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式教学在劳动经济学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2016-03-09 14:04于海淼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于海淼

(中国矿业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辩论式教学在劳动经济学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于海淼

(中国矿业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劳动经济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结合的学科,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学习。劳动力市场又是一个复杂变量的综合体,同一个社会现象,不同的学说会有不同的解读,这就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辩证地分析问题。传统的课堂讲授是信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传播,不足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来进行批判性思考。本文以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方式为主要出发点,探讨了在劳动经济学课堂中利用辩论式教学的必要性、可能性、实施方法与实施过程。梳理出课堂辩论环节中若干需要注意的环节,并提出了可供借鉴的解决方案。还从自主学习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的角度,探讨了课堂辩论对于发展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的益处。

关键词:辩论式教学;劳动经济学;批判性思维;人际沟通能力

在应试教育体系下,学生们对于问题的分析习惯寻找一份“标准答案”。而劳动力市场中的许多问题是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的”,比如说延迟退休的方式,生育政策的调整方式等问题,即使是该领域的学者之间也存在着观点上的激烈交锋[1~4]。因此劳动经济学的课堂不应该成为老师观点的“一言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有批判性思维,甚至需要大胆地去质疑老师对于某些问题的看法,并努力地去“推销”自己的观点。所谓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是指对于某种事物、现象和主张发现问题所在,同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做出主张的思考[5]。可见批判性思维需要学生们有独立的观点,不能人云亦云,而开展课堂辩论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劳动经济学课堂中引入课堂辩论的必要性分析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是在社会中学习的,而社会是一个复杂变量的综合体,因此需要人们站在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6]。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需要学生学会多角度来独立分析问题。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下,期末笔试是不可或缺的考核方式。但是笔试考核的重要特点就是需要有一套标准答案,甚至要量化到每个观点需要给几分的程度。这本身与批判性思维的要求是相悖的,这意味着答题时学生们要猜测老师所给出的标准答案是什么,而不是自由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为了缓解这一矛盾,作者在实际教学中将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控制在了50%,而总成绩另外50%的权重为平时成绩,平时成绩的评定依据主要是学生在课堂辩论中的表现、出勤与平时作业。辩论过程中双方观点针锋相对,并且谁都不知道对方论据的“底牌”,因此辩论的过程中没有固定的“剧本”。这样就能够有效调动同学们批判性思考的积极性,在充分查找资料的基础上,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课堂中引入辩论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1.第一步:准备辩题

开展课堂辩论首先要有好的辩题,所谓好辩题,笔者认为应该具备如下几个特点:

(1)辩题应该是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就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鲜活案例,容易成为人们平时讨论的话题,很多问题同学们平时就已经关注和讨论过,只不过在学生们的意识里,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学术性问题进行系统性思考。

(2)辩题应该和课程中的理论产生联系。社会热点类的辩题容易获得学生们的认同和兴趣,但是如果同学们不能利用科学理论来展开分析的话,学生们在辩论过程中就会更多地用感性认识去替代理性认识。辩论的过程中,虽然气氛热烈,但学生们的实际收获并不大。因此需要在选题上下功夫,保证学生们在破题的时候就能主动联想到该辩题与课本相关章节的对应。

(3)辩题不能有明显的倾向性。辩题要保证公平,辩论双方可以就同一问题进行势均力敌的辩论,不能让任何一方因为辩题本身而陷入不利的地位。

笔者曾经采用过的辩题如“你将来会生育你的第二个孩子吗?”,“延迟退休主要是为了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吗?”,“中国的高等教育是否是过度发展?”等问题作为辩题来开展课堂辩论。虽然这些辩题本身也有局限性,但对于启发同学们学习兴趣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有的同学在其他的场合中就表达过“没想到经济学课堂气氛可以这么热烈,辩论很有趣”。

2.第二步:制定规则

指定规则首先在于分组,从自身经验来看,如果班级规模多于50人,则可以采用名单顺序尾号一致的原则来进行分组。这样可以打破自然班级的界限,增进课堂成员之间的交流机会。并且小组成员的多样性,也会保证学生在分析问题过程中观点的多样性。至于辩论过程的具体规则,完全可以借鉴现有的辩论规则,自由辩论环节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同时在双方总结陈词之后,台下的观众可以继续向辩论双方提问,这样可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增加台上与台下的互动。在一辩立论的时候,因为会涉及很多的数据和图表,因此建议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这样对听众来说比较直观并且印象深刻。

3.第三步:辩论开始之前的布置与文献指引

课堂辩论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因此老师在辩论开始之前应该给学生适当的引导,其中选择几篇涉及该问题的重要文献给同学们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对于本科生来说,信息检索的能力还比较有限,对专业的领悟能力还有待强化。因此最好让他们入手分析问题的时候,就能接触到一些相对经典的文献,这样有助于他们用最短的时间去接触到核心问题。在教师评定成绩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是否引证了参考文献中的观点,而判断出学生在课前是否阅读了这些文献,这会为成绩的评定给出客观的依据。当然相关文献数量也不能过多,否则学生容易局限于这几篇文献之中。建议阅读的参考文献只是学生分析问题的线索,而不是全部素材。同时教师也需要提示该辩题,可能会与教材的哪几个章节有密切的关联,让学生们适当的预习和复习课本,来有意识地进行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4.第四步:组织辩论

组织辩论主要就是按照辩论规则来进行辩论,但在辩论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需要教师从中来进行调整。非常突出的一点就是时间的控制,尤其是在自由辩论环节,通常会有个别同学占用时间过长,而导致另一方回答时间偏短的情况。在执行过程中,曾经考虑过采用计时器来控制时间,但这会造成学生的紧张情绪,出现口吃、语速过快的现象。解决方式是,尽量不打断一方的发言,同时适当的给另一方一定的时间补偿,让两方发言的时间均等。辩论过程中出现的另一个突发情况就是情绪失控或人身攻击,这种情况教师作为主持人,一般会中途打断发言,缓和一下气氛,并提示情绪激动的同学。

5. 第五步:总结与延伸

辩论结束后,最好能趁热打铁,让台下长时间得不到发言机会的同学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和台上的同学进行互动。这样可以有效地进行话题的延伸,进行一场范围更大的头脑风暴,这是思维的发散过程。但思维过于发展后,学生会陷入一种迷茫,就是信息量很大,但都是杂乱无章的,无法形成记忆。因此这就需要老师最后进行梳理和总结,一般是在辩论的过程中就将正反两方观点的关键词书写在黑板上,然后在总结的时候,顺着这些关键词来还原辩论过程。同时用一些书中以及文献中的观点将这些关键词串联起来,提示大家哪些观点符合某一特定的理论。这样既帮助同学理解了辩题,同时也提示同学们书本及文献中的观点并不是空泛的,理论是建立在对现象的理性分析基础之上的,是有巨大的应用空间和生命力的。

三、辩论效果的评估与成绩的给定

劳动经济学课堂上应用辩论式教学方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们对于劳动力市场认知的一种批判性思维。因此在成绩给定的过程中,评分的主要依据不是辩论的技巧和措辞,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观点的说服力。

一般来说,批判性思维应当具备六种基本技能,分别是:解释、分析、评价、推理、说明、自我校准。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分析”、“评价”和“推理”[7]。分析是指能找出论据,找出导致出现问题的原因,能够明确陈述概念、判断观点间的关系;评价是能够质疑证据,能够评价论据和论点,能够使用相关论据支撑观点;推理是能够提出替代假设,进行逻辑推理。由于课堂辩论的时间有限,考察对象又比较多,因此主要的评价指标就是“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和“推理能力”,三者分值各占30%。分析能力主要考察学生们能否仔细阅读文献,在纷繁复杂的观点中厘清自己的思路,做好立论,分析做到“有理”。评价能力主要考察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对辩论另一方论据的评价,能否是基于严密推理的理性分析,而不是一味地“死守”己方论点,在反驳时做到“有力”。推理能力主要考察的是同学们在归纳结论的时候,能够辩证地看待辩题,要充分地综合双方观点,找到一条合适的“中间路线”。在维护己方立场的前提下,辩证分析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对方所有观点,在辩论过程中做到“有节”。

四、劳动经济学中运用辩论式教学的体会

当今社会,沟通能力已经是大学生所必备的一个重要技能。将来步入职场,企业大量的决策都是通过开会讨论的方式做出的。如果不会表达,或不善于表达的话,就会失去很多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学生群体中,人际沟通主要容易犯两个方面的错误:一部分学生非常愿意表达,但语气咄咄逼人,并且抱怨多,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少,俗称“愤青”;另一种不善于表达,能不发言,就尽量不说话。一说话就紧张,一句话说完就迫不及待地要结束发言,俗称“小绵羊”。学校中虽然会有很多的辩论活动,但一般也只是少部分学生会频繁参与此类活动,大多数同学没有实际辩论经验。经常参加辩论的一部分同学也会有语速过快,气势上盛气凌人的说话特点,这种沟通方式在实际生活中并不会让人们觉得友好。为了锻炼同学们的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课堂中进行主题辩论活动是非常有价值的。

首先,课堂辩论可以让每一个同学参与进来,让辩论的体验不只局限于一部分同学,而是让每一个人都有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小绵羊”们也要大胆地跟别人进行思想上的对抗与交锋。

其次,课堂辩论的核心不是“辩”而是“论”,因此同学们工作重心不是辩论技巧,而是阅读文献,充分解析理论问题。这会迫使同学们去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与文献来为自己寻找论据,让自己的思维少一些冲动,多一些理性,由一个可能的“愤青”,转向一名“观点贡献者”。

最后,课堂辩论由于不是规范的辩论赛,因此不必严格地遵守辩论规则。在课堂辩论过程中,如果双方在沟通中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问题与障碍,老师可以打断发言,及时给予纠正和引导。虽然老师并不是沟通方面的专家,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老师都能给出相对合理的建议。辩论是一种高强度的思维对抗,会让同学们集中暴露出很多人际沟通能力上的弱点。而老师在第一时间的指导和提示,会让同学们更早地意识到自己这方面的问题,并逐步进行完善。这是在劳动经济学课堂中,开展课堂辩论的另一方面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夏永祥,管斌彬. 延迟退休与社会公平辨析[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1): 112~118, 192.

[2] 邹铁钉,叶航. 普遍延迟退休还是分类延迟退休——基于养老金亏空与劳动力市场的联动效应视角[J]. 财贸经济, 2015,(4): 134~145.

[3] 瞿婷婷,易沛. 延迟退休与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相容还是互斥?[J].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5,(2): 119~128.

[4] 刘万. 延迟退休一定有损退休利益吗?——基于对城镇职工不同退休年龄养老金财富的考察[J]. 经济评论, 2013,(4): 27~36.

[5] 钟启泉. “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J]. 全球教育展望, 2002,(1): 36~40.

[6]Johnf.kihlstromJudith-M.-Harackiewicz.BookReviewEssaysonBandura'sSocialFoundationsofThoughtAndAction:AnEvolutionaryMilestoneinthePsychologyofPersonality[J].PsychologicalInquiry, 1990,(1): 86~92.

[7] 黄芳. 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估研究——以SOLO分类评价理论为视角[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6,(3): 117~119.

文章编号:2095-4654(2016)04-0078-03

收稿日期:2016-01-28

基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课题青年项目资助“辩论式教学法在劳动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途径研究”(2014QN2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
论批判性思维素养对编辑的重要性
实习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发展批判性思维品质的科学实验教学策略
对比阅读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设计思辨性提问,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思想政治课作业中的批判性思维养成研究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