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产教融合促进专业发展
——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类专业为例

2016-04-16 16:37艾亚菲陈志华
纺织服装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化工类专业技能产教

张 民,艾亚菲,陈志华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纺染工程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推进产教融合促进专业发展
——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类专业为例

张 民,艾亚菲,陈志华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纺染工程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类专业为例,总结目前化工类专业在产教融合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从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和开发新的专业领域五个方面阐述专业的发展离不开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只有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使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才能得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提到“化工”这个词,人们习惯上会有一些抵触情绪和不好的印象,首先会联想到污染、爆炸、危险等。因此,化工类专业普遍不太受考生的欢迎,再加上近年来由于生源的不断萎缩,全国高职院校整体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化工类专业的生存和发展显得更加困难。但是,我校(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类专业这几年的生源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是稳中有升,成为我校办学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这主要归功于我校化工类专业积极推进产教融合,紧密联系地方产业经济,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培养出了社会需求的人才,顺应了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本文着重从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和开发新的专业领域五个方面,介绍我校化工类专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促进专业发展的举措。

一、 坚持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

1. 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坚持“实践为主、理论够用”的原则,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促进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这是高职院校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我校每年都召开各专业的专家指导委员会会议(简称专指会),邀请南通或周边地区与专业相关的知名企业领导或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对专业设置中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设置(包括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设计和安排、教学方式改进等)、学生应侧重培养的能力或品质等方面提出建议,便于学校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形成下一年度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共同商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了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2. 递进式的专业技能培养

我校化工类专业采用“三段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第一阶段(第2、3学期)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通过专业基础平台课程的学习,并配合相应的实验、实训及学校举行的专业技能大赛、暑期社会实践等方式来完成;第二阶段(第4、5学期)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通过在校内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并结合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典型生产项目的实训、实习等方式来完成;第三阶段(第6学期)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通过企业顶岗实习,真刀真枪地进行生产、操作、分析和维护等工作,并结合顶岗企业的典型产品完成毕业设计等方式来完成。这种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专项到综合、由模拟到真实的教学模式逐步递进地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 以技能大赛为纽带,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

除了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技能之外,由政府或行业主办、校企参与、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宗旨的技能大赛是促进产教融合和强化学生技能培养的另一举措[1]。技能大赛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横向比较反映各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全国各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各种形式的技能大赛,希望通过技能大赛的平台展示各校的办学实力,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我校为例,学校领导积极鼓励并大力支持师生备赛、参赛。近年来,我校化工类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化工总控工”和“ 化学检验工”等工种的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并获得了优异的成绩(2011年“化学检验工”赛项获得国家级团体一等奖),充分展示了我校师生在技能大赛中的风采,为提高师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学生就业率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通过技能大赛的展示平台,教师能够与行业企业专家交流切磋,了解比赛项目或本行业的最新信息和关键技术,使校企双方开展进一步合作,从而为产学合作奠定了基础。

我校充分意识到技能大赛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已将技能大赛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校将每年的4月份定为“技能大赛月”,各专业组织所有符合条件的学生报名参赛,并由合作企业赞助设定奖项。通过一年一度的技能比赛,能够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本专业关键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要求所有学生参与竞赛,使全体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实现了“以赛促学”的目的。

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产教融合、促进专业发展的关键。长期以来我校非常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渠道和办法使教师“走出去”。我校要求教师每年都要有一定的下厂实践天数,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等业余时间或者专门安排时间到企业挂职锻炼,与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将所学到的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新技术等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在“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我校抓住机遇,积极组织安排专业教师参加国培、省培项目。在此期间,几乎所有专业教师都参加过与专业有关的培训2次以上。通过参加国家或省级职业技能考试,我校教师有的取得了技师资格,有的取得了高级技师资格,还有的教师取得了某些工种的考评员资格。目前我校纺染工程学院专业教师全部达到了“双师”素质要求,成为“双师型”教师。此外,我校要求专业教师做好“四个一”工程,即教好一门课程、带好一个班级、做好一个课题、联系一家企业。目前我校专业教师每人至少有一家联系紧密的企业,平时教师都积极主动地与企业人员联系、多走动,注重感情培养,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与企业共同申报研究课题等,这些都为校企深入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校还聘请专家、行业企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工作,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为教师和学生做学术报告,或直接承担某些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课程内容的教学。如聘请南通江山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经理为学生定期做讲座;邀请南通精华制药有限公司具有丰富生产和管理经验的部门经理承担“化工环保”“化工企业管理”等课程的教学。通过“请进来、走出去”[3]的方式不断完善师资队伍结构,目前我校已经建立起一支以专业教师为主,聘请专家、行业企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为辅的专兼职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力地推动了产教融合,促进了专业发展。

三、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本专业学生需具备的各项专业技能,再基于真实的工作过程将某项具体的专业技能划分成几个特定的模块,然后再根据这些模块选取合适的项目化教材。如果没有合适的教材,则教研室组织专兼职教师编写教材,并在教学中不断完善。校企双方共同商定本专业需学习的专业课程,对于原先一些理论性强、难度大,而且在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很少用到的课程内容进行了删减,减少的课时补充到实践教学环节中,或者另增加一些锻炼学生技能的课程。

目前,我校化工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都采用了项目化教学方法。在项目化教学中,每一个模块完成一项特定的任务,再通过过程化考核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完成学生某项技能的培养。比如,对于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熟悉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单元操作是一项必备的技能,但对于各种单元操作不再侧重讲解其工作原理和理论计算,更多的是要求学生掌握该单元操作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如精馏单元操作,在未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之前会花大量的学时讲解它的有关理论和计算,而改革之后我们把重点放在了精馏操作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上,如工业生产中精馏一般应用在哪些场合,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调节物料流量、温度、加热功率等参数以得到合格的产品,并强化学生对实验实训装置的实操训练,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该单元的操作方法。总之,课堂教学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对知识的应用和技能的掌握为主。

四、 创建新型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就是将自身所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论证、巩固、反思和内化,从而使自己的职业技能不断提高的过程。要保证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必须搞好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了使培养的人才满足企业的需求,使学生的实训与企业真实的操作环境实现近距离甚至“零距离”对接[4],我校化工教研室充分调研了企业目前所使用的最新仪器设备,然后对我校的实验实训仪器进行更新换代,并对实验实训室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设计,分成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仿真实训室、综合实训室和产品开发研究室等,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由低到高、由单项到综合、由验证到创新,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不断提高和强化。

我们从稳定合作的企业聘请高素质、高技能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充分利用他们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优势,对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模拟企业真实生产项目;每年有计划地安排 1~2 名专业教师深入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实习,虚心向工人师傅学习操作方法和生产经验,并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加以融会贯通,有机会也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与项目研究,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和科研能力。如我校与南通精华制药有限公司、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接收预就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协议,与企业共同制订学生顶岗实习培养方案。学生最后一学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受到企业员工式的管理,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做到未毕业先上岗。同时,我校教师每年也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素养和整体素质。

五、 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建设新的相关专业

为了专业的长期发展,将我校化工类专业做大做强,我们积极寻求开发新的专业领域。由于近年来南通地区的制药行业发展迅速,全球一些著名的医药企业纷纷进驻南通,如德国的默克制药(江苏)有限公司、瑞士的斯福瑞(南通)制药有限公司等,以及本地的南通精华制药有限公司、江苏省勤奋药业有限公司、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经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南通及周边地区今后一段时间对药物的生产、分析、包装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很大,因此我校于2012年在化工教研室增设了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原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目前,该专业的招生情况比化工类其他两个专业要好。经过4年的建设,该专业各方面的条件不断完善,规模也逐渐扩大,培养的毕业生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与医药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 目前南通地区一些著名的医药企业都是该专业的校企合作单位, 有的已经签署成为我校的校外实训基地。每年召开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 我们都诚邀各企业的专家代表来校交流座谈,他们为我校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目前我校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已经为社会培养了两届毕业生,不少毕业生被合作单位录用,保证了我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六、 结语

我校化工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改革、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新的专业领域开发等方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不断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使培养的人才满足企业的需求,从而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受到

兄弟院校同行和学生的认可,使专业建设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1] 林建兵.职业技能大赛引领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2014(7):34-35.

[2] 教育部,财政部. 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A]. 2011-11-08.

[3] 王晓华.校企共同体: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J].职教论坛,2010(30):19-21.

[4] 鲁明珠,王炳章,孙海义.自动化专业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1(24):150-151.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院级教学研究课题(FYJY/2014/30)

张 民(1980—),男,江苏阜宁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乙二醇合成新工艺与催化剂。E-mail:35306953@qq.com

G712

A

2095-3860(2016)06-0436-03

猜你喜欢
化工类专业技能产教
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学生安全素质养成教育的探讨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产教融合下高校化工类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培养方式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化工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