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通效率的中国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研究

2016-04-26 01:39赵英霞赵艳盈

赵英霞,赵艳盈

(哈尔滨商业大学 经济学院,哈尔滨150028)



管理天地

基于流通效率的中国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研究

赵英霞,赵艳盈

(哈尔滨商业大学 经济学院,哈尔滨150028)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种类丰富,产量大。而且我国人口众多,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大。但是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农产品损耗很大。出现这一状况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国农产品的物流效率低下。农产品销售价格上涨与收购价格低廉,这不仅造成了农民增收的困难,也造成了消费者福利的下降。从流通效率的角度,分析农产品物流模式,提出优化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可行性建议,以提高农产品的物流效率,降低农产品的损耗率。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模式;农产品物流效率;农产品配送

我国农产品生产量大、流通量大、需求量和消费量也很大,而农产品物流在我国社会总物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相对而言,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是比较缓慢的,主要表现在农产品的损耗量巨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产品的损耗率常年居高,有时甚至高达30%。甚至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农产品的损耗率也高达20%~30%,这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也是巨大的[1]。郑治认为,农产品的物流模式与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和物流成本有很大的联系。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比较单一,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产生的成本高、损耗率高,导致农产品物流效率很低[2]。寇荣、谭向勇则认为,农产品流通效率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社会关注的流通效率指标、生产者关注的流通效率指标、流通者关注的流通效率指标和消费者关注的流通效率指标等四个部分。同时,还从流通模式、流通结构、流通主体、流通技术、流通网络布局和流通制度等方面,对造成农产品物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3]。汪旭晖和文静怡基于省际面板数据为观测样本,对我国不同区域农产品物流效率进行实证分析[4]。目前国内对农产品物流效率和农产品物流模式相结合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试图从流通效率的角度对农产品物流模式的优化进行探讨。

一、农产品物流及其效率

(一)农产品物流的概念

农产品物流是指农产品发生空间上的位移。换言之,农产品物流是以农产品为对象,通过对农产品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环节,最终到达消费者的手中。在农产品物流中,运输和储存是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目标就是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这就对农产品物流的成本、农产品物流的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农产品物流特征

对农产品本身来说,农产品包括很多内容,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农产品可以划分的类别很多。因为农产品本身的特殊性,农产品物流业必然跟其他产品的物流业有所不同。因此,农产品物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农产品物流量大。从广义上来说,农业包括很多内容,其中包括农林牧渔业。但是,无论是何种农产品,都必须经过加工增值转化为商品,最终达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目的。因为人口众多的原因,我国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巨大,而我国农产品产地分布较广,这对农产品的物流造成较大压力。我国农产品的物流总额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到2013年农产品物流总额已经高达25 388亿元。2004—2013我国年农产品物流总额的变化如表1所示。显而易见,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例在逐年减少,但农产品物流总额却翻了一番。

2.农产品物流涉及面广。农产品物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包括很多环节,无论哪一个流通环节,农产品物流都会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如技术、人才等。在物流环节上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很大,而这就极易造成农产品物流效率降低,增加了物流成本。农产品物流中,农产品的运输是最重要的环节,运输过程中如何保持农产品的新鲜性、完整性,这些问题都对农产品运输技术提出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一些生鲜产品来说,对运输技术的依赖更大。

表1 2004—2013年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一览

3.加工增值是农产品物流的重要内容。农产品通过加工增值不仅可以增加农产品的保质期,从而降低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同时也可以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多样性的需求。因此,应该开展更多的“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等项目,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4.农产品物流要求高。一方面,农产品的保质期比较短,很多农产品都需要低温处理,尤其是对一些生鲜产品来说,更加需低温处理。所以,特殊的技术处理对很多农产品的运输都是必要的。而且在运输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证食品的安全,这也需要严格的政策管理。另一方面,对农产品本身来说,农产品本身成本并不高,但是,现在的农产品的销售价格过高,则是物流成本所带来的价格上涨。

(三)农产品物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农产品物流效率是农产品生产运输过程的投入与实际产出的比。农产品物流效率的高低影响实际销售价格,对消费者和生产者甚至整个社会的福利都有影响。本文主要从基础设备、农产品物流组织化程度、农产品物流模式、流通网络布局和流通主体等五个方面来分析影响农产品物流效率的因素。

1.基础设备方面。基础设备在农产品物流过程中占有很大比重:运输设备、储存设备、通讯设备以及运输道路等。如果基础设备的投入更为先进和完善,那么,农产品流通效率就会相应提高。在运输设备和储存设备方面,如果有农产品用专用运输车辆和仓库,农产品的损耗率就会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就会提高;在通讯设备方面,通讯设备越发达,农民获取信息越快捷,这可以大大减少时间差带来的农产品运输效率低下;在运输道路方面,道路的路况越好,农产品的完整性就越高,运输效率也就越高。

2.农产品物流组织化程度方面。在农产品生产方面,用一定规模的农户来取代“零散乱”的农户,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可以大大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在农产品运输方面,运输环节越是有秩序、有管理,则农产品流通效率就越高。在农产品销售方面,大企业统一有组织化的销售取代各种零售商,销售方面的管理成本降低,降低销售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速率。

3.农产品物流模式方面。在一国境内,农产品物流模式是否具有统一性对农产品物流效率同样有很大影响。如果农产品物流模式是相对独立的,没有形成统一的形式,则会造成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环节众多,渠道混乱,最终导致农产品物流效率较低。

4.流通网络布局方面。消费地和产地的流通网络布局、消费地内部的流通网络布局等方面都会影响农产品的物流效率。这就要求研究更加合理的流通网络布局来加快农产品的流通效率。

5.流通主体方面。按照农产品物流链条划分,农产品流通主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收购环节的农产品经纪人、批发环节的批发市场和零售环节的农贸市场。无论哪一方面流通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增大交易风险,交易成本增加,交易渠道堵塞,最终导致农产品的物流效率较低。

二、我国现有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分析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种类较多,每一种物流模式都有其相对应的特点。一般而言,农超对接流通模式可称新型模式,不同模式的区别主要在于流通环节不同。图1为我国几种较为常见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图。

(一)以农户为中心的直销物流模式

此模式是中国农产品物流模式中起步最早的。在这种物流模式下,农户直接将自己所生产的农产品销售给消费者或批发市场,不经过中间过程。也可以将农户为中心的直销型物流模式简单表示为“农户+消费者”的形式。

这种物流模式的优点就是中间环节少,交易成本低,而且为买卖双方提供了“面对面的机会”,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但缺点就是这种物流模式存在“零散乱”的特点。因此,根据我国农产品需求量巨大的实际情况,这种农产品物流模式适用的流通范围不大。在目前这种农产品需求数量极大的情况下,这种影响力小的物流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二)以农产品合作组织为中心的联营型物流模式

这种物流模式可以简单表示为“农户+经济合作组织+消费者(或企业)”的形式。这种物流模式是把农民与合作组织结合起来,农民负责种植提供农产品,而经济合作组织负责把农产品配送到市场。这种物流模式下,农产品的处理方式有很多,可以直接销售,也可以通过加工增值,然后再进行销售。这种模型下的经济合作组织的职能具有多样化,可以加工、运输或销售。

这种物流模式有很多优点:第一,降低了农产品的损耗率,从而节约了整个物流环节的成本;第二,可以帮助一些企业克服农产品来源不够稳定的现象;第三,对于农户自身解决农产品销售困难的问题也能给予有效帮助。但是,这种模式存在合作的风险。我国很多都是个体农户,农户的力量分散,很难把这些农户集中起来。因此,农户跟企业是平等的合作关系,但是,通常情况下农户的谈判能力比较弱。同时,企业直接面对农户,增加了企业的收购成本,导致物流成本相应增加。

图1 主要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图

(三)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平台型物流模式

这种物流模式可以表示为“农户+批发市场+消费者”。在这种物流模式下,农户作为农产品的提供者,批发市场承担媒介角色,消费者则是农产品的需求者。简单来说,就是农户通过批发市场将农产品销售给消费者。交易市场为农民、零售商、批发商或者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比较公平的交易平台。

这种物流模式的优点有: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通过交易平台将农户、中间商和消费者有机地联系到一起,提高了农产品流通速率。但这种物流模式的缺点在于:如果交易量很大,流通成本就会很高,管理成本也会增加;有时候中间商会对农户和消费者隐藏信息,造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农户和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

(四)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产业化物流模式

这种物流模式是在龙头企业的主导下完成的。在这种物流模式下,农户跟企业通过订单或直接或间接的发生交易。农产品经过龙头企业深加工,形成更进一步的增值,最后再销售到消费者手中。这种模式下,龙头企业与农户或者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龙头企业就会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以达到质量和数量的监督,使产品的质量更有保障,在收获季节公司依据合同规定搜获符合要求的产品,进入供应链的下一阶段[5]。加工性企业中就有一部分扮演龙头企业的角色。加工性公司跟农户建立利益关系,农户提供农产品,然后加工性公司对农产品进行加工或者公司负责销售。

这种物流模式的优势就是物流作业的效率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高,信息化程度高,农产品产业化链条更加紧密,但是单个农户的谈判能力不足。

(五)以连锁超市为中心的农产品物流模式

“农超对接”就是这种物流模式的典型代表,这种物流模式大多是大型连锁超市所采用的。目前,这种物流模式一般表现为“超市+基地+农户”模式。

这种物流模式减少了流通环节,提升了利润空间,保证食品的质量标准,提高食品安全。但是,这种农产品物流模式作用的对象主要是大型超市,对于规模稍小的超市并不适用,因此涉及的范围非常有限。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是多种物流模式的共同发展,但是各种模式都有利有弊。农产品物流模式中的弊端是导致农产品物流效率低下和产品损耗巨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比如:组织化程度低,配送系统混乱,信息化程度低和农产品物流设备落后。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农产品物流效率的提高。

(一)农产品物流主体不发达,组织化程度低

相对国外的机械化农业,我国农业的发展在规模上还有所欠缺。简单来说,我国农业只有因为产业而被迫形成的物流,没有实际意义上发展的物流产业。在国外,流通环节中很多批发商都是规模庞大、资金雄厚的物流公司;在国内的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对物流投入的资金过少,而且农产品物流公司也很难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大型的物流公司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分散风险,但是小部分小型的物流公司参与农产品的囤积、炒作,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的不稳定,这种结果受到损害的不仅仅只有农民还有消费者。

(二)农产品配送渠道混乱,配送过程复杂

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在整个农产品流通中占据主导作用。其中,农产品物流的配送则是影响价格最为重要的部分。就目前而言,我国农产品配送的情况远远偏离帕累托最优的状态。我国农产品存在配送渠道比较混乱、配送环节冗长、混乱的实际情况。因此,重新整治我国农产品物流的配送渠道,加强对农产品配送的管理,做到高效率的配送是提高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低

虽然我国网民数量巨大,网上关于农产品的物流信息也存在很多,但相对而言,我国农产品物流信息化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据统计,中国有农业网站近40 000个,农业期刊3 000多个,涉农类综合或专业报纸也多达数百种之多,广播电视也存在农业类节目。但农业信息市场的巨大相对需求更大的农民朋友来说仍旧不足,大多数涉农企业、偏僻的农村、渴望致富的9亿农民有近90%对信息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除此之外, 我国的农产品信息平台不够完善,信息渠道不够畅通。

(四)农产品物流环节损耗严重

据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超过8 000万吨农产品的损耗。在运输方面,我国农产品运输能力的确还有所欠缺。目前,我国很多农产品是常温状态下运送的,这并不能满足农产品运输的条件,尤其是对生鲜产品来说。专用运输车的大量缺乏,导致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大量损耗。在储存方面,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多次储藏,而我国农产品的储藏设备相对较为落后,专用的仓库很少,而且分布不够合理,这就导致了农产品在运输途中仅储存一项就损耗量巨大。

四、基于流通效率的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对策

(一)加快培育农产品物流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

大量的农产品要经过“种植基地—加工中心—冷藏库—销售地”的流程,这就需要一个庞大的物流体系来支撑。因此,农产品物流领域的合理分工是完全必要的。无论是相关设备、人才还是资金,都需要进行细化分工。目前,很多投资商都把目光定位在种植领域,很少有资金注入到农产品物流体系。因此,政府应为吸引更多投资,适当推出一些优惠政策,达到吸引更多资金的目的。同时,应鼓励民间资本创立大型的农产品物流公司,以实现农产品物流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二)优化农产品配送系统

渠道混乱和渠道复杂冗长是农产品配送系统存在的最大问题。为了解决配送渠道混乱,我们可以结合互联网,大力发展电商,逐步形成以配送中心为核心的配送网络布局。这种配送方式方便灵活,而且整个区域配送会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更加容易管理。同时,这个体系也大大缩减了配送的链条,由链条冗长带来的农产品物流成本的增加也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三)充分集合“互联网+”战略

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互联网+”高效物流重点行动。同时,国务院提出不仅要提高物流信息的使用效率,还要加快建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跨行业、跨地区的发展。充分集合“互联网+”的政策,构建物流新生态。在“互联网+”的战略引导下,不少厂商开始开发农产品APP。中国网民越来越多,尤其在手机上网人数剧增的情况下,这个战略不仅促进了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发展,还能够大大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互联网+”战略还能刺激物流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四)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农产品物流过程中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农产品物流效率也有较大的联系。因此,加大基础设备投入力度也是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交通设备方面,“要想富,先修路”对农村马路进行投资,增加对路况投资,农村的路面状况变好,那么农产品就会减少在途时间。在运输方式上,增加专用车辆的投入,既可保证农产品的优质,又可以缩短农产品运输过程中所用的时间。在储存设备方面,增加对储存设备的投资,让储存设备分布更加合理化,提高仓库的使用效率。

(五)创新农产品物流模式

创新农产品物流模式对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促进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的一体化发展,可以减少由分散带来的成本压力,增大有规模带来的报酬。比如,在发展云物流的情况下,实现农户、物流企业、商户和云平台这一新型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在这种新型的物流模式下,物流公司通过信息平台可以最快的速度获取信息,消费者也能很快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农产品;同时,这也会加快资金周转的速率,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大大提高农产品的物流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军,葛孚桥.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运行的财政支持政策探讨[J].生态经济学,2011,(3):144-147.

[2]郑治.农产品物流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基于大连双兴综合批发市场的案例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3.

[3]寇荣,谭向勇.论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分析框架[J].中国流通经济学,2008,(5):12-15.

[4]汪旭辉,文静怡.我国农产品物流效率及其区域差异——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SFA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5,(1):26-32.

[5]孙迪迪.农产品物流模式及其优化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2013,(1):10-12,18.

[责任编辑:赵春江]

本 刊 稿 约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科版)是由我国第一所多科性商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主办的学术理论双月刊。其宗旨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文风,与时俱进,为培养经济建设人才服务,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立足本校,面向社会,欢迎校内外广大专家、学者、教师、经济工作者、科研人员(研究生)踊跃投稿。凡符合本刊办刊宗旨的来稿,本刊兼收并蓄,按质取用,优稿先用。特别欢迎知名专家学者在本刊发表真知灼见,对此,本刊将在时间上、编排上给予特殊优惠待遇。本刊开设“区域经济研究”、“流通经济”、“市场经济论坛”、“财政与税务”、“金融理论与实务”、“财务与会计”、“管理天地”、“绿色食品发展论坛”、“旅游与酒店管理”、“经济法苑”、“经济学研究”、“专家专稿”等和主要栏目,刊载研究和反映经济领域各种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文章。本刊有对来稿适当修改的权利,如有不同意修改者,请在稿上注明。本刊反对一稿多投,来稿如三个月未被采用,作者可自行处理;因人力、财力原因,恕不退稿。来稿署名自便,但因权益、责任、通联等原因,作者必须写明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方式)、邮政编码。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

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Mode in China Based on the Circulation Efficiency

ZHAO Ying-xia,ZHAO Yan-ying

(School of Economics,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Harbin 150028, China)

Abstract:China is an agricultural country,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rich, and the output is large. And China has a large population, the deman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very large.But in the whole logistics process,the loss of agriculture is very great.A large part of the reason is the low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in China. Agricultural products selling price increases and the purchasing price is low.This not only caused the difficulty of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but also caused the fall of consumer welfare.From the angle of the circulation efficiency, this paper analysises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modes, and puts forward the feasible suggestions about the optimiz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mod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and reduce the attrition rat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Key words: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mode;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efficiency;agriculture products distribution

中图分类号:F723.2;F71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112(2016)02-0015-07

作者简介:赵英霞(1975-),女,山东招远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与物流研究。

收稿日期:2015-12-16