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6-03-04 07:04高清霞吴青莹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年1期
关键词:绿色金融商业银行

高清霞 吴青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清霞吴青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29)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了国内外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现状和差距,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绿色金融;商业银行;赤道银行

绿色金融源自上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开始出台各种环保政策,推进金融的绿色发展。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在投融资决策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因素,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融合到银行的日常业务中,通过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引导社会经济资源的流向,从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概况

2007年7月,原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三部门联合提出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对商业银行实施绿色金融开始有较详细的规定。到目前为止,商业银行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实施绿色金融:一是绿色运营,通过绿色化的日常管理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和能源消耗;二是绿色公益绿色培训,推广绿色环保理念;三是绿色信贷,通过将环境因素纳入放贷考虑,严格控制对高污染高排放行业的贷款数量,增加对节能环保行业的资金支持;四是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多渠道多方式支持节能环保企业发展。

1.1注重绿色运营管理

商业银行积极推行绿色办公,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降低日常运营和金融服务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中国银行从纸、电、水的节约使用,到推行“电子化”评审、视频、电话会议,再到推行绿色办公建筑,全面推行绿色办公,2014年中国银行共召开视频会议1153次,办公用纸总量下降至4.3亿吨。中国建设银行大力发展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善融商务等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手段和平台,降低客户服务成本,节约社会资源。

1.2开展绿色公益和绿色金融培训

通过开展绿色公益活动和绿色金融培训,商业银行向员工和社会宣传绿色金融知识和绿色金融理念。浦发银行从2008年至今,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全行性绿色金融专题培训和研讨,绿色金融的相关基础知识,已在客户经理的任职资格考试中列为必考题并与晋升挂钩。同时,通过举办各类研讨、论坛活动,与企业交流解读节能减排政策及影响,为广大企业提供节能环保的动态信息、案例和绿色金融创新工具,引导1,600余万广大企业和个人客户群体一同参加节能环保行动。

1.3建立绿色信贷制度

目前,商业银行大都制定了发展绿色金融的指引或意见,初步建立了绿色信贷机制,将环保、社会风险和节能减排纳入贷款发放的评估中,从信贷规模、授信额度、贷款利率和经济资本多方面支持绿色环保、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相关行业的发展。招商银行对信贷项目进行四色分类,生产经营不符合环境、健康、安全标准的企业贷款,压缩退出,禁止新贷款的进入;能对环境保护带来正面影响的则积极投入。交通银行从耗能、污染、土地、健康、生态保护、气候变化等方面制定各行业绿色信贷的具体要求,构建环境和社会风险动态管理机制。建设银行还建立了环保的“一票否决”制和重大风险报告机制。通过主动排查、媒体监测及贷后预警跟踪系统等手段,发现环境风险隐患。截至2014年底,各银行绿色信贷数据如表1。

1.4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担保产品、审批模式的创新,拓宽了环保行业获取资金支持的方式。此外,中国银行推出了基于清洁开发机制的节能减排金融项目和基于碳排权的金融理财产品。兴业银行作为国内唯一家赤道银行,其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更加系统化,已经形成节能减排技改项目融资模式、CDM项下融资模式、EMC(节能服务商)融资模式、节能减排设备供应商买方信贷融资模式、节能减排设备制造商增产融资模式、公用事业服务商融资模式、融资租赁模式、排污权抵押融资模式、非信贷融资模式,“8+1” 的节能减排产业融资模式和CDM财务顾问、碳资产质押授信、碳资产交付量履约保函、自愿减排交易结算业务、排污权金融服务产品等排放权金融服务两大产品系列。其绿色租赁和绿色信托业务也在积极的发展探索中。

表1 截至2014年底我国各银行

数据来源:商业银行2014年年度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

2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

国际一流的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上起步较早,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除了像国内银行一样注重绿色运营外,其在银行政策制定、组织结构、业务操作流程等日常经营活动中,实践管理经验更加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也更加丰富。

2.1建立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体系

早批的赤道银行成立专业负责机构并赋予其制定和发展色金融战略的制权利和责任。如渣打银行成立了品牌和价值观委员会负责可持续问题。董事会层面负责确定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审批高级管理层制定的绿色金融目标和提交的绿色金融报告,是确保将绿色金融上升到战略高度的一种必要制度安排。汇丰集团董事会设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花旗银行也设立环境和社会政策审查委员会对环境可持续性事务专门负责指导。

此外,他们还注重对绿色金融信息的披露。商业银行根据全球报告倡议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编写可持续发展报告,部分银行甚至披露的信息比要求的内容更多,其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还会经过第三方独立机构鉴证并公布鉴证结果。

2.2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多样

国外商业银行在银行基本业务领域都进行了创新,普通银行业务所能涉足到的领域,绿色金融业务几乎都会涉足,逐渐实现了绿色金融业务全覆盖。除了绿色信贷外,商业银行还提供一系列综合金融服务支持减排项目公司的上市融资,推出相关衍生产品,参与全球碳金融市场。其服务对象也不仅仅限于大型企业、大型项目,还积极向小微企业、个人和家庭进行推广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如澳大利亚互助金融机构要求汽车贷款者种树以吸收私家车尾气排放的贷款。花旗集团针对中低收入阶层顾客推出结构化节能抵押产品,将省电等节能指标纳入贷款申请人的信用评分体系。

3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问题

3.1绿色金融业务规模不足

从2014年绿色信贷数据可以看出,部分银行对绿色信贷的投入不足,发放绿色贷款也仅仅停留在社会责任层面,并没有将绿色金融全面融入银行的业务中去。发展节能减排技术的企业规模多为中小型企业;低碳环保项目则往往需要大量投资,期限也很长,风险性较高,但资金回收和收益较慢,若商业银行单纯放低环保企业和项目的放贷门槛,商业银行需要承担相当大风险,这也就抑制了商业银行开发新产品和新业务的积极性。此外,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发放受政府影响较大,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是地方支柱企业,为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商业银行也不得不向这些企业发放贷款。

3.2缺乏完善的组织机构和技术人才

目前,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绿色金融部门或者委员会,负责对绿色金融业务的指导和管理,绿色金融业务混同在一般银行业务中一并处理。绿色金融作为一项发展不成熟、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业务,业务开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很多不同于一般业务的新问题,需要有专职机构负责研究处理指导,同时进行风险管理。商业银行中往往没有专业技术人员,从而无法评估项目和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收益能力,制定具体的授信政策和实施细则,因此对此类项目持谨慎态度,信贷资金往往投向于风险可知可控的传统经济领域。

3.3绿色金融服务和产品不完善

除了兴业银行推出了小部分绿色租赁和绿色信托服务外,国内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主要途径还是绿色信贷。比较而言,国外银行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范围则相当广泛,除了绿色信贷外,还会为环保企业提供融资上市服务等。但国内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同样比较局限,绿色信贷业务也主要是针对项目或企业的需求。除了兴业银行发行国内首张低碳信用卡,鲜少有银行针对个人消费的需求挖掘创新绿色产品,提供绿色金融服务。

4发展绿色金融的启示和建议

4.1健全绿色金融法律保障机制

虽然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绿色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强调运用金融手段保护环境,但大都知识提出发展绿色金融的方向性方针,缺乏具有操作性的行为规范。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尚缺乏推行绿色金融的健全法律保障。建立健全的绿色金融法律法规,为发展绿色金融提供法律保障,不仅需要包括完善相关的环境保护立法,制定严格的节能减排要求、完善的监督管理措施和严厉的处罚措施,还需要完善绿色金融相关立法,对金融机构的环保义务提出更为严厉的要求与相应的监控惩罚措施。

4.2制定节能减排激励措施

节能减排绿色项目投资大,风险高,完全依赖企业自身的经济资源和商业银行的风险程度,无法充分调动企业和银行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性,政府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对于环保、节能项目德国政府予以一定额度的贷款贴息,对于环保节能绩效好的项目,给予持续10年、贷款利率不到1%的优惠信贷政策,利率差额由中央政府予以贴息补贴。实践证明,国家利用贴息的形式支持环保节能项目的做法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国家利用较少的资金能调动起一大批环保节能项目的建设和改造,“杠杆效应”非常显著。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可以考虑出台相关的激励机制鼓励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如继续加大对节能环保技术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加大对节能环保投资项目和企业投资更换节能减排设备投资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对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投资绿色债券、绿色基金提供税收优惠;对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成效突出的金融机构进行奖励和表彰等。

4.3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采纳国际原则

目前为止,我国仅有兴业银行一家宣布接受赤道原则。我国绿色金融起步较晚,在制定实施绿色金融的政策和方针时,可以参考国际上现有的较为完善的原则制度,如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赤道原则等。国内商业银行还可以与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建立风险分担合作模式,国际金融机构负责向国内商业银行提供不超过一定金额的资金,并对信贷项目提供专家技术评定,国内银行负责进行贷前调查、贷中审批和贷后管理,解决目前发展绿色金融的部分资金问题和技术问题。

4.4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

商业银行可以参照国际赤道银行的做法,成立绿色金融专责机构,负责制定绿色金融战略与政策以、对重大绿色金融项目的授信与审批、贷后的风险管理。该机构可以吸收宏观政策研究、低碳技术、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专家,制定完善的绿色金融战略,对绿色金融业务进行科学指导。商业银行还需要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熟悉专业领域的技术工艺,能够对环境风险作出评估,为开展绿色金融也有提供技术保障。

4.5积极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商业银行应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积极拓展绿色信贷以外的发展途径,可以考虑实施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资产证券化等,同时重视个人消费者的环保需求,根据个人消费者的特点,推出满足个人消费者需求的绿色金融产品,拓展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领域。

参考文献:

[1]马苏南,吉伦奇.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金融经济,2010.

[2]代玉簪,郭红玉.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国际实践与经验借鉴.金融与经济,2015.

[3]于岩熙,王吉恒.浅谈绿色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对外经贸,2015.

[4]崔文馨、胡援成.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信贷模式剖析——基于兴业银行的案例视角.武汉金融,2014.

[5]吴恩涛,马靖.关于气候金融问题的回顾与展望[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6):54-55.

[6]王一鸣.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回顾及政策建议[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5):52-56.

[7]高清霞,王谦.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对策探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4):7-9.

[8]高清霞,曹亚慧.金融创新解决外部性导致环境问题的路径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3):40-42.

Study on the Problem and the Policy on Promoting Green Finance

Development by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GAO QingxiaWU Qingyi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29)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green financial,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health development,by comparing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ommercial banks green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gap of the business,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Keywords:green financial;commercial banks;equator banks

中图分类号:X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88X(2016)01-0018-03

作者简介:高清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投资、公司金融

引用文献格式:高清霞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41(1):18-20.

猜你喜欢
绿色金融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迎来发展新契机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银行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