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预防乳癌患者PICC并发症的效果探讨

2015-12-17 07:29任乐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乳癌循证导管

任乐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473000)

循证护理预防乳癌患者PICC并发症的效果探讨

任乐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47300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乳癌患者PICC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将276例行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乳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包括PICC后两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效果、化疗效果。结果循证护理应用于PICC后乳癌患者可延长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循证护理的实施明显提高了护士对PICC风险的认识,有效降低了乳癌患者PICC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升了护士价值,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循证护理;乳癌患者;PICC;并发症

近年来,循证护理已成为护理学的热点研究领域。循证护理,即在循证医学思想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新型临床护理观念,秉承求证、求实、思辩、重成效的护理理念,强调护士将科学的证据与临床经验、操作技能、患者实际需求相结合,获得实证,形成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继而对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具有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血管定位准确、输注刺激性药物安全性高、有效保护患者血管等优点,目前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尤其是肿瘤患者的化疗中。乳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术后一般行6个疗程的辅助化疗。由于术后患者免疫力被严重削弱,长期输注毒副作用强的化疗药物及反复进行浅表静脉穿刺等原因,易引起静脉感染、组织坏死等并发症。PICC为乳癌患者开辟了一条无痛治疗的途径,保障治疗顺利进行。但是,PICC作为一种新型的有创性操作,本身也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影响其留置时间和置管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校一附院肿瘤科治疗的276例接受PICC的乳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以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住院治疗、未实施循证护理的126例乳癌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住院治疗、实施循证护理的150例乳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年龄26~57岁,平均(34.8±6.9)岁;未婚27例,占21.4%,已婚99例,占78.6%。观察组年龄22~61岁,平均(39.2±8.53)岁;未婚19例,占12.7%;已婚131例,占87.3%。纳入标准:(1)自愿接受PICC输液。(2)能与医护人员有效沟通,并自愿参加本研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或其家属拒绝使用PICC输液。(2)精神疾病,无完全行为能力。(3)意识障碍或存在言语交流障碍,无法与医护人员有效沟通。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婚姻状况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对照组方法

两组患者置管材料均选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4Fr三向瓣膜PICC导管,固定敷料选用3M无菌透明敷贴。对照组采取常规置管术后护理方法,包括常规置管,记录穿刺长度、过程及时间,观察局部静脉走向,定期更换敷贴和输液接头,每次输液前后冲管和封管等。

1.3 观察组方法

实施循证护理。包括3个阶段: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应用。

1.3.1 循证问题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把握及管理研究过程;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高年资护师和本科以上学历的护士为组员,接受循证护理知识培训,掌握循证护理的有效方法。利用网络检索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际及患者需求提出PICC后需解决的循证问题,包括导管堵塞、穿刺部位渗血、机械性静脉炎。

1.3.2 循证支持根据循证问题,通过中国医院数据库系统查阅检索PICC并发症的相关信息,寻找来源于研究领域的实证。分析获取信息的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并与护理专业技能、临床经验相结合,集体讨论筛选出对本组病例有价值的证据,制定护理方案。

1.3.3 循证应用(1)导管堵塞。延长导管保留时间的关键是预防导管堵塞,而保持输液通畅,是预防导管堵塞的重要前提。导管堵塞通常与药物沉积、血液反流、封管方法不正确有关。置管前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禁止置管期间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局部肢体受压、肢体下垂等;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掌握正确的封管液浓度及正压封管技术。李俊英[1]认为正确的封管方法为:每次输液后抽吸6~8m l125 u/m l的肝素液,慢速推注,边推注边退针,以减少对血管的冲击。输注脂肪乳、化疗药及血液制品时,因其具有较高渗透压,输注前后用生理盐水20m l脉冲式冲管,冲管时注意转动导管的外露部分,将沉积在导管下面的药物冲走,防止血栓形成。封管后,若置管肢体受压过久,可追加封管一次,防止血液反流堵塞导管。血液反流堵塞导管时,先用15ml生理盐水冲洗导管,若不能回抽则行溶栓处理,将尿激酶5 000 u加生理盐水0.5m l溶解,回抽导管内空气,使其呈负压后注入导管,3min后抽回血,直至导管通畅。适当变换体位,检查体位改变是否影响输液通畅。不能用肝素封管的患者,建议用生理盐水每6 h冲管一次。

(2)穿刺部位渗血。原因为穿刺时直刺血管,穿刺后压迫方法错误,压迫时间短,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及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等。穿刺前护士应认真评估患者资料,如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等。PICC穿刺点选择在血管下方3~4 cm处,穿刺时针尖进入皮下后前行5mm左右再刺入血管,依靠皮肤组织收缩有效减少穿刺点渗血。缩小压迫面积,穿刺成功后局部压迫止血15~20min,以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置管后24 h内冷敷1~2次,24 h后热敷一次,必要时涂抹静脉炎膏或进行理疗促进血肿吸收。凝血功能异常者暂不插管,活动受限者选择健侧肢穿刺,加强宣教,防止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引起渗血。

(3)机械性静脉炎。置管后静脉管腔相对变窄、血流缓慢、导管形成异物刺激、反应性收缩痉挛等,易造成穿刺点以上沿静脉走向皮肤红肿、疼痛及上肢水肿,进而出现静脉炎。安排技术熟练的护士操作,选用粗大、回流通畅的静脉进行穿刺,贵要静脉最佳,其次是肘正中静脉;导管型号与患者血管粗细合适,置管时动作缓慢轻柔,均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送管困难时,严禁强行送入,可用尿激酶对导管溶栓后再进行冲洗,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机械性损伤。输注前后用生理盐水定时冲管。PICC导管定期更换,每24 h换药一次,7 d更换一次肝素帽接头,导管留置时间不超过15 d。

(4)其他循证应用。患者置管后尽量侧卧,并抬高肢体60°,导管接头“S”形固定在前臂侧面,保持导管通畅。嘱患者放松,防止血管收缩或痉挛导致送管困难。置管后如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可用红外线照射或50%硫酸镁湿敷,防止肢体肿胀。换药前,观察导管刻度是否与记录符合,敷料揭取时自上向下撕,导管外留部分“U”形固定,防止导管脱出。因导管置入时间长、患者情绪紧张等导致血管痉挛拔管困难时,先沿导管走向按摩局部血管,毛巾湿热敷15min,再注入温热生理盐水至导管内,10 min后拔管。护士应主动关心患者,交待注意事项,特别是需多次带管出院的患者,掌握PICC导管相关护理知识格外重要。如洗浴时用多层保鲜膜包裹局部敷料,出现敷料潮湿、针眼周围红肿、渗液等情况立即更换。

1.4 评价指标及统计学方法

评价指标包括PICC后两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效果、化疗效果。其中化疗效果评价采用实体瘤客观评价标准,即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2];患者PICC后两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由责任护士观察并记录;护理效果采用本科室自行设计的“临床护理评价量表”,从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满意度(护理技能、护理管理、工作效率、服务态度及仪表着装)等方面进行调查,由患者本人于出院时填写。每个问题的分值为1~4分,依次为4分:非常满意;3分:基本满意;2分:一般;1分:不满意;总分20~24分为满意,<20分为差评或不满意。将上述资料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PICC后两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l两组PICC后两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实施循证护理后,观察组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两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及基础护理合格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两组化疗效果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化疗效果比较[n(%)]

比较两组化疗效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为65.3%,进展率为3.3%,总体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循证护理以客观依据为主、临床护理经验为基础,强调临床研究和实践有机结合,避免了护理工作的主观性及盲目性,保障临床护理有证可循、有据可依。乳癌患者术后静脉穿刺常在健侧上肢进行,化疗疗程长加之药物刺激性强,穿刺静脉受限,增加了药物外渗、穿刺困难等隐患,PICC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但作为一种有创性操作和外来血管异物,PICC也不可避免会导致一些并发症,不仅缩短其置管时间,而且存在继发性感染等不安全因素[3]。因此,在乳癌患者PICC过程中开展循证护理势在必行。本次研究证明,循证护理的实施明显提高了护士对PICC风险的认识,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明显降低了乳癌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了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升护士价值,达到双赢,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1]李俊英.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的护理现状[J].华西医学,2005,20(2):385-386.

[2]王卫红,蒋冬梅.循证护理在我国临床实践中应用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9):1420.

[3]崔丽君,魏雪梅,杨立倩,等.对浅静脉留置针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比较[J].卫生职业教育,2007,26(5):120.

R737.9

B

1671-1246(2015)01-0149-02

猜你喜欢
乳癌循证导管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易致乳癌吗?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导管人生
警惕男性乳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