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技巧的探究

2015-12-23 09:30周陪源
魅力中国 2015年19期
关键词:提问技巧教学效果语文教学

周陪源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

关键词:语文教学 提问技巧 教学效果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的而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艺术。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始终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思維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都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精巧设问,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愉悦呢?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量衡。下面谈谈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有效做法:

一、设疑新颖,激发情趣

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课堂提问,问题涉及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能到激发情趣,切忌问题提出平平淡淡,老调重弹。例如:在讲《苏州园林》时,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游苏杭,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美在山水,苏州美在园林,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呢?它美在何处呢?下面同学们园读《苏州园林》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设疑导入,即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上海的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准?”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

三、提问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小桔灯> -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可以这样问:“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继续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的“曲问”,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处“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所以说,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因此,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四、提问要把握好深度和梯度,化难为易。

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因此,教师就要把握好“度”,善于在“度”的多层次中选择最佳切入点。

首先要有一定的“深度”,“深度”指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档次,要上层面,要有一种感性基础上的理性厚重,应该是思维的升华,思想的深刻。注意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置问题,其问题要有新意,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自由发挥的空间,有一定的思考价值的问题。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可采用变序教学法,直奔课文的第二部分一一擦火柴的幻觉。提出“小女孩擦了五次火柴,都看到了什么?“小女孩看到的是真的吗?”那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觉呢?学习第三段理解“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是真的吗?“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从文章的结尾中,你能体会出作者饱含着什么样的情感?这样激起学生对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同情,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在学生领悟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后,紧接发问:“假如小女孩已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合理想象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再一次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使课堂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其次,有一定的梯度。“梯度”指问题的设计要有坡度。要步步相因,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要遵循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一步一个台阶地把问题引向深入,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也跟着“爬坡”。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使教学达至高境界。

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有些还对学生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教育。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使学生始终感觉到知识的“活水”源源不断。

猜你喜欢
提问技巧教学效果语文教学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新闻记者采访的提问艺术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