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2016-03-19 10:36赵晓晗郭建斌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农村

赵晓晗,郭建斌

(西华师范大学a.管理学院;b.政治与行政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赵晓晗a,郭建斌b

(西华师范大学a.管理学院;b.政治与行政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摘要:城镇化加速导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空巢家庭的数量不断增加,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各界关注。通过与非空巢老人和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现状,得出农村空巢老人存在孤独感强、心理负担过重、抑郁比例高等心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政府职责、重视社会推动、强化家庭作用等建议,以此来促进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

2015年5月,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显示,目前流动家庭已成为我国家庭模式的重要形态,空巢家庭不断涌现,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农村老人比城镇老人面临更多困难,留守老人占农村老人的23.3%。其中在50岁以上及有子女的调查对象中,其子女或子女配偶均不在本户居住的空巢家庭占40.3%,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他们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劳动和生活负担过重、经济来源缺乏保障、精神世界空虚[1]。在对心理健康需求愈来愈高的今天,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各界关注。相比于其他人群,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更具迫切性[2]。

一、农村空巢老人心理现状分析

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避免并不断加剧,计划生育政策改变了传统的家庭模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流向城市,追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生活质量,这一背景造成了农村子女的“离巢”现象,导致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失去依托,造成心理的“空巢”。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占全国总人数的15.5%,其中乡村老年人占到大约2∕3,所以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特别关注。

(一)空巢老人和非空巢老人心理状况对比

李德明等[3]在研究中指出空巢老人的心理状况明显劣于非空巢老人,1∕4以上的独居空巢老人的负面情绪更加严重,缺少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邓俊等[4]和赵黑[5]也指出,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更严重,更容易引起身心疾病,易患抑郁症及焦虑症,且患病率比非空巢家庭要高。

空巢老人由于过重的生活和劳动负担,身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更容易引起身体疾病和心理健康问题,患病率普遍较高。并且空巢老人的幸福感很低,缺少家人的陪伴,普遍感到孤独、寂寞,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担忧,对自己的现状感到不满,感觉自己不被重视,无幸福可言。因此,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人是一个生存风险很大的群体,由于各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导致其生活更加消极,心理状况更加严重。

(二)农村空巢老人与城市空巢老人心理状况对比

尽管空巢老人这一群体普遍存在着心理问题,但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与城市空巢老人相异。王玲凤[6]在研究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时指出,由于家庭结构类型、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以及婚姻状况等差异导致城市空巢老人心理状况不同。类比于城市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严重。

1.生活方式差别大

生活在城市中的空巢老人拥有更为开阔的生活环境,社区服务质量高,老人之间的沟通互动频繁,而农村中的空巢老人生活环境相对封闭,相互之间沟通少。

2.经济收入差距大

城镇空巢老人多为离退休的职工,有稳定的退休金,生活上无须担忧,负担小,而农村空巢老人较少经济收入,生活负担较大。

3.文化教育差异大

城镇中的空巢老人文化程度要普遍高于农村

4.婚姻状况不同

一是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生活现代化、服务社会化。人们对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不少城市家庭基本具备了享受社会化家政服务的能力,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希望从家庭琐碎的日常事务中脱离出来,享受一些生活乐趣和更高品质的生活。家庭事务的社会化需求,为我国家政服务业的崛起提供了社会基础。

城市空巢老人的婚姻状况优于农村空巢老人。受受教育程度和传统观念的制约,农村丧偶老人的再婚率较低,因此,空巢老人婚姻状况更差。

5.医疗负担不同

经济收入的差距、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社会保障的碎片化等,导致城市与农村在医疗保险方面的支付方式以及待遇等都有很大的差距,农村空巢老人对于医疗方面的需求远大于供给,医疗费用的负担使农村空巢老人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

二、农村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分析

(一)孤独感强

这是农村空巢老人最主要的心理问题。在农村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中,子女的离去就意味着老人孤苦无依,无人陪伴,缺乏交流,内心的情感与心绪无处表达、无处宣泄,造成内心的苦闷,感到孤独、无助与自怜。对于独居无伴、身体残疾不便行走的老人来说,孤独感更加强烈。老人在家庭中地位的丧失、群体的失落、对外部信息的闭塞,会使其社会化程度越来越低,内心越来越空虚,孤独感更强[7]。

(二)内心焦躁

劳动与经济负担造成心理压力过大,内心烦躁,对生活感到无助与恐慌。子女的“离巢”迫使空巢老人独自承担田间劳作,部分子女还会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家中让老人照看,身体的过重负荷及精神上的过度劳累使得老人力不从心,感觉不到老年人本该颐养天年的幸福与轻松,而是对生活感觉无助与失望。过度劳累造成的身体上的疾病因为经济收入的缺乏而不能治愈,精神上娱乐活动的缺少,导致老人内心的焦躁,从而促发更为严重的身心疾病。

在农村空巢老人中,患有抑郁症的比例很高。抑郁会造成人的身心严重受损,甚至引起自杀行为,严重危害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农村空巢老人由于生活的压力、身心的疾病以及缺少人际沟通等原因,导致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睡眠质量受到影响,对生活处处感到不如意,很容易引起抑郁。李志菊[8]的研究数据显示:15.30%的空巢老人存在抑郁症状。相对于城市中的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得抑郁症的比例更高,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四)恐惧害怕

人到老年,生理机能自然衰退,患病在所难免,这让他们感到恐惧,对生活提不起希望。除此之外,在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大量新文化、新观念、新事物的出现使得接受能力衰退的农村空巢老人无所适从,充满不安与彷徨,内心充满压力。

由于子女的离巢,农村家庭基本成为“空巢家庭”,并不断增加;由于家庭结构的缩小,传统家庭模式的弱化,老人身边缺乏子女的照料与关心,心理上存在很大的健康问题;农村不比城市,娱乐活动几乎没有,缺少娱乐设施和健身器材,精神文化生活匮乏,既不利于老人的身体锻炼,也不利于老人的沟通交流。对于农村空巢老人中的独居、身体残疾的特殊群体而言,身体上的残疾,心理上的自卑感使得他们的心理问题更为严重。

三、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明确政府职责

政府应加大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让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能够返乡就业,增加创业机会,在获得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又能兼顾父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资金补助,提高基础养老金的补助标准,提高新农合的报销比例,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看病难题,帮助老人抵御生活风险,减少其生存压力。地方政府也应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制定并实行相应的补贴政策。

(二)重视社会推动

社会团体定期组织各村的老人聚在一起进行沟通交流,也可举办一些集体活动,如组织空巢老人随团旅游,在确保他们的安全的情况下,让空巢老人走出家门,见识祖国的大好河山,拓宽他们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自己居住的地方,丰富自己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身体素质,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地方政府牵线,组织社会慈善团体深入农村,为农村空巢老人带来外界新鲜事物,让老人跟上社会进步的脚步。建设娱乐健身设施,组织老人进行多种多样的交流活动,对老人进行慰问关怀,充实老人的生活;征集志愿者,实行送午饭活动,逐渐改善农村老人的身体状况,或上门与老人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在交谈中舒缓老人的抑郁、焦虑感,减少抑郁症的患病率。乡镇政府支持,各村村委会组织设立互助委员会,让老人以会员的形式加入其中,走出去帮助与他们情况一样的空巢老人,让他们获得应有的成就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重拾生活的希望。

(三)强化家庭作用

家庭,是最传统的养老方式;子女,是最值得依靠的存在。对于子女来说,赡养老人是应尽的义务。对于农村老人来说,家庭、子女是最重要的。对于农村中多子女的空巢老人,可以鼓励距离近的子女轮流赡养、陪伴老人,给予荣誉奖励,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保证老人的身体健康,让老人不再感到孤独;对于农村中独生子女的空巢老人,村委会可进行数据统计,获得子女的联系方式,及时告知他们老人的情况,建议多抽出时间回家看望老人,让老人们感受到关注;对于独居空巢老人,子女应该积极为老人寻找生活伴侣,或让他人代替照顾。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请专业的私人护理来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让老人既有陪伴,又保障健康。

(四)改变认知观念

加大对新思想、新观念的宣传力度,鼓励老人接受新鲜事物,改变传统的狭隘观念,打破农村封闭的环境,解放思想,在接受新事物的过程中舒缓内心的孤独与焦虑。正视空巢现实,保持健康心态,加强自我调节,参与到村中的老年活动中,锻炼身体、愉悦身心。此外,组织空巢老人学习家常的手工活,如手工艺品加工、绣花或作画等,使农村中的老人既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又能够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散发余热,让生活充满情趣。

参考文献:

[1]孟昉,黄佳豪.农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亟待关注[J].社会福利,2008(2):41-43.

[2]梁艳.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精神赡养状况探析[D]青岛:山东大学,2007:1-64.

[3]李德明,陈天勇.城市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生活和心理状况的比较[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06(3):294-296.

[4]邓俊,孙晶晶.我国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2008(5):457-458.

[5]赵黑.关注空巢:老年医学专家支招[J].家庭医药,2004 (2):4-7.

[6]王玲凤.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11):2932-2935.

[7]段修云.我国农村老年人心理问题探析[J].市场论坛,2013(1):48-50.

[8]李志菊.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4):719-721.

(责任编辑:刘怀山)

中图分类号:B8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28(2016)03-0029-03

收稿日期:2016-03-24

作者简介:赵晓晗(1991-),女,河南濮阳人,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空巢老人,李志菊[7]在研究中指出,文化程度越高,老人的心理越好。

Research on Mental Health Problem of Rural Empty Nest Elders

ZHAO Xiaohan,GUO Jianbin
(Management School of 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637002,China)

Abstract: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leading to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into cities,the number of rural empty nest families constantly increasing,their mental health problems gradually get public attention.With the non-empty nest elders and urban empty nest elders psychological status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rural empty nest elders,noting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is group,such as a strong sense of loneliness,too heavy psychological burden,higher proportion of depression and on this basis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such as a clear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attention to social promotion,to strengthen the role of the family and so on,in order to promote mental health in rural empty nest elders.

Key words:countryside;empty nest elders;mental health

猜你喜欢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农村“空巢老人”权益保护值得关注
“空巢老人”一样老有所乐
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