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心主义”及其当代教育启示

2016-03-19 10:36仝焕君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课业负担启示标准化

仝焕君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儿童中心主义”及其当代教育启示

仝焕君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摘要:“儿童中心主义”是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它是在“本能说”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以此审视我国中小学教育,不难发现存在着教师本位、教育标准化严重、学生课业负担重等背离“儿童中心”的教育现象。对此要把杜威的儿童中心教育思想与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转变教师理念,尊重儿童个性、因材施教,减少学生课业负担等以缓解我国应试教育压抑儿童天性的现实状况。

关键词:儿童中心;教师权威;标准化;课业负担;启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物质文化的快速变迁,人们对于儿童的教育、精神也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家庭注重对儿童的教育,也意识到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或老师的附属品,然而时代遗留在教育上的“计划经济”倾向并没有改变,对儿童教育及精神世界的管制、规划、标准化依然充斥着儿童教育的整个过程。从儿童出生起最早接触到的家庭教育开始,父母就会以“为你好”的名义以自己的标准来培养孩子或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而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以及孩子是否真的喜欢和感兴趣;待到学校教育,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则会以标准化的整齐划一式的教材和方法要求学生统一学习某些知识或强行灌输价值观,而忽视儿童的自然天性和内在需求;社会环境的教育则会有意无意地引导学生向功利化的方向走,待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是为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因为社会性情感而承担社会责任。事实证明,这样的教育方式无论对儿童的身心健康还是社会的长远发展都是无益的。

杜威关于“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从做中学”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教育理念,都是围绕着教育的主体“儿童”这一中心展开的,尊重儿童的天性和内在需求,关注儿童的兴趣和自由成长。这对我国的现行教育无疑具有警醒和借鉴意义。

一、杜威“儿童中心主义”理论内涵

(一)“儿童中心主义”的理论基础:本能说

谈到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就不得不提到卢梭,卢梭在其教育著作《爱弥儿》上卷的开篇就提到: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1]。卢梭被认为是首次“发现”了儿童的人,他认为儿童和成人不同,他有自己的感受、想法和看待世界的独特方式,这是由其自身年龄段独特的身心结构特征决定的,成人要尊重儿童,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和标准蛮横地强加给儿童,儿童在成人以前应该保持儿童原本的样子,自由自在的成长。杜威“教育即自然发展”的教育思想即是对这一观点的具体阐释和延展:教育是内在的天赋能力的自然生长,不是外部强加给儿童的某些东西;教育是启发儿童的心智和唤醒内在的原始本能,而不是僵硬地灌输某些知识碎片和只言片语的东西。可以说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源于卢梭,却又在前辈的基础上有所借鉴和扩展,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与卢梭一样,他认为儿童天生是善的,他们天生具有某些内在冲动和不学而能的本能,好奇心、兴趣和创造力正是建立在这些本能上的,儿童的成长过程可以说就是他本能发展的过程。人之所以可以通过教育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也是因为人自身所潜藏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各种能力天然具有生长的渴望和破土而出的本能冲动,这些冲动和内在的萌动力也使得儿童的生长和发展成为一种可能。这是儿童发展和教育的基础,也是“儿童中心主义”的理论基础。

(二)杜威“儿童中心主义”的基本内涵

正是在“本能说”的基础上杜威明确提出了“儿童中心”的教育思想,他把教育主体从教师到儿童的这种转变称为教育界的“哥白尼革命”,儿童成了中心,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的实施都要围绕着儿童进行组织。他认为儿童是学校生活的起点,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目的和落脚点,学校教

杜威围绕着“儿童”这一教育主体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从做中学”等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即是生长,除它自身之外,并没有别的目的。”[3]58他把儿童的未成熟状态看作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有生机的力量,教育的任务就是以儿童已有经验为基础,养护儿童的本能需要和探索自由,使其自然自主自由的生长。他反对把儿童的未成熟状态看作缺乏发展,把生长看作有一个目的或朝着一个固定目标的运动,认为这种思想把成人的标准强加给儿童,僵硬、机械的按照成人的规则和思维训练儿童,使原本生动活泼的儿童变得毫无生气,个性尽失,千篇一律。“教育即生活”是指儿童的自然生长依托于生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教育应与儿童的日常生活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而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师教学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从儿童已有的经验出发,结合儿童自身特点将所学知识与儿童的感受和理解联系起来,以增加其意义,增长并完善个人经验,使其成为自身内在成长的一部分。“从做中学”则强调了活动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语言并不能产生感受,儿童是通过行动得到感受,在感受中获得经验,经验又再指导行动的,因此,教师只说话是没有用的,要在活动中创设情境,与儿童一起行动,一起做事,一起感受,这样才能真正地使儿童受到感染和冲动,从而促进儿童的生长。

总之,“儿童中心”教育思想要求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展开都要围绕着“儿童”这一主体进行,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把自己定位成儿童教育生活的启蒙者和指导者,而不是灌输者,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和经验,关注儿童的心灵和感受,使其自由生长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全面和谐的人。

二、我国教育忽视“儿童本位”现象透视

(一)教师本位,灌输式教育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学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灌输式教育。课堂内容的设计大都从教师自身出发,以利于教师讲授的满堂灌的形式进行,学生沦为教师的陪衬,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发挥,思维调动不起来,教学模式和方法也比较单一,不注重活动和情境,“从做中学”、活动课程、参与讨论等形式几乎没有。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失去了在活动情境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产生观念,检验观念,坚守观念,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智力和道德成长的可能性。而且在教学过程的问题设计环节,老师往往从自身出发期望学生回答自己暗示的答案,学生也被驯化的知道如何揣摩老师的心思,尽量回答与老师心思契合的而不是自己认为对的答案以博老师欢心。那些有不同意见、“奇怪”想法或积极活跃爱发问的学生则被视为异类,教师甚至采用呵斥或罚站等方式暗示“你是不对的”,在这样的导向和羞辱下,其他的学生往往被驯服的听话。或者考试时填写稍微与老师平时所讲内容不同的答案,即便相似或极有想象力也会就被判零分。

(二)教育标准化严重

与杜威提倡尊重儿童个性和经验相反,我国儿童从最初的入学考试和入学军训开始就被有意无意地给予兵营式一律化的暗示……学习标兵,标准答案,成绩是唯一的标准等观念从小就被灌输进幼小的心灵。比如说儿童经常会遇到这样的试题“用直线把词语连接起来”,这样的试题只会把一个孩子有创造能力的思维变得标准化。有这样一个报道:在中国南宁中学支教的德国志愿者卢安克遇到这样的状况,在教授英语的过程中,他鼓励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要被某些形式的规则束缚,然而像“Run like the kite;I can fly a bike”这样生动有趣的句子,在考试中却被判零分,因为标准答案不是这样的。月考的时候,他教授英文的班级成绩最差,及格数仅为六,家长们对卢安克的教学方法提出质疑,认为这样的方法对于孩子的升学不利会毁了孩子的前途,在学校和家长的压力下他离开,在博客里以巨大的篇幅批评和反对标准化教育,反对整齐划一的校园,反对“让人的心死去”的教育理念[4]。标准答案,唯成绩论,这不仅是南宁中学教育的标准也是整个中国大地基础教育的基本状态。

孩子从小接受的训练和导向是这样的,考试时写的不是自己内心真正想要和认为正确的答案,而是社会规定的标准答案,否则会被扣分。这样的暗示无异于告诉孩子放弃自己的想法,服从大多数人的看法或社会化的标准。对于扼杀孩子天性的标准化教育,丰子恺先生曾有过绝妙的比喻,他说,“有人用大剪刀,把冬青剪齐,仿佛剃头,弄得株株冬青一样高,千篇一律,倘使冬青会说话,会畅所欲言,我想他们一定会提出抗议。”[5]

(三)学生课业负担重

近三十年前,巴金先生在两篇谈教育的文章《小端端》《再说端端》里郑重批评了“孩子给功课压得透不过气来,思想上毫无生气”的现象,并发出“儿童嘛,应该让她有时间活动活动,多跑跑,多笑笑,多动动脑筋……让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感到活下去没有意思,没趣味,这种小学教育值得好好考虑”[6]的喟叹。三十年后的今天这种现象并没有大的改观,在应试教育高考指挥棒的挥动下,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激烈竞争的压力下,家长和老师都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他们眼中成绩是唯一的标准,抓住成绩就抓住了孩子的未来,今天的孩子的辛苦程度比当年的端端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减负”喊了二十多年,教育部连续下发三十多个文件,但依然换汤不换药,“补课”依旧热火朝天,很多中小学教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让学生放学直接回自家补课并签字证明是自愿的,学校组织购买的教辅资料学生不得不说是自己或父母买的。作业自不用说,每天放学有作业,周末有作业,寒暑假有作业,学生一刻不得闲,还被父母逼着上各种舞蹈班、钢琴班等,上学、作业、考试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使原本多姿多彩、欢乐自由的童年失去了色彩,失去了乐趣,越来越多的孩子产生消极、厌世的情绪,这都是剥夺孩子时间空间,自由天性、欢乐权利被压抑的后果,不得不使我们深思。

三、杜威“儿童中心主义”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

(一)教师要以儿童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

思想决定行为,要想改变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师本位”的现状就要从教师的教育理念入手,要使教师意识到儿童才是教育的主体,要以儿童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具有如何之能力方能进行如何之教育。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材,更要关注教材和学生当前的需要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这也是杜威对教师教学的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经验和能力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并尽可能地与学生沟通互动,了解学生的想法,拓展自己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如果“从做中学”“活动课堂”“参与讨论”等方式更有可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学生也更乐于参与,教师就应认真精心地组织和设计,而不是只把学生当作承载知识的容器。在教学过程的问题设计中教师应尽量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告诉孩子要思考不要死背,充分发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发散性思维,而不是有意无意地暗示孩子所谓的正确答案。对于那些问题意识强,想法“另类”的孩子老师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思考表达的权利,鼓励他们坚持这种不人云亦云的质疑精神和思维方式,并引导他们走向更加广阔的视野和天地。

(二)尊重儿童个性,因材施教

每一个儿童都是生动的、鲜活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天资禀赋各异,有的儿童天生拥有适于运动的身体结构,有的儿童天生擅长歌唱,有的儿童天生对数字敏感长于计算,有的儿童有超于常人的想象力,根据杜威的观点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本能,使其自然生长发展,每一个儿童都应该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天赋,但标准化教育、唯成绩论满足不了孩子形态各异的个性需求,要想改变标准化教育摧残人性的现状,教师就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长处,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其各尽其才,各尽其能,实现资质的自由生长,警惕用标准化和整齐划一的方法抹杀孩子个性,禁锢孩子思想和灵魂。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扩充知识,提高素养,开阔胸襟,灵活教学,善于沟通。在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孩子求真,坚持自我,切实践行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导孩子不要让别人聒噪的声音和社会化的标准淹没了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成为一个独立人格的人。

(三)减少课业负担,鼓励主动作业

教师要提高认识,课本作业的强度并不与成绩成正比。很多教育家的实践证明,休闲和成绩、游戏和勤奋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是相互对立的,相反劳逸结合更能促进孩子成绩的提升。学习和游戏都是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减少课本作业量,合理安排儿童活动和游戏时间,正如杜威所言“教育没有比适当提供休闲活动的享受更加严肃的责任”[3]233,健康的休闲活动的能力,不仅是为了儿童眼前的健康,更是为了对心灵习惯永久的影响。正像钱理群先生呼吁的那样,把自由空间、自然空间还给孩子,不要剥夺孩子们自由成长的权利。

此外,在课程作业方面杜威主张引进主动作业,他认为作业的情景具有真实的感染力,“学生作业的目的愈合于人性,或者愈与日常经验所要求的目的相近,学生的知识就愈真实”[3]215,作业的形式不只课本作业一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引进园艺、纺织、木工、烹饪或各种游戏,并鼓励儿童积极参与,这些于儿童是熟悉的、鲜活的,即是属于生活的又代表着社会情景,在这样的游戏和行动中,儿童的兴趣和探究冲动容易被调动起来,学习会变成一件乐事,而且由此得到的知识和经验于儿童而言印象更深刻,感受更强烈,持续性更久,比单纯的课本作业要牢靠的多,也更易于儿童的自由生长和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尔[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6.

[2]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赵祥麟,王承绪,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31.

[3]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柴静.看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28.

[5]丰子恺.大剪刀讲话[Z].上海市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海:1962.

[6]巴金.无题集[M].赵萍,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刘怀山)

中图分类号:G633.3;G6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28(2016)03-0122-04

收稿日期:2015-09-06

作者简介:仝焕君(1990-),女,河南濮阳人,河南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和教育政策研究。育必须从儿童出发,而不是教师。他对传统教育中呆板的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进行了批判,“学校的重心是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在其他你高兴的任何地方,惟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2],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以外部灌输的方式把成人世界标准化的知识强加给儿童,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与其说是为了儿童的教育,不如说是为了学校更更好地开展准化管理而设置的。杜威对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了否认的同时,提出把教育的中心转移到儿童上来,围绕“儿童”这一主体展开各种教学活动的观点。

Child-Centered Theory and its Enligtenment to Contemporary Education——A Sense of Reading Dewey's"Democracy and Education"

Tong Huanjun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Public Management,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0,China)

Abstract:Child-centered theory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Dewey education theory.It was presented on the basis of instinct theory and has rich theoretical connotation.Taking this view of ou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education,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there exists teacher center,sever education standardization,and student schoolwork burden,which deviate from child-centered theory.So we should combine Dewey's education theory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education,changing teachers'concept,respect children personality and reducing the student schoolwork burden.

Key words:chil-centered theory;teache authority;standar dization;bun;enlightenment

猜你喜欢
课业负担启示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内涵的多视角分析*
——基于九省市学生、家长与教师的调查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交通运输标准化
构建和谐课堂减轻课业负担
“轻负提效”大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