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敷料在整形修复中的优势

2016-02-03 13:39朱东平顾珊菱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18期
关键词:换药无菌功能性

刘 岩 朱东平 顾珊菱 林 红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创伤骨科,吉林 长春 130021)



功能性敷料在整形修复中的优势

刘岩朱东平1顾珊菱林红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创伤骨科,吉林长春130021)

目的探讨功能性敷料与常规换药在临床整形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形修复术后患者200例,男110例,女90例,年龄18~70岁,选取年龄50~70岁的患者100例,使用功能性敷料为实验组,其余年龄18~49岁的患者100例给予常规换药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在使用过程中针对缓解上呼吸道局部炎症,防止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缩小溃疡面积,减轻疼痛等方面的疗效,比较分析功能性敷料在整形修复患者术后换药中的优势。结果实验组在临床需要的各种情况下,无1例出现疼痛、切口渗出及感染等并发症,在缓解患者上呼吸道局部炎症、促进伤口愈合时间方面优势明显。结论功能性敷料对于缓解上呼吸道的局部炎症、缩小溃疡面积、减轻疼痛、抑菌护创、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效果明显,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功能性敷料;换药;溃疡;疼痛

换药又称更换敷料,是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消除妨碍伤口愈合的因素,促进伤口愈合的一项重要操作技术〔1〕。常规换药疗程较长,程序繁琐,疗效不够肯定,愈后病灶易形成瘢痕,因此临床上需要一种使用方便、安全性高、疗程短、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及配套制剂〔2〕。功能性敷料是一种皮肤伤口清洁的液体敷料,作用是让液体经过冲洗伤口从而清除异物如灰尘和碎屑。功能性敷料通过富有弹性、张力、半透气性的胶膜封闭创面,在敷料与创面间营造一个防水、低氧、微酸的湿润环境,抑制创面的细菌生长,促进纤维细胞的合成及刺激血管增生,从而达到不产生结痂,减轻伤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迅速修复真皮的目的,符合现代创伤湿式疗法的原则〔3〕。

1临床资料

1.1对象选取我科2015年1~6月诊治的患者200例,均按临床需要进行术后换药;年龄50~70岁的患者100例使用功能性敷料为实验组,其中颌面部多发骨折35例,面部软组织缺损41例,面部贯通伤24例;其余年龄18~49岁的患者100例给予常规换药为对照组,其中颌面部多发骨折43例,面部软组织缺损31例,面部贯通伤26例。

1.2方法(1)常规换药:对照组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为术后患者进行常规换药,用无菌棉球蘸取聚维酮碘溶液,干湿适宜,先上后下,由内向外擦拭切口,然后用无菌棉球蘸取75%乙醇皮肤消毒液擦拭,外敷无菌纱布或敷贴。(2)实验组根据不同的创伤原因及受伤部位的解剖生理特点,对创面情况进行评估,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采取不同的换药治疗方式:①非接触式喷涂法,将液体敷料直接喷于创面,2~3次/d。②局部浸润法,对于颜面部多发伤及复合伤术后的患者,可以将溶液倒入专用无菌容器中,将创面浸入溶液中,隔日一次,15 min/次。③将浸透液体敷料溶液的无菌纱布、脱脂棉覆盖在创面上。④冲洗法,对于损伤形成腔道的患者,可以用液体敷料配合引流管进行腔内冲洗。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疼痛、缩小溃疡面、缓解上呼吸道局部炎症、去除口腔异味的效果。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软件行χ2检验。

2 结 果

实验组采用的功能性敷料在临床需要的各种情况下对组织有直接的表面作用,不产生全身性效应,有效地控制了上呼吸道的局部炎症,缩小了溃疡面,对减轻疼痛、保护新生上皮组织效果显著。术后切口无感染、血肿、皮瓣坏死,伤口和创面均愈合良好,具有明显的抑菌护创、预防感染、防粘连、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无1例出现皮肤致敏反应,无皮肤刺激反应。对照组在缩小溃疡面、减轻疼痛方面无明显效果。

3 讨 论

功能性液体敷料的主要成分构成是次氯酸、次氯酸钠、氯化钠、纯水,有效氯含量为(0.006 7±0.001)%,pH值为6.2~7.8(在25℃±1℃时),对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效果显著。颜面部受到创伤的患者,由于创伤及疼痛,进食、饮水减少,口腔唾液分泌减少,自我清洁口腔的能力下降,破坏了口腔内环境,为细菌在口腔内迅速繁殖创造了条件,使口腔成为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液体敷料可以杀灭吲哚、硫氢基及胺类等引起口臭的病原微生物,有效地缓解了鼻、咽、喉、上呼吸道的局部炎症,缩小溃疡面,减轻咳嗽及黏膜充血症状。术后对患者口腔黏膜受损程度进行评估,结合主观和客观的检测指标,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单一或联合换药治疗,最大限度地发挥功能性液体敷料在临床整形修复术后的辅助作用,可有效地促进口腔黏膜溃疡的愈合,减少由此引起的临床并发症,使治疗达到预期效果。

颜面部小血管和神经丰富,受伤部位易出血,对疼痛敏感度高,患者由于疼痛导致不能正常进食,从而加重了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并影响其治疗的依从性,这种消极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可导致疼痛阈值的降低。传统换药治疗,由于创面渗出,纱布易和创面、组织粘连,换药时,患者感觉疼痛明显,还会出现撕脱新生上皮组织、创面出血等情况〔4〕。功能性液体敷料可以直接喷于不适部位,对组织有直接的表面性作用,可以减少创面水分蒸发〔5〕,保持创面湿润,减轻不利因素对创面的刺激,可以有效地抑菌护创,保护神经末梢,减轻出血和疼痛。

综上所述,功能性敷料不仅对缓解上呼吸道局部炎症、缩小溃疡面、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效果显著,同时对二度烧烫伤、压力性溃疡、外伤创口的清创冲洗、控制感染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它能够有效地避免传统换药对颜面部皮肤及黏膜的刺激,而且还能缩短操作时间及减少耗材,增强患者舒适度及接受意愿,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充分满足临床治疗的要求,在使用中具有绝对的优势,完全能够代替传统的换药方式,具有广阔长远的市场前景,值得临床推广。

1袁春凤,罗燕,张小英.新型敷料与传统干纱布换药在外科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9):120-1.

2闫欣,刘中国,尹治晖,等.液体伤口敷料用于治疗皮肤浅表损伤的疗效与安全性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1):69-70.

3陈蔚,梁玉,刘伶俐,等.活力碘联合新型敷料换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6):1215-6.

4刘飞.创疡贴治疗颜面部皮肤擦伤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13;25(6):460-1.

5杨云,王继华,朱礼昆,等.藻酸盐敷料在整形外科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0;29(5):108.

〔2015-09-15修回〕

(编辑袁左鸣)

林红(1968-),女,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创伤骨科及整形修复临床护理研究。

刘岩(1981-),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创伤骨科及整形修复临床护理研究。

R453.9

A

1005-9202(2016)18-4535-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8.066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猜你喜欢
换药无菌功能性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湿性敷料用于感染伤口换药的效果观察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