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计划”下纺织工程专业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6-04-16 16:37刘建立卢雨正
纺织服装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卓越计划卓越青年教师

周 建,刘建立,高 强,卢雨正

(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卓越计划”下纺织工程专业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周 建,刘建立,高 强,卢雨正

(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以江南大学纺织工程专业本科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实施为背景,分析纺织工程专业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现状;同时结合自身实践及江南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具体实施情况,对承担指导工作的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问题进行探讨,提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建议。

纺织工程专业;卓越计划;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2010年,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1]。纺织作为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虽然当前在总体上保持着平稳运行,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使其发展压力和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也对纺织类本科院校如何培养适应当前发展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我校(江南大学)纺织工程专业是首批参与“卓越计划”的211高校之一,自2013年开始实施,每年约150名学生参与,目前约450名纺织工程专业学生已经顺利完成“卓越计划”,实施规模在全国同类专业居首[2]。

当前我校纺织工程专业的“卓越计划”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实习时间为4个月。在实施过程中,每个合作企业安排2名学校指导教师,平均每名教师指导4~5名学生,同时要求实习期间每周至少有1名学校指导教师到企业巡查学生的实习情况。然而在这种模式下,学校指导教师在“卓越计划”中发挥的实际作用非常有限,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欠缺的青年教师不能满足“卓越计划”的要求。作为我校在职青年教师中的一员,笔者在参与了两年的“卓越计划”后,深刻意识到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一、 我校纺织工程专业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现状分析

近5年来,我校纺织工程专业新入职教师中35岁以下的博士占主导,其所学专业以纺织工程为主。随着我校纺织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施规模的不断扩大,全程参与一线指导的青年教师也随之增加。据统计,自2013年我校“卓越计划”正式实施起,共计有33名教师全程参与,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有28名,占总人数的80%以上。青年教师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否能胜任“卓越计划”的指导工作以完成预期的培养目标,对青年教师提出的新挑战。当前,我校纺织工程专业青年教师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 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失衡

受当前高校人才引进机制的限制,近年来我校纺织工程专业新引进和留校的青年教师全部拥有博士学位,且科研能力强。这固然有效地提升了我校的科研和学术水平,但青年教师个体过于单一的研究方向往往导致知识面狭窄和工程实践能力欠缺,加上高校侧重于科研业绩的考核,许多青年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学术研究和基金项目申请等方面。而工程实践能力欠缺的青年教师承担 “卓越计划”指导工作时,很容易出现“黔驴技穷” “现学现教”的现象,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培养质量。

2. 工程实践能力亟待提高

当前我国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仅在本科阶段有专门的实践教学环节,而硕士和博士培养阶段都是以做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为主。许多学生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后往往都转到导师的研究方向,例如本科专业是纺织工程的学生入读研究生后会做材料方向的课题,在这种情况下,纺织工程专业毕业的博士其实并没有太多机会接触与专业相关的实践环节,更不要说参与专门的工程实践培训。再者,青年教师入职后通常还面临着“非升即走”的压力,加上教学、科研和指导学生都要同步跟上,在生存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下很难有时间和机会对自身所缺失的工程实践能力加以提高。

3. 对行业发展需求认识不足

目前法国的工程师培养体系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是法国人引以为豪的一种教育模式。法国工程师培养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修订工作都是由行业、协会及相关企业的专家、工程师及高层管理人士直接参与完成的,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3]。而当前我国青年教师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换都是通过简单的面试完成,并不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及其他综合素质的考核。因此,青年教师很难对行业发展需求、市场情况及企业面临的问题有全面清晰的了解,导致他们在培养学生及从事科研的过程中对目标和意义并不明确。

二、 “卓越计划”下纺织工程专业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目前我校纺织工程专业教学的实践性环节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试纺试织实习、企业实践(“卓越计划”)与毕业设计,约占专业课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因此实践教学能否有效实施对人才培养意义重大。结合上述分析与我校三年来实施“卓越计划”的情况,笔者提出如下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1. 以“卓越计划”为平台调整和补充知识结构

相比高校,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在技术装备和实践环境等方面有天然的优势,例如笔者所负责的校外实习基地——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几乎全部采用先进的高速喷气织机。青年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卓越计划”的实施机会,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通过企业生产实践对理论知识加以巩固深化,熟悉纺织加工流程中所涉及的机器结构和工作原理、工艺参数配置依据、加工范围及容量等细节。同样,针对教学难点,例如织机上各种织疵产生的原因,完全可以在车间里就地积累素材,再回校加工形成完整的课件甚至微视频,进而在课堂教学中以“有图有生产背景”的方式,形象生动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积累生产实践经验,将企业问题带到科研中

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训练不足将会导致其在科学研究上“接地”不良。虽然青年教师有各自明确的研究方向,但在研究方向规划上多偏向热门前沿的领域,导致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仅停留在论文上,离产业化和创造社会经济价值较遥远,很难得到行业和企业的认同。究其原因在于青年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积累,对纺织行业的发展需求认识不足。据了解,其实企业在生产中有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由于企业的科研能力有限而迫切需要与学校合作。例如,对于色织企业,在织造时很容易将经纱的色纱颜色排错且难以发现,而这可以通过开发一个辅助的图像系统帮助工人发现。青年教师应该利用实施“卓越计划”的机会,深入企业生产环节,不断积累经验,将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带回学校,结合自身优势将问题变成横向课题或毕业设计课题进行研究。据统计,我校2012级纺织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答辩成绩,有“卓越计划”指导经验的青年教师指导的毕业设计优良率明显高于没有“卓越计划”指导经验青年教师指导的毕业设计。

3. 常态化产学研合作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意识

长期以来,受高校绩效考核指标的影响,我国高校教师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这与“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相悖。结合纺织工程专业的特点,学校应该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参加产学研对接洽谈活动,了解当前行业市场需求状况。例如,在“卓越计划”实施期间,可以安排新入职教师在合作企业进行1~2个月的轮岗培训,并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指导,使其在培训中发现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不足,从而逐渐转变他们“轻实践”的思想,强化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为走上讲台攒够底气。

4. 完善指导教师考核制度

当前“卓越计划”虽然对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情况有详细的考核办法,但对指导教师没有明确的考核要求,导致指导教师的内在驱动力不足,未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建议针对指导教师制订相应的考核指标,尤其对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做出相应要求。例如,在“卓越计划”开始的第一个月,要求学校指导教师长驻企业,同时为其安排相应的办公地点,方便他们与企业沟通。此外,鼓励青年教师考取行业认可的技能等级证书,并将其经历与职称晋升和年终考核挂钩,在制度层面予以保证。同时,为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卓越计划”及表扬优秀的指导教师,也可以考虑采取相应的薪酬激励手段[4]。

三、 结语

从入职到参与“卓越计划”的这两年,是笔者个人角色转变和自身工程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的重要阶段。事实上,“卓越计划”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锻炼平台,青年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努力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做一个既能上讲台又能下车间的合格工科教师。

[1] 林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诠释[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2-23.

[2] 徐阳,王鸿博,谢春萍,等. 纺织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企业实践教学的总结[J]. 纺织服装教育,2014,29(5):394-396.

[3] 刘建立,谭俊峰,王鸿博,等. 法国工程师大学教育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企业培养方案制定的启示[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11):59-62.

[4] 林健.大学薪酬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江南大学2015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5039);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周 建(1985—),男,四川成都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纺织工程。E-mail:jzhou@jiangnan.edu.cn

G645

A

2095-3860(2016)06-0443-03

猜你喜欢
卓越计划卓越青年教师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大作为 走向卓越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依托“卓越计划”构建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卓越之梦
基于“卓越计划”的制冷压缩机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