,等.利用网络进行神经病学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2):1332-1334.

[7]梁燕玲,许治强,林永强,等.基于网络平台的PBL在神经病等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9):924-927.

[8]谷绍娟,宋治,张如旭,等.神经病学教学中培养科研能力的应用和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9):56-57.

[9]霍阳,高旭光,陈江天.神经病学医学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10):1743-1744.

G424.4

B

1671-1246(2015)01-0102-02

猜你喜欢
神经病医学教育医学生
老年人防跌倒要当心周围神经病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糖尿病人应重视神经病变
越测越开心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