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初探

2016-03-14 17:55白天宇陈龙涛张晓光
关键词:网络安全互联网+大学生

白天宇,陈龙涛,张晓光

(1.吉林师范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2.吉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3.河北北方学院 教育技术和信息中心,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初探

白天宇1,陈龙涛2,张晓光3

(1.吉林师范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2.吉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3.河北北方学院 教育技术和信息中心,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以“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为背景,从高校大学生面临的网络安全的特点、大数据与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等3方面进行阐述,为更好完成当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高校各级部门要大力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和生活环境,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互联网+;大数据;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网络出版时间:2016-10-09 17:11

“互联网+”是互联网平台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有机融合,它将促进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大数据是一个数据集合,可使新的处理模式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并以此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与“互联网+”相辅相成,“互联网+”为大数据带来更多的信息资源,大数据为“互联网+”提供服务和保障。目前,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复杂,有些给大学生群体和家庭带来了严重损失[1-2]。大学生有较多的课余时间,网络休闲娱乐比较普遍,各种大型的网络游戏、社交及购物等无不与网络相关。网络学习在大学生学习中占据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如慕课网和尔雅课程等学习平台,这都会伴随一些安全问题。因此,无论对于网络休闲还是学习,高校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都极为重要。

一、大数据背景下网络安全的特点

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教育和学习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既有普遍性,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网络安全的普遍性

大学生是社会群体的一部分,他们面临的网络安全具有普遍性。当今社会发展十分迅速,“互联网+”和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高校大学生使用网络交流、学习和娱乐非常普遍,如使用QQ聊天、微信交流和视频通话等,积累了大量的社交行为数据。海量数据在为大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给大学生的个人生活和高校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风险。

(二)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的自身特点

大学生网络安全也有其自身特点。首先,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互联网等新鲜事物,但其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不够成熟。现在的大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做事多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好奇心较强、年轻气盛、思想单纯且社会经验不足。大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各项活动,希望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种心理很容易被犯罪分子所利用。其次,班集体活动依赖于网络。大学生课余时间较多,班级的各项通知或小规模的集体活动都依赖QQ群或者微信群等相互通知,基本不会通过打电话来实现。最后,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较为自由。大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若教师授课较为枯燥或者课堂纪律松散,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机率就会增加。一些高校在教室里安装了wifi,这就使学生使用网络的频率增加,也会产生网络安全问题。

二、高校大学生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

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发展使高校大学生的社交和学习等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网络社交和学习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但附带的网络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

(一)网络社交安全问题

大数据应用非常广泛,包含社交网络、图像处理和科学研究等诸多领域。大学生是典型的网络社交群体,网络社交安全是常见网络安全问题之一,网络聊天引发的网络诈骗、网络犯罪和网恋问题等比较常见,且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大学生网络聊天可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但由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不够成熟,缺乏社会经验,一些负面的影响也随之而来:如借交友和网恋之名进行诈骗;以挣大钱为由引诱学生进入传销组织;通宵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等,这些网络社交安全问题在大学生中极为普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虚拟和现实是存在差距的,网络成瘾和网络聊天使大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受到影响,严重影响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因此,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有益活动,不要过分依赖和沉迷于网络。同时,大学生的网络社交活动会产生大量的行为数据(如评论、点赞等),这些数据均符合大数据的特征,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可以获取有益信息,有利于指导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网络学习安全问题

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学习平台越来越多,如一般公共资源精品课程共享系统——爱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站等,各高校针对不同专业开展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网络学习,网络学习安全值得关注。首先,若课程教师没有给学生详细介绍学习网址或平台,学生使用搜索引擎可能找不到正确的网站,反而被恶意插件所侵扰。其次,学习媒介也会引发一些安全问题。大部分学生利用校园网络进行选课、教学评价和学习,但有部分学生去网吧学习,这会给学生带来一些安全问题。从学习环境来看,一般的网吧环境较复杂,防火等设施配备不齐全,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学生的钱财和人身安全不能得到保障,若电脑维护不及时也会被病毒感染,从而损坏学生的存储设备。在学习过程中若学习网站受到病毒侵扰,可能会使学生个人信息泄漏,从而遭受经济损失。再次,校园网站需要定期维护,若网站维护不及时或学生使用的电脑和手机系统存在漏洞,可能被木马病毒等侵入,使学生在电脑和手机上的数据丢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大学生网络学习活动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的处理功能,把与学习相关的数据汇总并进行分类分析,总结出他们的行为规律和人格特征,这对于高校的课程建设、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安全问题的解决都有重要的作用。

三、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

大数据和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福音,也给他们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安全问题危害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防止网络带来的危害,就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增强其防范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因此,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势在必行。

(一)加强网络安全法律教育

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的法律意识欠缺,大学生对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不足,也不能有效地判断网络犯罪行为。网络安全法律教育与国家的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息息相关。因此,更需要加强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法律教育[3]。首先,大学生网络安全法律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网络法律意识和法律法规等。增强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意识,深刻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要规范大学生的上网行为,不在网络上发表不实言论,不做网络黑客。同时,大学生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使自己免受危害。其次,通畅网络法律法规等的学习渠道。辅导员老师可利用班会时间讲解法律知识。有效利用网络资源,通过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学习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利用社会和校内资源,组织学生听取法律工作人员讲座,使学生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关注和举报违法行为,维护公共利益,提高学生素质。最后,各级领导要重视网络安全法律教育相关课程的合理设置,也可以把这部分内容整合在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中,加强学生网络安全法律的学习。同时,学校要善于运用大数据,在学习终端进行法律资源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处理,采用创建的模型评估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利用大数据促进教学。

(二)注重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道德教育

网络安全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4]。现实生活中,伦理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而网络道德同样也不能缺失。网络道德缺失可能会引发网络犯罪,如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和攻击他人网络等,严重威胁公共网络安全。首先,德育工作者要对大学生积极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目前,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大学生缺乏道德情感,甚至会出现道德心理障碍、道德情感冷漠和道德价值错位等现象。德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充分认知现实生活,提高在虚拟网络中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身修养,做好现实和虚拟的正常人际交往。其次,高校要重视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来探究网络安全问题。传统的大学德育教育缺乏网络德育教育的内容,而其他基础课程也没有把网络德育教育吸收进来,学生在使用网络的时候会忽视道德问题。因此,要尽快把大学生网络德育教育与传统的德育教育融合起来,加强课堂学习和舆论宣传,使大学生在互联网大潮中坚守道德底线。最后,发挥大数据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及时找出与大学生道德行为活动相关的数据,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依据。

(三)增强高校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大学生要增强自己的防范意识,学会在虚拟的网络中保护自己。首先,要保护账号和密码信息安全。如银行卡和学生卡等不要设置相同的密码,以免受到网络攻击后遭受更大的损失。其次,大学生可以成立网络安全协会,宣传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网络安全协会可以举办各种活动来增强大学生群体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深入学习和交流身边的案例,引导大家正确使用网络。再次,家长应为学生提供好的家庭环境,经常与子女联系,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倾听他们对一些事情的看法,遇到问题给予及时的疏导。辅导员老师也要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避免他们过分依赖网络而出现网络安全问题[5]。最后,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活动的大数据的科学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完善大学生的人格特征。

(四)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校园中度过,学校要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首先,学校的网络中心要对校园网络进行严格的监管,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绿色学习和就业网站,学习网站包括爱课程及CNKI等,科学研究网站如Grain gene等,就业网站有中国高校就业网和生物通等,医学等专业知识交流网站有小木虫和丁香园等。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网络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正确和合理使用网络[6]。良好的网络使用环境会使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并从沉溺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中摆脱出来。其次,学好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兼顾网络教育相关的学习。学校要在网络建设中发挥积极主导作用,严格监管学生和教师的网络行为,避免他们在网络上发表不切实际的言论、沉溺网络游戏和利用网络攻击学校正常的教学系统等。

综上所述,学校和社会要携起手来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利用好大数据的分析技术,及时发现问题并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营造安全舒适的网络环境,使大学生能够正确、合理、规范并和谐地使用网络。

[1] 朱波.浅谈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30(2):86-87.

[2] 邓晖.谈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J].教育探索,2014,(7):79-80.

[3] 王海峰.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34(4):129-130.

[4] 吴军.刍议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10):15-16.

[5] 任占娟.大学生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7):24-25.

[6] 常海峰,武帅,杨晓红,等.“互联网+”形势下高校就业服务新举措可行性探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1):109-113.A Study on Network Security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and Big Data

(责任编辑 梁秀娟)

BAI Tian-yu1,CHEN Long-tao2,ZHANG Xiao-guang3

(1.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Jilin136000,China;2.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Jilin 136000,China;3.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Center,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 075000,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era of big data,the network security problem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have arisen.The network security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becomes an important task of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network secur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big data and network security,and solutions to network security problems in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and big data.It intend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network security education of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University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should vigorously carry out the network security education of students to create a good learning and living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and thu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s.

Internet+;big data;university student;network security education

2016-04-11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5BS1)

白天宇(1981-),女,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G 641

A

2095-462X(2016)05-0110-04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61009.1711.030.html

猜你喜欢
网络安全互联网+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大学生之歌
我国拟制定网络安全法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